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述
(Asshur,Assyria)
1.闪的儿子之一,在创世记10:22和历代志上1:17的记载中列于第二,是亚述人的祖先。以西结书27:23所提到的“亚述人”,可能是指亚述国,也可能是指国中的一个主要城市(即现今的谢尔盖特堡)。
2.国家名,位于古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北端,也就是现今伊拉克的最北部。基本来说,亚述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小扎卜河所形成的三角区内,这两条河大致构成亚述西面和南面的疆界,古亚美尼亚的山脉构成北面的疆界,扎格罗斯山脉和米底亚地构成东面的疆界。不过,这些疆界并非一成不变的。当巴比伦的势力减弱时,亚述南面的疆界就扩展到小扎卜河以南;亚述政权衰落而巴比伦得势时,亚述南面的疆界又回复原状。亚述的其他疆界也常有变动,特别是底格里斯河那边的疆界,因为亚述在早期就把势力扩张到这条河的西面。当然,亚述帝国后来吞并了更多地区,版图不断扩大。(见上册954页地图)
在历史上,亚述和巴比伦向来关系密切。两国位于同一块土地上,毗邻而居,没有什么天然屏障分隔两国。不过,亚述一般以高地居多,地势高低不平,与巴比伦相比气候更为宜人。亚述人比巴比伦人更凶猛更好战。浮雕中描绘的亚述人,特征是体格强健、肤色黝黑、眉毛和胡须浓密、鼻子又高又大。
亚述城位于底格里斯河西面,据说是亚述最早期的首都。尼尼微后来居上,成为亚述最显赫的首都,而加拉、豪尔萨巴德有时也被亚述君王定为国都。一条通往地中海和小亚细亚的贸易路线沿着亚述北部伸展,再衍生出多条分别通往亚美尼亚和乌尔米耶湖区的路线。亚述发动的战争,大都是为了争夺和保留对这些贸易路线的控制权。
穷兵黩武 亚述是个军事强国,四出攻城略地。他们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充分显示,这个民族多么凶残狠毒。(见上册958页图片)亚述纳西拔是一个好战的君王,他描述自己怎样惩处几个反叛的城:
“我在他的城门前造了柱状塔楼,我剥了所有叛逆首领的皮,用他们的皮覆盖塔楼;我把其中一些人囚在塔楼里,把另一些人钉在塔楼的柱上……我砍断反叛的王室官员的四肢……俘虏中有许多被我烧死,有许多被我带走。我砍下一些人的手或手指,割下一些人的鼻子、耳朵和手指(?),挖出很多人的眼睛。我用活人做一根柱子,用人头做另一根柱子,又在城周围的木柱(树干)上悬挂他们的头。我用火焚烧少男少女……我活捉了二十人,把他们囚在他宫殿的围墙内……我把其余的人[他们的战士]赶到幼发拉底的沙漠,叫他们活活渴死。”(《亚述与巴比伦古文献》,D.D.卢肯比尔,1926,第1卷,145,147,153,162页)
亚述的浮雕常常描绘俘虏被带钩的绳子串起来牵着走,他们的鼻子或嘴唇被绳子上的钩刺穿,或者眼睛被枪矛挖出来。由此可见,虐待俘虏往往是亚述人的战争特色,他们以此为荣,毫无羞愧感,反而仔细地加以记录。亚述刻意渲染自己的凶残手段,这点让他们在打仗时占尽上风,因为他们所到之处,人人闻风丧胆,通常不敢顽抗。先知那鸿很适切地把亚述的首都尼尼微描述为“狮子的住处”和“杀人流血的城”。(鸿2:11,12;3:1)
亚述人信奉什么宗教?
