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網打魚」
「[他]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路加福音5:4。
1.所羅門和阿摩司怎樣將人比作魚?
「你這條可憐的魚!」在英文裡是句頗常見的話雖然這句話的典故並非出自聖經,聖經卻曾以魚比喻人。在耶路撒冷統治而以智慧聞名的所羅門王曾作了三千句箴言,所論及的題目包括香柏和牛膝草,飛禽走獸,其他動物和魚類等等;他說:「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魚被惡網圈住,鳥被網羅捉住。禍患忽然臨到的時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傳道書9:12;列王紀上4:32,33)阿摩司先知則對公元前第九世紀他的百姓的壓迫者說:「主耶和華指著自己的聖潔起誓說,『日子快到,人必用鉤子將你們鉤去,用魚鉤將你們剩餘的鉤去。』」(阿摩司書4:1,2)耶和華的仇敵必定會像可憐的魚一般在他們意料不到的時間突然被擒。
2,3.(甲)耶穌在什麼地方和為什麼以一隻船權充講壇?(乙)他在關於漁網的比喻中說什麼?
2 在公元31年的逾越節之後不久,停泊在中東的加利利海離岸不遠之處的一艘漁船和充作並非打漁之用。耶穌基督把它權充講壇,對一大群幾乎將他擠進水中的聽眾說了一系列具有預言性的比喻。作完他那令人驚嘆的演講之後,他將群眾遣散,然後登岸進入一間屋裡。在那裡他的門徒請他將關於敵人把稗子撒在麥田裡的比喻向他們解釋一下。耶穌不單作了他們所欲得的解釋,並且進一步說了好幾個新的比喻,包括以下關於漁網的比喻在內:
3 「屬天的王國也像一個網撒在海裡將每一種魚類收集起來。當它滿了時,他們就將它拉到海灘上,坐下,把好的收集在器皿裡,不適宜的則拋去。事物制度的結束也會這樣:天使會出去把惡人從義人中分別出來,將他們扔進火爐裡。那便是他們哀哭切齒的地方了。」——馬太福音13:47-50,《新世》。
4.(甲)被收在器皿裡的「好」魚預表誰?(乙)被拋棄的「不適宜的」魚預表誰?
4 耶穌所作的天國比喻都是針對一般會與他一同承受天國的人而說的。因此,被收集在器皿裡供有益用途的「好」魚預表人類當中證明自已有資格與耶穌基督一同在天國裡作王統治的人。(啟示錄7:1-8;14:1-5)上帝屬天的王國已在外邦人的日期於1914年結束時建立起來。在此之前耶穌基督的忠心使徒和其他許多忠心門徒均已死去。那末,究竟誰是在現今這事物制度的結束時期中被網上來,經過甄別之後放進「器皿」裡的「魚」呢?他們僅是王國承受者的餘民;今日他們在地上構成了「忠心而有見識的僕人」階級。(馬太福音24:45-47)被扔進象徵行的火爐裡將其消滅的「不適宜的魚」則是一些對承受天國的呼召變節不忠,因此變成「惡人」而配受毀滅的基督徒。
5.用網打魚的人預表誰?為什麼?
5 在這個關於漁網的比喻的應驗中,誰是從事打魚將網拉到海灘上,然後將魚分開的漁夫呢?他們便是天使。無疑地上的基督徒並不是把象徵性的好魚從不適宜的魚分別出來,然後將後者扔進象徵性的火爐裡的人。上帝並沒有授權給受膏的基督徒決定誰有資格承受上帝屬天的王國和誰應該遭受永遠的毀滅。他們並不是審判上帝手下的受膏僕人的法官。(羅馬書14:4)在基督指揮之下擔任這件分別工作的乃是與得了榮耀的耶穌基督在外邦人的日期結束時一同來到他的天國裡的天使。(馬太福音13:40,41;24:30,31;25:31,32)那末,魚網又代表什麼呢?
