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之山
《儆醒!》駐肯尼亞通訊員報導
多個世紀以來,一直有人傳說在中非某個地方,有個白雪蓋頂的山脈,是尼羅河的源頭。有些人覺得這個傳說難以置信,因為在赤道附近看來不可能有終年積雪的山嶺。可是,早在公元2世紀,希臘地理學家托勒密已認為有這樣的山脈存在。托勒密把這個山稱為「月光之山」。a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尋找月光之山的下落,但總是勞而無功。直至18世紀末,以尋找戴維·利文斯通博士知名的探險家亨利·斯坦利終於解開月光之山的謎。一天,斯坦利看到一個難得一見的奇景:平日擋住探險家視線的雲霧徐徐消散,白雪蓋頂的山脈驀地曇花一現,展露在斯坦利眼前。他終於發現月光之山了。斯坦利根據當地居民的習慣,叫這個山脈做「魯文佐里」,意思是「雨水之源」。
儘管現今學者普遍認為,魯文佐里山脈只是尼羅河的水源之一,而不是源頭所在,人們仍舊喜歡叫它做月光之山。時至今天,攀上月光之山勘探的探險家已不計其數,但不少人仍然覺得它引人入勝、充滿神祕感。魯文佐里山脈長130公里,闊50公里,聳立在赤道以北,是烏干達和剛果之間的天然屏障。
東非大部分山脈都是由火山形成的,但魯文佐里山脈就與眾不同。千萬年前,一股巨大的地質力量把大塊地殼向上推移,結果形成了今天的魯文佐里山脈。雖然這個山脈高達5109米,山峰大部分時間都給薄霧和雲層籠罩,山形時隱時現,一般人難得一見。
正如魯文佐里山脈的名字表明,這個山脈終年受源源不絕的雨雪滋潤,即使是「乾燥」的季節,也不過比「多雨」的季節略為乾爽一點。因此在山上行走有時十分危險,有些地帶的淤泥甚至深及腰部!連綿不斷的暴雨形成了一個個秀麗的小湖,也為山區帶來了潮濕的天氣,叫山坡上的花草樹木長得豐茂旺盛。事實上,魯文佐里山脈是許多罕有植物的主要產地,其中有些更高大得出奇。
舉例說,在別的地方,半邊蓮屬的高度通常不及30厘米,但魯文佐里山脈的品種有時候就有6米高。山上的千里光(又名狗舌草)也粗壯得驚人,看上去簡直像分岔的樹幹,托著一個個肥大的卷心菜。歐石南屬灌木長滿青苔,高達12米。五顏六色的花兒爭妍鬥麗、芳香撲鼻,為四周的景物加添色彩。魯文佐里山脈也是雀鳥的聚居地,這兒的禽鳥種類紛繁,其中有些品種更是魯文佐里山脈獨有的。除了飛禽之外,山腰上也住了大象、黑猩猩、南非林羚、豹和髯猴。
景色迷人
遊人可以沿著山上的小徑走進熱帶雨林,數度越過布朱庫河,然後向上走到海拔3000米的地方。在這個有利位置回頭俯瞰,東非大裂谷的迷人景色就盡收眼底!
再向上走,就來到滿布叢生草和歐石南屬灌木的比戈-博格下游。這一帶泥濘處處,往往泥深及膝。從比戈-博格下游沿陡坡直上,就是布朱庫谷的最高點——比戈-博格上游和布朱庫湖(約海拔4000米)。遊人在這裡能夠一睹巴凱爾山、盧伊吉-迪-薩沃伊阿山、斯坦利山和斯皮克山的壯麗風光,它們都是魯文佐里山脈數一數二的著名山岳。
從比戈-博格上游再向上推進,就抵達終年積雪的埃倫娜冰川了。要攀上冰川,登山者必須穿上防滑的帶釘鐵底鞋,帶備攀山鐵鉤、繩索和冰鎬。攀山者可以越過斯坦利高原,然後朝瑪格麗塔峰進發。瑪格麗塔峰是斯坦利山的頂峰,也就是魯文佐里山脈的最高峰。這裡居高臨下、景色如畫——湖泊高山、叢林幽谷、山澗溪流盡都一覽無遺。
時至今天,人類仍未能成功地攀登整個魯文佐里山脈,探險家還沒有完全揭開這個山脈的每個祕密。山上的地質情況、動植物生態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究。其實,只有全能全智的創造主才能揭開魯文佐里山脈的神祕面紗,他對高山瞭如指掌,因為「山的高峰也屬他」。——詩篇95:4。
[腳注]
a 據埃米爾·路德維格所著的《尼羅河》指出,當地的原住民無法理解這個山脈怎麼會長年積雪,於是以為「山峰吸收了月亮的光華」。
[第17頁的圖片]
1.魯文佐里山脈經常給厚雲遮蔽
2.「雨水之源」常下大雨,山上空氣潮濕,青苔蔓生
3.沿途野花五色斑斕、香氣撲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