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特種海豚
《儆醒!》駐澳大利亞通訊員報導
不論是海邊還是河邊的水域,不管那裏的水是混濁的還是清澈的,只要是温暖的熱帶淺灘,牠都愛在其中暢泳。牠的蹤迹遍及印度的孟加拉灣、馬萊群島和澳大利亞以北的水域。
澳大利亞的北岸可能是世上最多這種動物的地方。不過,只有很少人,特别是很少澳大利亞人曾見過或甚至聽過這種動物——伊洛瓦底海豚。很難想像?説對了一半。
在19世紀,動物學家約翰·安德森在緬甸的伊洛瓦底河,看見一群群顔色灰藍、頭圓無喙的海豚,於是把牠們命名為伊洛瓦底海豚。
罕見的動物
伊洛瓦底海豚在炎熱潮濕的海岸、河口灣和河流都有相當多的數量。牠們通常在紅樹林和熱帶密林環繞的混濁水域生活,這些地方不但長滿蚊子,還有鱷魚出沒,難怪人迹罕至了。
由於這些水域的水質通常相當污濁,所以只有在海豚游到水面呼吸的一刻,你才能够一睹牠的廬山真面目。不過,這時候的牠還是不愛出風頭,只讓小部分的背部露出水面,而牠的背鰭又比其他的海豚小。
不過,在某些地方,伊洛瓦底海豚卻是經常露面的。在緬甸的伊洛瓦底河和經常有海豚出沒的亞洲河流上,漁夫和駕駛内河船的人經常看見這種海豚在上游覓食和嬉水,還不時從口裏噴水,看上去就像在植物環抱的水池中,點綴景色的小噴泉或噴水小塑像一樣。
至於在澳大利亞,伊洛瓦底海豚就通常在沿西部起,經過北部,直到東部的沿岸水域出沒。這種海豚出現的時候通常少於6條,但有時候一群也有多至15條的。同牠們在亞洲的同類不同的是,從來沒有人見過澳大利亞的伊洛瓦底海豚噴水。
身分之謎
伊洛瓦底海豚生活在沿岸水域;同牠們那些活躍於大海的遠親相比,牠們的游泳速度是頗緩慢的。不過,科學家一向都難於研究這種海豚。主要的原因是,牠們所生活的水域實在叫人望而卻步。可是,在印尼雅加達的賈伊耶·安科爾海洋水族館,科學家就曾研究過伊洛瓦底海豚的生活模式。
由於生物學家對伊洛瓦底海豚所知甚少,不很久前,他們仍舊不能肯定該把牠歸入鯨科還是海豚科。從外形看,牠們跟海豚實在有不少共通點。不過,牠們的體形卻跟北極的白鯨差不多,只是體格較小、顔色不同罷了(伊洛瓦底海豚是灰藍色的)。牠們的頸項異常富伸縮性,這一點跟白鯨也十分相似。所以,牠到底是哪一科的動物呢?是在赤道一帶活動的白鯨還是不折不扣的海豚呢?
要知道答案,一個辦法是仔細研究牠的身體構造和遺傳特徵,看看牠到底像鯨還是像海豚。經過生物學家的一番考究後,結果發現牠是屬於海豚科的。
我們所知的伊洛瓦底海豚
初生的伊洛瓦底海豚長約1米,大概重12公斤。雄性的海豚可以長至約莫2.75米長,成年的雌性海豚比雄性身長略短。伊洛瓦底海豚可以活到28歲。
從已死的伊洛瓦底海豚的胃部抽取的食物樣本顯示,這種海豚的主要食物是魷魚、蝦和魚(特别是在海底或河底生活的魚類)。在亞洲出沒的伊洛瓦底海豚不時用口噴水,有些科學家估計,這種耐人尋味的舉動其實有助牠們在污濁的水域捕魚。
伊洛瓦底海豚同其他種類的海豚一樣,懂得發出獨特的咔噠聲。昆士蘭熱帶博物館的彼得·阿諾德博士告訴《儆醒!》:“根據賈伊耶·安科爾海洋水族館的研究,伊洛瓦底海豚很可能利用這種響聲的回聲來測定獵物的位置,就像其他種類的海豚一樣。”
伊洛瓦底海豚的前景
科學家並不知道現今世上共有多少條伊洛瓦底海豚。可是,牠們現正大受威脅,情況令人越來越憂慮。在東南亞的部分地區,這種海豚的數目正在下降,而在其他地方就已經再找不到牠們的蹤影了。
伐木工程和這些工程所造成的污染,還有河流淤塞,都令伊洛瓦底海豚的數目不斷下降。在澳大利亞,伊洛瓦底海豚生活的大部分水域依然是人迹罕至的。可是,在澳大利亞東岸風景較迷人的地區,城市化和旅遊業已危及這種海豚。當地的海灘為了保護泳客,於是在海岸設了防鯊網;有些伊洛瓦底海豚由於被這些防鯊網或捕魚網困着,結果給活活淹死了。漁夫過度捕捉伊洛瓦底海豚的食物,也令這種海豚的數目下降。
可是,越來越多污染物沖進河裏和河口灣,可能是最主要的潛在威脅。污染程度最嚴重的是合成的有機化合物,例如多氯化聯二苯,因為這一類化學物質並不會在大自然分解。多氯化聯二苯一般用於電器、油漆、潤滑劑、木材和金屬塗料等産品。
往積極的一面看,澳大利亞自然保護組織的文件,《保護澳大利亞鯨目動物行動綱領》指出:“[伊洛瓦底海豚]在昆士蘭的大部分活動水域,都在大堡礁海洋公園的範圍内,所以在昆士蘭境内,這種海豚正受到很好的照顧。”
這個組織建議,為了進一步照顧這一種海豚,伊洛瓦底海豚應該像座頭鯨、露脊鯨、寬吻海豚一樣,列為公衆一級重點關注的生物品種。這樣做不單會造益伊洛瓦底海豚,也會令我們得益不淺。
[第17頁的圖片鳴謝]
Photos: Courtesy Dr. Tony P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