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掳
(Captivity)
圣经记载了不同时期的人被掳到异地去。(民21:29;代下29:9;赛46:2;结30:17,18;但11:33;鸿3:10;启13:10;见俘虏)不过,圣经最常提到的,是亚述帝国和巴比伦帝国分别于公元前8世纪和前7世纪从应许之地掳走了大批犹太人。(拉3:8;6:21;太1:17;见被掳,放逐)
耶利米、以西结和其他先知都曾警告国民,他们必落得这个悲惨的下场,说:“谁该被人掳去,就被人掳去”“巴施户珥啊,你和所有住在你家里的人都必被人掳走。你要到巴比伦去”“以下……是针对耶路撒冷和城中以色列全家的信息……‘他们要被掳走,沦为俘虏’”。(耶15:2;20:6;结12:10,11)后来,尼希米记7:6论及从巴比伦获释回来的人,说:“以下是原省的居民,是从被掳之地获释上来的。从前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把他们掳去,后来他们返回耶路撒冷和犹大”。(另见拉2:1;3:8;8:35;尼1:2,3;8:17)
看来亚述首先实施迁徙俘虏的政策,把占领的城镇的居民全都迁走,然后把别的俘虏从帝国的其他地方迁到这些城镇居住。亚述这个迁徙俘虏的政策不仅针对犹太人,还针对其他民族,例如当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落入凶残的亚述人手里时,城里的居民被驱逐到吉珥去,就像先知阿摩司所预言的。(王下16:8,9;摩1:5)这个迁徙俘虏的政策有两个作用:防止剩余的少数遗民从事颠覆活动;跟被掳的人有良好关系的邻国大多不会援助从远方迁来的陌生人。
北方十部族以色列国和南方两部族犹大国的国民之所以被掳到异地,根本原因都是相同的:他们都离弃了正确的宗教,不再事奉耶和华,反而崇拜假神。(申28:15,62-68;王下17:7-18;21:10-15)耶和华不断差先知去警告他们,他们却无动于衷。(王下17:13)十部族以色列国的君王没有一个肯彻底舍弃第一任君王耶罗波安所设立的错误崇拜。南方的犹大国也漠视耶和华的警告,没有从以色列人被掳去一事汲取教训。(耶3:6-10)两个国家的国民最终都被掳到异地,而且被掳到不止一个地方。
何时被掳 以色列王比加在撒马利亚掌权的日子(约公元前778-前759),亚述王普勒(提革拉比列色三世)前来攻打以色列,占领了北部大片土地,把当地的居民掳到亚述帝国的东部。(王下15:29)他又攻取了约旦河东的地区,把吕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个部族“掳到哈腊、哈博、哈拉和歌散河边,直到今天”。(代上5:26)
公元前742年,撒缦以色五世率领亚述大军围攻撒马利亚。(王下18:9,10)公元前740年,撒马利亚陷落,十部族以色列国随之覆亡,以色列人被掳到“哈腊、歌散河边的哈博,以及米底亚人的城镇里”。正如圣经所说,这是因为“他们不肯听从耶和华他们上帝的话,一再违背他的约,没有遵守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所吩咐的。他们既不听从,也不遵行”。(王下18:11,12;17:6;见萨尔贡)
不久,来自许多不同地方的俘虏给迁到撒马利亚各城居住。“后来亚述王把许多人从巴比伦、古特、亚瓦、哈马、西法瓦音迁移到撒马利亚,安置在当地的城镇里,代替以色列人。他们就得了撒马利亚,住在当地的城镇里。”(王下17:24)这些外族人也引进了他们的异教崇拜,“各族的人都自造神像”,没有尊重和敬畏耶和华,所以耶和华“叫狮子到他们中间,咬死了他们好些人”。亚述王就打发一个以色列祭司回去,“教导他们怎样敬畏耶和华”。后来圣经记载:“他们敬畏耶和华,却同时崇拜自己的神。他们从哪个国族被掳来,就跟随哪个国族的宗教习俗。”(王下17:25-33)