6.魚網究竟預表什麼?
6 正如耶穌的比喻所描述,網將魚類和水族不分皂白地同樣撈起。整國與耶和華上帝立了約的猶太人被禁止吃若干種魚類和水族。(利未記11:9-12)因此猶太的漁夫必須將網所撈起的魚分開。他們會將上帝的律法禁止人吃的魚類拋去。有鑑於此,網所象徵的乃是在耶穌基督指揮之下天使手中的一項工具。網代表地上自稱憑著中保耶穌基督與上帝立了新約而是上帝的教會的組織。因此這組織自稱為屬靈的以色列,是受上帝的靈所膏而有希望與耶穌基督一同在天國裡作往統治的聖潔國家。它包括作真實的聲稱的人以及作虛偽的聲稱的不忠者。因此它亦包括基督教國與它那分屬幾百個「基督」教派的億萬信徒在內。
7.象徵性的網若要打得各種的魚則必須在天使之下任用誰?「好」魚怎樣被收集起來?
7 誠然,象徵性的魚網是在合力工作的天使手中。但是「網」若要打得各種象徵性的魚,屬於「魚網」組織的人必須努力工作才行。他們必須奉基督教的名義在地上從事一件召集的工作。天使們只擔任隱形的工作,「魚網」組織的份子們則必須擔任直接的顯形工作。這個「魚網」組織中只有較少數的份子真正按照上帝通過基督所作的訓示和按照聖經的原則去從事打魚的工作。結果只有這些工人才補得「好魚」——宜於承受天國的真正基督徒。自從外邦人的日期在1914年結束而這個「事物制度的結束」時期開始以來,基督手下的天使即已將這件事實顯明出來。他們已將好「魚」收集到象徵性的器皿裡。
8.「好」的魚怎樣在1914-1918年間被大巴比倫所俘擄?
8 在「事物制度的結束」於1914年開始之前若干年,具有真正基督徒品質的「魚」已經開始聚集起來離開基督教國了。他們在世界各地形成一些魚基督教國分離的小組。但後來世界第一次大戰在1914年-1918年發生,參戰的大部分均是所謂的基督教國家。在這場大戰中,由真正獻了身、受了浸的基督徒所形成的這些小組落入基督教國的魔掌中而淪為它的俘擄。既然基督教國是宗教性的大巴比倫最強大的一部份,這些真正的基督徒遂陷入一種被囚的狀態中,有如古代的猶太人在耶路撒冷於公年前607年被摧毀之後被放逐到巴比倫一般。但是他們會不會留在那裡呢?
9.為什麼「事物制度的結束」時期絕不是「好」魚繼續受大巴比倫所俘擄的時候?
9 絕不會!外邦人的日期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1914年結束了,因此「事物制度的結束」時期已經開始。耶穌所作的魚網比喻表明這便是將一切自稱為天國的受膏後嗣的人加以甄別的時候。在這段時期中,基督手下的天使必須動手把象徵性的漁網拉到海灘上,將「不適宜的」魚拋去,蒙上帝的律法嘉許的「好」魚則放進像「器皿」的小組裡。這正是他們所行的事。
10.(甲)「好」魚從什麼時候開始擺脫大巴比倫的奴役?經過如何?(乙)「不適宜」的魚已開始遭遇什麼經歷?為什麼?
10 從1919年的春季開始,在大巴比倫被囚的真正基督徒紛紛從它當中出來。天上發出呼召說:「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災殃。」(啟示錄18:4)宗教性的大巴比倫乃是巴比倫化的偽宗教世界帝國,企圖將基督教和巴比倫化的偽宗教混合起來的基督教國也包括在內。因此來自天上的呼召也敦促他們離開基督教國。留在基督教國裡億萬「不適宜的魚」不久便會被投入象徵性的火爐裡遭受徹底的毀滅。他們已經走往這個方向了,既然偽善的基督徒正在「哀哭切齒」中。(馬太福音13:50)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並沒有像上帝真正的百姓一般離開大巴比倫;因此他們正在分擔她的罪孽,並且已經感覺到那毀滅她的災殃的先兆。不久他們便會在上帝所訂的時間與大巴比倫和她的政治情人一同消滅。
11.在所有自認為基督徒的人當中,離開大巴比倫的只佔多少?他們怎樣被收集「在器皿裡」?
