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士——光明的使者還是黑暗的使者?——第5部
給新世界的新信息
初時,人們在1516年把西半球稱為新世界。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美洲時,他也發現到,原來數百年來該洲已有人定居。後來印第安人開始嘗到名義上的基督教是什麼滋味。對於新世界來說,這意味到什麼呢?
多個世紀以來,天主教幾乎完全控制著歐洲人的生活。差不多在每一個範疇上,包括在政治事務方面,天主教都有權制定標準,支配律例。這種政教合一的情況——後來也釀成十字軍戰爭——主宰著新世界。
布宜諾斯艾利斯神學院的悉尼·H·羅伊寫道,15世紀末葉,西班牙皇帝相信「西班牙的君主政體是天主用來拯救新世界的工具」。教廷在大西洋劃出一條由北至南想像出來的界線,好讓西班牙和葡萄牙把彼此之間的發現權分別開來。1494年,兩國政府簽署協約,把界線向西稍移。結果,西班牙在中、南美洲的大部分土地上建立殖民地,葡萄牙則向巴西進發,現今巴西東岸便位於分界線的東面。據羅伊指出,西班牙和葡萄牙均表示,這道教令意味著教廷「有權獲得領土,同時也有義務向當地人民傳講福音」。
征服新世界
哥倫布在1493年再度踏上征途,和他同行的包括一組托缽修會修士,他們特別被揀選出來以幫助當地人民改信天主教。自那時以來,在征服新世界一事上,歐洲的征服者和傳教士攜手合作。
1519年,科爾特斯偕同一位隨軍教士以及其他教士抵達現今稱為墨西哥的地方。在50年之內,當地的傳教士增至800名。皮薩羅在1531年抵達祕魯,後來有350名傳教士在該國工作。
在1493年頒布的教皇詔書允准世俗權威展開他們的征伐行動。在這件事上,他們認為大可仰望天主的支持,因為他們把殖民主義視為天主的旨意。看風使舵的教士對於殖民制度也表示認同,並將其視為合法的活動。事實上,17世紀一位稱為維埃拉的耶穌會會士——在葡萄牙出生,但在巴西長大——讚揚殖民制度,並且聲稱若不是開拓殖民地,傳福音的活動根本就無法進行。
傳教士認為以殖民主義作為一種工具去擴展他們的宗教並沒有什麼不妥。然而,這使他們成為世界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但耶穌則吩咐門徒不要屬於這個世界。——約翰福音17:16。
招攬信徒
據羅伊指出,基督教國的傳教士初時是要「根除舊有的儀式以及大部分印第安人的宗教習俗」。他補充說:「雖然教會在必要時會以高壓的手段使人歸信,但許多印第安人都是通過與教士的直接接觸,在和平的情況下歸信的。」
誠然,有些傳教士意識到運用武力使人歸信並非正當的手法。例如,西班牙一位多明我會傳教士兼修道士拉斯·卡薩斯便反對教會使用殘暴的方法使人歸信。他在西班牙曾多次為印第安人向政府申訴,由於這緣故,政府給他起了一個綽號,稱為「印第安人的維護者」。但他的努力可說毀譽參半,有些人稱他為十字軍戰士、先知、天主的僕人和有遠見者;另一些人則稱他為賣國賊、妄想狂、無政府主義者和馬克思主義者的前身。
教會方面有關根除舊有習俗的目標未能貫徹始終。當地人民雖然被迫成為掛名的基督徒,他們仍然獲准保留固有的異教信仰和習俗。因此,「祕魯的謝拉印第安人所奉行的許多基督教節日,」《人類、神話與魔術》說,「包含了不少久被遺忘的印加信仰和儀式。」此外,據《劍橋拉丁美洲史》一書解釋,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僅採納基督教「某些迎合他們在屬靈和儀式上需要的道理,並且將其與他們對祖先的信仰攙雜起來」。