亚述的宗教大部分源于巴比伦的宗教。尽管亚述人把自己的主神阿舒尔看作至高无上的神,但他们仍然视巴比伦为首要的宗教中心。亚述王是阿舒尔的大祭司。A.H.莱亚德在亚述的一座宫殿废墟中发现一枚印章(现存于大英博物馆),上面的阿舒尔神像有三个头。亚述宗教的一个显著特色是信奉三合一神和五合一神。主要的三合一神由安努、彼勒、埃阿组成:安努代表天空,彼勒代表人鸟兽居住的区域,埃阿代表地上和地下的水域。次要的三合一神由月神辛、太阳神沙玛什、风暴之神临门组成。在这个组合中,临门的位置常常被众星之女王伊什塔尔所取代。(参看王下23:5,11)接着就是五合一神,分别代表五个行星。论到三合一神中的个别神祇,《昂格尔圣经词典》(1965,102页)指出:“人们有时向三合一神中的一个神祈求,所用的措辞看来是依次把每个神提升到超越其他神的至高地位。”亚述人的万神庙还供奉了无数其他次要的神,其中有很多神被当作城镇的守护神。圣经提到,西拿基立是在供奉他的神尼斯洛时被杀的。(赛37:37,38)
与崇拜这些神明有关的信仰是泛神论,也就是说,亚述人相信万物和每种自然现象都由某个神灵司掌。但亚述人跟其他崇拜大自然的民族截然不同的一点是,他们认为真正体现宗教力量的方法是战争。(见上册956页图片)提革拉比列色一世论到他的征战,说:“我主阿舒尔激励我继续作战。”亚述巴尼拔在他的编年史中说:“我奉护佑我的伟大之神我主阿舒尔、辛、沙玛什之命,挥军进入米尼,大获全胜。”(《历史记载——亚述与埃及的碑文》,伦敦,1875,第5卷,18页;1877,第9卷,43页)萨尔贡在作战之前,经常祈求伊什塔尔神庇佑。众神的象征物在最前方率领军队行进,这些象征物看来是用木头或金属做的,挂在杆上。亚述人非常重视预兆,他们通过观察祭牲的肝、鸟类的飞翔、行星的位置作为兆头。W.B.赖特所著的《古城》(1886,25页)一书说:“亚述人以战争‘为业’,祭司更是战争的始作俑者。好战的亚述人非常虔信宗教,他们会先分给祭司一定数量的战利品,然后才分给其他人。由于祭司的生活主要靠这些战利品,他们自然大力鼓动战争。”
文化、学术、法律 亚述人建造富丽堂皇的宫殿,殿墙上有许多栩栩如生的浮雕,描绘战争的场面及和平的景象。宫殿门口屹立着牛身人面鹰翼的神兽巨像,用整块石灰石雕刻而成,重达36吨。亚述人的圆筒印章显示出精湛的雕刻技艺。(见考古学)他们用来制作金属的铸件表明,当时的冶金知识水平相当高。历任君王建造水渠,发展灌溉系统,设立王家植物园和动物园,其中的植物、树木、动物来自世界各地。证据显示,亚述的宫殿通常有完善的排水系统,也有良好的卫生设施。
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亚述的某些君王建造了大型图书馆,收藏了成千上万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棱柱、圆柱,上面记录了法律、历史大事、宗教活动、商业事务。从亚述某个时期所制定的法律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亚述人的残酷不仁是一贯的品性。律法规定,某些罪行的刑罚是砍断肢体。比如,婢女在公众地方不可戴面纱,违者要被砍下双耳。已婚妇女得不到任何法律保障,从亚述的一条法律可以看出这点:“关于已婚妇女所受的处罚,除了泥板上列举的之外,男人还可以鞭打妻子、拔掉她的头发、撕裂弄伤她的耳朵。这样做不算犯罪。”(《巴比伦尼亚和亚述的生活》,H.W.F.萨斯,1965,152页)
