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馬太福音11:29。
1,2.(甲)你從生活體驗到什麼為你帶來安舒的東西?(乙)人必須怎樣做才能獲得耶穌所應許的安舒?
在炎熱、潮濕的一天末了來個冷水浴,或者在漫長、疲乏的旅途結束後獲得一夜酣睡——人會感到多麼安舒!同樣,重擔一旦給除去了,或者罪和過犯獲得赦免,人也會感到十分安舒。(箴言25:25;使徒行傳3:19)不錯,這些令人鼓舞的經驗為我們帶來安舒,使我們重新得力,能夠朝氣蓬勃地繼續向前邁進。
2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耶穌那裡去,他向他們提出的應許就是——得享安舒。不過,人如果想享有這種可喜的安舒,就必須樂意做某些事。耶穌說:「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11:29)人要負的這個軛是什麼呢?這個軛怎樣為人帶來安舒?
容易的軛
3.(甲)聖經時代有些什麼軛?(乙)軛含有什麼比喻性的意思?
3 耶穌和他的聽眾生活在農業社會,所以對軛這件東西十分熟悉。基本來說,軛是塊長木條,底部有兩個凹處,好架在兩頭用挽具套在一起的使役牲畜(通常是兩頭牛)的頸項上,讓這兩頭牲畜拉犁、拉車或其他擔子。(撒母耳記上6:7)軛也有給人負的。人負的軛是塊簡單的木條,架在人的肩頭上,兩端挑著擔子。勞動工人就用這些軛來挑重擔。(耶利米書27:2;28:10,13)既然軛跟重擔和勞動有關,聖經就往往採用比喻的說法,以軛象徵支配和控制人。——申命記28:48;列王紀上12:4;使徒行傳15:10。
4.耶穌向到他那裡去的人提供的軛象徵什麼?
4 那麼,耶穌籲請到他那裡尋求安舒的人所要負起的軛是什麼呢?要記得耶穌說:「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馬太福音11:29)學生就是門徒。所以簡單來說,負起耶穌的軛意思就是成為他的門徒。(腓立比書4:3)這樣做並不僅是在思想上認識耶穌的教訓就行。相反,人要行事與耶穌的教訓一致——做他所做的事、過他所過的生活。(哥林多前書11:1;彼得前書2:21)人要甘願順服耶穌的權柄,也順服他授予權柄的人。(以弗所書5:21;希伯來書13:17)這意味著人要獻身、受浸成為基督徒,既接受獻身所享的一切特權,也承擔獻身帶來的種種責任。這就是耶穌向所有到他那裡尋求安慰和舒暢的人提出的軛。你願意接受嗎?——約翰福音8:31,32。
5.為什麼負起耶穌的軛不會是個艱苦的經驗?
5 為了尋求安舒而負軛——這不是說來矛盾嗎?其實不是,因為耶穌說他的軛是「容易的」。這個短語含有溫和、愉快、愜意的意思。(馬太福音11:30;路加福音5:39;羅馬書2:4;彼得前書2:3)耶穌是個專業的木匠,所以很可能造過犁和軛,也知道怎樣把軛造成適當的形狀,使負軛的牲畜能以最舒適自在的方式完成最多的工作。耶穌很可能用布料或皮革貼著軛的底部。許多軛都有這樣裝設的,使軛不致過度磨損和擦傷牲畜的頸項。同樣,耶穌向我們提供的比喻的軛也是「容易的」。成為他門徒的人要履行若干義務和承擔某些責任;但即使這樣,他們也不會感到受苛待和壓迫,反而會感到安舒。天父耶和華的誡命也不是個難擔的重擔。——申命記30:11;約翰一書5:3。
6.耶穌說:「你們當負我的軛。」他的話可能是什麼意思?
6 還有別的事情使耶穌的軛「容易」擔當。耶穌說:「你們當負我的軛。」他說這話的時候,所指的可能是兩件事中的一件。如果當時耶穌想到的是個雙重的軛,就是把兩頭使役牲畜套在一起來拉擔子的軛,他就在邀請我們與他同負一軛了。有耶穌在旁與我們一起擔負擔子——這是多大的福分!另一方面,如果當時耶穌想到的是一般勞工所用的擔挑,那麼他就在向我們提供方法,使我們所負的擔子較容易、較輕省。無論哪一樣,耶穌的軛是真正安舒的來源,因為他向我們保證說:「我心裡柔和謙卑。」
7,8.有些人在壓力下犯了什麼錯誤?
