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國家踏進一大步
“我們見到這一切時不禁目瞪口呆!”荷蘭的耶和華見證人在安曼新建的分社連棟大樓於1983年10月29日舉行奉獻典禮時,以上僅是熱心的客人所作的許多評論之一而已。
該日總共有1150人,包括來自其他九個國家的54位代表,在場參加這項慶祝節目。當時也有幾百位老前輩在場,他們的“白髮”使這個場合更為生色。與會的特别嘉賓之一是耶和華見證人治理機構的成員韓素爾,他專誠由紐約前來參加奉獻節目。在附近的兩個大會堂裏,總共有2978名聽衆觀看幻燈片及聆聽藉電話線傳來的節目。
耶和華的指引清楚可見
許多嘉賓前來參觀及大表讚賞的乃是守望台社荷蘭分社的新設備。分社的連棟大樓包括能够容納分社120位工作人員的宿舍,也包括一個可以容納160人的膳堂,一個現代化的廚房與麪包烘房,一間洗衣室,一間聚會所及一個圖書館。除此之外,分社的辦事處可以容納30個人舒適地工作,並且設有大小約等於半個足球場的印刷和運輸部。這一切建築物位於安曼鎮一塊五公頃(12英畝)的土地上。
但是為甚麽分社設在距離荷蘭西部各大城市及以前分社所在的阿姆斯特丹這麽遠的安曼呢?在這個人口稠密的國家找尋一塊適當土地的經過清楚顯示事情受到耶和華所指引。
社方在1978年開始找尋一個適當地點興建新分社。到1980年,由於荷蘭政府定下嚴格的土地保存條例,使我們所需的大型建築物受到限制,看來一切努力均成為徒然。因此守望台社決定不再找尋,轉而直接向政府的市鎮計劃部提出申請。
不久該部門的官員接見社方的代表。官員很留心傾聽見證人所提出的建議。使見證人大感意外地,他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耶和華見證人在本國執行了一件獨特的工作,不幸許多人已忘記了這件事。我會設法使你們能够在荷蘭北部三個省分之一設立你們的中心。”耶和華的確垂聽了他百姓的禱告。
次日早上見證人往見國家北部市鎮計劃部的主任,結果在24小時之内便在安曼鎮尋得一塊大約五公頃的土地。這塊土地正適合我們的需要。安曼的鎮長十分友善,他對於都市劃分地區部門如此樂於對見證人提供幫助的態度感覺意外。他證實安曼的市鎮當局很樂於容納耶和華見證人。該鎮一直緊守這個諾言。
接受挑戰
1980年8月,挖掘的工作開始。但是有一個難題。直至那時,荷蘭的耶和華見證人所從事的建築工程從未大過興建一間王國聚會所或大會堂。現在他們卻面對挑戰,要興建一間供120人居住的建築物以及一間現代化的印刷廠,連同其中的機械修理部及電子排版儀器等。難怪在奉獻節目期間,當聽衆看見一幅幻燈片映出工程開始時參與的15位工作人員時,大家均同意這項工程的建築者和組織者的確非常“樂觀”。
不久這群人便增至120位全時的工人。在週末有多至150人從各小組前來協助。但是一群經驗相當淺的工人怎能够完成這項巨大工程呢?“天使為我們建造,”一位建築者説。困難的工作總是得以完成,難題亦時常以出乎意料的方式獲得解決。
例如,即使混凝土在荷蘭的這個地區非常昂貴,卻有人慷慨地捐出一間二手的混凝土材料計量工廠,結果為社方節省了六萬美元。後來,當工程需要一架起重機時,一個建築承造商剛好有一架出售。幾個星期之後,有一架高達125英尺(40米)的起重機在建築地盤上裝置起來。由誰操作呢?一個特别先驅(全時的傳道員)在工程開始之前僅幾個星期獲得訓練成為起重機的操作員。
其他技工的情形也一樣。差不多全部暖氣和水管系統均由一些特别先驅所設計和安裝,他們藉着讀夜校而獲得執照。有三位製圖員僅在數年前才認識真理。他們在同一間公司内工作,一位本身是見證人的同事將“好消息”與他們分享。甚至建築工程的督工也看來在適當的時機出現。他僅在數年前才認識真理及將家人遷到安曼定居。