在北方王国覆亡后的几十年间,南方王国的人民也开始被掳到异地。西拿基立在公元前732年遭上帝挫败以前,攻取了犹大国多个地方。西拿基立在编年史里声称,他从犹大境内的城镇和堡垒俘掳了20万零150人。不过,西拿基立的编年史一般都夸大其词,上述数字很可能言过其实。(王下18:13)他的继任人以撒哈顿和随后的亚述王亚斯那巴(亚述巴尼拔)也把俘虏迁到异地。(拉4:2,10)
公元前628年,埃及的法老尼哥把南方犹大国王约西亚的儿子约哈斯捆绑起来,掳到埃及去。(代下36:1-5)十多年后,在公元前617年,耶路撒冷的居民首次被掳到巴比伦去。尼布甲尼撒前来攻打叛逆的耶路撒冷城,掳走城中的王室成员和贵人,包括约雅斤王和他的母亲,还有以西结、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以及“首领、大能的勇士,连同所有工匠和筑垒工人都被掳去,数目达一万人。国内除了穷人外,没有人剩下来。……内臣、国中的首领,也一并从耶路撒冷掳到巴比伦去。巴比伦王把全部七千名战士、一千个工匠和筑垒工人,就是所有能上阵的勇士,都掳到巴比伦去”。尼布甲尼撒也从圣殿拿走了许多财物。(王下24:12-16;斯2:6;结1:1-3;但1:2,6)约雅斤的叔叔西底家留下来做附庸国王,还有一些有名望的人比如耶利米也留在耶路撒冷。列王纪下24:14记述有一大批人被掳去,但耶利米书52:28则说被掳的人有3023人,看来这个数目仅指某个阶级,或者仅指家族首领,他们为数达几千的妻儿并没有计算在内。
后来,尼布甲尼撒再度围攻耶路撒冷,经过18个月后,终于在公元前607年把城攻破。(王下25:1-4)这一次,城里的居民差不多全被掳走,只有一些穷人获准留在米斯巴,在基大利的管辖下“料理葡萄园……服劳役”。(耶52:16;40:7-10;王下25:22)被掳到巴比伦的包括“一些穷人、城里剩余的人、投降……的人和剩下的巧匠”。“城里剩余的人”这句话显示有一大批人死于饥荒、疾病或被烧死、屠杀。(耶52:15;王下25:11)巴比伦王下令处死西底家的众子、犹大的首领、内臣、一些祭司和许多有名望的国民。(王下25:7,18-21;耶52:10,24-27)这一切足以说明为什么被掳的人实际不多,只有832人。这个数目可能只计算家主,而没有计算他们的妻儿。(耶52:29)
大约两个月后,基大利不幸遇害,其余的犹太人就带着耶利米和巴录逃离犹大地,前往埃及。(王下25:8-12,25,26;耶43:5-7)有些犹太人也可能逃到邻国去。五年后,好比耶和华手中的“棒槌”的尼布甲尼撒把犹大国的邻国一一击碎,这时再有745个犹太家主被掳走,他们很可能来自这些邻国。(耶51:20;52:30)约瑟夫斯说,耶路撒冷陷落五年后,尼布甲尼撒消灭了亚扪和摩押,然后下到埃及报仇。(《犹太古史》第10卷181-182节[9章7段])
亚述攻陷一个城市以后,就从帝国其他地方迁入一些俘虏,撒马利亚就是一个例子。巴比伦人攻城掠地以后,也采取同样的做法。可是,耶路撒冷的遭遇却有所不同。巴比伦人把耶路撒冷一带的居民掳走,使城和四周沦为荒凉,就像耶和华所预定的一样。批评圣经的人也许质疑,繁盛一时的犹大地怎么会“荒凉,无人居住”呢?但事实表明在这段时期没有记录显示犹大地有人居住。(耶9:11;32:43)考古学家欧内斯特·赖特说:“犹大地受到蹂躏是清楚不过的事实……考古的发现显示当时许多城镇相继荒凉,不少日后更永无人烟。”(《圣经考古学》,1962,182页)威廉·奥尔布赖特赞同说:“已知的事实表明,在被掳的日子,犹大城镇全都荒凉。”(《巴勒斯坦的考古》,1971,142页)