7 要是我們感到所負的生活難題的擔子過重,快要達到負不起的地步,那又該怎麼辦呢?有些人可能錯誤地認為,做耶穌基督門徒的擔子過重,要求過高;其實,壓著他們的重擔,是他們所要照料的日常生活的事務。負著這樣的重擔,有些人停止參加基督徒的聚會,也不再參與傳道工作,滿以為這會為他們帶來一點舒解。但這樣做其實大錯特錯。
8 我們要明白,耶穌提供的軛是「容易的」。不過,軛如果安放不當,就可能會擦痛我們。因此,我們應該仔細察看一下肩上所負的軛。要是軛由於某個緣故失修,或者沒有正確地安放好,我們用起來就不但要多費氣力,還會感到痛楚。換句話說,如果神治活動看來開始變成重擔,我們就要察看一下自己是不是處理不當。我們到底懷著什麼動機從事這些活動?我們有沒有作好充分準備去參加聚會呢?我們參與外勤服務時,身心都作妥準備嗎?我們跟會眾的其他成員享有親密、健全的關係嗎?最重要的是,我們個人跟耶和華上帝和他兒子耶穌基督的關係怎樣?
9.為什麼基督徒的軛永不會是個難擔的重擔?
9 要是我們全心接受耶穌提供的軛,同時學會以適當的方式去擔當,這個軛就無疑沒有理由變成難擔的重擔。事實上,我們如果能夠看出實際的情形——耶穌跟我們同負一軛,就不難明白真正擔負擔子的是誰。情形彷彿學步的幼兒,握著手推車的把手,以為自己在推著車子前進,但其實推車的是他的父親或母親。耶和華上帝像個仁愛的父親,清楚知道我們的能力限度和脆弱的地方,因此他通過耶穌基督滿足我們的一切需要。保羅說:「我的上帝必照他在基督耶穌裡榮耀的豐富,滿足你們一切的需要。」——腓立比書4:19,《新譯》;參看以賽亞書65:24。
10.一個認真做基督門徒的人有什麼經歷?
10 不少獻了身的基督徒藉著個人的體驗漸漸明白這點;珍妮是其中一個例子。她每月做輔助先驅,又要做一份要求頗高的全職世俗工作,覺得壓力非常大。不過,她認為先驅工作實際幫助她保持平衡。幫助人認識聖經真理,見到對方毅然改變自己一生去取悅上帝——這在她百忙的生活裡為她帶來莫大的喜樂。她衷心同意箴言的話:「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愁煩。」——箴言10:22,《新譯》。
輕省的擔子
11,12.耶穌說:「我的擔子是輕省的。」他的話是什麼意思?
11 耶穌除了應許我們一個「容易的」軛之外,還向我們提出保證:「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容易的」軛已使工作輕而易舉;如果擔子也是輕省的話,工作就真是樂趣了。耶穌說這話時,他想到的是什麼呢?
12 請考慮一下,農夫如果想改變牲畜的服務,例如從犁田轉為拉車,他會怎樣做。農夫會首先把套在牲畜身上的犁移去,然後套上車。他絕不會荒謬到把犁和車都繫在牲畜身上。同樣,耶穌也沒有吩咐人把他的擔子加在他們業已負著的擔子之上。他對門徒說:「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路加福音16:13)這樣,耶穌向人提出一項選擇。人想繼續擔負自己的沉重擔子,還是把這個重擔放下,轉而接受耶穌提供的擔子呢?耶穌仁愛地給予他們所需的推動力:「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13.耶穌日子的人擔負什麼擔子?結果怎樣?
13 在耶穌的日子,苛酷的羅馬統治者,以及專注於繁文縟節的偽善宗教領袖,把重擔加在人民身上;人民在重擔下痛苦掙扎。(馬太福音23:23)有些人急欲擺脫羅馬苛政的重擔,於是企圖用自己的方法加以解決;他們捲入政治衝突裡,結果只落得悲劇收場。(使徒行傳5:36,37)其他人一心要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結果深陷在追求物質的泥淖中。(馬太福音19:21,22;路加福音14:18-20)當時耶穌向他們提出舒解的方法——邀請他們做他的門徒,但不是人人都樂意接受他的邀請。他們所負的雖然是個重擔,他們卻猶豫不願把重擔放下而負起耶穌提供的擔子。(路加福音9:59-62)這是個多麼可悲的錯誤!
14.生活的種種憂慮和渴求物質的慾望可以怎樣把我們重重壓住?
