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進化論者意見分歧——為什麼?
達爾文《物種起源》出版百週年紀念的特別版本將要面世時,加拿大渥太華的英聯邦生物控制學院院長湯普森應邀寫序。他在序中寫道:「眾所周知,生物學家彼此之間意見分歧極大,不但對於進化的成因是這樣,連對於進化本身的過程也是這樣。所以有這種分歧現象,是因為證據很弱,根本下不了什麼肯定的結論。我們很應該讓不諳科學的大眾注意到進化論者之間莫衷一是的情形。」a
1,2.(甲)「事實」一詞可以怎樣界定?(乙)試舉例說明什麼是事實。
支持進化論的人覺得它已成事實。他們認為進化論是「真有發生過的事」,是「現實」,是一項「真理」。有一部詞典就是這樣界定「事實」一詞。進化論真的如此嗎?
2 且舉些例子看看:以前的人相信地球是平的。現在已經確定證實它是球形的。這是事實。以前的人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際在四周旋轉。現在我們可以肯定地球循一定的軌道繞著太陽轉。這也是事實。許多諸如此類的事,以前不過是引起爭辯的理論,現在卻有證據證實了,成為確鑿的事實、現實、真理。
3.(甲)什麼事表明,進化論到底是不是已獲證明的「事實」仍然成問題?(乙)要明瞭進化論目前的地位如何,什麼辦法很有用?
3 我們要是探究一下進化論的證據,會不會發現它同樣牢牢地站得住腳呢?頗有趣的是,自從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在1859年出版以來,他的理論中有若干部分一直引起爭論,連最權威的進化論學家也意見分歧。今天,這場爭論比以前還要激烈。看看提倡進化論的人自己有什麼話說,倒也有啟發作用。
進化論大受攻擊
4-6.在提倡進化論的人中間有什麼事發生?
4 科學雜誌《發現》描述這個情形說:「進化論……不但受到原教旨主義的基督徒攻擊,同時也受到有名氣的科學家質疑。在專門研究化石紀錄的古生物學家當中,有越來越多人對目前流行的達爾文主義提出異議。」1進化論者兼《長頸鹿的頸項》一書的作者弗朗西斯·希欽這樣說:「達爾文主義雖然在科學界廣泛受人接納,成為生物學上綜合諸說的大原則,但是經過了一百二十五年之後,現正處於嚴重困境。」2
5 有150位進化論專家在美國芝加哥舉行過一次重要會議之後,一份報告說:「[進化論]正在經歷幾乎50年來最多項、最根本的革命。……進化到底怎樣發生,目前在生物學家之間是個引起激烈爭辯的問題。……各種爭論在會上並沒有明確的解決跡象。」3
6 研究古生物學的一位著名進化論者奈爾斯·奧德里奇說:「過去二十年,進化生物學界一度得意揚揚、自信必然的態度已經被疑雲滲透而引起了不少激辯。」他指出:「那些黨同伐異的派別,連自己內部也並不完全一致,」又說:「現在的情形真是亂哄哄的,……有時候,每一個[進化論]主題的不同講法似乎有個別生物學家的數目那麼多。」4
7,8.有一位頗受尊重的作家對於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有什麼評語?
7 倫敦《泰晤士報》一位接受進化論的作家科斯托弗·布克寫道:「進化論本來是一套很簡潔、很吸引人的理論。只可惜,它處處都有巨大的漏洞,就是達爾文自己也至少略知一二。」他對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評論說:「這真是天大的笑話:一本以解釋物種起源出了名的書,其實什麼也沒有解釋過。」——楷體另排。
8 布克進一步說:「達爾文死後一百年了,我們對於進化過程究竟如何發生,仍舊連半句有證有據的話也說不出來,甚至一個似乎有理的概念也沒有——近年來這個情形引致各方面就整個問題展開了一連串很不尋常的論戰。……進化論者之間的局面簡直就是一場公開戰,每一個[進化論的]派別都主張作某種新的修改。」他的結論是:「事情到底怎樣發生、為什麼發生,我們一點頭緒也沒有,也許永遠也不會有。」5
9.近來在進化論者間出現了怎樣的情形?
