-
组织结构的发展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罗素弟兄绝不想另外设立某种安排。虽然很久以来宗派主义一直存在于自谓的基督徒当中,罗素却极力反对在任何方面助长这种歪风。
与此同时,罗素弟兄充分体会到,主的仆人需要按照希伯来书10:23-25的劝告经常聚集起来。他亲自前往各地探访和造就《守望台》的读者,使他们能够与当地志同道合的人聚首一堂。1881年年初,他请所有经常聚会的人把他们举行聚会的地方通知守望台办事处。罗素弟兄清楚看出,使这些人彼此保持联络乃是一件深具价值的事。
可是,罗素弟兄强调,他们并非试图设立一个“属地的组织”。相反,他说,“我们只紧紧依附属天的组织——‘是有名录在天上的’。(希伯来书12:23;路加福音10:20。)”鉴于基督教国的丑恶历史,提及“教会组织”一词通常使人想起宗派主义,受教士辖制,以及墨守宗教会议所定的信条而继续作教会属下的成员。因此,罗素弟兄觉得用“弟兄团体”这个词语去称呼他们自己较为适当。
他深知基督的使徒曾设立会众,并在每群会众中任命长老。但他相信基督已再次临在——虽然为人目所不能见——而且正亲自指挥与他一同承受王国的人去执行最后的收割工作。鉴于这种环境,罗素弟兄起初觉得,他们在收割时期中无需像第一世纪的基督徒会众一般有长老的安排。
可是,随着圣经研究者数目渐增,罗素弟兄意识到主正指挥事态的发展,而结果与他自己所预期的并不同。他们需要在观点上作出调整。但基于什么理由呢?
满足逐渐扩展的弟兄团体的早期需要
1895年11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差不多将全部篇幅用来讨论“规矩与秩序”这个题目。罗素弟兄坦白承认:“关于在圣徒集会中的秩序,使徒对早期教会作了很多论述;看来我们却一直忽视了这项明智的劝告。由于觉得教会既已很接近旅途的末了,而收割时期是个甄别的时候,我们就认为这件事无关重要了。”究竟什么促使他们重新检讨使徒的劝告呢?
上述的文章列出四种环境:(1)人的灵性进度显然各有不同。有些引诱、试炼、困难和危险并不是人人都有同样能力应付的。因此,我们需要有些睿智、谨慎的监督,富于经验和才干的人,对于照料所有人的属灵福利深感兴趣,并且能够以真理教导别人。(2)羊群需要受到保护,免受‘披着羊皮的豺狼’所伤害。(马太福音7:15)我们需要强化羊群,帮助他们对真理获得彻底的认识。(3)经验表明,若没有适当的安排,任命长老去保护羊群,有些人便会擅自夺取这样的职位,把羊群视为私产。(4)若没有一项秩序井然的安排,忠于真理的人就可能发觉,由于少数与他们意见不合的人的影响,他们所作的服务并不受到欢迎。
有鉴于此,《守望台》说:“我们毫不犹豫地向各地的众教会,c不论他们的人数多寡,推荐使徒的劝告,每个连从他们的分子当中选出长老来,以便‘喂养’和‘督导’羊群。”(使徒行传14:21-23;20:17,28)各地的会众都听从这项健全的圣经劝告。在按照使徒时期的模式设立会众方面,这项措施是个重要步骤。
可是,按照当时他们对事情的了解,长老和执事是由会众选出的。每年(若有必要则更频常一点)会众会考虑一切有潜质的人的资格,然后举行选举。基本上说来,这是一项民主程序,但却加上若干限制以发挥监察作用。社方鼓励会众的所有分子仔细重温圣经所定的资格,然后凭着表决将他们相信是主的旨意而非自己意见的选择反映出来。既然惟独“完全奉献了”的人才有资格选举,他们在上帝的话语和主的灵引导下所作的集体表决便被视为将主对事情的旨意表达出来。虽然罗素弟兄可能并不完全察觉,至若干程度,他提议作出这项安排也许受到两件事所影响:一方面他决心要避免有任何高人一等的教士阶级出现,同时鉴于他在少年时期是公理会的教友,他也受到这种背景所影响。
后来,《千禧年黎明》丛书中称为《新的受造物》(1904年出版)的一卷,再次详细讨论长老所担任的角色及他们应当以什么方式选出;书中特别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到使徒行传14:23之上。该书引用詹姆斯·斯特朗和罗伯特·扬格所编的经文汇编作为权威,认为经文里“他们把这些人立为长老”(《英王詹姆斯译本》)这句话应当译作“他们凭着举手将这些人选立为长老。”d有些圣经译本甚至说,长老是‘由选举任命的’。(扬格的《圣经直译本》;罗瑟拉姆的《点要本圣经》)但谁应当参加选举呢?
