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體的教義從何而來?
至此,你可能會問:「既然聖經沒有表示上帝是三位一體的,為什麼一般教會都採納這個教義呢?」很多人認為,三位一體的教義是在公元325年尼西亞大公會議制定的。
然而,這個見解並非完全正確。尼西亞大公會議誠然主張基督與上帝同體,從而為日後的三位一體神學奠下基礎,可是尼西亞大公會議並沒有確立三位一體的教義,因為當時沒有人聲稱聖靈是三位一體神的第三位。
君士坦丁對會議的影響
尼西亞大公會議召開以前,有關耶穌就是上帝的主張逐漸形成,但另一些人認為這個主張並不符合聖經的真理,於是強烈反對。對峙的局面持續了多年之久。為了解決爭論,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把所有主教召到尼西亞舉行會議。出席的主教大約有三百人,僅佔全數的一小部分而已。
君士坦丁不是基督徒。據稱他在後來歸信基督教,但直至臨終時才受洗。論到這個羅馬皇帝,亨利·查德威克在《早期教會》裡說:「君士坦丁跟父親同樣崇拜無敵太陽神……。雖然他歸信基督,卻不是由於感受到主的眷顧……。這其實是為了軍事目的。君士坦丁根本不清楚基督教的教義,但他確信,要打勝仗就得靠基督徒的上帝。」
在尼西亞大公會議中,這個還未受洗的皇帝產生了什麼影響呢?《不列顛百科全書》(英語)說:「君士坦丁親自主持會議,積極引導討論過程,還就基督與上帝的關係,提出……影響重大的信條,然後由大公會議頒布,宣稱基督『與父同體』。在皇帝的威懾下,除了兩個主教以外,其他主教都簽署了信經,但很多主教都是迫不得已的。」
由此可見,君士坦丁對會議有重大的影響。經過兩個月激烈的宗教辯論之後,這個信奉異教的政客介入紛爭,表態支持那些主張耶穌是上帝的人。為什麼呢?當然不是為了維護任何基於聖經的信念。《基督教教義簡史》說:「基本來說,君士坦丁對那些根據希臘神學提出的問題,根本不甚了了。」《中國大百科全書》也說:「君士坦丁一世對神學問題並無興趣,因而想以妥協辦法來平息爭論。」他感興趣的其實是如何鞏固帝國,而他看出宗教分裂對他的帝國構成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尼西亞信經》「由皇帝施加壓力強行通過」。
然而,尼西亞大公會議中沒有主教提出三位一體的教義。他們只是就耶穌本質的問題達成協議,卻沒有提到聖靈的地位。假如三位一體論是清晰的聖經真理,主教們理應在當時就提出來,不是嗎?
事態發展
尼西亞大公會議過後,有關的爭論仍持續幾十年。曾有一段時間,那些認為耶穌不是上帝的人再度取得優勢。可是,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決定反對這些人的見解。他把《尼西亞信經》確立為國家的標準信仰,並在公元381年召開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澄清信經的條文。
這次會議同意聖靈是跟上帝和基督平等的。至此,三位一體的教義才比較清晰地出現。
然而,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結束後,三位一體的信經仍未被人廣泛接受。很多人都反對這個教義,結果招致猛烈的迫害。直到許多世紀以後,有關三位一體教義的信條才真正確立。《美國百科全書》指出:「到中世紀,經院哲學流行,人們用哲學和心理學去解釋教義,三位一體教義才在西派教會完全確立。」
《亞大納西信經》
《亞大納西信經》就三位一體的教義提出比較完整的定義。亞大納西是個教士,在尼西亞大公會議中支持君士坦丁的一方。這篇以他名字命名的信經說:「我們恭敬三位一體的天主……父是天主,子是天主,聖神是天主,但不是三個天主,而是一個天主。」