9 進化論者希欽也持有類似的見解:「就進化論的內容,有不少黨派之爭爆發起來。……正反雙方各據高位,挖壕死守,侮辱的話一句句好像迫擊炮從兩邊發射。」他說這是一場影響深遠的學術論爭,「很可能會演變成科學發展上屢見的一種情形——突然之間,一種流傳已久的想法被確鑿的相反證據推翻了,一種新的想法起而代之。」6英國《新科學家》週刊評論說:「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甚至有越來越多的進化論者,都紛紛辯稱達爾文的進化論完全不是一種真正的科學理論。……提出批評的人,有許多都是第一流學者。」7
起源之爭
10.地球上的生命源於進化這個說法是不是已獲證明的事實?
10 關於生命的起源,天文學家羅伯特·賈斯特羅說:「[科學家]苦無明確的答案,因為化學家從來都不能重複自然界中以無生物創造生命的實驗。科學家並不知道事情怎樣發生。」他補充說:「科學家並無證據證明生命不是創造出來的。」8
11.對於進化論來說,複雜的人體器官如何難於解釋?
11 可是難題並不止於生命的由來。請想想人體的各種器官,例如眼睛、耳朵、腦子。每一個都複雜得令人愕然,比最精密的人造設備還要複雜得多。進化論者很難解釋一件事,就是這些器官的所有部分都必須同時發揮作用,才可以產生視覺、聽覺、思維。這些器官要不是各部分完備,就不會有用。所以問題是:論者以為機遇可以推動進化,但是機遇能否漫無指揮,就在恰當的時刻使這所有的部分產生出來而配合成如此精密的一種裝置?
12.(甲)達爾文怎樣評論眼睛的起源?(乙)這個難題現在是否較接近解決的地步?
12 達爾文承認這是難題。例如他寫道:「我坦白承認,如果以為眼睛……是可以由[進化]而形成的,那就真是荒誕到極點。」9從那時到現在,已經超過一百年了。難題是否已經解決呢?並沒有。剛相反,自從達爾文的時代以來,有關眼睛的新知識顯示它比達爾文所知道的還要複雜。所以賈斯特羅說:「眼睛顯然是設計出來的;設計望遠鏡的人,沒有一個可以造得更好。」10
13.有一位科學家就腦子下了什麼結論?
13 如果眼睛如此,那麼人腦又怎樣呢?既然連一台簡單的機器也不是碰巧產生的,比機器要複雜千萬倍的腦子自己恰巧形成又怎能算得上『事實』呢?賈斯特羅的結論是:「我很難相信人眼是憑機遇進化而成的產品。如果要相信人的智慧是我們祖先的腦細胞盲目毀壞的產品,那就難上加難了。」11
化石之爭
14.化石紀錄支持進化論,對不對?
14 科學家從地下掘出了千千萬萬根骨頭和別的生物遺跡。這些東西叫做「化石」。倘若進化論真是事實的話,這一大堆化石之中理應有充分的證據,表示生物由一種進化成另一種才是。可是美國芝加哥《實地博物館館報》有以下的評論:「達爾文的[進化]理論一直被人與化石證據相提並論,一般人也就假定化石是達爾文解釋生物歷史的一個主要論據。可惜這個看法不大正確。」
15.(甲)達爾文對於他當日的化石紀錄有何看法?(乙)經過百多年搜集化石的工夫,證據透露什麼?
15 為什麼不正確呢?《館報》接著說達爾文「為了化石紀錄感到尷尬,因為實情跟他的推測不符。……當日,地質紀錄並沒有提供一連串可以細分等級的化石,去證明有緩慢而漸進的演化過程;現在也仍舊沒有這種系統。」事實上,經過百多年搜集化石的工夫,正如《館報》解釋道:「我們所擁有屬於進化過渡期的例證比達爾文當日還要少。」12為什麼呢?因為現在化石證據多起來了,以前被人用來作為進化論佐證的例子,今天看來就完全不是那回事。
16.現在有很多接受進化論的科學家都承認什麼?