当时所采纳的观点——认为整群会众应当参与选举——并没有总是产生预期的结果。参与选举的是“完全奉献了”的人,有些被选的人亦的确符合圣经的条件,甘愿谦卑地为弟兄服务。但选举的过程却时常反映出个人的喜好,而非上帝话语和圣灵的指引。例如在德国的哈雷,有些人认为自己应当是长老,但却没有获得他们所觊觎的职位,于是便在会众里挑起严重的纷争。1927年,在德国的巴门,有些反对社方工作的人竟然当上候选人;在会众举手表决期间,有好些人大声嚷叫争吵。结果会众不得不改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
早在1916年,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若干年,罗素弟兄已对此深表关注。他写道:“在有些班里,举行选举时情形十分可怕。教会的仆人试图自立为统治者和独裁者——有时他们作聚会主席的目的看来是要使自己和他们的密友获选为长老和执事。……有些人暗中试图利用班的安排,在一些对自己和他们的朋友特别有利的时间举行选举。另有些人则邀请许多朋友赴会,借此引进一些比较陌生的面孔;但这些人根本没有打算经常出席聚会,他们参加聚会只是为了要参与表决,支持朋友而已。”
弟兄们是否仅需要学会以更有效的方式举行民主选举呢?抑或他们尚未清楚明白上帝话语的某些重要教训?
组织起来将好消息广传出去
罗素弟兄在很早时候便看出,基督徒会众每个成员所负的最重要职责之一,便是从事传福音的工作。(彼得前书2:9)《守望台》解释,以赛亚书61:1的话并非仅对耶稣适用,而是对他手下所有受灵所膏的跟从者均适用:“耶和华用膏膏我,叫我传好信息。”或按照《英王詹姆斯译本》的译法,耶稣引用这节经文说,“他膏了我去传福音。”——路加福音4:18。
早在1881年,《守望台》便发表了题名为“征求1000个传道员”的文章。文章吁请会众的每个成员,运用自己所能拨出的时间(半小时、一小时,或两三小时),参与传播圣经真理的工作。男女若无需维持家人的生活,并且能够将自己的一半或更多时间完全用来从事主的工作,社方便鼓励他们加入派书者兼传福音者的活动。从事这种工作的人的数目在最初数年有颇大差异,但到1885年,已经有大约300人以派书者的身分参与这件工作。其他一些人则以比较有限的程度参与这项活动。社方对派书者提出若干建议,指示他们怎样执行工作。但由于田地十分广大,至少在起初,社方让他们拣选自己的地区,并且按他们认为最佳的方式在做完一个地区之后便迁往另一个。后来他们在大会中遇合时,便作出所需的调整以协调他们所作的努力。
在展开派书者的工作的同一年,罗素弟兄印制了若干本册子给人免费分发出去。其中颇特出的一本称为《给有思想的基督徒的灵粮》,发行之后的最初四个月便分发了120万本。印制和分发这些书刊所牵涉到的工作促使弟兄们设立了锡安守望台书社,以便照料各项必需的细节。罗素弟兄不想工作受到自己去世所影响,同时也为了便于处理工作上的捐款,便为社方申请法律上的登记。这项登记在1884年12月15日正式完成。社方于是有了一项所需的法律工具。
随着时间过去,守望台社发觉需要在其他国家设立分社办事处。第一个分社在1900年4月23日于英国伦敦设立。1902年在德国的埃尔伯费尔德有另一个分社设立。两年后,在地球的另一方,社方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设立分社。在撰写本文时,守望台社在世界各地总共有99个分社。