11 與戀慕大巴比倫的人截然不同地,耶和華手下受膏的基督徒見證人在1919年聽從了來自天上的呼召。在所有自稱為基督徒的人當中他們只佔很小的一部分;他們在只是耶穌基督在過去十九個世紀所建造的基督教會的一群餘民而已。(馬太福音16:18;使徒行傳2:1-42)在天使指揮之下,他們被收集在「器皿」裡,在獲得解放的基督徒所形成的小組裡,留供事奉耶穌基督的上帝與天父耶和華之用。
12.為什麼象徵性的「好」魚的餘民沒有立刻被接到天上?
12 餘下的這一小群象徵性的「好魚」均具有承受天國的希望,可是他們卻沒有立即被帶到天上去,雖然他們曾懷有這樣的期望。在現今這段「事物制度的結束」時期中,他們有一件工作必須趁大巴比倫和她的政治情人及後者的軍隊未遭遇末日之前在地上完成。
13.(甲)除了作一個見證之外,宣揚王國的工作還成就了什麼?(乙)從1919年開始,為什麼使徒時代的工作須要繼續下去?
13 今日全球各地都知道餘民所從事的真正基督徒的工作是什麼,因為他們已將這件工作擴展到地極而應驗了耶穌的話:「這王國的好消息要傳遍為人所居的大地,對萬民作一個見證。」(馬太福音24:14,《新世》)對萬民作一個見證並不是宣揚王國的人的唯一成就。宣揚王國的活動同時成就了一件分別的工作,而這件工作也是在天使指揮之下進行的。(馬太福音24:30,31,40-42)分別的工作並沒有在解放來臨的1919年全部完成。反之,為了將預訂的144,000個王國承受者完全從地上贖回,他們還須捕得更多象徵性的「好魚」放進小組的「器皿」中。耶穌基督在十二使徒的日子所發起的工作——打魚的工作——須要繼續到現今這個「事物制度的結束」時期中。他保證這件工作必定會大有收穫!
神奇的收穫!
14.(甲)施洗約翰有些門徒以什麼為業?耶穌怎樣在加利利海遇到其中的四個?(乙)他們的工作最宜於在什麼時候進行?
14 一千九百年前,耶穌的使徒中有幾個是加利利海以打魚為業的漁夫。他們本是施洗約翰的門徒;公元29年尾在耶穌基督受了浸之後幾天,他在約但河的上游初次結識他們。(約翰福音1:35-44)幾個月之後,耶穌在加利利海再次遇到這幾個以打魚為業的漁夫。那時世系約翰已經被希律網投入獄中了,耶穌則已開始傳揚約翰的信息而對人宣布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4:12-17)有一天耶穌針對加利利海岸上的群眾宣揚上帝的王國,附近曾有四個以打魚為業的漁夫在網魚。當時猶太人最常用的打魚方法是運用各種不同的網,聖經曾提及其中的四種。(哈巴谷書1:15,16;傳道書9:12;詩篇35:7,8)一般人都將日落之後和日出之前的晚上視為最好的打魚時間。
15,16.(甲)耶穌在什麼場合吩咐彼得和船上其他的人下網打魚?(乙)當時所發生的事立即產生了什麼效果?
