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末期」與王國
1.(甲)現在有些什麼重要問題發生?(乙)關於(i)地球,(ii)敗壞地球的人,的末期,聖經怎樣說?
我們現今正生活在「末期」中嗎?「末期」是什麼意思呢?值得慶幸地,地球本身並不會有一個「末期」,因為聖經向我們提出保證說:「地永不動搖。」與耶和華原本的旨意一致地,人和動物會永遠在地上生活。(詩篇104:5-24;119:89,90;創世記1:27,28;8:21,22)可是,肆意破壞上帝的地球的邪惡列國和世人卻有一個「末期」。王國的『來臨』會敗壞這一切敗壞地球的人。——彼得後書3:3-7;雅各書5:1-4;啟示錄11:15-18。
2.保羅預言在現今這段「艱難的時期」會有些什麼情形出現?
2 現在我們正生活在「末期」中嗎?你可以拿聖經的任何一部譯本,讀讀上帝感示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後書第3章1至5節論及「末期」的預言。然後你可以問問自己,今日人類世界的情形正是這樣嗎?使徒預言會有「艱難的時期」來到,並且補充說:
「那時,人會專愛自己、貪愛錢財、自誇、高傲、褻瀆、背逆父母、忘恩負義、不聖潔、沒有親情、不肯和解、惡言中傷、不能自律、橫蠻兇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容易衝動、傲慢自大、愛享樂過於愛上帝;有敬虔的形式,卻否定敬虔的能力;這些人你應當躲開。」——《新譯》。
3.為什麼保羅所說的「末期」必然是指比猶太制度的末期遠較重大的一段時期?
3 使徒所寫的以上一段話並非指猶太事物制度的「末期」而言。保羅所指的不可能是猶太制度的末期,因為他的這段話是在公元65年左右寫的,當時猶太制度的「末期」已延續了一段時期,而且還有五年耶路撒冷便會遭受毀滅了。當時變節背教的情形尚未在一般自稱為基督徒的人當中形成。猶太制度的「末期」情形相當惡劣,但是當耶穌復臨建立他的王國,而撒但的整個世界事物制度均進入「末期」時,情形卻會惡劣得多。
雙重的應驗
4.什麼促使門徒提出馬太福音24:3所載的問題?
4 耶穌在比喻中曾談及「事物制度的終結」。(馬太福音13:39,40,49,《新世》)這自然引起了門徒的興趣,特別是鑑於當時一般平民從羅馬和猶太宗教領袖的暴虐統治受到很大的痛苦。他們渴望上帝的王國會為他們帶來舒解。因此,在耶穌被人殺死之前三天,有四個門徒當他坐在俯視耶路撒冷的橄欖山上時到他那裡問他說:「請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會有這些事?你臨在和事物制度的終結會有什麼徵象呢?」——馬太福音24:3,《新世》;馬可福音13:3,4。
5.耶穌回答時所說的話會怎樣獲得應驗?
5 雖然耶穌的門徒所想到的僅是不久的將來,當時耶穌所作的回答卻具有雙重的應驗:首先應驗在猶太制度的「末期」中,然後在此之後很久進一步應驗在撒但整個世界制度的「末期」中。
6,7.(甲)耶穌在馬太福音24:7-22所說的話怎樣在第一世紀獲得一項小規模的應驗?(乙)有什麼提醒我們這件事的悲慘證據留存到今日?
6 耶穌對門徒所說的話,載於馬太福音24章7至22節,詳細描述一連串的事件;有些門徒會在接著的37年中,直至公元70年為止,目擊這些事發生。對耶穌日子的猶太人來說,這會是一段動盪不安的時期,各地會有戰爭、糧荒、地震等事發生,而且基督徒會受人仇視,並有假彌賽亞出現;可是「這王國的好消息」卻會傳遍各地,作為一個見證。最後,『可憎之物』,異教的羅馬軍隊,侵入耶路撒冷聖殿的「聖地」。然後羅馬軍隊暫時撤退,使耶穌的門徒得以聽從他那含有預言性的命令,逃到山上獲得庇護;不久之後,羅馬人在提多將軍率領下捲土重來。他們將耶路撒冷及其兒女和其中的聖殿摧毀,沒有一塊石頭留在另一塊石頭上。——也可參看路加福音19:43,44;歌羅西書1:23。
7 正如耶穌所說的「徵象」指出,猶太人經歷重重禍患的打擊,最後耶路撒冷在公元70年遭受如火的毀滅而達到災難的高潮。有超過一百萬個猶太人與他們的城市一同遭受毀滅,生還者則被擄到外地去。記念這場勝利的提多拱門直至今日仍然在羅馬矗立,提醒人耶穌的預言的確獲得了應驗。可是,耶穌所預言的「徵象」被記錄和保存下來是否僅作為對生活在第一世紀的人的警告呢?今日這僅是『死去的歷史』嗎?答案必定是:絕不然!
