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和平,和睦
(Peace)
希伯來語sha·lohmʹ(沙隆)往往譯作「和平」「平安」「和睦」,可以指沒有戰爭動亂(士4:17;撒上7:14;王上4:24;代下15:5;伯21:9;傳3:8);也可以指健康、安全(創37:14);幸福(創41:16);友誼(詩41:9);全部(耶13:19)。希臘語ei·reʹne(伊雷內)跟希伯來語「沙隆」的含義同樣廣,除了指沒有衝突外,還可以表達幸福、得救、和諧的意思。這個詞出現在分手時的套語「平平安安地去吧」,意思跟「祝你一路順利」差不多。(可5:34;路7:50;8:48;雅2:16;另見撒上1:17;20:42;25:35;29:7;撒下15:9;王下5:19)
由於漢語「平安」「和平」「和睦」等詞語跟原文不一定完全對應,讀者必須考慮上下文以決定詞義。例如,打發人「平平安安地離去」,可以指友善地打發人離開,叫他不必擔心受到阻止。(創26:29;44:17;出4:18)從戰場等地方「平平安安地回來」,意思就是沒有受傷地回來,或勝利歸來。(創28:21;書10:21;士8:9;11:31;代下18:26,27;19:1)問某人是否平安,就是問他的近況好不好。(創29:6,Rbi8 腳注;43:27,Rbi8 腳注)為某人「謀求平安」,就是為他謀求益處的意思。(申23:6)說某人平平安安地死去,就是說他盡享長壽,心願已了,死的時候平靜安詳。(參看創15:15;路2:29;王上2:6)預言說約西亞「必平平安安地歸入墓地」,顯示他會在災禍臨到耶路撒冷以前就去世。(王下22:20;代下34:28;另見王下20:19)以賽亞書57:1,2描述義人去世,就得享平安,因為能免遭災禍。
尋求平安、和平、和睦 耶和華是和平的上帝,也是使人和諧、賜人平安的上帝。(林前14:33;林後13:11;帖前5:23;來13:20)平安、和平是上帝所賜的(民6:26;代上22:9;詩4:8;29:11;147:14;賽45:7;羅15:33;16:20),是聖靈的果實(加5:22)。由於這緣故,惟獨跟上帝有和睦關係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平安。人犯了大罪,他跟上帝的關係就會變得緊張,因而惴惴不安。詩篇執筆者說:「我犯的罪,使我百骨不安。」(詩38:3)希望尋求和睦、追求平安的人,必須「離惡行善」。(詩34:14)沒有正義,就不可能有平安與和平。(詩72:3;85:10;賽32:17)因此惡人不可能有平安。(賽48:22;57:21;另見賽59:2-8)另一方面,全心愛戴耶和華、熱愛他的律法(詩119:165)、遵行他誡命的人(賽48:18),都能大享平安。
耶穌基督在地上的時候,血統上的猶太人和非猶太人都沒有跟耶和華上帝和好。猶太人違犯上帝的律法,因而被律法咒詛。(加3:12,13)非猶太人跟上帝沒有立約的關係,所以「在世界上沒有希望,沒有上帝」。(弗2:12)但由於基督耶穌,兩群人都有機會跟上帝和好,享有平安。耶穌降生時,天使向牧人宣布的話就指出這點:「平安臨到地上蒙悅納的人。」(路2:14)
耶穌和門徒宣揚平安與和平的信息,吸引「和平之友」,意思就是吸引那些希望跟上帝和好的人。(太10:13;路10:5,6;徒10:36)另一方面,這個信息卻令一些家庭分裂,因為家中有些人接受這信息,有些人卻加以拒絕。(太10:34;路12:51)大部分猶太人都拒絕耶穌所宣揚的信息,因此沒看出「關係到和平的事」。「關係到和平的事」顯然包括悔改和接受耶穌是彌賽亞。(參看路1:79;3:3-6;約1:29-34)結果,耶路撒冷在公元70年被羅馬軍隊毀滅。(路19:42-44)
可是,就算是接受了「和平的好消息」的猶太人,他們仍是罪人,需要贖罪才能跟耶和華上帝和好。耶穌犧牲生命,獻出贖價,正好滿足了這個需要。聖經早就預言說:「他擔當刑罰,使我們得平安;他飽受創傷,使我們得醫治。」(賽53:5)耶穌犧牲生命,死在苦刑柱上,也成了撤銷摩西律法的基礎,好讓猶太人和非猶太人再沒有分別。因此,成為基督徒後,兩群人就能跟上帝和好,也彼此和睦。使徒保羅說:「有了基督,我們就和平了。他使雙方合一,又拆毀了在中間隔斷雙方的牆。他藉著自己的身體消除了敵意,就是廢除了律法上的誡命律例。這樣,他讓雙方跟自己聯合,創造成一個新人,締造和平,而且藉著苦刑柱,使雙方跟上帝完全和解,合為一體,因為基督已經親自把敵意消滅了。他來把和平的好消息傳給你們這些遠離上帝的人,也傳給接近上帝的人,因為我們雙方藉著他,憑著同一股聖靈,得以親近天父了。」(弗2:14-18;另見羅2:10,11;西1:20-23)