16 化石證據不能支持逐漸進化的理論,這使許多進化論者很不安。史蒂文·斯坦利在《新編進化時間表》一書中寫道:「紀錄完全不能表示生物由一大類過渡到另一大類之間的逐漸轉變。」他說:「已知的化石紀錄無論以前、現在都是與[緩慢的進化過程]不一致的。」13奈爾斯·奧德里奇也承認道:「120年來進化論者叫我們搜尋的模式根本不存在。」14
較新的理論
17.《科學文摘》對於較新的理論有什麼評述?
17 這一切使許多科學家紛紛提出嶄新的進化理論。《科學文摘》報導說:「有些科學家現在主張進化過程發生得甚至更迅速,對於以前只有在小說裡才會為大眾接受的想法,竟然很嚴肅地據以立論。」15
18.認為生命始於太空的較新理論有什麼漏洞?
18 舉例說,有些科學家已經下了結論,指出生命是不可能在地球上自行萌生出來的。他們反而臆測生命一定源於外太空,然後飄浮到地球上來。可是這無非把起源問題推到更早,把布景安排得更為險惡不利而已。在外太空危機四伏的環境裡,生命所遭受的危險是眾所周知的。既然如此,生命又怎麼可能在宇宙別處自行萌生,而且在這樣不利的環境中維持不死,到達地球,然後發展成我們所認識的生物呢?
19,20.某些進化論者現正鼓吹什麼新論?
19 由於化石紀錄並沒有表示生物循序漸進地由一種發展成另一種,有些進化論者就推論說生命的演變必定是忽起忽止、進度不平穩的。正如《世界書籍百科全書》說:「很多生物學家認為新的物種可能由於基因經歷突然、劇烈的變化而產生。」16
20 擁護這個理論的人把這個過程叫做「有標點的平衡」(或譯「間歇平衡」)。這就是說,各種生物都保持「平衡」狀態(意即變化不大),但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標點」(意即躍進一大步而變成另一種生物)。這個講法跟幾十年來差不多所有進化論者都接受的理論恰好相反。這兩套理論之間的鴻溝由《紐約時報》的大字標題反映出來:「迅速進化論大受抨擊」。正文指出「間歇平衡」這個新見在堅持舊說的人中間「引起了新的反對」。17
21.(甲)不論信哪一套進化說法,都必須有什麼證據才行?(乙)可是事實怎樣?
21 他們不論信的是哪一套,至少也應該提供一點證據去證明生命可以由一種變成另一種,這才合理。可是,化石紀錄中各類生物之間的分野,以及今天在地球上活著的各類生物之間的分野,仍然存在。
22,23.近來達爾文「適者生存」之說怎樣受人質疑?
22 再看看達爾文久已受人接納的「適者生存」之說也頗有趣。他把過程稱為「物競天擇」;也就是說,他認為大自然「選擇」適者,讓它生存。據說這些「適者」會獲得新的、有利的特徵,從而慢慢進化。可是過去125年的證據表明,即使適者可以生存,這也不能解釋適者怎樣產生。一隻獅子可能比另一隻更強更「適」,但這也解釋不了獅子的由來。況且這隻獅子的後代始終都是獅子,不是什麼別的。
23 所以作家湯姆·貝瑟爾在《哈潑斯》月刊中評論道:「達爾文犯了一個錯誤,嚴重到足以破壞他的理論。這個錯誤近來才被人當作錯誤看。……一個有機體大可以比另一個更『適』,……但是,這並不是創造 有機體的有利條件。……我認為這麼一個概念很明顯地出了極嚴重的錯誤。」貝瑟爾補充說:「在我看來,結論十分駭人:我認為達爾文的理論差不多完全被人推翻了。」18
事實還是理論?
24,25.(甲)進化論在哪幾方面不能達到已獲證明的事實的標準?(乙)根據一位進化論者對於現代進化論的評語,我們大可以把它看作什麼?
