娼妓與‘地上的衆王’
基督教國的歷史充滿了販賣權力和干預政權的事例。我們可以考慮其中幾個。查理曼大帝(公元742-814年)看出藉着與宗教緊密合作,並獲得天主教會教士的蔭庇是大有好處的。
《新大英百科全書》解釋,教皇在前任的執政家族被‘推翻’後膏立了查理曼、後者的父親和弟弟,成為新王朝的柱石。然後,該書補充説:‘在同一的場合裏,法蘭克人[查理曼的子民]與教皇合力對抗倫巴族人的政治聯盟遂確立了。……查爾斯[後來成為查理曼大帝]很早便意識到世俗政權與教會的密切關係。’
公元800年,教皇利奧三世‘決定册封查爾斯為’西羅馬帝國皇帝,並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舉行聖誕彌撒時替他加冕。
貪婪的娼妓
但嫖妓是要付出代價的。查理曼大帝可以付給巴比倫的代表羅馬甚麽代價?‘查爾斯在聖彼得大教堂……重申他父親的應許,要把意大利境内的大幅領土撥作教皇的轄地。’該百科全書進一步説:‘在他那附帶着政治條件的宗教熱忱中,帝國與教會遂逐漸演變成為社會制度與屬靈事務的聯合單位。’
英國的樞機主教沃爾西(公元1475-1530年)是另一個表明宗教在以往對統治權操有強大影響力的例子。《新大英百科全書》説,沃爾西是個‘控制英王亨利八世政府的樞機主教與政治家。……1515年十二月,沃爾西成為英國的大法官。……沃爾西利用他龐大的世俗及教會權勢積聚了僅次於英王資産的財富。’按啟示錄一書的象徵語言來説,高級的嫖妓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宗教影響政治事務的另一個聲名狼藉的例子是持有樞機主教和公爵身分的李希留(Richelieu)(公元1585-1642年)。他在法國操有很大的權力,同時聚斂財富,甚至達到《新大英百科全書》所説“超乎當代的標準”的程度。
馬薩林(Jules Mazarin)(公元1602-1661年)繼承了李希留而成為另一位樞機主教,並且在君王路易十四統治期間成為法國的首相。雖然他並不是受任命的神父,教皇烏耳班八世卻在1641年將他立為樞機主教。樞機主教馬薩林對於斂財也是野心勃勃的。上述的百科全書説:‘馬薩林的仇敵指責他貪得無饜。他包攬官職大權和聖職教俸,有時甚至把皇室的收入跟自己的收入混淆起來。’
在現代的日子,偽宗教仍然不斷積聚財富和擴張勢力,同時——若有可能——還要控制政治因素。一個傑出的例子是‘奧普斯迪’[拉丁文Opus Dei, 天主的工作]這個隱秘的天主教組織,目前它正蒙教皇的寵愛。據作家拉德(Lawrence Lader)説,這個組織‘完全投入於反共産主義及右派政治中。’它的政策是從屬下的中學和大學抽取天主教青年知識分子的精華,將他們安插在政府、金融和傳播界中深具影響力和控制權的高位上。在西班牙,這些人在天主教的法西斯獨裁者佛朗哥統治下享有全盛時期;有一段時期,佛朗哥手下19位内閣成員中有10位與這個精英雲集的‘奧普斯迪’組織聯絡交往。a(見右欄説明)
在美國,電視佈道家以炫耀財富、生活奢華為人所知。有些基督新教教士昂然晋身政治舞台,甚至有意問鼎總統職位。毫無疑問,這個老娼妓雖然處於傾倒狀態,卻仍然架起某個幌子在官場和名利場中招搖過市,更試圖稱雄稱霸。——啟示錄17:4。
但娼妓的名字大巴比倫又如何?這個名字怎樣有助於證實啟示錄那象徵性婦人的身分?
[腳注]
a 若要獲得更多與‘奧普斯迪’這個組織和教會參與政治一事有關的資料,可參看内勒(R. T. Naylor)所著的‘熱錢’(Hot Money)和‘債務政治’(Politics of Debt)及拉德(L. Lader)所著的“政治、權力與教會”(Politics, Power, and the Church)各書。
[第6頁的圖片]
沃爾西、李希留和馬薩林各樞機主教均在朝廷任職期間聚斂財富
[鳴謝]
Photos: Culver Pi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