15 有一次,路加福音5:1-10告訴哦我們「耶穌站在革尼撒勒[加利利]湖邊,眾人擠擁他,要聽上帝的道。他見有兩隻船灣在湖邊,打魚的人卻離開船,洗網去了。有一隻船是西門的,耶穌就上去,請他把船撐開,稍微離岸,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眾人。講完了,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
16 「[他們]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他的夥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也是這樣。」
17,18.(甲)當時四個打魚的夥伴意識到有什麼事發生?(乙)為什麼耶穌沒有按西門所請而行?反之他怎樣行?
17 當時還有其他的人和西門彼得一同在船上,特別是他的兄弟安得烈,可能他們的父親約翰也在船上。雅各、約翰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及其他雇工則在從旁協助的船上。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約翰都意識到耶穌行了一個奇跡,使他們忽然從整夜無魚的一個地點補得鉅量的魚。
18 雖然他們以前已經認識耶穌,這卻使他們對他的體會大增。因為有這樣一位聖人在他的船上,彼得更加感覺自慚形穢而請主耶穌離開他。但耶穌並不想獨自離船。他召收一些經常實際跟從他的門徒的時候已經到了。因此耶穌安慰彼得,吩咐他不用因為感覺自己有罪而恐慌,正如聖經的記在告訴我們:「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耶穌這樣說乃是將人比作魚。但是彼得會和誰一起得人如得魚一般呢?與耶穌基督一起,因為耶穌藉著叫彼得跟從他以求捕獲更貴重的獵物——「人」。耶穌也邀請彼得的兄弟安得烈跟從他以致力於這件新事業。他們兩人都遵囑而行。
19.在這個時候,雅各和約翰開始做什麼?他們繼續這樣行有多久?
19 這時彼得在加利利的打漁夥伴雅各和約翰,連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則正在船上修補他們的漁網,因為他們的網被剛才憑奇跡補得的許多魚爆裂了,甚至幾乎將他們的船也弄沉。耶穌在彼得和雅各尾隨之下沿著湖濱而行,他從岸邊呼喚船上的雅各和約翰,邀請他們也跟從他去從事一件更偉大的打魚工作。他們亦遵囑而行,因為聖經的記載告訴我們:「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路加福音5:10,11。
20.馬太和馬可怎樣描述四個漁夫被召的經過?
20 使徒馬太和門徒馬可以比較簡略的方式描述這四個漁夫被召的經過,但是馬太和馬可透露耶穌對他們四個人都發出直接的邀請成為得人的漁夫。馬可福音1:16-20說:「耶穌順著加利利的海邊走,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耶穌稍往前走,又見西庇大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在船上補網。耶穌隨即招呼他們,他們就把父親西庇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跟從耶穌去了。」——馬太福音4:18-20。
21.(甲)以前是木匠的耶穌怎樣會有資格教導這四個人成為「得人」的漁夫?(乙)什麼榜樣保證他們在成為「得人」的漁夫之後不用為維持生後而擔憂?
21 當時耶穌自己便補得了四條「魚」。雖然他以前在內陸的拿撒勒是個木匠而非漁夫,他卻知道怎樣捕捉象徵性的魚。在他於約但河裡受浸並受上帝的聖靈所膏之後六個多月,他開始這樣行了。本身既具有豐富的經驗,他也知道怎樣教導別人「得人如得魚一樣。」懷著這個目的,他呼喚四個以打魚為業的漁夫去跟從他以接受訓練從事這件工作。由於這緣故,他們不得不撇下他們在加利利海的打魚事業。一個普通的漁夫能夠將所捕得的魚賣出而藉此謀生。可是一個「得人」的漁夫卻無法將人出賣藉此謀生。因此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約翰若跟從最偉大的漁夫主耶穌基督而成為「得人」的漁夫,他們又怎樣維持自己的生活呢?當耶穌到施洗約翰那裡受浸時,他自己便撇下了一切而不再恢復木匠的工作,可是耶和華上帝卻使他這個「得人」的漁夫衣食無缺。
無需為生計擔憂
22.(甲)為什麼他們沒有理由懷疑他們在「得人」方面不會成功?(乙)為什麼這件「得人」的工作沒有因為耶穌的死亡而終止?
