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44
善用問題
問題能引發回應,或在口頭上,或在心裡,因此能使聽者更加留心。提問既能打開交談的機會,也能讓雙方交流思想、分享心得。演講或施教時可運用問題引起興趣,跟人推理,強調論點。恰當的問題能夠激發思考,這樣聽者就不致不假思索地聽。想想你希望達到什麼目的,然後提出適當的問題,好達到目的。
引發交談 傳道時,要找機會鼓勵別人隨意表達自己的看法。
很多傳道員只是問別人「你有沒有想過……」,就成功地跟對方交談起來。他們只要提出一個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就準能叫住戶更樂於跟他們交談。即使住戶從沒有想過那個問題,這仍可能會引起他的好奇心。無論你用什麼傳道話題,你都可以這樣問:「你對這點有什麼看法?」「你對這件事有什麼感想?」「你相信這件事嗎?」
當一個埃塞俄比亞宦官朗讀以賽亞的預言時,傳福音者腓力上前去,問他:「你所讀的,你明白嗎?」(使徒行傳8:30)腓力提出問題,結果有機會向宦官傳講有關耶穌基督的真理。今天,有些傳道員也用類似的問題,找著不少渴望認識聖經真理的人。
你讓別人表達意見,別人就會更樂意聆聽你的話。你提問以後,要留心聆聽對方的回答。無論別人怎樣回應,你也要說話仁慈,不要諸多批評。只要可能,就衷心稱讚對方。有一次,耶穌見一個抄經士「答得聰明」,就稱讚他說:「你離上帝的王國不遠了。」(馬可福音12:34)即使你並不同意對方的觀點,你也可以謝謝他表達意見。也許你能夠從他的話看出,你必須考慮到他的某個想法,才能有效地向他講解聖經的真理。
帶入要點 無論你是向一群人說話,還是跟一個人交談,都要設法用問題帶入要點。你提出的問題應當是聽者所關心的。你也可以運用激發思考的問題,引發別人的好奇心。你提問以後,稍作停頓,聽者就會更留心聆聽你接下來的話。
有一次,為了帶入要點,先知彌迦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他問人該獻什麼給耶和華,接著又問了幾個問題,每個問題都假定了一個答案。這些問題促使讀者注意接下來一個很有見地的結論。(彌迦書6:6-8)在施教時,你能夠運用類似的提問方式嗎?不妨試試。
跟人推理 我們可以用問題跟人推理,讓人看出我們的論據合乎邏輯。瑪拉基書1:2-10表明,耶和華譴責以色列人的同時,也用問題跟他們推理。耶和華先對他們說:「我愛你們。」以色列人卻辜負了上帝的愛,於是上帝對他們說:「以掃不是雅各的哥哥嗎?」耶和華接著指出,以東人作惡多端,所以他使以東荒涼,不再愛他們。為了表明以色列人多麼忘恩負義,耶和華又舉例又提問,有些問題彷彿是由不忠的祭司提出的,有些則是耶和華向祭司提出的。這番對話激動人心,令人深思。其中的論據無可反駁,當中的信息令人難忘。
有些講者也善用問題跟人推理。聽眾雖然無需實際回答,卻能在心裡回應,彷彿跟講者對話一般。
我們主持聖經研究時,通常會請學生回答問題。如果學生用自己的話回答,而不是把課文裡的答案讀出來,得益就會更大。你也可以運用額外的問題,以親切仁慈的語氣跟學生推理。當你問及主要的論點時,要鼓勵學生根據聖經回答。你也可以問學生:「這些資料跟之前討論過的那個要點有什麼關係?為什麼這些資料十分重要?你認為這些資料該推動我們做些什麼?」我們這樣問學生,比直抒己見和長篇大論好得多。這樣,你能夠幫助學生用「理智」敬拜上帝。——羅馬書12:1。
如果學生未能明白某個論點,我們要有耐心。他可能正在對比你所說的和他多年來所相信的。從另一個角度去解釋課題也許有所幫助。有時你可能用最簡單的方法跟他推理就行了。不妨多用經文,舉出例子,打個比喻,以及運用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細想你提出的論據。
探悉對方的真正想法 有些人回答問題時,不一定說出心底話。學生可能只是把他們認為你想要的答案說出來。因此,要明辨隱情。(箴言20:5)你可以像耶穌那樣問問對方:「你相信這件事嗎?」——約翰福音11:26。
有一次,很多門徒聽了耶穌的話就心生反感,捨他而去,於是耶穌請使徒們表達自己的想法。耶穌問他們:「難道你們也想走嗎?」彼得把自己和其他使徒的想法表達出來,說:「主啊,我們還歸附誰呢?你有永生的話語啊。我們已經相信,也知道你是上帝的聖者。」(約翰福音6:67-69)另一次,耶穌問門徒說:「眾人 說人子是誰?」耶穌接著請門徒表達自己心裡的想法:「你們呢?你們 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活上帝的兒子。」——馬太福音16:13-16。
在主持聖經研究的時候,你也可以運用類似的方法。你可以問學生:「對於這件事,你的同學(或同事)有什麼看法?」然後再問:「你 又有什麼看法?」你知道了學生的真正想法,就能針對他的需要施行教導,給他適當的幫助。
強調論點 問題也可以用來強調論點。使徒保羅在羅馬書8:31,32就用了反問來強調論點。他說:「既然上帝支持我們,誰能反對我們呢?上帝連自己的兒子也沒有吝惜,反而為我們眾人捨了,難道不會把其他一切,連同他的兒子一併惠然賜給我們嗎?」請留意,保羅在這裡反問了兩次,每次都先說出一個事實,然後用反問進一步推論。
先知以賽亞宣告了耶和華對巴比倫王的判決以後,就肯確地說:「萬軍之主耶和華定了旨意,誰能推翻呢?他的手已經伸出,誰能收回呢?」(以賽亞書14:27)以賽亞通過反問強調上帝的判決是無可置疑的,他並不期待聽者回答。
揭發謬誤 精心構思的問題也能有力地揭發謬誤。耶穌在醫治一個男子之前,問法利賽派和通曉律法的人:「在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耶穌把男子醫好後,再問他們說:「你們當中有誰在安息日見兒子或公牛掉進井裡,卻不立刻拉上來呢?」(路加福音14:1-6)耶穌並不期待他們回答,他們也無言以對。耶穌的問題揭發了他們的錯誤想法。
有時甚至真基督徒也會有錯誤的想法。公元1世紀,哥林多有些基督徒竟控告弟兄,鬧上法庭,其實他們本應自行解決彼此的糾紛才對。使徒保羅怎樣處理這件事呢?他提出一連串尖銳的問題,去糾正他們的想法。——哥林多前書6:1-8。
常言道「熟能生巧」,只要你再三練習,就能懂得善用問題。但要記住,向人提問時,要恭恭敬敬。如果對方是個長者,是你不大認識的,或是政府官員,你就更要尊敬對方。要善用問題,吸引人聆聽聖經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