在全球獲得應驗
8.(甲)耶穌的話在第一世紀的小規模應驗應當對我們今日的人有什麼影響?(乙)這形成預表什麼更大的事的預言性先模?
8 耶穌所預言的「徵象」在猶太事物制度的「末期」中獲得了精確的應驗。這應當使我們對上帝的預言更堅信不疑。可是,第一世紀的事件也形成一項預言性的先模,預示會有什麼事以遠較龐大的規模發生於撒但的世界事物制度之上。這是必然的,因為上帝在公元70年對耶路撒冷執行的判決並非直至那時的最大災難,也不是最後的一場災難。耶穌在馬太福音24:21,22的話仍然等待大規模的全面應驗:
「因為那時必有大災難,這是從世界的開始到現在未曾有過的,以後也必不會再有。如果那些日子不減少,沒有一個人可以存活;但是為了選民,那些日子必會減少的。」(《新譯》)
9.我們怎麼知道耶穌的話指向一個普世的報應日子?
9 耶穌在馬太福音24:23至25:46接著所說的預言也顯示「事物制度的終結」具有全球的規模。在這段災難時期的最高潮,「人子」會以上帝所立的君王的身分來到對撒但的世界執行判決,於是「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這會將所有不願接受耶穌為王的人類包括在內。這場判決並非僅牽涉到一個國家及其城市而已,反之這乃是影響到全球的報應日子。——馬太福音24:30。
10.(甲)正如耶穌的預言指出,『自行其是』的人的遭遇會怎樣與『先求上帝的國』的人的遭遇截然不同?(乙)為什麼這件事必定會以全球的規模成就?
10 耶穌的預言接著將「事物制度的終結」比作挪亞日子的洪水未來臨之前的時期,由此再次表明上帝所執行的判決是普世性的;他說:
「正如人在洪水之前的那些日子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入方舟的日子;他們毫不理會,直至洪水來到將他們全部沖去,人子的臨在也會這樣。」(《新世》)
正如當時的洪水將整個邪惡的人類世界沖去,同樣地,在彌賽亞「臨在」的高潮來到的如火毀滅會將地上一切蔑視王國而堅要『自行其是』的人從地上鏟除。可慶幸地,許多『先求上帝的王國和他的公義』的人會渡過這場毀滅而在一個地上樂園裡承受永生。你會廁身於這些人之列嗎?——馬太福音6:33;24:37-39;25:31-46。
11.其他什麼預言表明事情牽涉到世上所有的國家?這場災劫會有生還者嗎?
11 聖經有許多預言表明將臨的「大災難」會影響到地上的「萬國」。(詩篇2:2-9;以賽亞書34:1,2;耶利米書25:31-33;以西結書38:23;約珥書3:12-16;彌迦書5:15;哈巴谷書3:1,12,13)但是屆時必定會有生還者!——以賽亞書26:20,21;但以理書12:1;約珥書2:31,32。
君王在屬天的榮耀中臨在
12.(甲)為什麼耶穌的臨在必須有一個「徵象」?(乙)為什麼耶穌無需再次以肉身顯現?
12 耶穌論及他臨在的「徵象」的偉大預言告訴我們,「當人子在他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馬太福音25:31)既然他的燦爛榮光會對人的視力有損,君王必需對人類保持隱形。(可參閱出埃及記33:17-20;希伯來書12:2。)由於這緣故,我們需要一個將他的「臨在」顯示出來的「徵象」。當彌賽亞復臨時,他無需捨棄屬天的靈體生命而在地上以肉身顯現作為「贖罪祭」。他既已「一次而永遠的」獻上了屬人的生命作祭物,他再來時便「不是為擔當罪」了;反之他要以隱形、屬天的君王的身分復臨。——希伯來書7:26,27;9:27,28;10:8-10,《新譯》;彼得前書3:18。
13.關於耶穌復臨的時間和他是否受列國所接納,路加福音19:11-27表示什麼?
13 耶穌最後一晚與他的親密門徒共聚時告訴他們:「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約翰福音14:2,3)與此一致地,耶穌在路加福音19:11-27的比喻裡將自己形容為「一個貴族往遠方去要接受王位,然後回來。」這會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是「他本國的人卻恨他,就派使者跟著去說,『我們不願意這個人作王統治我們。』」(《新譯》)類似地,今日有許多人以基督徒自居,但卻寧願支持他們自己那不完美的人為統治而不願接受「萬王之王」。(啟示錄19:16)像耶穌在比喻裡所談及的「本國的人」一樣,這些人會受到嚴厲的處分。
「災難的起頭」
14.雖然有人提出異議,什麼卻表明1914年是基督復臨的年代?