虽然社方开始在组织方面作出安排,以求供应大量圣经书刊,起初社方却让会众自行决定,在当地作出什么安排去分发这些资料。罗素弟兄在一封写于1900年3月16日的信中说明他对事情的看法。这封信是写给“亚历山大·M·格雷厄姆及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教会”的,罗素弟兄在信中说:“正如你们都知道,我的打算是要让主的百姓的每个连按照自己的判断力去管理自己的事务。我所提出的建议并不是要干预他们的事务,仅是供他们参考而已。”这不但包括他们所举行的聚会,同时也包括他们执行外勤服事职务的方式在内。因此,罗素对弟兄们提出若干实用的劝告之后,在结束时指出:“这仅是个建议而已。”
有些活动需要社方提出较为肯确、具体的指引。在放映《创世影剧》时,社方让每群会众决定,他们是否愿意和有能力租用戏院或其他设备,以便在当地放映这出影剧。可是,社方需要将放映的器具从一城运往另一城,并且必须按照预定的时间表行事;因此在这件事上,社方提出中央化的指挥。社方鼓励每群会众设立一个影剧委员会去照料当地的有关安排。但社方同时派出一位监督,仔细留意落实各项细节以确保各事都顺利进行。
1914年过去了,然后1915年也过去了,受灵所膏的基督徒仍在地上热切等候他们的属天希望实现。与此同时,他们受到鼓励在主的工作上保持忙碌。即使他们认为自己留在肉身中的时间十分短暂,社方看出,若要以有秩序的方式执行宣扬好消息的工作,就需要提供比以前——当世上仅有几百个传道员之际——更多的指引。J.F.卢述福成为守望台社第二任社长之后不久,这项指引发展到新的层面。《守望台》(英文)在1917年3月1日刊宣布,从今以后,会众里的派书者和牧教工作者e的工作地区均会由社方指派。若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县里,有当地的工作人员和派书者一同从事外勤服务,地区便会由一个当地设立的区域委员会去划分。这个安排使《完成的奥秘》一书在1917年至1918年的几个月间分发了惊人的数目。这个安排对另一项分发运动也深具价值;在这个运动里,社方将一份题名为“巴比伦的倾倒”的单张——其中对基督教国作了一项有力的揭发——以闪电般的速度分发了1000万份。
此后不久,社方的主管人员被捕,并在1918年6月21日被判处20年监禁。宣扬好消息的工作几乎停顿下来。受膏基督徒与主结合、获得属天荣耀的时候终于来到了吗?
数月之后,大战结束。次年,守望台社的主管人员获释。他们仍然留在肉体中。这并不是他们所期望的事态发展,但他们认为,上帝必然还有工作要他们在地上执行。
圣经研究者刚刚通过了信心方面的严峻考验。可是,《守望台》在1919年给他们很大的强化,根据“无畏的人有福了”这个主题发表了好几篇振奋人心的圣经讨论。在此之后,《守望台》发表了题名为“服务机会”的文章。但当时弟兄们并没有预见到,在随后几十年间组织所经历的重大发展。
为羊群立下正当榜样
卢述福弟兄意识到,无论剩下的时间有多短,工作若要以有秩序和团结划一的方式进行,就必须为羊群立下正当的榜样。耶稣将他的跟从者比作羊,而羊会跟从他们的牧人。当然,耶稣自己是好牧人,但他也任用长老作他百姓的副牧人。(彼得前书5:1-3)长老们必须亲自参与耶稣委派和鼓励别人从事的工作。他们必须真正具有传福音的精神。可是,在分发《完成的奥秘》一书期间,有些长老却畏缩不前;有些长老甚至公开劝别人不要参加这件工作。
1919年,社方开始发行《黄金时代》杂志,从而采取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去纠正这种情势。这本杂志会成为宣扬上帝王国的一个有力工具,向人指出惟独上帝的政府才能对人类的种种难题提出恒久的解决方法。社方邀请每群愿意参加这项活动的会众向社方登记,成为“服务组织”。然后社方会任命一位指导员(又称为服务指导员)去主持这项活动,而他是不受每年的选举所影响的。f他乃是社方在当地的代表,负责将工作组织起来,指派地区及鼓励会众参与外勤服务。这样,除了以民主方式选出的长老和执事之外,另一类型的组织安排开始运作了。这项安排承认,任命的权威也来自当地会众以外;不但如此,这项安排也使宣扬王国好消息的工作受到更大的强调。g
