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长寿
“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约伯记14:1,2。
以上这番描述人生短促的话大约写于三千五百年前,但甚至今天,仍没有人会对这番话提出异议。人总觉得浅尝人生的美好时光,就要衰老死去,毕竟是扫兴的憾事。因此自古至今,世界各地的人都热中于找寻延年益寿的秘方。
在约伯的日子,埃及人相信吃动物的睾丸可以回复青春,但结果仅是徒然。中世纪炼金术士矢志要提炼一种能使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许多炼金术士认为,人工制造的黄金能使人长生不死,用金盘子盛饭菜就能延年益寿。古代中国的道教徒认为,他们借助冥想、气功、摄生忌食,就能改变体内的化学成分,最后达至不死不灭的地步。
西班牙探险家胡安·庞塞·德莱昂曾锲而不舍地苦寻青春之泉。公元18世纪,有一个医生在他所著的《海尔米普斯的再生》里推荐以下这个方法:在春天,把少女关在一个细小的房间里,把她们呼出的空气用瓶子收集起来,就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不用说,这些方法也没有成功。
现在距离摩西记下约伯的话大约有三千五百年。今天人类已经登陆月球,发明了汽车、电脑,也仔细研究过原子和细胞。可是,尽管人拥有这一切先进的科技,人生仍旧是“日子短少,多有患难”。过去一百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寿命长了很多。但这只不过主要是由于医疗、卫生设施得以改善,食物比以往更注重营养的缘故。举个例,从公元19世纪中期到公元20世纪90年代,瑞典男子的平均寿数从40岁提高至75岁,女子则从44岁提高至80岁。可是这足以表明,人类寻求延年益寿的妙方,现在已如愿以偿了吗?
并不然。虽然在一些国家,有越来越多人活到垂暮之年,摩西的话仍然对他们适用:“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篇90:10)我们不久就会见到情形有所改变吗?人真的会活得长许多吗?下一篇文章会回答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