圣经和世俗历史 圣经第一次提到亚述,是在创世记2:14。摩西记述,在他的日子,希底结河(底格里斯河)“流在亚述东边”,这条河原本是“从伊甸流出来”的河所分成的四条河流之一。(创2:10)
亚述地的名称源自闪的儿子亚述。(创10:22)因此大洪水之后不久,最先住在这地的看来是闪族人。不过从早期开始,就有其他部族迁入这地,例如含的孙子宁录来到亚述,“建造尼尼微、利荷博伊珥、加拉,以及尼尼微和加拉之间的利鲜。这就是那座大城”。(创10:11,12;另见弥5:6)虽然创世记第10章已提到人们各有自己的语言(创10:5,20,31),但圣经没有说明,建造尼尼微城一事是否发生在建造巴别塔和语言变乱之后(创11:1-9)。无论如何,圣经表明,亚述首都尼尼微是在巴比伦治下建造的,这跟世俗历史的记载一致。后来,亚伯拉罕的儿子以实玛利所衍生出来的部族不断迁徙,直到亚述。(创25:18)
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900年之间(提革拉比列色一世的统治之后),亚述有一段时期衰落了。有学者认为,这有利于大卫治下(公元前1077-前1038)的以色列国扩大疆界,而国力在所罗门治下(公元前1037-前998)进一步增强。当然,以色列的国土顺利向外扩展,主要是由于上帝的帮助,而不是因为亚述积弱不振。(撒下8,10章;王上4:21-24)
亚述纳西拔二世、撒缦以色三世 正如上文提到,亚述纳西拔二世凶残成性,发动血腥的战争。他在位期间,亚述的侵略矛头逐步逼向以色列。亚述的铭文显示,亚述纳西拔渡过幼发拉底河,侵占叙利亚北部,强迫腓尼基各城进贡。他的继位人撒缦以色三世,是第一个记述自己跟北方以色列国正面交锋的亚述王。亚述的记录说,撒缦以色向奥龙特斯河的甲加进军,并声称在那里跟诸王的联军交战。战局未如理想。撒缦以色在尼姆鲁德的黑方尖碑上,记载了耶户(约公元前904-前877)向他进贡的事,碑上一幅浮雕所描绘的,可能是耶户的使者把贡品送给亚述王的情形。(见撒缦以色1)
阿达德-尼拉里三世及其继位人 沙姆希-阿达德五世接续撒缦以色三世作王,然后是阿达德-尼拉里三世。亚述铭文记述,阿达德-尼拉里攻打大马士革,并接受撒马利亚的约阿施王的贡物。可能在公元前9世纪中叶的某个时候(约公元前844),先知约拿奉派前往亚述首都尼尼微传道。他宣告尼尼微快要被毁灭,结果全城上下,包括尼尼微王在内,都衷诚悔改。(拿3:2-6)当时的亚述王可能是阿达德-尼拉里三世,但这点还不能确定。
历史记载显示,阿达德-尼拉里三世之后的君王,包括撒缦以色四世、亚述丹三世、亚述-尼拉里五世,都是阿达德-尼拉里三世的儿子。在他们统治期间,亚述的侵略行动相对较少。
提革拉比列色三世 圣经指名提到的第一个亚述王是提革拉比列色三世(王下15:29;16:7,10),列王纪下15:19又称他为“普勒”。在历代志上5:26,这两个名字一同出现,因此以往有些人以为这里指的是两个不同的君王。不过,根据《巴比伦帝系表》和《亚述帝系表》,这两个名字指的是同一个人。有些人认为,这个君王本来叫普勒,登上王位后改名叫提革拉比列色。(见普勒1)
