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彼此接納”
“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上帝。”——羅馬書15:7。
1.(甲)有多少國家被接納加入聯合國組織成為會員國?(乙)這個組織未能産生甚麽?因此人們不斷恐懼甚麽?
至今有154個國家已受到聯合國組織所接納。這個組織的會員國並非全都具有同一的政治理念。他們甚至懷有彼此敵視的態度,但在聯合國中,他們試圖作“友善的敵手”。他們看來體會到美國一位記者詩人所説的話:“團結——我們便站得穩。分裂——我們便跌倒。”聯合國聲稱是個謀求世界和平與安全的組織。可是,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45年結束以來的許多年間,聯合國從未能産生美國政治家威爾基(Wendell Wilkie)所説的“一個世界、一個政府”。因此人們正日益恐懼會有一場使用核子武器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
2.甚至在一國之内,甚麽事可能使一個公民不受其他公民所接納?
2 甚至在一個屬於聯合國的國家中,國内的公民亦可能並不接納其他公民加入他們的社交圈子。事情受到偏見所支配。富人不願接納窮人。一個宗教的信徒不願接納另一個宗教的信徒。屬於一個政黨的人拒絶接納敵對政黨的成員。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將受過很少教育或沒有受過教育的人視為不屑一顧。人的膚色可能使他不受另一種膚色的人所歡迎、種族的不同可能造成很大差異。人並不會因為是人類大家庭的成員而普遍受别人所接納。因此,人是否受人接納視乎他是否受人厭惡或仇視而定。
3.(甲)在這些事上基督教國怎樣並非例外?(乙)以作為上帝的基督王國的一項表現而言,聯合國有證明優於國際聯盟嗎?
3 在這方面基督教國並非例外,即使基督教國據稱是由基督教國家組成的社會。由於他們僅在名義上是基督徒,他們屢次違反了以賽亞書2:4所預言的事:“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在基督教國裏,掛名的基督徒會懷着愛國精神為自己的國家作戰至死或殺死敵方的人。他們沒有充分理由為聯合國組織而歡欣鼓舞,即使在1918年美國基督教會聯會將當時有人提議建立的國際聯盟譽為“上帝的王國在地上的政治表現。”聯合國組織無疑沒有證明本身是上帝通過基督所統治的王國的一項表現。
4.曾引用以賽亞的預言的保羅怎樣論及‘以前所寫的事’?
4 可是,以上所引關於列國不再舉刀相爭,也不再學習戰事的預言卻應驗在一群真正效法耶穌基督的人身上。上帝這位性情和平的兒子曾多次引用在很久之前寫下的以賽亞書的預言。他這樣行是要教導門徒。他的門徒之一,使徒保羅,對第一世紀羅馬的基督門徒寫了以下一段話去提醒他們:“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羅馬書15:4。
5.在堅忍方面誰為保羅和其他基督徒立下最佳的榜樣?
5 為了應驗從前在聖經裏寫下的預言,耶穌基督忍受别人的辱罵和逼迫,最後甚至像一個政治罪犯一般屈辱地死在一條行刑柱上。藉着忍耐到底,至死不移,他為門徒立下一個完美的榜樣,藉此強化他們,使他們也能够忠貞地忍耐到底。
6.(甲)甚麽表明耶穌在受苦柱上仍然堅守他的希望?他怎樣獲得強化而能够保持堅忍?(乙)在希望和堅忍方面,耶穌的門徒怎樣與他相若?
6 由於耶穌堅定不移地保持忠貞,直至結束他在地上的一生,耶穌得以緊守上帝賜給他的希望。因此他能够對身旁一個與他一同被釘而對他表示同情的盜賊説:“我今日實在告訴你,你會和我一同在樂園裏。”(路加福音23:43,《新世》)耶穌被釘在行刑柱上的痛苦時刻中,他藉着回想聖經中“從前所寫”關於他的事而感覺很大安慰;這使他的力量大為增強。他手下忠貞的門徒忍受世人加於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身上的辱罵,他們也同樣緊守聖經給予他們的未來希望。他們也從“從前所寫”的聖經獲得莫大的安慰。他們的希望基於最可靠的聖經之上,這‘絶不會導致失望’。——羅馬書5:5。
7.組織的所有分子都應當具有誰的心思態度?這對他們榮耀上帝一事有甚麽影響?
