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喜歡在樂園裏嗎?
很少人會想到墳場和一個普世的樂園有任何關係。但是當你閲讀本文時,請將這兩件事記在心裏。
像躺在德國漢堡懷裏的一個小城一樣,奧爾斯多夫每個星期增加大約220個居民。這個城裏有超過一萬棵樹木和灌木,並且有許多彩色繽紛、種類繁多的花朵。
每年均有幾十萬人探訪奧爾斯多夫。我可以説你也許會喜歡探訪這個地方,但卻絶不會想留下來。事實是,其中的超過1,200,000個永久居民亦寧願不用住在這裏。不錯,這是個如此美麗的地方,但卻不是個宜於居住之所。奧爾斯多夫其實是個墳場!這個墳場面積達403公頃(996畝)是歐洲最大的墳場之一。其中超過1,200,000的“居民”若埋葬在普通大小的墳墓裏,它們排列起來便會形成一條2公尺(6.5呎)闊,1,100公里(684哩)長的行列,從德國漢堡一直伸展到奧大利的維也納!
以前我對奧爾斯多夫所知甚少,但是後來在九月一個晴朗的日子,我驅車前往為一個好朋友去世的母親作葬禮演講,才對這個地方獲得深刻的印象。演講排定在殯儀館第十號禮堂舉行;我記得當時我問自己説:“這個墳場真的大到至少需要有十個禮堂嗎?”我抵達墳場時大感驚訝。我所見越多,便越感覺驚訝。在這個墳場裏使人感覺有如置身於一個美麗的公園,在一個樂園裏一般。
奧爾斯多夫“樂園”的開始
這個“樂園”是怎樣産生的呢?在十九世紀末葉,漢堡當時所設的墳場已不再敷急劇增加的人口所需。因此有關當局遂計劃在奧爾斯多夫場地,漢堡之外大約10公里(6哩)一個同名的鄉村附近的一塊曠地,設立一個不分教派的市立墳場。後來這鄉村成為漢堡的一部分,但是墳場卻變成如此著名,以致當地的居民將死去的人稱為“在奧爾斯多夫”。
創立和設計這墳場的約翰·威廉·哥地斯認為,在墳場裏“景色應當令人目不暇接,樹木則應當將墳墓掩蓋起來。”他在這方面十分成功,因為奧爾斯多夫景色之美是無法否認的,其中的植物亦十分豐富繁茂。哥地斯的計劃在上世紀的末葉成為德國其他城市許多墳場所效法的模範。
墳場裏有超過300種不同的樹木,有些是北美洲和亞洲土生的;每一種均有細小的牌子加以説明,使其看來彷彿是個植物園一般。每年六月,在墳場的主要通道,“哥地斯大道”,兩旁有29種不同的石楠灌木盛放,形成一個令人難忘的美麗景象。
墳場裏有2,500條長凳,650張椅子和660個噴泉。有數以百計的鵝、鴨和黑天鵝在墳場各處的池塘中游泳。因此你能够在池塘邊或噴泉旁坐下來休息,傾聽這些“羽毛音樂家”所演奏的音樂會。不錯,講者無法不喜歡園中寧靜而令人舒暢的氣氛。這種美麗的景色和寧靜的情況使我不禁想起樂園。
想到樂園
供活人居住的樂園無疑會大受歡迎,但是為甚麽要為死者建造一個樂園呢?無疑哥地斯和其他與他相若的人建造這類墳場的原因之一是要減輕死亡所造成的悲劇。正如聖經説得不錯,死亡的確是人類的大敵。(哥林多前書15:26)在大感憂傷的時候,美麗的景色能够幫助人體會到,即使一個人蒙受重大損失,活下去仍然是值得的。但是沒有任何一種物質的美能够完全消除一個寡居的母親或遽失良伴的丈夫在這個時刻所感覺到的傷痛。
論到死亡的普遍和無可避免,《明星》雜誌説:“他若非來得太早便是太遲,但他必定會來臨,而且最後總是得勝。他的名字便是死亡。”面對着無可避免的死亡,我們所能期望的最多僅是像奧爾斯多夫所代表的那種樂園嗎?若然,這根本就不能予人任何安慰。誰真正想在這樣的樂園裏作永久居民呢?
我開始想到,對今日的許多人説來,在一個美麗的公園裏漫步看來便是他們所能希望的最接近樂園的地步了,這是多麽奇怪的一件事。對你説來也是如此嗎?若然,為甚麽呢?憑着人的科技發展和創造能力,為甚麽一個普世的樂園看來是無法令人置信的事呢?可是,如果整個地球都成為一個樂園,也許像聖經中論及亞當夏娃的記載所提及的伊甸園一般,那又如何呢?在起初創造地球的上帝想將樂園恢復過來嗎?對我們特别重要的是,我們有任何充分理由期望上帝在我們一生當中便使一個普世的樂園實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