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出沒無定的條紋羚羊
《儆醒!》雜誌駐肯尼亞通訊員報導
‘出沒無定的甚麽?’你問道。出沒無定的條紋羚羊!這是一種生活在東非的國家公園和野生生物保護區内的美麗羚羊。用“出沒無定”一詞來描述這種極度害羞的動物乃是最佳不過的形容詞。我們且到肯尼亞的察沃國家公園去,看看我們能否一睹這種生物的風采。
我們進入公園西部時正是上午。非洲最高的山——乞力馬扎羅山——隨即映入眼簾。它那莊嚴雄偉、白雪皚皚的頂峰正是我們駕車越過可愛的禁獵區時,沿途享受的許多美景之一。我們現在不會看見條紋羚羊,因為牠們惟獨在大清早、傍晚時分或晚間才出來覓食。在炎熱的日間,牠們會躲在茂密的灌木叢林裏休息。因此我們若要一睹牠們的風采,就要在日出之後不久,或日落之前數小時,在一個有利的位置上部署好。
接近黃昏的時候,我們在俯視沃察河的一個小沙丘上扎營。我們在黎明起床,吃過簡單的早餐後就出發,一行人駕車緩緩駛下一條小徑。看哪!原來有一隻條紋公羚羊正屹立不動。
啊,晨光把牠照耀得多麽光輝燦爛!這是一隻俊俏的公羚羊,一身濃灰色,身上有13或14條白色的幼直條紋,頸前有一大片觸目的白斑紋點綴着,頸的底部則有一條粗白紋。在牠那潤澤的兩眼之間有人字形的白毛向左右彎去,口部的四周則圍有白毛,這些都足以使牠那深色的臉面更有特性。早上清涼的微風輕拂着牠那自頸而下、直及肩頭和背部的白色短鬃毛。牠的頭上長有一對三重扭曲的角,優美地邊向上螺旋,邊向外伸展。
非洲共有兩種條紋羚羊,我們現在觀看的是其中一種。牠稱為小條紋羚羊。牠的‘大表親’——大條紋羚羊——多在肯尼亞北部出沒,在察沃河一帶較為罕見。大條紋羚羊除了體型較大之外,還可以藉着牠那棕白相間的濃密頜毛讓人認出來,因為牠的頜毛一直伸展至胸膛,形成頸部一條漂亮的緣飾。牠的一對角比較大,雙耳也按比例較大。牠身上的幼直白條紋從不超過八條。
幼兒階段與劃分地盤
條紋母羚羊一誕下幼兒,就會立即把後者的身體舔淨,以免捕食牠們的仇敵嗅到氣味追蹤而至。當母羚羊離開初生之犢去覓食之際,幼羚羊會乖乖地留在原位不動,靜悄悄地卧在母親放置牠的地方。母羚羊會不時給初生之犢沐“舐”浴,以期除去後者的臭味。這是保護幼兒不致給捕食者掠去的方法。大約十天之後,幼羚羊就開始啃植物,隨後會發出體味。與此同時,上述那種不讓敵人察出幼兒來的特殊保護法便失去作用了。自那時起,幼羚羊會隨着母親到處活動。
條紋羚羊有一種顯著的特性,就是確立地盤的疆界。族中的公羚羊會揀選某塊土地而各據一方。公羚羊把土地據為己有時,牠會在草地上和灌木叢中排泄體内的廢物以劃分疆界。然後,任何闖進牠以臭氣劃分的疆界範圍内的公羚羊都會被逐出,藉此牠保護自己的領土。但闖進來的若是母羚羊,那又如何?牠們不會被算作侵略者!相反,牠們乃是受歡迎的客人。事實上,牠們甚至會被迫留下來!
設計顯示智慧的明證
條紋羚羊劃分疆界的本能使各群能够分布得當,以免把地上的植物吃光。這樣,條紋羚羊吃草時便可以確保牠們所享用的灌木叢總是根深葉茂,供應源源不絶。不過,遇上旱季時又如何?
自然資源保護論者達佛涅·謝爾德里在東非野生動物會出版的一份雜誌(Swara)中説:“遇上艱難時期,糧食和水源均會出現短缺,這時大自然便引進一項與劃分地盤截然相反的基本政策……,就是‘大舉遷徙’。劃分地盤有助於分散,使羚羊善於作戰和交配;大舉遷徙則妨礙了這兩種固有本能發揮作用,因為羚羊需要有較緊密的聯繫,而且隨着時間過去,這種需要也會越來越大。這時,掙扎求存乃是牠們主要關注的事,因此雄性和雌性的羚羊都會聚集一起……和平共處。然後,終有一日,彷彿上帝所吩咐一般,牠們會從某地大舉撤退,從而出現了全面的移民潮。”不錯,牠們會一一離去,尋覓新的地盤——枝葉茂盛的樹叢!
條紋羚羊的這種截然相反的舉動,有可能是一股沒有智慧、不受指導、稱為大自然的力量所設計和促成的嗎?毫無疑問,惟獨一位深具智慧的設計大師才能在條紋羚羊身上制定這種複雜的本能。
突然辭别
老實説,你豈不慶幸自己對條紋羚羊的好奇心推使你與我們同行嗎?當我們觀看條紋羚羊忙碌地啃食灌木叢的葉子之際,牠看來一點也不難以親近!不,牠察覺我們了!突然,牠的鼻孔和巨耳抽搐了一下。牠一面發出連串的咆哮,一面猛然跳進樹叢裏遁去。我們剛舒了一口氣,就再度吃了一驚!一隻灰褐色的母羚羊不知從何處跑了出來,緊隨公羚羊飛躍而去。原來,牠一直站在附近的灌木叢旁!只是牠的色澤和靜態把牠完全掩飾起來罷了。
愛好和平的條紋羚羊藉此得以存活在非洲的荒野之地。牠的保護便是按本能屹立不動、與周遭的環境混為一體。無怪乎條紋羚羊如此出沒無定、難以親近!這實在是性命攸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