耶和華使其生長
雖然弟兄們作了可嘉的努力,許多參加奉獻典禮的人仍然想到一個問題:“究竟甚麽使耶和華在這個細小國家中的百姓能够完成這麽巨大的一項工程呢?”答案是很顯然的,若沒有耶和華的祝福,就根本無需有這樣的一項建築計劃,更遑論有成功的可能了。奉獻典禮中的幾位講者帶領聽衆簡略地回顧以往,看看耶和華怎樣祝福忠心的人。
來自瑞士的威利·狄爾叙述發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一件事。他説當時守望台社的社長盧述福邀請住在法國摩爾候斯的一位荷蘭籍牙醫亞特利安·布洛克返回本國協助當地的傳道工作進行。直至當時,荷蘭的傳道工作受設於瑞士伯恩的中歐分社辦事處所指揮。於是在1922年,有一間分社辦事處在阿姆斯特丹的威特狄威街設立起來。後來在1927年辦事處遷到哈倫。
起初工作以牛車的速度進行。可是牛車卻逐漸被汽車取而代之。另一位講者,來自德國的理察·凱爾西,告訴聽衆來自德國的先驅如何為荷蘭的傳道工作鋪路。在1932年,荷蘭的12位先驅有8位來自德國。後來,納粹的迫害促使其他許多德國弟兄姊妹逃往荷蘭而在當地繼續執行傳道工作。
隨着傳道活動的進展,有越來越多荷蘭文的書刊出現。在較早時候,《守望台》曾於1918年以荷蘭文出版。但是由於人們缺乏興趣,雜誌只出版了三期便結束了。後來這本雜誌在1926年再度面世,這次出現便不再消失了,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黑暗日子亦繼續出版。
荷蘭捲入大戰中之前不久,從1939年10月刊開始,荷蘭文的《守望台》以一台來自捷克布拉格的印刷機印製。在場參加典禮的聽衆見到該台印刷機的操作員亞萊士·史杜爾米勒,來自德國的最早期先驅之一,上台親自講述印刷雜誌的經過而大感興奮。
在哈倫進行的印刷工作並沒有延續得很久。不久印刷機便被侵入荷蘭的納粹軍隊所沒收。戰後荷蘭政府容許社方在阿姆斯特丹設立一間印刷廠作為補償,雖然雜誌仍須在其他國家印製。這間印刷廠現在已長成為安曼設有現代化的輪轉透印式印刷機的工廠。現在荷蘭文的雜誌均在這間工廠内印製。
瞻望未來
近年來不但社方的建築物和印刷操作大為擴展,分社的工作人員(即伯特利之家)亦數目大增。當分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設立時,只有三、四個工作人員。到1964年,伯特利之家的成員增至19個;甚至在1980年代的起頭,人數僅是25個左右。撰寫本文時,安曼的新分社總共有75位成員忙碌地照顧荷蘭的傳道工作。既有充分的設備可供運用,他們期望未來甚至有更大的發展。
踏進了一大步嗎?不錯,對這個細小的國家來説的確是。這一步太大嗎?絶不然!正如韓素爾弟兄在奉獻演講中説:“興建這間建築物絶不是徒然的。”在這個細小的國家中,主的工作有很大的擴展希望。我們必須手扶着犁向前瞻望。荷蘭的28,000位耶和華見證人決心要這樣行。即使時勢已大為改變,一般人對宗教事務的興趣鋭減,仍然有許多人對於一個將臨的新規制的聖經信息作出良好反應。若是耶和華的旨意,荷蘭的見證人很樂於受他任用在這個細小的國家中繼續推廣王國的權益。
[第24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荷蘭
安曼
哈倫
阿姆斯特丹
西德
比利時
[第26頁的圖片]
新分社辦事處的門廳
[第27頁的圖片]
亞萊士·史杜爾米勒講述《守望台》雜誌開始在荷蘭印製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