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記耶和華的日子而生活’
萊爾·羅伊施君自述
從我最早的記憶開始,我們的家庭生活一向都集中於對將臨的公義新世界的強烈信念之上。我的父母時常從聖經向我們讀出關於“新天新地”的各項應許,提及‘牛會與熊一起進食’,‘獅子要像牛一樣吃草’,“小孩子要牽引牠們”一類的預言。他們讀得如此生動迫真,以致我想像自己就是那個小孩子。——彼得後書3:11-13;以賽亞書11:6-9。
在1890年代,我的祖父奧古斯特·羅伊施由於跟查爾斯·T·羅素通信而獲悉基本的聖經真理。於是他在加拿大西北部自己家鄉——即現今薩斯喀徹温省的約克頓——周圍一帶的地區向人傳道。他一而再地叮囑自己的兒子們:“孩子們,要留心1914年!”我的父親深受耶和華的日子行將臨到這個信念所影響,因此,他常常懷着緊急之感而生活。這種感覺貫串他的一生,同時也順理成章地成了我的生活方式。
媽媽和爸爸慷慨好客,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出慷慨好客是甚麽意思。薩斯卡通、薩斯喀徹温、埃克爾西亞的聖經研究小組經常在我們家裏舉行聚會。周遊監督(當時稱為朝聖者)在我們的家留宿。故此,我的兄弟韋爾納、姊妹薇拉和我都在靈性上獲益良多。我們感到王國信息是真實的,我們必須急切地將其告訴别人。(馬太福音24:14)那時我絶沒有想到將來自己會以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從事朝聖者的工作,以耶和華見證人的周遊監督的身分為上帝服務。
1927年,我們舉家搬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伯克利。1933年,時值經濟大蕭條,那時我剛中學畢業。我的兄弟韋爾納和我深感慶幸能在加利福尼亞州里士滿的福特車廠找到一份差事。然而,到1935年的春天,有一天我自己想道:‘既然我一定要辛勤工作,何不為一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而工作呢?’於是我當天就辭了職。第二天,我填了一份申請表,申請到紐約布洛克林耶和華見證人的世界總部——伯特利——服務。1935年6月,我在美都華盛頓參加了當年那個令人振奮的大會之後,便接獲社方批准我到伯特利服務的通知。
伯特利服務
工廠經理内森·諾爾派我做樓宇的維修工作。整個工作隊伍只有我一人。在我這年僅二十的黃毛小子看來,實在自覺有點了不起。我可以在工廠裏獨來獨往,沒有人過問我在做甚麽。諾爾弟兄很賞識我的工作,只是他察覺到我在態度方面有點不妥。他不斷設法幫助我養成謙卑的態度。
可是,隔了一段時間之後我才看出諾爾弟兄其實想幫助我。因此,我為自己的態度向他道歉,並且表示決心在這方面力求進步。這成為我與諾爾弟兄之間一段悠長、親切的交誼的開始。1942年1月,他成為守望台社的第三任社長。
除了做維修工作之外,我學會操作裝訂部門的大部分機器和充當各項運作的助手。後來,我轉而擔任辦公室的工作,保持記錄和發出工廠的工作通知單。1943年的春天和夏天是一段特别忙碌和緊張的時候。這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方興未艾。耶和華見證人由於仇敵種種不公平的指控而飽受折磨、逮捕和監禁。1940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學校有權要求學生向國旗敬禮,這件事在國内48個州中的44個均觸發起暴力的浪潮。見證人的兒女被逐出校,父母被捕,暴民將見證人趕出城外,有些被槍擊,其他的則被人在身上塗上瀝青、黏上羽毛。
耶和華見證人在法庭上答辯之際,大批呈堂記錄,諸如令狀,訴訟摘要以及社方法律部門的文件等,一一經過我的辦公桌,以便付印。我們大家用了不少額外的時間工作以求及時印好這些文件。最高法院在1943年5月和6月所作出的裁決——13宗案件中有12件對耶和華見證人有利——成為法律史上的一個傑出部分。我深感慶幸能够親自目睹耶和華怎樣為我們打開機會,為好消息辯護及將其在法律上確立起來。——腓立比書1:7。
神治傳道訓練班
那些日子,我們在執行馬太福音24:14所預告的艱巨工作——‘在末日未來到之前將王國的好消息傳遍普世各地。’——方面仍十分缺乏所需的裝備。社長諾爾弟兄看出需要實施一項教育計劃。於是我跟伯特利的其他男性成員一起應邀參加“神治傳道深造課程”。這個課程最後演變為神治傳道訓練班。自1943年以來,這個訓練班毫無間斷地在耶和華見證人的各群會衆中舉行。