7 我們所應當做的事便是具有耶穌基督在一個敵視他的世界裏受苦時所懷的態度。與此一致地,使徒保羅禱告説:“但願賜忍耐安慰的上帝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與基督耶穌具有同一的心思態度,《新世》]一心一口榮耀上帝,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羅馬書15:5,6)藉着效法我們的榜樣耶穌基督,養成與他一樣的心思態度,我們會在他門徒所形成的組織中保持團結。一群人若懷有同一的心思態度,便會説出類似的話來。這樣,看來他們彷彿“一口”為整個組織發言,從而所説的話亦具有更大的力量和造成更深刻的印象。這是十分適當的。團結一致地榮耀主耶穌基督的上帝和天父乃是一件值得極力強調的事。當我們談及我們所榮耀的上帝時,我們的聲音應當是齊一的。不然聽者便會對我們所傳的信息感覺混淆不清了。
與基督相若的接納
8.在保羅致信的羅馬小組中,甚麽可能影響到小組的團結?
8 在這個事物制度的許多組織或社會中,許多人可能由於國家或種族偏見而不願接納新人。教育程度的差異也可能對此有所影響,或者由於宗教不同的緣故。在第一世紀的古代羅馬,可能有些造成這種使人分裂的事的因素存在。
9.當時羅馬的小組由甚麽人所構成?甚麽可能造成若干差異而使人喜歡與某些人交往?
9 當時使徒保羅尚未抵達世界性的皇城羅馬,但是由於他希望不久便會前往該城,他在上帝感示之下寫了一封信給當地的小組。保羅指出耶穌基督如何在和藹可親方面立下完美的榜樣,然後接着説:“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上帝。”(羅馬書15:7)值得留意的一點是,“在羅馬為上帝所愛,奉召作聖徒的衆人”包括受過割禮的猶太人和未受過割禮的外邦人或非猶太人,也包括自由人和奴隸。(羅馬書1:7;3:1-6;腓立比書4:22)因此在羅馬的基督徒當中存有不同的宗教背景和社會地位,這一切促成了他們在觀點和感覺上的不同;這也可能使他們較喜歡與某些人交往。
10.關於我們應當彼此接納的方式,耶穌怎樣為我們立下榜樣?他這樣行為了達到甚麽目的?
10 可是保羅卻將這一切障礙撇開,吩咐他們所有人要“彼此接納”。他們應當懷着對基督徒同工的真正賞識而以温暖、親切、衷誠的方式如此行。在這方面他們有一個完美的榜樣供他們效法,因為保羅説他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我]們一樣。”耶穌在地上時豈不是曾説:“到我這裏來的,我絶對不會拒絶他”嗎?(約翰福音6:37,《現譯》)不錯!耶穌既是個完美的人,他本可以由於我們的不完美和罪孽而不願與我們親近。但是他卻沒有如此行。為甚麽沒有呢?保羅接着所説的話將原因表明出來:為要“使榮耀歸與上帝。”藉着接納所有信他的人,基督為上帝帶來榮耀,因為他這樣行把上帝的寬宏大量彰顯出來,從而表明上帝希望所有人均藉着他愛子耶穌基督所獻的贖價祭物而得救。情形正如耶穌自己所説一般:“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
11.為甚麽熱切地接納新人會使榮耀歸與上帝?因此,耶穌復活之後在加利利吩咐門徒怎樣行?