在此之后数十年间,宣扬王国的工作获得极大激励,仿佛受到一股无可抗拒的力量所推动一般。在1914年和其后发生的事件使上帝的子民清楚看出,主耶稣基督描述旧制度末期的伟大预言正在应验中。有鉴于此,《守望台》在1920年指出,正如马太福音24:14所预言,现今乃是宣扬好消息的适当时机;基督徒务要努力向人宣扬‘旧事物规制的终结和弥赛亚王国的建立’。h(马太福音24:3-14)1922年,代表们参加完圣经研究者在俄亥俄州杉树角举行的大会之后,离去时耳中仍然响着“要宣扬、宣扬、宣扬君王和他的王国”这个口号。1931年,他们采纳了耶和华见证人这个名字,从而更深深体会到真正基督徒所担任的角色。
显然,耶和华指派给他的仆人一项人人都能够参与的工作。这件事引起了十分热烈的响应。许多人在生活上作出重大调整,以便全时执行这件工作。甚至在那些仅以部分时间参与传道的人当中,有很多人把整个周末用于外勤服务之上。当时许多耶和华见证人回应《守望台》和Informant(《公报》)在1938年和1939年所作的呼吁,每个月尽可能用60小时从事外勤服务。
在这些热心的见证人当中,有许多是耶和华手下谦卑、忠诚的仆人,在会众里担任长老之职。可是,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早期,在有些地方,人人都参加外勤服务的念头受到颇大反对。虽然《守望台》清楚表明,基督徒有责任对会众以外的人传道,以民主方式选出的长老们却时常公开表示不同意这个主张。由于这些人拒绝聆听上帝的灵通过圣经在这件事上对会众所说的话,在这些小组里,圣灵的运行便受到阻碍。——启示录2:5,7。
社方在1932年毅然采取步骤去纠正这种情势。当时弟兄们并不担心他们是否会冒犯某些显要的长老,或者有些与会众交往的人是否会脱离组织。反之,弟兄们的最大愿望是要取悦耶和华和遵行他的旨意。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该年8月15日和9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特别论及“耶和华的组织”这个问题。
文章斩钉截铁地指出,所有真正属于耶和华的组织的人,都会热心从事圣经说必须在现今这段时期成就的工作。文章提出的见解是,基督徒长老并不是人凭选举所获致的职位,而是人由于灵性长进而达致的情况。文章特别强调耶稣的祷告,求上帝使他的跟从者都“合而为一”——与上帝和基督联合,从而能够彼此团结,齐心一意地遵行上帝的旨意。(约翰福音17:21)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第二篇文章回答说:“余民的每个成员都必须为耶和华上帝的圣名和王国作见证。”人若未能在公开作见证的活动上作出合理程度的参与,或甚至拒绝如此行,组织就无法将督导的责任委托给这样的人。
会众研读完这些文章之后,社方邀请会众通过一项决议,表示他们同意社方所提出的主张。这样,以往会众每年选举长老和执事的安排便告结束了。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有些以前“选出的长老”愤然离去;一些附和他们见解的人也决定步其后尘。虽然这使会众的人数稍减,整个组织却反而受到强化。留下来的乃是一些甘愿负起基督徒的责任,乐于向人作见证的忠贞成员。会众不再选举长老了,反之,他们选出——虽然仍以民主的方式——一个服务委员会,i由一些灵性成熟及积极参与公开见证工作的男子所组成。会众的成员也选出一位主席去主持聚会,同时选出一位秘书兼司库。所有这些人都是男子,而且是耶和华手下活跃的见证人。