22 這些一度是實際的漁夫的人只要服從首要的漁夫耶穌基督的指導而行事,他們便沒有理由懷疑他們在「得人」方面不會成功。彼得和安得烈曾聽從他的吩咐充滿信心地將網放下在加利利海中一個看來沒有魚的地方,結果他們補得如此鉅量的魚以致他們不得不呼喚他們的夥伴雅各和約翰過去幫助他們。他們的網也開始爆裂,而他們拖到船上的魚多到幾乎將他們的兩隻船弄沉。既然耶穌在捕捉有鱗有鰭的水族方面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他在捕捉象徵性的魚方面在「得人」方面,無疑也會後的同樣的成功。雖然耶穌在大約三年之後死於受苦柱上,更重要的「得人」並沒有受阻或停止。他在死後地三日即從死裡復活,因此能夠將他的忠心門徒所從事的打魚工作恢復過來。
23.(甲)使徒們有因為耶穌復活升至靈界而在「得人」的工作上處於較不利的地位嗎?(乙)耶穌復活之後,七個門徒是怎會齊集在加利利海的?
23 誠然,耶穌已不再在身體上與他們同處了,因為他已被復活成上帝一個不死的靈體兒子而從此限於在隱形的靈界中往來。但是這時他已居於一個更優越的地位而能夠使「得人」的工作在普世獲得徹底的成功。在他於公元33年陰曆尼散月十六日復活之後大約一週多一點,他給了門徒一個具有莫大鼓勵作用的保證。通過幾個在他復活的那天早上向若干門徒顯現的天使,他吩咐他的忠心使徒離開耶路撒冷和猶大省向北到加利利省去。(馬太福音26:32;28:7-10,16;馬可福音16:6,7)因此後來有一天耶穌的七個門徒聚集在加利利海(亦稱為提比哩海)附近。
24,25.(甲)在打了相當時間的魚之後,這七個人不得不怎樣回答岸上一個人的問題?(乙)他吩咐他們怎樣行?他們後來怎樣回到岸上?
24 彼得說他的去打魚,其他六個人說他們也願同去。他們整夜下網,但卻一條魚也捉不到。在破曉時有一個人影站在岸邊。他的聲音穿越水面傳到他們的小船上:「小子,你們有吃得沒有?」他們高聲回答說,沒有!那末他是否吩咐他們就此罷手呢?
25 我們讀到以下的報導:「耶穌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他們便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對彼得說:『是主!』那時西門彼得赤著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裡。其餘的門徒(離岸不願,約有二百肘)就在小船上把那網魚拉過來。他們上了岸,就看見那裡有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耶穌對他們說:『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西門彼得就去,把網拉到岸上,那網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魚雖這樣多,網卻沒有破。」
26.(甲)為什麼當時他們本想問他是誰?(乙)這怎樣是他在復活之後向門徒顯現的第三次?
26 耶穌在這次顯現時所披上的肉體外表和以前並不同。因此我們讀到:「耶穌說:『你們來吃早飯。』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他:『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耶穌就來拿餅和魚給他們。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向門徒顯現,這是第三次。」(約翰福音21:1-14)意即這是耶穌第三次向他的全部使徒或超過其中的半數顯現。當耶穌在他復活的那個星期日晚上第一次作這種顯現時,耶穌化作人形,並吃了一些烤魚以便向眾使徒證明他們所看見的並不是一個幽靈。——路加福音24:22-43;約翰福音20:19-25。
27.為什麼耶穌兩次施行打魚的奇跡表現他的能力是很適當的?
