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
(Abba)
阿拉米語ʼab·baʼʹ(阿巴),相當於希伯來語ʼav(阿卜),但語氣更重,且前面有定冠詞,字面意思是「阿爸」。「爸爸」是小孩對父親的暱稱,既親切又莊重,是對「父親」帶敬意的一種日常稱謂。因此,這是稱呼而非頭銜,是牙牙學語的嬰孩最早學會說的字音。
這個阿拉米語在聖經裡出現過三次。每次都是以希臘語的音譯詞出現,而且後面總是跟希臘語ho pa·terʹ(霍·帕泰)連用,字面意思是「父親」,有時也直接用做稱呼,即「父親啊」。在這三節經文中,爸爸都指天父耶和華。
馬可福音記載,耶穌離世前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稱耶和華為「爸爸」。他說:「爸爸,父親啊,凡事你都能做,求你為我撤去這個杯。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可14:36)這是兒子向慈父提出的懇求;耶穌更隨即承諾,他無論如何都必按天父的意思去做。
至於另外兩次,則見於保羅執筆的羅馬書8:15和加拉太書4:6。在這兩節經文裡,蒙收納做兒子的基督徒稱耶和華為「爸爸」,顯示他們跟天父的關係十分親密。他們固然是用「重價買來」的「上帝的奴隸」,但也是這位慈父家裡的兒子。上帝通過他們的主耶穌,藉著聖靈使他們清楚知道自己的這個身份。(羅6:22;林前7:23;羅8:15;加4:6)
有人認為,每當「爸爸」和「父親」連用,就不僅是把阿拉米語譯做希臘語,而是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孩子很信任、倚靠和服從父親,二是孩子很珍惜父子之間的親情,明白自己應盡的責任。這些經文顯示,使徒在世的日子,基督徒禱告時看來也常用「爸爸」去稱呼上帝。
在公元的最初幾個世紀,ʼAb·baʼʹ(阿巴)一詞漸漸成了猶太拉比的尊稱或頭銜,《巴比倫塔木德》的記載正好證實了這一點。(《祝福》16b)事實上,猶太公議會的副大法官的頭銜就是ʼAv(阿卜),意即公議會之父。後來,這個頭銜不但用於科普特、埃塞俄比亞,以及敘利亞主教身上,還特別成了亞歷山大主教的尊稱,即那個地區的東正教教宗(英語papa或pope)。另外,英語abbot(修道院院長)和abbey(修道院)也源於阿拉米語ʼab·baʼʹ(阿巴)。《通俗拉丁文本聖經》譯者哲羅姆很反對人用abbot去稱呼當時的天主教修士,認為這樣做違反了馬太福音23:9所載耶穌的吩咐:「你們也不要尊稱地上的人為『父』,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就是天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