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拿基立
(Sennacherib)〔源自阿卡德语,意思是:[月神]辛已将我兄弟还给我〕
亚述王;萨尔贡二世的儿子。他从父亲手中继承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但他在位期间,各地叛乱频仍,尤以巴比伦城为甚,使他不得不经常出征平定叛乱。
父亲在位期间,西拿基立看来在亚述北部地区做总督或将军,故他继承王位后,北部地区相对太平,但南部和西部地区却常常爆发动乱。迦勒底人米罗达巴拉但(赛39:1)曾被西拿基立的父亲萨尔贡驱逐,离开国土逃到埃兰,后来他离开埃兰自命为巴比伦王。西拿基立就去攻打他和他的盟友埃兰人,在启什击败他们。米罗达巴拉但逃走,躲藏了三年。西拿基立进入巴比伦,立拜尔伊布尼作总督。之后,为了防止亚述周边山区的国家作乱,他派军队镇压当地的人。
接着,西拿基立发动了他的所谓“第三次军事行动”,前去攻打“哈梯人”。“哈梯”显然是指当时的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古代近东文献》,J.普里查德编,1974,287页)这个地区的人普遍想挣脱亚述的轭,不愿受亚述统治,犹大王希西家就是其中一个。(王下18:7)不过,没有证据显示希西家联同其他国家反抗亚述。
希西家在位第十四年(公元前732),西拿基立率军西进,所向披靡,攻占了腓尼基海岸的西顿、亚革悉、亚科和其他城,然后挥军南下。各国闻风丧胆,摩押、以东、亚实突等国纷纷向亚述进贡,以示臣服。亚实基伦顽抗到底,结果被亚述军队征服。当时被征服的还有附近的城镇约帕和伯大衮。亚述的一篇铭文指责非利士的以革伦居民和贵族把他们的王帕迪交给希西家,据西拿基立说,希西家“非法囚禁他”。(《古代近东文献》,287页;比较王下18:8)据说,以革伦的居民请求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帮助他们对抗亚述大军。
圣经的记载显示,大约在这个时候,西拿基立攻打犹大,包围并攻陷了许多坚固城。希西家派人前往拉吉去见西拿基立,表示愿意按他索取的金额进贡。(王下18:13,14)一幅壁画展示了西拿基立攻取拉吉的情景:西拿基立坐在宝座上,面对沦陷的城,接受从这城掠夺来的战利品,还有一些俘虏受酷刑折磨。
圣经没有说帕迪王是否在此时被释放(如果他真的被希西家俘掳的话),但提到希西家支付了西拿基立索取的一万公斤银子(300他连得;约值198万2000美元)和一千公斤金子(30他连得;约值1156万美元)。(王下18:14-16)然而,西拿基立随后却派三个官员前往耶路撒冷,命令希西家王和耶路撒冷的居民投降,并接受迁徙。亚述王在所传达的信息中大肆挖苦希西家对耶和华的信赖,并通过他的代表夸耀说,各地的神都没能解救自己的国民脱离强大的亚述,耶和华也必跟那些神祇一样无能为力。(王下18:17-35)
亚述的三个代表回去,发现西拿基立正攻打立拿,因为有消息传来“埃塞俄比亚王特哈加说:‘看,他出来要跟你交战’”。(王下19:8,9)西拿基立的铭文提到在伊利提基(在以革伦西北偏北约15公里[9.5英里])的一场战斗,他声称自己击败了一支埃及军队和“埃塞俄比亚王”的军队;又说,他攻取了以革伦,并使获释的帕迪复位。(《古代近东文献》,287-288页)
耶和华击败西拿基立的军队 西拿基立派人送信给犹大王,威胁要攻取犹大的首都耶路撒冷,并警告希西家这件事势在必行。(赛37:9-20)尽管如此,圣经却说亚述人必不“向城放箭”,也不会“筑起土垒围城”。西拿基立肆无忌惮地讥嘲耶和华,耶和华就差一个天使出去,一夜之间“在亚述军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西拿基立“满面羞惭地回国去了”。(赛37:33-37;代下32:21)
西拿基立的铭文没有提到他军队所遭受的这场灾祸。但正如杰克·法恩根教授指出:“鉴于亚述的铭文往往大肆吹嘘列王的功绩……我们很难期望西拿基立会把这场败仗记录下来。”(《远古的光》,1959,213页)不过,西拿基立本人对整件事的记述却很值得注意。这个记述刻在“西拿基立棱柱”上,一条藏于大英博物馆(泰勒棱柱),另一条藏于芝加哥大学的东方研究所。铭文的一部分说:“至于犹太人希西家,他不肯服在我的轭下,我就围攻他的46座坚固城、堡垒,以及周围的无数小村镇。攻城略地的方法是:垒起坚实的斜(土)坡,把撞城锤运到(城墙)附近,(配合)步兵的进攻;挖掘隧道,突破城墙缺口。我赶出20万零150人,包括男女老幼,以及无数的马、骡、驴、骆驼和大大小小的牛,我把(这些)都当作战利品。我把他[希西家]囚在耶路撒冷他的王宫里,就像笼中鸟。……我洗劫他的城,夺去他的国,赐给亚实突王米天提、以革伦王帕迪、加沙王西里贝。……后来,希西家……向我进贡,把供物送到我尊贵的大城尼尼微,贡物包括金子三十他连得、银子八百他连得、宝石、锑、大红石、(镶嵌)象牙的卧榻和椅子、象皮、乌木、黄杨木(和)各种宝物,还有他(亲生)的女儿、妃嫔、男女乐手。为了献上贡物,并以奴仆身份向我致敬,他差来(私人的)特使。”(《古代近东文献》,288页)