以色列王米拿现(约公元前790-前781)在位期间,提革拉比列色三世入侵北方的以色列国。米拿现送给他三万四千公斤银子(一千他连得;相当于660万6000美元),于是亚述人撤军。(王下15:19,20)后来,以色列王比加(约公元前778-前759)跟叙利亚王利迅联合攻打犹大王亚哈斯(公元前761-前746)。尽管以赛亚预告,叙利亚和以色列的威胁必被亚述王消除(赛7:1-9,16,17;8:3,4),但亚哈斯还是不智地贿赂提革拉比列色,请他攻打叙利亚和以色列联军,好解除犹大所受的威胁。亚述王答应了亚哈斯的请求,就去攻取以色列国北部的一些城,以及基列、加利利、拿弗他利等地区。提革拉比列色在统治初期已实施移民政策,就是把被征服地区的居民迁徙到别处,防止他们日后起来叛乱。他攻占以色列各地后,就把一些以色列人掳到别处。(代上5:6,26)犹大国当时也臣服于亚述。大马士革被亚述人攻占后,犹大王亚哈斯前往这城,显然是去朝拜提革拉比列色。(王下15:29;16:5-10,18;代下28:16,20,21,另见赛7:17-20)
撒缦以色五世 撒缦以色五世接续提革拉比列色三世作王。何细亚(约公元前758-前740)篡夺了以色列国的王位,起初他臣服于亚述,向亚述进贡。后来,他跟埃及合谋,试图摆脱亚述人的轭。撒缦以色随即挥军攻打撒马利亚,围城三年,最终攻陷撒马利亚(公元前740),把以色列人掳去。(王下17:1-6;18:9-11;何7:11;8:7-10)大部分参考书都说,撒缦以色还没攻下撒马利亚就死了,城最终陷落时,在位的亚述王是萨尔贡二世。(关于这个说法是否属实,见萨尔贡;撒缦以色2)
萨尔贡二世 萨尔贡的记载提到,有2万7290个以色列人被掳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和米底亚各地。他也记述在非利士的军事行动,说他攻取了迦特、亚实突、阿斯杜迪穆。在这次战役期间,上帝吩咐以赛亚先知告诫犹大人,不要仰赖埃及或埃塞俄比亚,这两个国家无法保护他们不受亚述侵略。(赛20:1-6)可能在萨尔贡统治期间,巴比伦和叙利亚的居民首次被迁到撒马利亚,后来亚述王把一个被掳走的以色列祭司送回去,好教导这些新移民“崇拜当地的神”。(王下17:24-28;见撒马利亚2;撒马利亚人)
西拿基立 西拿基立是萨尔贡二世的儿子,于希西家在位第十四年(公元前732)攻打犹大国。(王下18:13;赛36:1)由于希西家的父亲亚哈斯行事不智,犹大国被迫臣服于亚述;但希西家反抗亚述王,不肯事奉他。(王下18:7)西拿基立于是横扫犹大地,据称攻取了46座城。(参看赛36:1,2)随后他在拉吉安营,向希西家索取金子一千公斤(三十他连得;约1156万美元)和银子一万公斤(三百他连得;约198万2000美元)。(王下18:14-16;代下32:1;另见赛8:5-8)尽管希西家支付了这笔巨款,西拿基立还是派人前往耶路撒冷,命令全城的人无条件投降。(王下18:17-19:34;代下32:2-20)结果,耶和华派天使到亚述军营,一夜之间就消灭了18万5000人,迫使狂妄自大的西拿基立撤退,返回尼尼微。(王下19:35,36)后来,他在尼尼微被自己的两个儿子刺杀,另一个儿子以撒哈顿继承王位。(王下19:37;代下32:21,22;赛37:36-38)西拿基立和以撒哈顿的棱柱上都记载了这些事,只是没有提到亚述军队被消灭一事。(见上册957页图片)
以撒哈顿 犹大王玛拿西在位期间(公元前716-前662),耶和华容许亚述军队的将领把玛拿西掳到巴比伦(当时受亚述统治)。(代下33:11)有些人认为,这事可能发生在以撒哈顿战胜埃及的时候。无论如何,亚述铭文上提到犹大王玛拿西是其中一个向以撒哈顿进贡的君王。玛拿西后来返回耶路撒冷,恢复王位。(代下33:10-13)以斯拉记4:2看来表明,亚述把不同民族的人迁入北方以色列国,把以色列人迁到别处,这做法一直延续到以撒哈顿的日子,由此可解释以赛亚书7:8所预告的“六十五年”是什么意思。(见亚哈斯1;以撒哈顿)