14 這位不受到列國歡迎的偉大君王在什麼時候開始作王統治地球呢?一切證據均指向1914年。但是也許有人提出異議說,『1914年非但沒有帶來基督的和平統治,反而標明了人類一段苦難時期的開始!』這正是理由!因為按照聖經的預言,當「世上的國成了我們的主和他所立的基督的國」時,地上的列國會大為「忿怒」。(啟示錄11:15,18,《新譯》)這也是耶和華派出他的助理君王『在仇敵中進行征服』的時候。(詩篇110:1,2,《新世》)但是上帝並沒有立即將仇敵消滅。
15.啟示錄第12章怎樣很適當地描述王國的誕生?
15 啟示錄12章描述一個令人振奮的異象,使徒約翰以象徵的方式見到上帝的彌賽亞王國誕生。這個王國像一個男孩子一般由上帝的「婦人」——他那由天使構成的屬天組織——所產生。「孩子被提到上帝寶座那裡去,」因為王國必須倚賴耶和華和他的至高統治權才能發揮作用。——啟示錄12:1-5。
16,17.(甲)1914年以來在地上發生的許多災難是由什麼促成的?(乙)耶穌在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所說的話怎樣描述這些苦難的起頭?
16 接著,天上發生了戰爭!業已登基的君王和他手下的天使與撒但及他手下的鬼魔爭戰,並且將後者從耶和華的天界摔到地球的附近。因此,「地與海有禍了,因為魔鬼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就氣忿忿的下到你們那裡去了。」(啟示錄12:7-12)在這段「不多」的日子中,君王將秉性公義的人召集起來承受救恩,同時發出警告促請人留意上帝行將對撒但的世界事物制度執行判決了。——馬太福音24:31-41;25:31-33。
17 今日我們見到耶穌所說的末世「徵象」正在獲得應驗。這個「徵象」由馬太福音24章、25章,馬可福音13章和路加福音21章將其詳細描述出來。請留意耶穌描述「痛苦的開始」說:
「一個民族要起來攻打另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起來攻打另一個國家。到處必有大地震,饑荒和瘟疫,天上必有又恐怖又巨大的預兆。」(馬太福音24:3,7,8;路加福音21:10,11,《新譯》)
這樣的「痛苦」有從1914年開始臨到人類身上嗎?
18.從1914年開始,戰爭怎樣變成極為可怖?
18 大戰[後來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4年爆發,瘟疫和饑荒接踵而來。作家們發覺很難形容戰場上的恐怖。在1914至1918的大屠殺期間,有數以百萬計的人死在戰壕裡。《人間地獄》一書引用保羅·納殊(Paul Nash)的話描述歐洲的戰場說:「沒有任何筆墨或圖畫能夠充分描述這個國家——通常戰爭晝夜不斷、月復一月地進行。唯獨惡毒的鬼魔化身才能促成這場戰爭。我們無法在任何地方見到上帝的作為……炮火永不停止……殺害人,傷殘人,使人瘋狂;它們使這塊土地淪為一個巨大的墳墓,將可憐的死者拋進其中。這場慘劇是難以言喻的,完全沒有上帝,也沒有希望。」
19.關於自1914年以來地震的激增,統計數字顯示什麼?
19 末期的「徵象」也包括「地震」在內。自從1914年以來,地震有劇增嗎?這也許聽來令人驚奇。但是統計所揭露的事實甚至更令人驚奇。正如紀奧·馬拉高里(Geo Malagoli)在一份報紙(Il Piccolo)中評論說:「在1,059年(從公元856至1914年)的一段時期中,可靠的方面只列出24場大地震。」他的數字表明,在這段時期中平均每年有1,800人死於地震,但是自1915年以來卻發生了43場大地震,平均每年地震的喪生者達25,300人之多。
『天上巨大的預兆』
20,21.(甲)自1914年以來有什麼『可怕的預兆』出現?為什麼?(乙)今日我們見到路加福音21:25,26獲得什麼應驗?(丙)『來自天上的巨大預兆』怎樣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
20 耶穌也預言說:「天上必有又恐怖又巨大的預兆。」(路加福音21:11)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連綿不絕的炮火轟擊標明了一件新事——總體戰。飛船和後來更具重要性的飛機首次打開了空戰的時代。誠然,1914-1918年的大戰僅是個開始,但是這卻導致耶穌在他的預言中接著描述的情況:
「日月星辰將有異兆;在地上,各國也要因著海洋波濤的咆哮而困苦不安。天上的萬象震動,人因為等待即將臨到世界的事,都嚇昏了。」——路加福音21:25,26,《新譯》。
21 所謂的『征服太空』將人們的注意力集中於「日月星辰」之上,而且據報有些強國正打算利用人造衛星在太空建立軍事跳板。但是他們已經擁有所需的技術,能夠使越洲飛彈從外太空降至他們所選擇的任何目標之上。目前世上敵對的列國所儲備的核子武器足以將人類毀滅許多次;據估計到這個世紀末,可能有35個國家擁有這種殺傷力十分巨大的武器。
22.(甲)自1914年以來,實際的「海洋」怎樣呈現新的面目?(乙)關於地球所受的威脅,有學識的人提出什麼警告?