11 類似地,我們若效法耶穌基督的榜樣,接納所有尋求真理的人進入基督徒的組織,不論他們的種族、膚色、社會地位、教育程度如何,或以前隸屬於甚麽宗教,這便可以為上帝帶來榮耀。這會使所有受到接納的人對耶和華上帝懷有正確的觀點。耶穌表明他願意接納所有真正相信他的人進入以他為屬靈元首的教會之中。他復活之後告訴在“外邦人的加利利地”的門徒應當怎樣行,説:“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以賽亞書9:1;馬太福音28:16-20。
12.(甲)我們為了使榮耀歸與上帝而接納别人可以對我們産生甚麽作用?(乙)我們逐户向人傳道怎樣使人無法指控上帝犯了流血罪?
12 當我們一視同仁地接納所有歸附上帝的人之際,我們應當記得我們這樣行是為了“使榮耀歸與上帝”;這會對我們有很大的鼓勵作用。這會推使被接納的人體會到上帝親切的慷慨,並且受到感動將榮耀歸與他。當我們到聚會處所之外,逐户向我們所遇到的一切人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之際,我們表明我們正“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我]們一樣,使榮耀歸與上帝。”這條途徑會為我們為之作見證的上帝帶來榮耀,不論我們所探訪的人體會王國的信息與否。接納王國信息的人最後會加入我們的行列,與我們一同榮耀那差遣王國使者到他們那裏去的上帝。不接納我們所傳的救恩信息的人則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候意識到耶和華上帝曾顧念他們,派出他的忠心見證人到他們那裏去,因此他們絶沒有理由怪責上帝。(以西結書33:33)這樣上帝就不致在任何人的喪生方面受到指責了。
從木匠轉變為“僕人”
13.雖然上帝使一個數目不及世上其餘的人的民族首先有得救的機會,為甚麽我們卻無法指控上帝偏心?
13 可是,誰首先有機會從上帝的安排得益呢?這些人便是我們自其獲得聖經的民族。他們是血統上的猶太人。那末,特别是鑑於甚至在1,900年前,非猶太人在數目上也遠超過受過割禮的猶太人,上帝這樣行豈不是表現偏心嗎?從表面上看來也許如此。但是上帝在這件事上總得有個開始,而他決定以一些他曾通過其祖先作了特别的應許的人,意即受過割禮的猶太人,為開始。可是,上帝跟從這條途徑最後並非僅會使血統上的猶太人和希伯來人得益。既然如此,我們有任何公正的理由對上帝的安排感覺不滿嗎?絶沒有!
14.因此上帝的兒子降世時必須成為怎樣的人?他從自己的族人受到怎樣的接待?
14 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上帝曾對一些配得的人提出無可更改的應許要賜福給他們的後代猶太人。因此上帝的兒子必須從天上降到地上來以便實現天父所作的這些應許。這使他不得不降生為一個在世界各地普遍受人仇視的民族的成員;這個民族曾與上帝立了一個國家性的約。可是,雖然上帝的兒子成為猶太人,他卻不受大部分猶太同胞所接納,正如一個報導上帝兒子在地上生平的人説:“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約翰福音1:11。
15.耶穌在拿撒勒從事怎樣的工作?他這樣行可説是作“受割禮的人的僕人”嗎?
15 因此,猶太籍的使徒保羅對羅馬地方的基督徒小組(其中的成員並非全部都是血統上的猶太人)寫道:“我説,基督為了上帝的真理,成了受割禮的人的僕人,為的是要證實對祖先的應許,使外族人因着所蒙的憐憫榮耀上帝。”(羅馬書15:8,9甲,《新譯》)耶穌在加利利的拿撒勒,在他的養父,受過割禮的猶太人約瑟,家裏學會木匠的手藝。由於生在猶大支派中,耶穌並不屬於祭司的家族或在聖殿中服務的利未支派。他自然無法加入在耶路撒冷聖殿中服務的人的行列。但是上帝的兒子耶穌降世為人是否僅要作一個木匠呢?絶不然!因此聖經説他成為“受割禮的人的僕人”這句話的意思絶不是説他會像他的養父約瑟一般成為一個木匠而已。
16.為了並非僅以木匠的身分為拿撒勒城的人服務,耶穌開始怎樣行?