现在,负责督导会众的不再是一些仅关心个人地位的人,而是一些热心从事上帝的工作——为他的圣名和王国作见证——的男子。由于这些人身体力行,为别人立下良好榜样,工作便得以更顺利进行。然而当时他们还未知道,他们前头还有很多工作尚待完成。他们需要作一项比以前广泛得多的见证,致力于一项他们并未意料到的召集工作。(以赛亚书55:5)耶和华显然正装备他们去执行这件工作。
当时,有少数希望在地上享永生的人开始与他们联络交往。j可是,圣经预告上帝会将一大群人召集起来,使这些人得以渡过将临的大灾难。(启示录7:9-14)1935年,上帝将这大群人的身分清楚揭露出来。1930年代社方在拣选监督方面所作的改变,无疑使组织更有能力执行召集、教导和训练大群人的工作。
对大部分耶和华见证人来说,将工作范围扩大是一项令人兴奋的发展。他们对外勤服事职务的重要性比以前体会更深。可是,有些人却对传道并不热心。他们畏缩不前,并且试图为自己的懈怠辩护,声称大群人要等到哈米吉多顿之后才召集起来。但大多数人都看出,现在他们有更大机会去表明他们对耶和华的忠贞及他们对同胞的挚爱。
属于大群人阶级的分子在组织的结构里居于什么地位呢?他们获知上帝的话语指派受灵所膏的“小群”担任什么角色,他们很乐于与这项安排通力合作。(路加福音12:32-44)他们也获知,像受灵所膏的基督徒一样,他们有责任要将好消息与别人分享。(启示录22:17)既然他们渴望成为上帝王国的属地臣民,这个王国就必须在他们的生活上居于首位;他们应当热心将这件事告诉别人。圣经描述有一大群人会得蒙保全,渡过大灾难而进入上帝的新世界里;为了与圣经所作的描述一致,这群人必须不断“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与羔羊!’”(启示录7:10,14)随着他们的数目开始增长,而且他们表明自己真正热心主工,他们在1937年获邀分担督导会众的责任。
可是,他们受到提醒,组织是属于耶和华而不是属于任何人的。在受灵所膏的余民和大群另外的羊之间,不可有任何分歧存在。相反,他们要像弟兄姊妹一样,合力为耶和华服务。正如耶稣说:“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约翰福音10:16)事实清楚表明,耶稣的这段话已实现了。
在一段不很长的时间内,一些令人惊讶的发展已相继在组织里发生。但组织还需要进一步作出什么努力,使会众处理事务的方式与耶和华在他感示的话语里所显示的模式完全一致呢?
神治组织
“神治”的意思就是“上帝统治”。会众是否受到这种形式的安排所管理呢?他们是否不但崇拜耶和华,同时也仰望他去指引会众的事务?他们与上帝在圣经里论及这些问题的训示完全一致吗?1938年6月1日及15日的《守望台》(英文)发表了一篇分为两部分的文章,称为“组织”。这篇文章斩钉截铁地说:“耶和华的组织绝不是民主的。耶和华是至高的主宰,他的政府或组织均纯粹是神治的。”可是,当时在耶和华见证人的当地会众里,拣选大部分负责督导聚会和外勤服务的人仍然采用民主的程序。在这方面,进一步的调整无疑是当务之急。