俘虏的景况 被掳的人大都被囚禁,受人欺压。耶和华说巴比伦人非但没有对以色列人手下留情,反倒把“极重的轭加在老年人身上”。(赛47:5,6)无疑,像其他俘虏一样,他们要缴付税款、贡物和费用,视乎他们能够生产或赚取什么而定。此外,耶和华在耶路撒冷的圣殿遭到抢掠和破坏,殿里的祭司不是被杀就是被掳去,上帝的子民也被掳到异地,屈从于异族,这肯定也是一种欺压。
不过,被掳到异地总好过被卖为奴隶,长期受虐待,也胜过惨遭极刑。亚述人和巴比伦人通常把俘虏处以极刑。(赛14:4-6;耶50:17)看来被掳的犹太人有若干程度的活动自由,也有一定的自治权。(拉8:1,16,17;结1:1;14:1;20:1)耶和华“对所有被掳的人,就是[他]从耶路撒冷放逐到巴比伦去的”说:“你们要建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种园圃,吃其中的果子。你们要娶妻,生儿育女;也要为你们的儿子娶妻,让你们的女儿嫁人,好叫他们生儿育女,在那里繁衍不息。你们要为我放逐你们所到的城求平安,为那座城向耶和华祷告,因为那座城平安,你们也就平安。”(耶29:4-7)被掳的人从事不同行业,学会了一些技能,在获释回乡后派上用场。(尼3:8,31,32)营商买卖成了他们的专长,许多犹太人的名字见于商业记录中。由于跟非犹太人通商结交,希伯来语也开始受阿拉米语影响。
对有些犹太人来说,被掳的岁月长达80年,这难免会影响到他们对真神耶和华的崇拜。由于没有圣殿、祭坛和祭司团,也就不可能每天献祭。然而,忠于上帝的人尽管遭到别人冷嘲热讽,却仍旧施行割礼,恒常祷告,守安息日,禁戒不洁净的食物。被掳到异地的但以理“恒心事奉”上帝,就连大流士王和其他人都清楚知道。虽然王颁下命令,不许人向王以外的任何神呼求,违者处死,但以理依然“一天三次双膝跪下,在他的上帝面前祷告赞美,就像没有禁令以前经常 做的一样”。(但6:4-23)被掳的人虽然在崇拜方面受到限制,却由于持守信仰而没有受到异族同化。他们也目睹耶和华的崇拜怎样简朴纯正,巴比伦的偶像崇拜怎样浮夸和注重物质,从中看出两者实在判若云泥。再者,他们显然也从耶和华的先知以西结和但以理得到教益。(结8:1;但1:6;10:1,2)
随着犹太人在自己的地区设立会堂,米底亚、波斯和巴比伦境内各处的犹太人对圣经抄本的需求日趋殷切。以斯拉“是个熟练的抄经士”,这显示他手上有耶和华律法书的抄本,那该是来自犹大地的,而且抄写成许多抄本。(拉7:6)这些年代久远的珍贵书卷无疑包含了诗篇,或许当中的第137篇,可能还有第126篇,是上帝子民被掳之后不久或期间写成的。剩余的人从巴比伦返回故土以后,每逢逾越节都会在宴席中唱出6首称为《颂赞诗篇》的诗歌(113至118篇)。
归回和大流散 巴比伦人从不释放俘虏,因此被掳的人不可能奢望获得释放。以色列人曾经向埃及求助,可是埃及不论在军事上还是其他方面都无法相助,别的国家不是爱莫能助,就是跟犹太人对立。只有耶和华的应许才能为被掳的人带来希望。多个世纪以前,摩西和所罗门先后预告被掳的人会回到故土。(申30:1-5;王上8:46-53)其他先知也预告被掳的人必得着拯救。(耶30:10;46:27;结39:25-27;摩9:13-15;番2:7;3:20)以赛亚在他所写的先知书里的最后18章(49至66章)把这个应许推到高潮。然而,一些假先知应许被掳的人会很快获得释放,结果落空,令相信他们的人大失所望。(耶28:1-17)
忠心的耶利米说耶路撒冷和犹大地必荒凉70年,然后被掳的人就必归回,事情的发展果真如此。(耶25:11,12;29:10-14;30:3,18)就这点,但以理在米底亚王大流士在位的第一年,“凭着经书所记耶和华晓谕耶利米先知的话,辨明耶路撒冷荒废的年数共七十年”。(但9:1,2)
公元前537年,有多少被掳的人从巴比伦回到耶路撒冷?
