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结出和平的果子
“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希伯来书12:11。
1.(甲)关于人是否有能力指引自己一生的路途,耶和华的道怎样说?但人却怎样说?(乙)事实证明谁是对的,谁完全错了?
耶和华的道说,“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耶利米书10:23)人却说自己能够。从伊甸园的反叛开始,人便一直如此行。自那时直至现在,许多人行事像士师时代的以色列人一般:“各人任意而行。”(士师记21:25)然而,耶和华在箴言14:12所说的话却证明十分正确:“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6,000年来人一直自行其是,但结果仅是导致战争、饥荒、疾病、罪行和死亡。历史已充分证明耶和华的话正确无误,人的道路却大谬不然。
2.儿童心理学家对于责打一事有什么见解?但他们所采纳的放任态度产生了什么果子?
2 不完美的人需要受到管教。他们从童年开始便需要有人加以管教。上帝的道说:“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言13:24)许多儿童心理学家反对这种属天的智慧。其中一位在多年前问道:“你们作母亲的意识到每次你们责打孩子,就表示你们憎恨孩子吗?”可是,他们对孩子所采取的放任态度却造成了少年犯罪的狂潮,以致美国布洛克林的一位法官作了以下语带讽刺的评论:“我认为我们需要把有些年轻人拖进柴棚里痛打一顿。但现在这样行已被视为不合时尚了。现在专家们告诉人切勿责打孩子,否则你也许妨碍了一个天才的发育。”可是,这种放任的态度并没有产生大量天才——反而促成了少年犯罪的不法狂潮。
3.根据几位权威说,什么趋势正日渐显著?
3 现今潮流又正蕴酿着改变了。研究儿童发育的权威怀特(Burton L. White)说,严厉并不会使孩子“爱你较少,纵容也不会使他爱你较多。……即使你经常责打孩子,你会发现他们仍然不断回到你身旁来。”他强调孩子的基本需要是父母洋溢着“非理性的爱”。布拉泽斯(Joyce Brothers)博士对数以百计受到严格训练的第五和第六年级学生作了一项研究后报道说,这些学生相信严格的规条“乃是父母爱心的表现”。一本杂志(Journal of Lifetime Living)说:“儿童心理学家时常为了按时抑或照需求而哺乳好或责打还是不责打好等事争论。然而,他们所得的结论是:只要孩子得到爱,任何方式都没有多大分别。”甚至《婴孩和儿童护理》(Baby and Child Care)一书的作者斯波克(Benjamin Spock)医生也承认他自己必须对父母们缺乏坚定和所导致的少年犯罪负部分责任。他说其咎在于各方面的专家——“儿童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教师、社会工作者和像我自己一样的儿科医生。”
管教的杖
4.管教的杖象征什么?与放任的态度刚相反,适当地运用管教的杖显示出什么?
4 以上所说的“杖”不一定是指责打而言。无论出于什么形式,“杖”代表矫正的工具。《新国际译本》(The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论及这节经文说:“杖。很可能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泛指任何形式的管教。”杖象征统治或权威——在这个事例上是指父母的权威。放任和姑息并不会使父母在日后赢得儿女的感激:“从小宠惯了的仆人[或孩子],终必忘恩负义。”(箴言29:21,《当代圣经》)放纵儿女而不行使父母权威的人必为自己带来羞辱。这样行只是漠不关心而非爱的表现。反之,仁慈但坚定地运用管教的杖却反映出仁爱的关怀。“杖打和责备,能加增智慧;放纵的儿子,使母亲羞愧。”——箴言29:15。
5.(甲)一项圣经注释怎样评论箴言13:24?这与圣经的其他什么经文一致?(乙)谁是耶稣和耶和华所管教的人?
5 论到箴言13:24,《旧约评注》(Commentary on the Old Testament, Keil-Delitzsch着)一书解释说:“真正为儿子设想的父亲会在适当时候施行严厉的管教,在孩子尚可以受到影响行走正道的时候便加以施行。他绝不会容许任何错误在孩子心里生根。父亲若在应当严格时却姑息放纵孩子,就行事仿佛希望孩子堕落一般了。”漠法特(Moffatt)的《圣经新译本》(New Translation of the Bible)在箴言19:18表示同意,说:“当趁还有指望的时候管教你的儿子,免得他陷入败亡中。”父母要从儿女的孩提时候就开始对孩子施行仁慈但却坚定的管教,这才反映出父母的爱心。耶稣说:“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至于耶和华,他“所爱的,他必管教。”——启示录3:19;希伯来书12:6。
6.管教时常以什么形式施行?有些什么例子支持你的答案?