但是,使徒行传14:23岂不是表明,任命会众里的长老,应当凭着‘伸出手来’(像在选举时所为一般)的方法吗?题名为“组织”的《守望台》文章承认,这节经文在以往曾受到误解。在第一世纪的基督徒当中,长老并非由会众所有成员‘伸出手来’加以任命。相反,文章指出,‘伸出手来’的乃是使徒和他们所授权的人。任命的方式不是由会众举行选举,而是借着按手在具备资格的人身上。按手是证实、认可或任命的一个象征。k早期的基督徒会众有时推荐具备资格的男子,但最后的拣选或认可则来自直接受基督任命的使徒们,或来自使徒所授权的人。(使徒行传6:1-6)《守望台》指出一件事实,使徒保罗惟独在写给负有职责的监督(提摩太和提多)的信里,才在圣灵指引之下提出与任命监督有关的训示。(提摩太前书3:1-13;5:22;提多书1:5)在上帝感示下写给整群会众的信则从不含有这样的训示。
那末,组织会以什么方式任命人在会众里服务呢?《守望台》根据圣经对神治组织作了一项分析,表明耶和华任命耶稣基督为‘会众的元首’;基督以主人的身分回来时,他会委托他那“忠信审慎的奴隶”(《新世》)去负责照料‘他一切所有的’。这个忠信审慎的奴隶是由地上所有受圣灵所膏、与基督一同承受王国的人共同组成的;他们会在基督指挥之下,团结一致地为他服务。基督会任用这个奴隶阶级作为工具,对各会众提供所需的督导。(歌罗西书1:18;马太福音24:45-47;28:18)奴隶阶级有责任要怀着虔敬的态度,将上帝感示的话语里清楚提出的训示加以实行,借此决定谁具备资格担任服务的职位。
既然基督所任用的显形机构便是忠信审慎的奴隶(我们已考虑过现代的事实,表明这个“奴隶”运用守望台社作为法律工具),《守望台》解释,按照神治程序,服务的任命会通过这个机构作出。正如第一世纪的各群会众一致承认设于耶路撒冷的治理机构的权威,今日的各会众若没有中央的指挥,就无法在灵性上欣欣向荣。——使徒行传15:2-30;16:4,5。
可是,为了使人对事情怀有正确的看法,《守望台》向读者指出,每逢杂志提及“社方”一词,所指的并非仅是一个法律机构,而是指建立并运用这个法律机构的受膏基督徒群体。因此,“社方”一词所指的乃是忠信审慎的奴隶及其治理机构。
甚至在《守望台》未于1938年发表称为“组织”的文章之前,伦敦、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的会众已拥有相当多的人数,以致需要将其分为较小的单位。这些会众都不约而同地请社方任命会众里的所有仆人。1938年6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邀请其他所有会众也采取类似的行动。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守望台》建议各群会众采纳以下的决议:
“我们,蒙召归于上帝名下的百姓的․․․․․․․․․․․连,承认上帝的政府是个纯粹的神治国,基督耶稣现今正在圣殿里全权管治耶和华的显形组织及隐形组织;我们也承认‘社方’是主在地上的显形代表,因此现在请求‘社方’将本连组织起来从事服务,并任命其中的各个仆人,使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在和平、公义、协调及完全的团结中合力工作。我们谨此提出本连内若干分子的名单,这些人在我们看来相当成熟,因此看来最适宜担任各个指定的服务职位。”l
差不多所有耶和华见证人的会众均同意这项建议。只有少数会众不愿如此行;不久,他们便不再参与宣扬王国的工作了,因此他们已不再是耶和华见证人。
神治指挥的裨益
事实清楚表明,如果信仰、行为标准,以及组织或作见证的程序都由当地自行决定,不久组织便会失去它的明确地位和团结了。弟兄们会很容易因社会、文化和种族方面的差异而分裂。在另一方面,落实神治的指挥则可以确保,属灵进步的裨益能够畅行无阻地伸展到所有的会众里。这样,耶稣所祈求的真正团结便会存在于他的真正跟从者当中,他吩咐人执行的传福音工作也能够彻底完成。——约翰福音17:20-22。
