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
柏拉圖
柏拉圖(約公元前427-前347年)是個信奉異教的希臘哲學家。他生於雅典的一個貴族家庭,接受過當時一般有錢的希臘年輕人所受的教育。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以及哲學家兼數學家畢達哥拉斯,都對柏拉圖有很大的影響。
柏拉圖曾在地中海地區遊歷,並在西西里島上一座叫敘拉古的城參與政治活動。之後,他回到雅典創辦了阿卡德米學院。這所學院專門研究數學和哲學,後來人們把它視為歐洲第一所大學。
柏拉圖跟我們的關係
柏拉圖的主張大大影響到世上千百萬人的宗教信仰,其中也包括所謂的基督教。許多自稱信奉基督教的人,都以為自己相信的道理來自聖經,事實上卻是來自柏拉圖的。柏拉圖對人影響最大的一個主張,是人有不死靈魂的這個說法。
「柏拉圖最喜歡討論的一個題目是靈魂的不死性。」——《古代哲學中的軀體和靈魂》
柏拉圖對人死後的情況特別感興趣。《古代哲學中的軀體和靈魂》(英語)一書說:「柏拉圖最喜歡討論的一個題目是靈魂的不死性。」他堅信「人的肉體死後,靈魂還會繼續活著,並會[根據這個人在世時的為人]得到應有的賞罰」。a
柏拉圖的主張怎樣傳播開去?
柏拉圖的阿卡德米學院,從公元前387年開辦到公元529年。在這900多年間,他的學院對社會一直有很大的影響。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在希臘和羅馬統治的地區十分流行,猶太哲學家斐洛和許多教會領袖,也接受了柏拉圖的主張。結果,異教哲學包括靈魂不死的觀念,慢慢滲進了猶太教和基督教的道理中。
《綜合聖經辭典》(英語)說:「至少在某個程度上,基督教的神學是從同時代的希臘哲學,主要是柏拉圖的學說而來的。有些基督教思想家……更適合被稱為信奉基督教的柏拉圖主義者。」讓我們比較一下柏拉圖的主張和聖經的道理。
柏拉圖說:「[人死後,]被稱為不死靈魂的那個部分,也就是人真正的自己,會離開肉身,前往其他神所在之處,並在那裡……為自己的行為交賬。這樣的前途,好人會無畏地去面對,惡人就會懷著最大的恐懼去面對。」——柏拉圖《法律篇》第十二卷
聖經說:死去的人完全沒有知覺,就像睡著了一樣。他們將來會被復活。
「活人知道自己必死,死人卻毫無知覺,再也沒有酬勞,因為他們都無人記念,被人遺忘。……凡你的手能做的事,都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要進的墳墓,沒有工作,沒有計劃,沒有知識,沒有智慧。」(傳道書9:5,10)
「不要為這件事驚奇,因為時候要到,所有在紀念墓裡的人都要聽見他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復活終得生命;作惡的,復活終被定罪。」(約翰福音5:28,29)
「人一斷氣,就歸回地土;他的思想,當天就消滅。」(詩篇146:4)
由此可見,聖經絕不主張人死後有一個不死的靈魂繼續活著。因此,請問問自己:「我的信仰是基於聖經,還是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呢?」
a 由於柏拉圖的緣故,很多人都接受了靈魂不死的觀念。可是,柏拉圖不是第一個說出這個主張的人。很早以前,這個觀念已經以不同形式存在於許多異教信仰中,包括埃及和巴比倫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