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恤
(Compassion)
关注和同情困苦的人,渴望为他们解困。译做“怜恤”的一个希伯来语动词cha·malʹ(哈马勒),意思是“怜悯;怜恤;顾惜”。(出2:6;玛3:17;赛30:14)希腊语动词oi·kteiʹro(伊克蒂罗)的意思是“怜恤”,名词oi·ktir·mosʹ(伊克蒂莫斯)则指心里怜恤或慈悲之情。(罗9:15;12:1;林后1:3;腓2:1;西3:12;来10:28)希腊语名词splagʹkhna斯普拉克纳(意即肠子)也可能包含怜恤的意思。(约一3:17)
耶和华是怜恤的最佳典范,他对待以色列人的方式就是明证。对于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受难,上帝不但感同身受,而且挺身搭救他们脱离压迫者之手,并在旷野悉心照顾他们。(赛63:7-9)尽管以色列人在应许之地定居后再三悖逆,上帝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回应他们的恳求,救他们脱离仇敌之手。(士2:11-19)
可惜以色列人执迷不悟,最终达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他们肆意崇拜偶像,还把偶像带进耶和华的圣所,玷污这个崇拜上帝的地方。以色列人一再取笑上帝的先知,轻看上帝的话,直到至高者无法再怜恤他们为止。于是,上帝把他们交在尼布甲尼撒王手里,执行了他通过众先知所预告的判决。(代下36:15-17;耶13:14;21:7;结5:11;8:17,18)
不该怜恤的人 真正认识耶和华的人都存慈怜的心,尽力效法上帝。(弗4:32-5:1)可是,有些人却是不该怜恤的。例如,耽于恶行、蓄意违背耶和华正义标准的人就不该顾惜了;包庇这样的人,让他们逃过应得的惩罚是不对的。(申13:6-11;来10:28)
假如人在压力下屈服,违背上帝的旨意,怜恤不该怜恤的人,后果可以十分严重。扫罗王的事例足以说明这点。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亚玛力人率先无故攻打他们。上帝对亚玛力人执行判决的时候来到时,他吩咐扫罗不可怜恤他们。但扫罗却屈服于民众的压力,没有彻底执行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因此弃绝他,不要他作王。(撒上15:2-24)一个人深信耶和华必行事正义,就会把忠于上帝看得比一切都重要,能避免像扫罗那样犯错,失去上帝的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