可是,有些人声称,J.F.卢述福大力促成组织方面的这项改变,目的仅是要对见证人取得更大的控制,以求独揽大权而已。情形真的是这样吗?无疑卢述福弟兄是个具有坚强信念的人。他言谈果敢,绝不愿牺牲他所深信的真理。他若看出对方关心自己过于关心主的工作,他在处理问题时就可能疾言厉色,令人生畏。但卢述福弟兄在上帝面前却谦卑自抑、虚怀若谷。正如在1974年成为治理机构成员的卡尔·克赖恩在后来写道:“卢述福弟兄在我们从事早晨崇拜时所作的祷告使我与他更亲近。虽然他的声音十分洪亮,他对上帝说话时却有如小孩对父亲说话一般。这显示他与耶和华有多么良好的关系!”卢述福弟兄衷心坚信,见证人的组织便是耶和华的显形组织。他决心要使当地的弟兄从耶和华向他仆人提供的力量和指引充分得益,因此他尽力设法不让任何个别的人或任何一撮人阻挠他达成这个目的。
虽然卢述福弟兄任守望台社社长达25年之久,当其时他鞠躬尽瘁、不遗余力地发展组织的工作,他却不是耶和华见证人的领袖,也不愿取得这样的地位。1941年,他于死前不久在密苏里州圣路易的大会中发表演讲,提及领袖的问题;他说:“我想让在场的外人清楚知道,你们对于以一个人作领袖这件事怀有什么想法,好使他们永不会忘记。每逢有一个团体兴起,开始扩展,人们便说这个团体有个领袖,受到很多人跟从。如果听众里有任何人认为我是耶和华见证人的领袖,请说是。”听众的回应是一片沉寂,仅有几个人大声回答说“不是”。讲者继续说:“你们若相信我只是主的仆人之一,我们正齐心合力为上帝和基督服务,请说是。”大会的听众一致大声喊道,“是!”次月英国的一群听众也以同一方式作出回应。
在有些地区,弟兄们很快便感受到神治组织所带来的裨益,在其他地方则需时较久。事实证明,有些人并不是上帝手下成熟、谦卑的仆人。这些人在后来都失去原有的职位,社方转而任命其他人去代替他们。
可是,随着神治程序更充分发挥效力,耶和华见证人很高兴经历到以赛亚书60:17所预言的事。耶和华以比喻的方式描述他仆人当中的情况如何大有改善,说:“我要拿金子代替铜,拿银子代替铁,拿铜代替木头,拿铁代替石头;并要以和平为你的官长,以公义为你的监督。”这里所描述的,并不是人所能成就的事,而是上帝会亲自采取的行动。预言也显示,他的仆人由于接受他的安排,会获得什么裨益。和平必定会弥漫在他们当中,对公义的热爱必然会成为推动他们为他服务的力量。
当时巴西分社监督的妻子莫德·尤尔写信给卢述福弟兄表达自己的感想,说:“我读过[1938年]6月1日和15日的《守望台》(英文)里题名为‘组织’的文章之后,不得不对你透露我的心声。耶和华正任用你从事忠信的服务,我十分感激耶和华为他的显形组织所作的奇妙安排,正如这两期《守望台》所陈明的一般。……‘各自为政’的情形,包括‘妇女权’和其他不符合圣经的行事方式,已不复存在了;这实在带来莫大的舒解。这些谬见使有些人听从当地的意见和个人的主张,而非依从[耶和华上帝和耶稣基督],结果为耶和华的圣名带来了很大的羞辱。诚然,‘最近社方才开始把组织里所有的人称为“仆人”,’可是我留意到,在此之前许多年,你在写给弟兄的信中已承认自己‘凭着上帝的恩典作你们的弟兄和仆人’了。”
论到组织方面的这项调整,英国分社报道说:“这件事所产生的良好影响的确令人惊讶。以赛亚书第六十章对这件事所作的诗意和预言性的描述十分美妙,但却绝非言过其词。每个认识真理的人都在谈及这件事。这成了主要的话题。一般弟兄均感到生气勃勃——大家都决心勇往向前,直捣黄龙。随着世界情势日益紧张,神治管理的喜乐也大为增加。”
-
-
组织结构的发展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第207页的附栏]
何以作出调整?