24 弗朗西斯·希欽扼要地總述威脅著進化論而未得解決的問題,他說:「[現代進化論]要從三方面接受決定性的考驗,而它在三方面都失敗了:化石紀錄 所反映的模式不是逐漸的轉變而是躍進式的演化。基因 是一個能起極大穩定作用的東西,它的主要功能正是防止生物進化出新的形態來。在分子層面發生隨機、逐步的突變 並不足以解釋生命那種有組織而不斷增加的複雜性。」——楷體另排。
25 希欽接著下結論道:「說得客氣一點,連倡導進化論的人也認為它滿是疑點,我們也可以提出質疑吧。如果達爾文主義真的是生物學上綜合諸說的大原則,那麼在它所包羅的範圍裡有大得出奇的部分是無知。它連最起碼的問題也不能解答:無生命的化學品怎麼會活起來?遺傳密碼背後用的是什麼語法規律?基因怎樣模塑生物的形態?」事實上,希欽認為現代進化論「如此牽強附會,應該把它看成一種信仰才對」。19
26.繼續堅持進化論是事實為什麼不合理?
26 雖然如此,很多提倡進化論的人都覺得有足夠理由堅持進化論是一項事實。他們辯稱所爭論的不過是細節而已。可是,如果有另一套理論,而有待克服的難題同樣巨大,提倡的人彼此有同樣嚴重的矛盾,它又會不會這麼輕易地被人宣稱為事實呢?單是不斷重複說哪一套是事實,並不就會使它成為事實。生物學家約翰·杜蘭特在倫敦《衛報》撰稿寫道:「有許多科學家抵受不住武斷立論的誘惑,……他們談到生物起源時,老是把問題說成彷彿已有定論。真是大謬不然!……可是武斷的傾向仍然存在,而且對於科學的大業是有害無益的。」20
27.有哪一個別的解釋證據的架構可以使人明白生命的由來?
27 另一方面,如果用創造來解釋生命的起源又怎樣呢?創造之說能否提出一個解釋證據的架構,比往往用來支撐進化論的武斷聲言更站得住腳呢?此外,最為人知的創造紀錄『創世記』,對於地球和生物的由來又能否釋疑呢?
[第14頁的精選語句]
「達爾文主義……經過了125年之後,現正處於嚴重困境」
[第15頁的精選語句]
「進化到底怎樣發生,目前在生物學家之間是個引起激烈爭辯的問題」
[第18頁的精選語句]
「眼睛顯然是設計出來的;設計望遠鏡的人,沒有一個可以造得更好」
[第21頁的精選語句]
「120年來進化論者叫我們搜尋的模式根本不存在」
[第21頁的精選語句]
「有些科學家現在主張……以前只有在小說裡才會為大眾接受的[進化]想法」
[第22頁的精選語句]
新的理論與數十年來被人接納的想法互相抵觸
[第23頁的精選語句]
「我認為達爾文的理論差不多完全被人推翻了」
[第24頁的精選語句]
「他們談到生物起源時,老是把問題說成彷彿已有定論。真是大謬不然」
[第18頁的附欄]
「嘗試模仿人類視覺——電腦專家障礙重重」
《紐約時報》在上述標題下報導說:「專家正在追求人類最大膽的夢想之一——製造出能思考的機器,但是他們踏出看來很基本的第一步時已經摔了一跤。他們不能掌握視覺。
「經過二十年研究之後,他們仍舊不能使機器懂得怎樣認出日常物件和辨別不同的東西這麼簡單的活動。
「專家反倒對人類視覺的精巧有了新的、深刻的敬意。……人眼的視網膜令電腦科學家豔羨不已。視網膜上那一億個視桿、視錐和一層層神經元每秒鐘作出至少100億次計算。」b
[第16頁的圖片]
關於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倫敦《泰晤士報》一位接受進化論的作家寫道:「這真是天大的笑話:一本以解釋物種起源出了名的書,其實什麼也沒有解釋過」
[第17頁的圖片]
一位進化論者說:「正反雙方……挖壕死守,侮辱的話一句句好像迫擊炮從兩邊發射」
[第19頁的圖片]
天文學家羅伯特·賈斯特羅說:「我很難相信人眼是憑機遇進化而成的產品。如果要相信人的智慧是我們祖先的腦細胞盲目毀壞的產品,那就難上加難了」
[第20頁的圖片]
「在化石紀錄中,有些據稱經歷過達爾文式改變的典型例子……不得不被人修改甚至擯棄,因為有了更詳盡的資料。」c——戴維·羅普,美國芝加哥實地博物館
始祖馬
始祖鳥
肺魚
[第22頁的圖片]
即使適者可以生存,這也不能解釋適者怎樣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