16 耶穌的一生若除了在拿撒勒作木匠之外便沒有其他作為,他就無疑沒有執行聖經預言他所要做的事了。因此他的天父耶和華上帝命他開始一件截然不同的工作,使他得以成為“受割禮的人的僕人”;他會為整國的人服務而非僅是為他家鄉拿撒勒的人服務。因此,他在三十歲時永遠放棄了木匠的工作。
17.耶穌受浸和受膏之後所從事的工作與猶太大祭司在聖殿所作的服務比較起來如何?
17 耶穌由利未人施洗約翰為他施浸及受上帝的聖靈所膏之後,他開始從事甚麽工作呢?他所作的服務是否亞於在耶路撒冷聖殿裏的祭司和利未人以上帝“僕人”的身分所作的服務呢?無疑一切熟悉事實的人均會承認,耶穌開始致力於一項官式的服務;他的“職分”並非僅是一份宗教性的職業而已。正如聖經的《現代中文譯本》説:“基督為着要顯明上帝的信實,作了猶太人的僕人,實現上帝對族長們的許諾。”(羅馬書15:8)耶穌無疑從事一項造福全國的服務;憑着宇宙主宰上帝的任命而非僅是憑着人的授權,他持有傳道員的職位。耶穌在地上改變職業之後所從事的工作比猶太的大祭司在耶路撒冷所作的宗教服務重要得多。
18.耶穌雖然不受地上任何國家所承認,為甚麽他卻成為“受割禮的人的僕人”?
18 正如耶穌基督無法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主持任何宗教禮拜而與其中的祭司和利未人競爭,當然他不能够,而且也不會,在非猶太國家,不論是羅馬、雅典抑或其他地方,的廟宇中主持宗教禮拜。可是他必須為了上帝的信實的緣故成為“受割禮的人的僕人”。怎會如此呢?因為他必須‘證實上帝對他們祖先(希伯來人而非外邦人)所作的應許。’例如,他們的“祖先”亞伯拉罕曾與三個女子生了許多兒子,但是上帝卻揀選了亞伯拉罕與元配撒拉所生的獨子以撒去承受亞伯拉罕的應許。後來以撒有一對孿生的兒子,但上帝揀選了孿生子中較年幼的雅各(後來也稱為以色列)去承受亞伯拉罕的應許。上帝應允地上的萬族都會藉着這個“後裔”而得福。後來雅各的12個兒子産生了以色列的12支派;以一個國家而言,上帝以先知摩西為中保與他們立了一個國家性的約。
19.為甚麽耶穌並沒有生於利未支派中?誰歡迎他降世為人?在甚麽地方?
19 後來,在以色列人選擇要有一個屬人的君王作為耶和華的顯形代表之後,上帝對猶大支派的大衛王作了一個與君王有關的應許。因此,應許的彌賽亞或基督必須從大衛的家系中産生。為了這緣故,耶穌生於大衛的故鄉伯利恆,並且由於為猶太籍的處女馬利亞所生而成為大衛的繼承者。當時天使歡迎耶穌降世為人。這樣,來自天上的上帝兒子無法不降生為猶太人。他天父所作的無可更改的應許必須獲得證實或洗雪。上帝不會讓自己成為一個説謊者。
20.雖然耶穌成為“受割禮的人”之一,非猶太國的人卻有甚麽權利等待着他們?為甚麽?
20 耶穌很樂意與他的天父合作。因此他實際“成了受割禮的人的僕人”。他像他們一樣受了割禮。耶穌死亡和復活之後,有三年半的期間受過割禮的猶太人受到特别優待。可是,未受過割禮的外邦人或非猶太人已行將被接納到耶和華的神治組織中了。這會證實耶和華對人類所作的無可推翻的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