关于在上帝百姓的各个小组中拣选长老一事,曾有人问C.T.罗素他的观点何以改变了,罗素答道:
“首先,我必须强调的是,我从没有声称自己是万无谬误的。……我们承认,随着知识逐渐加深,对于主的旨意,就是在他百姓的各个小组中拣选长老和领袖这件事,现在我们的看法与以前稍有不同。我们在判断上所犯的错误是,我们对那些认识真理不久的亲爱弟兄期望过高,认为他们应当自然而然地成为‘连’的领袖。我们渴望看见的理想情形便是,真理在这些弟兄身上发挥令人谦卑的影响,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卑微;不论他们知道些什么或能够向别人讲解些什么,他们无非只是上帝所运用的代言者而已。我们理想中的愿望便是,这些弟兄在每一方面都堪作羊群的榜样;我们渴望看见,凭着上帝的旨意,有一位或多位具有同等或甚至更大才干的弟兄在‘连’里服务,把真理显明出来,让爱的精神引导他们彼此尊敬、互相帮助,一同努力参与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所从事的善工。
“由于怀有这种想法,我们便以为,既然奉献了给主的百姓现今能够享有和体验更多恩典、真理,我们就无需跟从众使徒在早期教会里所规定的模式了。我们在这件事上所犯的错误便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使徒在上帝指引下所制定的安排,比别人所能制定的任何安排更为优越;以整体而言,教会需要这些由使徒设立的准则,直至我们复活经历改变为止;那时,我们会直接与主结合,达致完全和完美的地步。
“我们逐渐看出自己所犯的错误,因为我们看见在亲爱的弟兄之间有若干程度的竞争精神存在。有许多人渴望在聚会里作领导,但却将此视为一种职位而非一项服务;尽管有其他弟兄具有同等的才干,对真理有同样深刻的认识,在运用圣灵的宝剑方面同样擅长,他们却加以排斥和阻挠。”——《锡安的〈守望台〉(英文),1906年3月15日刊,90页。
-
-
组织结构的发展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第215页的附栏或图片]
V.D.M.试卷
V.D.M.代表拉丁文字词“Verbi Dei Minister”,意思就是上帝话语的服事者。
社方在1916年编写了一系列的圣经问题。凡是想代表社方发表演讲的人,都必须以书面回答这些问题。社方凭此能够看出,这些弟兄对于基本圣经真理的想法、观点和了解如何。提交的书面答案会经由社方设立的考试委员会小心批阅。弟兄们必须答对试卷里百分之85以上的问题,才被视为有资格作讲者。
后来,许多长老、执事和其他圣经研究者都纷纷索取这份试卷。过了一段时候,社方表示各班若惟独拣选一些符合V.D.M.资格的弟兄作代表,这无疑是有益的。
社方将“上帝话语的服事者”的身分授予某些弟兄,这并非表示该人正受到任命作服事者。反之,这仅是暗示,社方的考试委员会已检讨过这位弟兄对教义的认识,也对他的名声作过合理程度的考查,结果认为他有资格称为上帝话语的服事者。
V.D.M.试卷的问题如下:
(1) 上帝的第一项创造伟举是什么?
(2) 用来指上帝儿子的“罗格斯”一词是什么意思?父和子这两个字词表示什么?
(3) 罪在何时及如何临到世间?
(4) 上帝对罪人所犯的罪判了什么刑罚?谁是罪人?
(5) “罗格斯”何以必须成为肉身?他仅是“化身为人”吗?
(6) 基督耶稣这个人,从呱呱坠地到去世为止,具有什么本质?
(7) 耶稣复活之后具有什么本质?他与耶和华的正式关系是什么?
(8) 耶稣在福音时代致力于什么工作?从五旬节至今日又如何?
(9) 耶和华上帝为人类做了些什么事?耶稣为人类做了些什么事?
(10) 上帝对完成了的教会定有什么旨意?
(11) 上帝对人类世界所定的旨意是什么?
(12) 始终不肯悔改的人会有什么结局?
(13) 顺服弥赛亚王国的人类会获得什么奖赏或幸福?
(14) 罪人可以借着什么步骤与基督和天父缔结带来永生的亲密关系?
(15) 基督徒一旦从圣灵而生,据上帝的话语指示,他便应当跟从什么途径?
(16) 你是否已舍弃了罪,转而事奉永活的上帝?
(17) 你是否已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能力、才干,以便为主服务?
(18) 你已经借水浸礼象征这项奉献吗?
(19) 你是否已经立了万国圣经研究会的誓愿,决心保持圣洁?
(20) 你有彻底和仔细地研读过〈圣经的研讨〉一至六卷吗?
(21) 你从这项研读获得很大启迪和裨益吗?
(22) 你是否相信自己已对圣经具有相当和永久的认识,使你终其余生均能更有效地为主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