不錯,當地有成千上萬的印第安人領洗。可是,他們所採納的僅是徒有虛名的「基督教」而已。教會方面很少用時間教導人民學習基督教的基本道理,藉此幫助他們對上帝養成堅強的信心。《劍橋拉丁美洲史》說:「大量證據顯示,新歸信的印第安人雖然看來相當熱心,但暗地裡卻繼續尊崇他們以往的偶像。」事實上,據報有些印第安人把異教偶像放置在「基督教」的祭壇後,以防「基督教的神」未能遂其所願時,這些偶像或許能應允他們的祈求。此外,他們也遲遲不願捨棄諸如多妻制一類傳流已久的習俗。
羅馬天主教各大修會的表現並非總是符合人們對「基督教」傳教士的期望。不同修會之間經常發生磨擦。尤其是耶穌會的政策和活動時常大受批評。結果,在1759年,耶穌會會士在巴西被驅逐出境。
基督新教的傳教士抵達時,情況並沒有多大的改變。隨著傳教士的數目不斷增加,典型的掛名基督教的分裂也更為明顯。天主教徒指責基督新教徒助長帝國主義;基督新教徒則指責天主教徒傳播異教的信仰以及要為人民的窘境負責。事實上,這些指控的確不無理由。基督教國的傳教士,不論是天主教的抑或是基督新教的,均沒有跟從耶穌的榜樣。
據《宗教百科全書》指出,「使人歸信的活動彷彿是西班牙、法國和英國殖民統治向外擴張的膀臂,」範圍遍及新世界。西班牙和葡萄牙把注意力集中在拉丁美洲之上,法國和英國的目標則是後來的美國和加拿大。a
正如拉丁美洲的傳教士一樣,英法兩國的傳教士也把錯誤的東西放在首位,結果他們與政治打成一片。因此,《宗教百科全書》指出,「隨著法國在加拿大的時代結束,傳教士使印第安人忠於法國比協助他們歸信更為成功。」
為了上帝抑或為了黃金?
有些人也許聲稱,早期征服者「的旨趣乃在擴展上帝的王國」。但現實卻是,《劍橋拉丁美洲史》說:「他們對黃金的興趣更大。」這些早期的征服者認為,印第安人一旦歸信,他們便會「乖順地奉上大量黃金」。
因此,基督教國有些傳教士甘願成為無恥之徒的工具。較早前提及的拉斯·卡薩斯便是首先意識到這件事的歐洲人之一。《新大英百科全書》引用他在1542年所寫的話說:「基督徒之所以恣意殺戮,草菅人命,是由於他們貪愛黃金,求財心切。」
在屬靈的啟迪方面,歐洲的征服者並沒有成就過什麼事。詹姆斯·A·米舍內在他所著的《墨西哥》一書中指出,基督教的護教作者聲稱科爾特斯侵入墨西哥時,「他發現當地正被一些野蠻人所佔據,他後來把文化和基督教引進該地。」然而,米舍內表示,甚至早在公元900年的時候,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其實並非野蠻人,但由於他們在保衛自己的優越文化方面過於鬆懈,以致被真正的野蠻人侵略」。這些「真正的野蠻人」包括一些所謂的基督徒在內。
鋪路工作
基督教國的傳教士並沒有服從耶穌的訓示,「使萬民作[耶穌]的門徒,……凡[耶穌]所吩咐……的,都教訓他們遵守。」(馬太福音28:19,20)新歸信者並沒有受到教導去表現出上帝聖靈的果子來。他們在信仰方面四分五裂。
甚至基督教國中那些誠懇的傳教士也只是把一些變節背教的道理廣傳開去而已。的確,散布在新世界的「光」委實太微弱了。然而,由於基督教國的傳教士把聖經宣傳至若干程度,他們正為一項重大的海外傳道運動鋪路,耶穌曾預言到這項傳道運動會在末世期間進行。(馬太福音24:14)這項無與倫比的傳道運動為基督教的歷史寫上最輝煌的一頁,足以造益萬國萬族的人。關於這項運動,請參閱本刊下期文章,題目是:「現今使人作基督的真正門徒。」
[腳注]
a 誠然,佛羅里達州以及現今美國的西南部及較西面的地區也受到西班牙的影響,尤以加利福尼亞州為然。
[第21頁的圖片]
傳教士偕同歐洲的征服者到達美洲
[鳴謝]
From the book Die Helden der christlichen Kir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