14 今天,我們如果不小心,也會犯同樣的錯誤。成為耶穌的門徒使我們得享自由,不再竭力追求世人的目標和價值觀。當然,我們仍要辛勤工作才能獲得日常生活所需,不過我們不會把這些東西看做生活的重心。雖然這樣,生活的種種憂慮和誘人的物質享受卻仍可以把我們緊緊攫住。如果我們容許這件事發生,這些慾望就會把我們已衷誠接受的真理排擠出腦外。(馬太福音13:22)我們可能全神貫注於滿足這些慾望,於是基督徒的責任就逐漸變成了令人厭煩的義務,我們只想盡快做完就算數。我們如果懷著這樣的精神辦事,就無疑不能期望從事奉上帝得到安舒了。
15.關於物質資財,耶穌提出什麼警告?
15 耶穌指出,心滿意足的生活不是在於竭力滿足自己的一切渴求,而是在於辨明人生較重要的事。他勸告說:「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然後,他把人的注意引到天上的飛鳥之上,說:「[牠們]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耶穌指著野地裡的百合花說:「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馬太福音6:25-29。
16.關於追求物質這件事對人的影響,經驗表明什麼?
16 我們可以從這些簡單的實例教訓學得什麼嗎?人越竭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就越發給世俗事務纏住,所負的擔子也越來越重。這是經驗之談。在世上的企業家當中,家庭破裂、婚姻觸礁、健康損毀的,比比皆是;他們都為所享的物質繁榮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路加福音9:25;提摩太前書6:9,10)諾貝爾獎得主愛因斯坦有一次說:「財富、表面的成功、聲望、奢華的生活——我對這些東西一向不屑一顧。我深信,對所有人來說,簡樸無華的生活方式其實是最好的。」這番話正好回應了使徒保羅的簡單勸告:「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摩太前書6:6。
17.聖經向人推薦怎樣的生活方式?
17 我們不應忽略一個重要因素。「簡樸無華的生活方式」確實益處良多,但是為人帶來滿足感的,並不是這種生活方式本身。很多人過著簡樸的生活只是因為受環境所迫,他們既不滿足,也不快樂。聖經並沒有籲請我們放棄一切物質享受而過一種隱居的生活。問題的重心在於敬虔而不在於自給自足。只有把兩者配合起來才是「大利」。什麼大利?保羅在同一封信裡指出,那些『不寄望在浮動的財富上,卻仰望上帝』的人,「就為自己在來世積聚財富,作美好的基礎,好叫他們能夠得著那真正的生命」。——提摩太前書6:17-19,《新譯》。
18.(甲)人怎樣才能尋得真正的安舒?(乙)對於自己可能要作出的改變,我們應該有什麼看法?
18 我們如果學會把個人的重擔放下,負起耶穌那輕省的擔子,就會得著安舒。很多人重新整頓自己的生活,全力參與為王國服務。這些人尋得了生活快樂和心滿意足的要訣。當然,人必須具備信心和勇氣才能採取這樣的行動,而且這樣做可能要克服一些障礙。但是,聖經提醒我們:「看風的,必不撒種;望雲的,必不收割。」(傳道書11:4)我們一旦下定決心去做,很多事情其實並不那麼難辦。看來最難的是下定決心這回事。我們可能會經歷內心掙扎,企圖抗拒這個念頭,結果弄得精疲力竭。要是我們振作精神,接受挑戰,也許我們會得到出人意表的祝福。詩篇執筆者敦促說:「你們要親自體驗,便知道耶和華是美善的!」——詩篇34:8,《新譯》;彼得前書1:13。
「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19.(甲)隨著世界情況日益惡化,我們可以預料什麼?(乙)負著耶穌的軛,我們可以肯定什麼?
19 使徒保羅提醒第一世紀的門徒說:「我們進入上帝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使徒行傳14:22)今天,這句話仍然確鑿不移。隨著世界情況日益惡化,決心過公義、敬虔生活的人所受的壓力無疑會越來越大。(提摩太後書3:12;啟示錄13:16,17)雖然這樣,我們卻懷有保羅的看法,他說:「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原因是,我們靠著耶穌基督獲得異乎尋常的力量。(哥林多後書4:7-9)只要我們全心一意負起做基督門徒的軛,我們必定會得著耶穌所應許的:「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11:29。
你能解答嗎?
◻ 耶穌向人提供的容易的軛是什麼?
◻ 我們如果感到自己的軛漸漸變成重擔,就應該怎樣做?
◻ 耶穌說:「我的擔子是輕省的。」他的話是什麼意思?
◻ 我們可以怎樣留意使自己的擔子保持輕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