6 管教有时牵涉到责打,但并非总是如此。箴言8:33并没有说要“感受”管教。反之,它说“要听[管教],就得智慧。”许多时管教出于说话而非责打的形式:“训诲[“管教”,《新世》]的责备是生命的道。”“要持定训诲[“管教”,《新世》],不可放松;必当谨守,因为他是你的生命。”(箴言4:13;6:23)耶和华的仆人约伯需要受到管教时,管教首先通过以利户,然后由耶和华自己以责备的话语加以执行。(约伯记第32-41章)约伯接受责备,对耶和华说:“我收回我所说过的话,坐在灰尘中忏悔。”——约伯记42:6,《天主教圣经》。
7.译作“管教”一词的希腊字含有什么意思?管教应当怎样施行?它可以成就些什么?
7 译作“管教”一词的希腊字是佩戴亚(pai·dei’a)。这个字的各种不同形式含有训练、教育及‘以温和的方式劝导’的意思。(提摩太后书2:25,《新译》)与获取知识比较,这个字与训练行为有较大关系。这种管教应当“凭着耐心和教导的艺术”去施行。(提摩太后书4:2,《新世》)以下向父亲提出的劝告足以说明这点:“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激怒儿女,却要继续以耶和华的管教和思想调整教养他们成人。”(以弗所书6:4,《新世》)施行管教要采用仁慈但却坚定的方式,目的是要以耶和华的思想去调整年轻人。
管教的来源
8.我们可以从什么来源及以什么方式管教自己?
8 管教孩童所涉及的原则也对成年人适用。关于我们该怎样行或不该怎样行,资料的来源是圣经。我们研读圣经时可以察验自己,然后作出所需的纠正。(哥林多后书13:5)我们沉思耶和华的教训时,罪咎感可能涌上心头,帮助我们看出自己需要作什么改变。诗篇的执笔者便曾有这样的经历:“我必称颂那指教我的耶和华,我的心肠[“我最深的感情”]在夜间也警戒我。”(诗篇16:7)我们可以像保罗一样管教自己:“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哥林多前书9:27。
9.还有其他什么方法可以用来施行有益的管教?
9 管教也可以来自别人。管教的形式可以是一瞥,蹙一蹙眉,说一句话,作个手势或提出口头的责备。耶稣望彼得一眼,彼得便想起耶稣曾预言他所犯的大罪,于是出去痛哭。(路加福音22:61,62)彼得所受的另一次重大打击是短短的一句斥责:“撒但,退我后边去罢!”(马太福音16:23)阅读守望台社出版的刊物,参加聚会,与别人交谈,忍受各种艰苦的经历——这一切活动都可以帮助我们看出自己需要在什么地方作出改变。可是,最重要的管教来源和指南乃是上帝的道本身。——诗篇119:105。
10.在施行管教方面,所罗门的箴言有什么价值?然而有些人却坚要跟从什么途径?
10 所罗门的箴言是针对所有不同年纪的人而发的,目的是要使人“晓得智慧和训诲,分辨通达的言语;使人处事,领受智慧、仁义、公平、正直的训诲;使愚人灵明;使少年人有知识和谋略。”但是也许有人“只用言语……[仍]不肯受管教,他虽然明白,也不留意。”(箴言1:2-4;29:19)有些缺乏经验的人硬要到人生的“碰壁学校”里上一课才学到教训,正如浪子在“醒悟过来”之前所为一般。——路加福音15:11-17。
11.(甲)哥林多小组和约拿怎样受到管教?(乙)由于犯了通奸及事后试图掩饰罪行,大卫受到什么管教的惩罚?(丙)大卫所写的诗篇第51篇的什么话表明他深深忏悔?
11 保罗评论他在较早之前写给哥林多基督徒小组的一封信说:“你们因难过而产生了真实的悔改。……[因为你们]根据上帝的意思而伤痛悔憾,结果就……纠正错误。”(哥林多后书7:9-11,《当代圣经》)约拿借着一场海洋风暴和一条大鱼而受到管教。(约拿书1:2,3,12,17;2:10;3:1-4)大卫犯了奸淫,并在事后妄图掩饰,结果为他带来了管教的惩罚,正如撒母耳记下12:9-14所透露一般。他在诗篇第51篇以这些感人的话表明自己的忏悔:“求你将我的罪孽洗除净尽,并洁除我的罪。……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求你……涂抹我一切的罪孽。……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不要丢弃我,使我离开你的面。上帝阿,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第2、3、9-11,17节。
12.对有些人来说,什么较严厉的管教措施是必需的?屡次拒绝接受责备的人有什么结局?