这篇居功自傲的铭文夸大了银子的数目,把三百他连得说成八百他连得,其他贡物的数量显然也不尽不实。但在其他方面,这篇铭文跟圣经的记载基本一致,证明圣经是真实可靠的,也显示西拿基立并没有攻占耶路撒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西拿基立说希西家向他进贡是在亚述人威胁要包围耶路撒冷之后,但圣经表明进贡是在此之前。西拿基立为什么要颠倒事情的先后顺序呢?《芬克与瓦格纳新标准圣经词典》(1936,829页)指出一种可能性:“西拿基立对这次战役的结局含糊其辞。他攻取以革伦之后做了些什么……仍然是个谜。西拿基立的编年史对这个时期的记载是:西拿基立惩罚希西家,攻击犹大国,处理犹大的领土和各城。他这样编排各事,看来是要掩盖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圣经的记载表明,上帝降灾给西拿基立的军队后,西拿基立慌忙返回尼尼微。西拿基立为了掩饰真相,就颠倒事情的经过,说希西家派特使到尼尼微 进贡。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就是这事之后,古代铭文和其他文献再也没有记载西拿基立在巴勒斯坦进行的任何军事活动,尽管历史家说他返回尼尼微后再统治了20年。
公元1世纪的犹太历史家约瑟夫斯声称,他就这件事的报道引自巴比伦人贝罗索斯(据认为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的资料。约瑟夫斯说:“西拿基蒙斯跟埃及人交战后返回耶路撒冷,发现御前总长率领的军队正受一场瘟疫威胁,因为上帝降下瘟疫打击军队,围城的第一个晚上就死了十八万五千个士兵、指挥官和军官。”(《犹太古史》第10卷21节[1章5段])为了解释这场灾祸的起因,有些圣经评注家引用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的一个记载(第2卷,141节):“一天晚上,一大群田鼠入侵亚述军营,啃光了士兵的箭袋、弓和盾牌的把手”,令亚述军无法进侵埃及。这个记载跟圣经的记载显然并不一致,而希罗多德对亚述这次征战的描述跟亚述铭文也不一致。但不管怎样,贝罗索斯和希罗多德的记载确实显示,西拿基立的军队在这次征战中遭遇突如其来的灾祸。
西拿基立遇上的麻烦还没有结束。他回到亚述之后,不得不镇压在巴比伦发生的另一场叛乱,这场叛乱是由米罗达巴拉但发起的。这次,西拿基立任命儿子亚述纳丁舒姆作巴比伦王。六年之后,西拿基立向埃兰人发动战争,但埃兰人很快就还以颜色,入侵美索不达米亚,俘掳了亚述纳丁舒姆,立自己的王统治巴比伦。在接着的几年,两军为争夺巴比伦的统治权拼个你死我活。最后,为了报仇泄愤,西拿基立将巴比伦夷为平地。鉴于巴比伦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享有“圣城”地位,西拿基立的灭城行动是颇不寻常的。西拿基立统治的晚期,看来没有再发生什么重大战事。
一般认为,西拿基立攻打耶路撒冷后过了20年才驾崩。这个年份是根据亚述和巴比伦的文献推算出来的,但那些文献的可靠性却令人存疑。无论如何,圣经的记载并没有说西拿基立一回到尼尼微就死了。“后来,他进入自己的神殿”,就是尼斯洛神的殿,他儿子亚得米勒和沙利薛“用剑杀了他”,二人随后逃到亚拉腊地。(代下32:21;赛37:37,38)西拿基立的儿子以撒哈顿继承王位,他在一篇铭文中证实了圣经的这个记载。(《亚述与巴比伦古文献》,D.卢肯比尔著,1927,第2卷,200-201页;见以撒哈顿)
建筑工程 西拿基立统治期间,亚述帝国的版图没怎么扩张。但他在尼尼微(当时已再度成为首都)大兴土木,兴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他的宫殿宏伟壮观,占地面积达450米(1500英尺)乘210米(690英尺),有大厅、庭院和华丽的房间。他在戈迈勒河上建造堤道,就是出名的泽万水道,把水从48公里(30英里)之外引入城中。这条水道既为园林提供灌溉用水,也成为护城河的水源,令城的防御力量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