經過仔細考證的學者公認這篇信經不是亞大納西所作的。《新不列顛百科全書》說:「直到12世紀,東派教會才知道有這篇信經。自17世紀以來,學者普遍認為信經的作者不是亞大納西(在公元373年去世)。信經可能是在公元5世紀於法國南部寫成的……。在公元6至7世紀,這篇信經主要流行於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到公元9世紀,德國教會在禮儀中開始採用這篇信經,後來羅馬教會也相繼採納。」
由此可見,在基督死後,經過了多個世紀,三位一體的教義才受到教會廣泛接納。在整件事上,教會採納這教義是基於什麼因素呢?是基於上帝的話語嗎?還是基於教士和政客的利益?E.W.霍普金斯在《宗教的起源與演變》裡說:「三位一體的定義取得正統地位,主要是教士爭權的結果。」
聖經預告必有叛道的事
三位一體的歷史毫不光彩,這正好跟聖經的預言吻合。耶穌和使徒預言,他們離世以後會有叛道的事發生,直到基督回來,正確宗教才會復興過來,然後上帝消滅邪惡世界的日子就會來到。
論到這個「日子」,使徒保羅說:「必先有叛道的事,又有一個不法的人……顯露出來,那日子才來到。」(帖撒羅尼迦後書2:3,7)後來他預告:「我知道我離去以後,必有兇暴的狼混進你們中間,苛待羊群;就是在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歪曲的話,拉攏門徒跟從他們。」(使徒行傳20:29,30)耶穌的其他門徒也論到叛道的事和「不法的」教士階級。(彼得後書2:1;約翰一書4:1-3;猶大書3,4)
保羅還說:「時候將到,必有人容不下健全的教義,反而隨從私慾,跟從更多導師,要聽順耳的話。他們還掩耳不聽真理,反而喜歡無稽之談。」(提摩太後書4:3,4)
耶穌指出人們偏離正確宗教的原因。他說他把好種子撒在田裡,後來仇敵撒但前來撒下毒麥。麥子長葉的時候,毒麥也長了出來。因此,有些人會偏離真基督教,直到「收割莊稼的時候」,基督就會撥亂反正。(馬太福音13:24-43)《美國百科全書》說:「關於上帝的本質,公元4世紀的三位一體教義,不但沒有正確反映早期基督教的信仰,反而跟這信仰背道而馳。」那麼,追本溯源,這個偏離真理的教義究竟從何而來?(提摩太前書1:6)
追本溯源
在古代世界,異教徒崇拜許多三一神。這種信仰可以追溯到古巴比倫。在基督的日子或前後許多世紀,三一神的信仰在埃及、希臘和羅馬都十分流行。使徒去世以後,這種異教信仰開始滲入基督教。
歷史家威爾·杜蘭特說:「基督教不但沒有破除異教信仰,反而加以採納……。聖三一的觀念從埃及傳入。」在《埃及宗教》裡,西格弗里德·莫倫茲說:「埃及的宗教學者特別鑽研三一神論……。他們把三個神視為一體,向這樣的神說話時使用單數的稱呼。由此可見,埃及的宗教信仰跟基督教的神學有直接的聯繫。」
由於這緣故,在公元3世紀末至4世紀初,埃及亞歷山大的教士們(例如亞大納西)所提出的三位一體信條,反映出埃及宗教的影響。後來這些教士的見解傳播開去,形成了三位一體神學。因此莫倫茲認為,「埃及的宗教信仰通過亞歷山大神學傳入了基督教」。
《基督教歷史》(愛德華·吉本著)的序言說:「基督教可說征服了異教,但異教也可說腐化了基督教。最初的基督徒對上帝的觀念是純正而合乎理性的……羅馬教會卻把這種觀念改變為無法理解的三位一體教條。不少源自埃及的異教信條,經柏拉圖修飾後保留下來,成了教會認為值得相信的教義。」
《宗教知識辭典》指出,很多人都說三位一體的信仰是「源自異教的謬論,後來嫁接到基督教去」。《基督教包含的異教信仰》聲言:「三位一體的教義完全是源於異教的。」
難怪詹姆斯·黑斯廷斯在《宗教與倫理百科全書》說:「印度有梵天、濕婆和毗濕奴合成的三一神,埃及也有俄賽里斯、伊希斯和何露斯合成的三一神……。可是,三一神的觀念並非古時的宗教所獨有的。人們也許會特別想到新柏拉圖主義,因為這種主義也提倡至高的實體是三合一的。」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跟三位一體的教義有什麼關係呢?