12 正如箴言26:3指出,对某些人来说,较严厉的措施是必需的:“鞭子是为打马,辔头是为勒驴,刑杖是为打愚昧人的背。”有时,耶和华容许以色列人受到他们自招的烦恼所惩戒:“因他们违背上帝的话语,藐视至高者的旨意。所以他用劳苦治服他们的心;他们仆倒,无人扶助。于是,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他从他们的祸患中拯救他们。”(诗篇107:11-13)然而,有些愚昧的人对于管教顽梗不化,以致达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人屡次受责罚,仍然硬着颈项,他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箴言29:1。
提出及接受责备
13.我们提出责备时应当避免什么?我们应当怎样提出责备?
13 无论管教出于什么形式,都不应当在忿怒中施行。事实上,这样行非但对事情没有帮助,反而“挑启争端”。圣经也劝告我们:“不轻易发怒的,大有聪明;性情暴躁的,大显愚妄。”又说,“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箴言29:22;14:29;19:11)在需要提出管教时,管教永不应当过度。要在适当的时候施行,并且施行到适当的程度——不太早,也不太迟;不过少,也不过多。
14.提出责备的人获得其他什么指导方针?
14 以下是给提出责备的人的一些指导方针:“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劝少年人如同弟兄;劝老年妇女如同母亲;劝少年妇女如同姐妹;总要清清洁洁的。”(提摩太前书5:1,2)你劝勉人而非严词厉色地叱责人吗?“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加拉太书6:1)我们是否以温柔的方式提出劝告,时刻留意自己的软弱呢?“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马太福音7:12)你将自己与别人易地而处,对别人表现体恤的同情吗?
15.人受到责备时需要表现什么品德?有什么额外的劝告向受到责备的人提出?
15 接受责备需要有谦卑的品德才行。责备看来有点挑剔、不公平、或不合理吗?不要躁急。试反省一下。不要消极地加以否定。要积极地思考一下。责备若看来并非全部有理,有一部分是对的吗?要用开明的头脑去接受,客观地加以衡量分析。你过度敏感或易于动怒吗?也许需要点时间才能对事情有积极的看法,也许要等到起初所造成的伤心或不悦平息了之后。因此要耐心等候,保持缄默。冷静地分析一下所受的劝告。你可能对提出劝告的人怀有偏见,以致由于这缘故而拒绝接受劝告吗?无论如何,要把劝告视为出于好意而非一概加以拒绝。
16.(甲)受到劝告时,我们应当考虑一些什么经文和什么有关的问题?(乙)我们可以效法诗篇执笔者所表达的什么感觉?
16 受到责备时,你可以思考一下以下的经文:“寡少言语的有知识,性情温良的有聪明。”(箴言17:27)你倾听劝戒而保持冷静吗?“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正直;惟智慧人,肯听人的劝教。”(箴言12:15)你迅速断定自己是对的,抑或虚心地聆听?“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雅各书1:19)受到劝告时,你跟从这些话而行吗?“你不要心里急躁恼怒,因为恼怒存在愚昧人的怀中。”(传道书7:9)你敏于动怒吗?我们与诗篇的执笔者有同感是多么好:“任凭义人击打我,这算为仁慈;任凭他责备我,这算为头上的膏油,我的头不要躲闪。”——诗篇141:5。
要忍受管教,结出和平的果子
17.为什么管教并非时常都容易接受?可是,将希伯来书12:7,11所说的话谨记在心可以怎样帮助我们忍受?
17 管教并非时常都是容易接受的。它可能造成尴尬及带来若干限制,甚至可能为你带来忧伤。但要耐心忍受。这一切终会成为过去,随后而来的会是喜乐。要记住:“你们所忍受的,是上帝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希伯来书12:7,11。
18,19.在经历管教时,耶利米和诗篇执笔者所表达的什么强烈感情为我们立下了正确的途径?
18 管教若使你感觉愁苦及难以忍受,要耐心等候随后而来的和平果子。要像耶利米一般耐心等候耶和华:“你必定会记得而屈身就我。这便是我的心所要想念的事。由于这缘故,我要表现等候的态度。”(耶利米哀歌3:20,21,《新世》)请记得诗篇的执笔者在痛苦愁烦的时候对自己所说的话:“我为什么这样悲伤?我为什么这样沮丧?我该仰望上帝,还要再颂赞他;他是拯救我的上帝。”——诗篇42:5,11;43:5,《现译》。
19 因此,在受到管教时,让我们人人都耐心等候上帝。我们受过管教的锻炼之后,便能够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你记得吗?
◻ 运用管教的杖有什么价值?
◻ 管教的主要来源是什么?管教也可以来自其他什么方面?
◻ 除了责备的话语之外,还有什么较严厉的管教形式也许是必需的?
◻ 提出责备时有些什么指导方针可供考虑?
◻ 什么劝告可以帮助我们接受责备?
[第28页的图片]
你明智地‘听管教’吗?
[第29页的图片]
管教孩童所涉及的原则也对成年人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