27 耶穌基督曾兩次施行奇跡使他使徒的網充滿了魚以藉此表現他的力量;這是很適當的。他乃是「末後的亞當,」而伊甸園裡的第一個亞當在若干方面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豫像。」(哥林多前書15:45;羅馬書5:14)造物主上帝曾吩咐第一個亞當和亞當的妻子「管理海裡的魚」和地上其他所有低於人的動物。(創世記1:26-28)詩篇8:4-8預言「末後的亞當」耶穌基督也會同樣地有能力使魚類順服他,而我們的確有記錄下來的證據表明他曾為了擴展上帝的王國的權益而運用這種能力。(希伯來書2:5-9)例如有一次耶穌在須要納丁稅時對西門彼得說:「你且往海邊去釣魚,把先釣上來的魚拿起來,開了牠的口,必得一塊錢,可以拿去給他們,作你我的稅銀。」——馬太福音17:24-27。
28.(甲)鑒於這些打魚的奇跡,他們可以很合理地推想他們在「得人」方面會怎樣?(乙)為什麼在第二次打魚奇跡之後耶穌不用邀請他們成為「得人」的漁夫?
28 由於記得耶穌曾呼召他們成為「得人」的漁夫,這兩個打魚的奇跡無疑令使徒們對於這件工作的信心大為增加。奉首要的漁夫耶穌基督的命令,他們將網放下打魚並沒有徒然。他們可以合理地推想,當他們奉他之名放下他們的網以求「得人」時,他們一定不會一無所獲;反之他們必定能夠將承受天國的人召集起來。可是,在加利利海施行第二次的打魚奇跡之後,耶穌不用再邀請他們跟從他以便由打魚的漁夫變成得人的漁夫了。由於這緣故復活了的耶穌轉而採用另一個比喻之辭,因為現在他們必須考慮到愛這個品質了。約翰福音21:15-17告訴我們說:
29.接著耶穌和彼得作了一段什麼問答?
29 「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耶穌]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阿,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
30,31.(甲)為什麼我們很難知道耶穌在對彼得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中所說的「這些」是指什麼而言?(乙)因此有些現代的譯者將這個問題譯成怎樣?
30 漁夫並不愛魚,但牧人卻愛羊,在耶穌於地上寄居的地區中情形特別是如此。再者,牧人會對自己所照料的羊負責。但是當耶穌問彼得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時,他所指究竟是什麼,我們並不能確定。在希臘文的聖經原文中,「這些」這個指示代名詞是複數的所有格;在希臘文中,屬於這個位格的代名詞在陽性、陰形和中性均是一樣的。例如胡斯得(K. S. Wuest)所譯的《新約英文譯本》(1961年版)說:「你愛我……過於這些(魚)嗎?」這樣耶穌便是問彼得是否愛他過於愛加利利海的打魚事業了。藍沙(G. M. Lamsa)的英文聖經譯本(1957年版)也表示同一的思想,說:「你愛我過於愛這些東西嗎?」
31 摩伐(James Moffatt)的英文譯本(1922年版)則提出另一種思想,說:「你愛我過於其他的人嗎?」(《美國譯本》及詹姆士·莫度克的譯本亦然)在耶穌被賣給敵人的那天晚上,西門彼得誇口說他愛耶穌的程度比其他的使徒更深,可是在此之後不久他卻未能表現這種更深的愛。(馬太福音26:31-35,55,56,69-75)在加利利海彼得並沒有誇口說他對耶穌的愛比別人更深。但是《新英文聖經》(The New English Bible,《新約》1961年版)則說:「你愛我過於其他一切嗎?」
32.為了「得人」,彼得應該表現誰的品質?為了保持所得的人,彼得必須表現什麼品質?
32 不論「這些」一詞是指什麼而言,耶穌藉著對彼得指出他可以怎樣在地上表明他真正愛他那復活了的隱形的主——藉著仁愛地照料主在地上的「羊」。彼得必須在為上帝「得人」方面表現漁夫的品質,但是為了幫助所得的人留在組織裡,彼得卻必須對主的羊表現牧人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