柏拉圖主義
雖然柏拉圖(約公元前428-前347)並沒有提出現行的三位一體教義,他的哲學卻為這個教義鋪路。後來不少哲學思潮都受到柏拉圖的上帝觀和自然觀所影響,包含三位一體信仰的成分。
論到柏拉圖的影響,《新通用詞典》(法語)說:「柏拉圖所主張的三一論,不過是把古代民族的三一神信仰改頭換面而已。柏拉圖提出的看來是屬性上的三合一,是純理性的哲學,後來卻演變出教會所主張的三個位格或聖三……。這個希臘哲學家的神聖三一觀……可見於古代各[異教]信仰中。」
論到這種希臘哲學的影響,《新編沙夫與赫爾措格宗教知識百科全書》(英語)指出:「在希臘教父的鼓吹下,有關邏各斯和三位一體的教義因而形成……。希臘教父深受柏拉圖哲學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這種哲學把謬誤和腐化的影響引入教會,是無可否認的。」
《公元一至三世紀的教會》說:「三位一體的教義是在較後的時期逐漸形成的……。這個教義的起源跟猶太人和基督徒的聖經毫無關係……。鼓吹柏拉圖思想的教父助長一神三位的觀念,然後把它嫁接到基督教去。」
到公元3世紀末,所謂的基督教跟新柏拉圖哲學如影隨形。在《教義史綱》裡,阿道夫·哈納克指出,教會的教義「深深根植於希臘的[異教]思想,結果對大多數基督徒來說,這些教義都成了奧祕」。
教會聲稱新的教義是基於聖經的,可是哈納克說:「教會這樣做,等於讓沒有根據的希臘哲學,以及難以理解的異教迷信和習俗,在教會中取得合法的地位。」
論到三位一體的教義,安德魯斯·諾頓在《申明理由》說:「我們追溯這個教義的歷史,發覺這個教義並非源於基督教,而是源於柏拉圖哲學……。基督和使徒並沒有主張上帝是三位一體的,這個教義不過是後來柏拉圖學派虛構出來的。」
由此可見,到公元4世紀,耶穌和使徒預告的叛道事件已經大行其道。三位一體教義的形成不過是例證之一而已。叛道的教會還鼓吹其他異教觀念,例如地獄永火、靈魂不死和偶像崇拜等。在屬靈方面,叛道的基督教已陷入聖經預告的黑暗時代,由勢力漸強的「不法」教士階級所支配。(帖撒羅尼迦後書2:3,7)
何以上帝的先知沒有提到三一論?
數千年來,為什麼上帝的先知從沒有傳講三位一體的道理呢?耶穌既是偉大的導師,有卓越的教導能力,難道他不能幫助門徒清楚明白這個道理嗎?為什麼到耶穌的日子還沒有清楚解釋三一論呢?上帝啟示人寫下厚厚的一本聖經,假如三一論是基督教的「中心教義」,難道聖經會對這個教義隻字不提嗎?
幾千年來,上帝的忠僕都對三位一體的教義一無所知。難道上帝會在基督死後,在聖經寫成後幾百年,才支持這個教義嗎?既然這個教義是「高深莫測的奧祕」,「超乎人所能理解」,而且公認是源自異教的,「主要是教士爭權的結果」,那麼基督徒還應該相信這個道理嗎?
歷史清楚表明,三位一體的教義跟聖經的真理南轅北轍,背道而馳。
[第8頁的精選語句]
「公元4世紀的三位一體教義……跟[早期基督教]信仰背道而馳。」《美國百科全書》
[第9頁的附欄]
「三位一體的大神」
遠遠早於基督的日子,古代的巴比倫人和亞述人已崇拜三位一體的神祇。《拉魯斯神話百科全書》(法語)提到美索不達米亞的三一神,說:「宇宙分成三個領域,各由一位神管轄。安努神管轄天空,恩利勒神管轄大地,埃阿神管轄眾水。他們合成三位一體的大神。」
[第12頁的附欄]
印度的三一神
在基督的日子之前很久,印度也有三位一體的神。《印度教神祇與儀式的象徵意義》論到這樣的一個神,說:「濕婆是三一神當中的一個,據稱是毀滅之神。另外兩個神是創造之神梵天和守護世界之神毗濕奴……。這三個神是合為一體的,以代表三個過程是合一的。」(英語,A.帕塔薩拉蒂出版,孟買)
[第8頁的圖片]
「基本來說,君士坦丁對那些根據希臘神學提出的問題,根本不甚了了。」《基督教教義簡史》
[第10頁的圖片]
1.埃及的三一神,由何露斯、俄賽里斯、伊希斯合成(約公元前14世紀)
2.巴比倫的三一神,由伊什塔爾、辛、沙瑪什合成(約公元前12世紀)
3.巴爾米拉的三一神,由月神、天庭之主、日神合成(約公元1世紀)
4.印度的三一神(約公元7世紀)
5.柬埔寨三一佛(約公元12世紀)
6.挪威的三位一體神,由父、子、聖靈合成(約公元13世紀)
7.法國的三位一體神(約公元14世紀)
8.意大利的三位一體神(約公元15世紀)
9.德國的三位一體神(約公元19世紀)
10.德國的三位一體神(公元20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