亚述巴尼拔 以撒哈顿生前指定儿子亚述巴尼拔为亚述的王储,另一个儿子沙马什·舒姆乌金为巴比伦的王储。沙马什·舒姆乌金后来反叛兄弟,亚述巴尼拔就出兵平息叛乱,并洗劫了巴比伦城。
在亚述巴尼拔治下,亚述帝国的版图扩张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他平定了埃及的一场叛乱,洗劫了底比斯城(挪阿蒙)。这样,亚述帝国的领土包括埃兰地区、米底亚的部分地区以至北面的亚拉腊,西面的疆界扩展到小亚细亚的西利西亚,再穿过叙利亚和以色列(但不包括耶路撒冷),下到埃及、阿拉伯、巴比伦尼亚。亚述巴尼拔看来就是以斯拉记4:10所提到的“伟大尊贵的亚斯那巴”。(见亚斯那巴)
帝国灭亡 《巴比伦编年史》(大英博物馆21901)记述,巴比伦王那波帕拉萨尔在位第十四年(公元前632),他和米底亚人基亚克萨里斯的联军围攻亚述首都尼尼微,把城攻陷:“[他们把]城变成废墟和(垃圾)堆。”(《古代近东文献》,J.B.普里查德编,1974,305页;方括号及圆括号录自原文)强盛的亚述帝国就此黯然下台。(赛10:12,24-26;23:13;30:30-33;31:8,9;鸿3:1-19;番2:13)
据这部编年史记载,那波帕拉萨尔在位第十四年(公元前632),亚述乌巴立特二世定都哈兰,企图延续亚述的统治。又说,那波帕拉萨尔在位第十七年(公元前629),“在度祖月,亚述乌巴立特二世(和)[前来帮助他的]一支埃[及]大[军]渡过(幼发拉底)河,[步步进逼]去攻打哈兰”。(《古代近东文献》,305页;方括号及圆括号录自原文)其实,当时亚述乌巴立特已被逐出哈兰,他只是试图夺回这城而已。这个记载跟列王纪下23:29一致,经文记述法老尼哥的一次军事行动,并导致犹大王约西亚阵亡(约公元前629)。这节经文说,“埃及王法老尼哥上幼发拉底河去见亚述王”,显然是去帮助他。尼哥去见的“亚述王”很可能是亚述乌巴立特二世。他们攻打哈兰,结果以失败告终。亚述帝国已经走到尽头。
犹太人重建耶路撒冷的圣殿(公元前515年落成)时,“亚述王”这个头衔用来称呼当时统治亚述地的波斯王(大流士·希斯塔斯皮斯)。(拉6:22)
预言中的亚述 公元前1473年左右,巴兰在预言中提到亚述。(民24:24)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弥迦、那鸿、西番雅、撒迦利亚都在预言中多次提到亚述;何西阿的预言反复提醒以色列人,亚述必毁灭北方的以色列国。叛道的以色列和犹大信靠异教国家,时而投靠埃及,时而投靠亚述,像“只愚蠢无知的鸽子,毫无心思”,因此常遭先知们的谴责。(耶2:18,36;哀5:6;结16:26,28;23:5-12;何7:11)先知们很生动地描述叛道的行径所导致的可悲后果。(结23:22-27)不过先知们也预告,亚述人必蒙羞,被掳的以色列人必返回故土。(赛11:11-16;14:25;耶50:17,18;结32:22;亚10:10,11)最后,圣经甚至预告,将来亚述和埃及必建立友好关系,他们也要跟以色列联合,都蒙上帝悦纳,一同“使大地得福”。(赛19:23-25)
[第727页的图片]
尼尼微北宫墙上的浮雕:国王和王后在御花园欢宴,竖琴手前面的树上挂着一个被征服君王的头
[第729页的图片]
亚述的战车运送宗教象征物到战场
[第731页的图片]
从尼姆鲁德出土的一幅壁画,描绘亚述士兵攻下一座城后,抬走掠夺的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