22 將美國也捲入其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了潛水艇的戰爭;由於這緣故,「海洋」呈現一個新的面目,在今日看來更充滿了不祥的凶兆。準備妥當的核子潛艇在各大海洋中巡遊。地上沒有任何城市是核子火箭所達不到的。1980年8月30日的紐約《時報》引用美國國務院的專家馬紹爾·蘇爾曼(Marshall D. Shulman)的談話說,核子戰爭的可能性「看來會增加而非減少」。由超過六百名專業人士贊助,1980年3月2日在紐約《時報》刊出的一幅全頁廣告說:「甚至一場『有限的』核子戰爭也會造成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巨量死亡、損傷和疾病。」他們補充說,「一場全面的核子大戰可以在一小時內結束,並且可以將北半球的大部分生物完全消滅。」但是列國用來製造和購置各種大量殺人武器的軍費卻不斷激增。
23.正如耶穌所預言,看來人類正達到歷史上的什麼地步?
23 人類看來正達到若干年前諾貝爾獎金的得獎人哈羅德·烏雷(Harold C. Urey)所預言的地步,他說:「我們在恐懼中進食,睡眠,生活和死亡。」不錯,「各國……困苦不安,[不知所措]……人因為等待即將臨到世界的事,都嚇昏了。」
24.誰知道『解決的方法』?為什麼我們應當熱切祈求王國『來臨』?
24 可慶幸地,為了美善的旨意而創造地球的宇宙主宰耶和華卻『知道』解決的方法,而且他會藉著他愛子的王國向人打開一條逃生的道路。但在我們仔細查考這個逃生方法之前,讓我們進一步留意耶穌的預言,看看他在論及末期的「徵象」時所提及的世界大戰、饑荒、瘟疫與啟示錄一個傑出的預言多麼吻合。要記得,上帝的彌賽亞王國才是解救的方法!這便是我們所熱切祈求和渴望看見其『來臨』的王國!
[第115頁的附欄]
作家們對1914年的評論
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許多人仍然將1914年視為現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捩點:
「我們這時代的轉捩點其實是1914年而非廣島被炸的一年。」——亞爾·伯萊特-卡利(Rene Albrecht-Carrie),《科學月刊》,1951年7月刊
「自從1914年以來,留意世界趨勢的人都因為世界看來注定走向更大的災禍而深感不安。許多嚴肅的人感覺到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制止人類走向滅亡。他們見到人類像希臘悲劇中的主角一般被憤怒的諸神所驅策而不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羅素(Bertrand Russell),紐約《時報》週刊,1953年9月27日
「現代……開始於1914年,沒有人知道這會在何時或如何結束。……收場可能是集體的毀滅。」——《西雅圖時報》社論,1959年1月1日
「在1914年,當時人們所知和為人所接納的世界結束了。」——詹姆士·甘馬倫(James Cameron),《1914年》,1959年出版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的巨變之一。」——巴巴拉·德克曼(Barbara Tuchman), 《八月的槍聲》,1962年
「一些念頭和情景在我腦海中浮現,……來自1914年之前的念頭,當其時地上有真正的和平、寧靜與安全——當時我們尚未嘗到恐懼的滋味。……自從1914年以來,安全和寧謐已從人們的生活上消失了。」——德國政治家阿登諾(Konrad Adenauer), 1965年
「整個世界都因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爆炸起來,我們仍然未明其究竟。……當時烏托邦已經在望。世上有和平與繁榮。然後一切都被炸毀了,自那時以來我們一直陷於昏迷狀態。」——華爾克·柏西(Walker Percy)醫生,《美國醫藥新聞》,1977年11月21日
「世界在1914年失去了一種連貫性,自那時以來從未得以復原。……世界進入了一段空前混亂和強暴的時期,不論在國際間和國內均是如此。」——《經濟學家》週刊,倫敦,1979年8月4日
「文明在1914年染上了一種痛苦和也許是致命的疾病。」——法蘭克·彼德斯(Frank Peters), 聖路易《郵報》,1980年1月27日
「看來百事都一帆風順。我便出生在這樣的一個世界裡。……出乎意料地,在1914年的一個早上,整個情勢都突然改變了。」——英國政治家麥美倫(Harold Macmillan), 紐約《時報》,1980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