由於跟耶和華上帝有寶貴的關係,基督徒得享安寧平靜,這就是上帝所賜的平安。這種平安能守護基督徒的內心和頭腦,讓基督徒無需憂慮。耶和華上帝向他的僕人保證,一定照顧他們,垂聽他們的禱告,因此他僕人的內心和頭腦都能坦然。(腓4:6,7)耶穌基督的門徒相信他是上帝的兒子,結果享有基督所賜的平安,內心和頭腦都能平靜。雖然耶穌告訴門徒,時候到了,他就不會親自跟他們在一起,門徒卻無需憂慮恐懼。耶穌不會就這樣撇下他們。他應許會差聖靈到門徒那裡,幫助門徒。(約14:26,27;16:33;另見西3:15)
基督徒不能把這種平安視作當然。他們必須跟別人「和睦相處」,促進和睦,主動建立並維繫和睦的關係。(帖前5:13)為了彼此和睦相處,他們要小心留意,免得成為其他信徒的絆腳石。(羅14:13-23)在「登山寶訓」裡,耶穌說:「促進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會稱為『上帝的兒子』。」(太5:9;另見雅3:18)聖經勸勉基督徒追求和睦,又勸他們要盡力而為,以求跟上帝有和好的關係,得享平安。(提後2:22;來12:14;彼前3:11;彼後3:14)所以,他們必須抵抗肉體的慾望,因為順應肉體就是跟上帝敵對。(羅8:6-8)只有跟上帝保持和好關係的人才能蒙他悅納,享有平安。明白這一點,聖經中常常出現的禱告用語「願你平安」就顯得特別有分量了。(羅1:7;林前1:3;林後1:2;加1:3;6:16;弗1:2;6:23;腓1:2)
基督徒也希望別人得享平安,於是「用和平的好消息當做鞋子穿在腳上,預備走路」,從事屬靈的戰爭。(弗6:15)在會眾裡,他們也從事屬靈的戰爭,奮力推翻各種抵觸上帝知識的謬論,免得這些謬論損害他們跟上帝的關係。(林後10:4,5)可是,屬靈的戰爭不等於爭吵。就算要糾正那些偏離真理的人,基督徒也不會辱罵他們。關於怎樣糾正那些偏離正道的人,使徒保羅對提摩太說:「主的奴隸不必爭辯,倒要對所有人和氣,勝任教導的工作,在逆境下保持克制,溫和地教誨對抗的人。也許上帝讓他們悔改,能確切認識真理。這樣,他們雖然被魔鬼活捉了去迎合他的意思,也許還可以醒悟過來,擺脫魔鬼的網羅。」(提後2:24-26)
和平的統治 上帝的兒子「必肩負領袖的重任」,稱為「和平的領袖」。(賽9:6,7)因此,耶穌在地上時所說的一段話很值得注意。耶穌表明,他的僕人不該武裝自己,不該從事血肉的戰爭。他對彼得說:「把劍收回原處!凡拿劍的,都會死在劍下。」(太26:52)用比喻來說,成為基督徒的人「把刀劍打成犁頭,把槍矛打成鐮刀」,從此不再學習戰事。(賽2:4)這個事實,連同上帝以往的作為,特別是所羅門統治期間上帝為以色列所做的事,都預示了耶穌作王期間必充滿和平。關於所羅門治下的情形,聖經說:「國土四境太平。所羅門在世的日子,從但到別示巴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各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王上4:24,25;代上22:9)其他經文(參看詩72:7,8;彌4:4;亞9:9,10;太21:4,5)清楚顯示,所羅門的統治預示基督耶穌治下的情形,因為耶穌是比所羅門更偉大的君王。所羅門這名字的詞根就是「和平」的意思。(太12:42)
人類和動物和睦相處 耶和華上帝應許以色列人,如果他們服從上帝,就能得享以下的福分:「我要使國內太平。你們睡覺,不必擔驚受怕。我要使猛獸從境內絕跡」。(利26:6)這表示野獸只會留在牠們棲息的地方,不會來傷害以色列人和他們的牲畜。反過來說,如果以色列人不服從耶和華,耶和華就會任憑他們的國境被外國的軍隊入侵蹂躪。這會導致人口減少,野獸增多,侵擾以前有人聚居的地方,傷害剩餘的人和牲畜。(參看出23:29;利26:22;王下17:5,6,24-26)
上帝應許以色列人能跟野獸和睦相處,但這跟第一對男女在伊甸園裡的情況不一樣。最初,亞當和夏娃能全權管轄各種動物。(創1:28)在預言裡,只有基督耶穌才有類似的權力去管轄所有動物。(詩8:4-8;來2:5-9)因此,在耶穌基督所統治的政府下,人類和動物才會恢復原本和睦相處的情況。聖經稱耶穌為「耶西的殘幹」生出的「嫩枝」,並以上帝的「僕人大衛」預表他。(賽11:1,6-9;65:25;結34:23-25)這裡引用的幾段經文是有比喻義的。經文描述各種動物和睦相處,例如說豺狼與綿羊羔相安無事,這在古以色列顯然並沒有照字面應驗。所以,經文所預言的,是一些人以往性情如獸,傷害別人,將來卻會不再兇暴,跟周圍馴良的人和睦相處。可是,既然聖經以動物為喻,預言上帝的子民和睦相處的情形,這暗示實際的動物在基督耶穌治下也會和睦相處,就像伊甸園原來的情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