公元前537年年初,波斯王居鲁士二世颁布诏书,准许被掳的人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代下36:20,21;拉1:1-4)筹备工作随即展开。在省长所罗巴伯和大祭司耶书亚的带领下,4万2360人起程回乡,一起上路的还有7537个奴隶和歌手,旅程大约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关于回乡的人数,虽然以斯拉和尼希米列出的以色列各家族人数有些差异,但他们提到的总数是一样的。(见尼希米记)。到了秋天,圣历七月,回乡的人都在自己的城里。(拉1:5-3:1)在上帝的指引下,大卫王的世系通过约雅斤(耶哥尼雅)和所罗巴伯得以延续下来,直至基督来到。同样,利未族大祭司的世系也靠着约萨答和他儿子耶书亚得以保全下来。(太1:11-16;代上6:15;拉3:2,8)
后来,有更多俘虏回到巴勒斯坦。公元前468年,有超过1750人,看来仅指成年的男子,随同以斯拉返回故土。(拉7:1-8:32)几年后,尼希米至少两度从巴比伦回到耶路撒冷,但有多少犹太人跟他一起回去就不得而知了。(尼2:5,6,11;13:6,7)
在被掳的日子,犹大人和以色列人回复统一。征服者把他们掳走,不分部族。耶和华说“以色列人和犹大人同受压迫”。(耶50:33)公元前537年,首批被掳的人启程回乡,当中有来自以色列各部族的人。后来,圣殿举行落成礼时,“照以色列部族的数目”献上公山羊12只。(拉6:16,17)圣经的预言早已透露,被掳的日子过去以后,上帝的子民就会回复统一。例如,耶和华应许他“必领以色列归回”(耶50:19),又说“我要把被掳的犹大人和被掳的以色列人领回来,建立他们,恢复起初的情况”(耶33:7)。以西结把两根木棍连接在一起,合成一根(结37:15-28),表示以色列国和犹大国会回复统一。以赛亚预言,“对以色列两家”来说,耶稣基督必像一块绊脚石,这不可能指耶稣或他在第三次到加利利传道时差派出去的十二使徒会探望远方的米底亚的居民,向北方王国的以色列人的后代传道。(赛8:14;太10:5,6;彼前2:8)耶稣在地上出生时,住在耶路撒冷的女先知安娜来自亚设部族,亚设部族曾是组成北方以色列王国的部族之一。(路2:36)
不是所有犹太人都跟随所罗巴伯回到耶路撒冷,实际上只有一小群“剩余的人”返回故土。(赛10:21,22)回来的人中只有极少数见过原来的圣殿。由于年老,许多人不能长途跋涉回乡。有些虽然身体健壮,却选择留在所住的异地。多年来,显然许多人赚取了一些钱财,因此安于现状,不想回乡。犹太人要是没有把重建耶和华的殿放在生活上的第一位,就根本不会在前景未明的情况下冒险回乡。当然,那些离弃了正确崇拜的人更不愿回到耶路撒冷。
这意味着,以整个民族而言,仍然有一部分犹太人分散各地,历史上称为“大流散”。在公元前5世纪,犹太人散居在波斯帝国127个省之中。(斯1:1;3:8)被掳的人的一些后代甚至位高权重,例如:波斯王亚哈随鲁(薛西斯一世)的日子的末底改和以斯帖,长手君亚达薛西的日子的御酒官尼希米。(斯9:29-31;10:2,3;尼1:11)以斯拉编写历代志时,说有许多犹太人散居于东边的不同城镇,“直到今天”(约公元前460)。(代上5:26)随着希腊帝国崛起,犹太人也被亚历山大大帝领到埃及一个新建的城亚历山大,在那里学习希腊语。到了公元前3世纪,《希伯来语经卷》在亚历山大城开始翻译成希腊语《七十子译本》。叙利亚跟埃及之间的战争迫使许多犹太人迁徙到小亚细亚和埃及去。公元前63年,庞培攻陷耶路撒冷,把犹太人掳到罗马做奴隶。
犹太人大规模流散到罗马帝国全境,促成了基督教迅速扩展。耶稣基督只在以色列地向人传道,却吩咐门徒要努力传播好消息,“直到地极”。(徒1:8)公元33年五旬节,来自罗马帝国各地的犹太人齐集耶路撒冷过节,当中有帕提亚人、米底亚人、埃兰人,又有美索不达米亚、卡帕多西亚、本都、亚细亚行省、弗里吉亚、潘菲利亚、埃及、利比亚一带的居民,还有克里特人和阿拉伯人,以及从罗马来旅居的人,他们听见从灵而生的基督徒用他们的语言传讲耶稣。结果有数以千计的人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然后回乡。(徒2:1-11)保罗发现,在他所到的许多城镇里,都有犹太会堂,他可以在会堂里跟流散到当地的犹太人传讲圣经。在路司得,保罗遇上提摩太,他母亲是个犹太人。大约公元50年,保罗来到哥林多,亚居拉和妻子百基拉也刚从罗马来到。(徒13:14;14:1;16:1;17:1,2;18:1,2,7;19:8)由于巴比伦附近一带有许多犹太人,彼得就到那里去,“在受割礼的人当中”传道。(加2:8;彼前5:13)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摧毁以后,巴比伦附近的犹太人社区有一段日子是犹太教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