1942年2月16日,我們齊集在伯特利家庭的禮堂裏,諾爾弟兄向我們講出第一個訓示演講,題目是“聖經的手抄本”。當時的訓練班監督是T·J·沙利文弟兄。他向我們提出訓示,幫助我們不斷改進。後來我接獲委派成為伯特利的訓練班監督,我視此為一項莫大的特權。然而,這使我再次有受管教的機會。
由於我向一位較年長的弟兄提出勸告時過度吹毛求疵及輕率無禮,諾爾弟兄直言不諱地對我説:“沒有人喜歡你以如此令人反感的方式行使職權。”他將事情向我解釋清楚時,我不禁兩耳通紅。諾爾弟兄那棕色的大眼睛柔和起來,他以仁慈的聲調讀出詩篇141:5:“任憑義人擊打我,這算為仁慈;任憑他責備我,這算為頭上的膏油;我的頭不要躲閃。”我曾多次運用這節經文,因為每逢我有責任要向人提出懲教性質的勸告時,我便加以使用。
在社方設立神治傳道訓練班之前,我們當中很少人有機會常常公開發表演説。盧述福弟兄逝世之後,諾爾弟兄努力改善自己的演説能力。我在伯特利的房間就在他宿舍的下一層,我可以聽見他練習講出他的演講。他於1942年在克利夫蘭大會中所講的公衆演講,“和平——能够持久嗎?”,他曾實際將這個演講朗讀了許多次。
周遊各地
我在伯特利服務了13年之後,諾爾弟兄委派我以區務監督的身分從事外勤服務。他向我簡述這項新委派時説:“萊爾,現在你有機會可以親自看到耶和華如何對待他的子民。”我將這番話緊記在心,在1948年5月15日帶着兩個手提箱,開始了周遊監督的生涯。在開始區務工作之前,我以環務監督的身分服務了幾個月。
我所探訪的第一群會衆是明尼蘇達州沃塞卡郊區的一個人數不多的會衆。我事先致函迪克·凱恩,他是會衆的組務僕人(當時主持監督的名稱)。我請他到火車站接我。他是個特别先驅。為了節省開銷,他剛從租下來過冬的房間搬進夏季的住所——一個帳幕。可是,明尼蘇達州的五月絶不像夏天!那天晚上,我在帳幕裏冷得打顫;我不禁納罕自己是否適合過這種生活。我患上嚴重的傷風,而且持續了幾個星期之久,不過我終於痊愈。
在那些早期日子,當我探訪各會衆和各環時,我住在弟兄家裏,全部行李只有一個手提箱。我住過各種各式的地方,包括睡在廚房的地上,在客廳的長沙發椅,悶熱的樓頂間。有時我留宿的家庭裏有一個成員對我們的信仰十分反對。在威斯康星州的一個家庭裏,整個星期每當我回來或出去時,不信的丈夫總是橫眉怒目瞪着我。一天晚上,他醉醺醺的回來,我聽見他揚言要“開槍射死那傢伙”,我想這應該是離去的時候了。然而,不愉快的經驗比較罕見,但這些經驗卻為我的委派增添不少刺激,令我在事後感到有趣。
尋得良伴
我還記得很清楚。在俄亥俄州蒂芬舉行的環務大會裏,我邂逅了來自印第安納州韋恩堡的莉昂娜·埃爾曼。她是個漂亮動人、有棕色眼睛的少女。她也自小在基督教的信仰中長大,並且已經以先驅身分忠心地服務了好幾年。畢竟,周遊工作並不適合談戀愛;可是,我們以書信保持聯絡。後來到了1952年,我問道:“你願意嗎?”她説:“我願意!”我們兩心相悦,於是結為夫婦。時常有人問我們為甚麽不在一個地方定居下來,生兒育女。我們回答説其實我們已有一個家庭——兄弟、姊妹、爸爸、媽媽——分布在我們所探訪的44個州之中。——馬可福音10:29,30。
有些人曾問我,‘你曾試過感覺疲倦而想辭職不幹嗎?’有,而且不只一次。可是我們兩人,若有一個意志消沉,另一個便替他打氣。有一次,我甚至寫信給我的兄弟韋爾納,問他是否可以讓我跟他一起做他的油漆生意。他説其實他一向都希望有這樣的機會,因為我們自小便十分要好。可是他勸我在未作決定之前先仔細權衡輕重。後來我記起諾爾弟兄常對伯特利家庭成員所説的一番話:“辭職是毫不費力的,但緊守工作崗位卻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忠誠。”這仍是個優良的忠告。
若沒有一個忠貞不移、事事予以支持的妻子,相信沒有任何已婚的周遊監督能長久地緊守自己的工作崗位。對我來説,莉昂娜的確證實是這樣的妻子。她那温暖親切的性情以及在會衆中表現的開朗態度使她深受許多人所喜愛。無論我多少次告訴她我如何愛她,我也永不感到厭倦。我相信這也同樣幫助她緊守自己的工作崗位。
體驗耶和華的祝福
區務監督的工作集中於環務大會之上,他在每星期舉行的大會中擔任主席、公衆演講講者和訓練班監督。我負責督導過數以百計的環務大會,其中沒有一個不能够舉行。由此可見,耶和華的確祝福這項安排。誠然,有些大會曾受到干擾,可是沒有一個曾被迫要臨時取消。
1950年春天,我們在俄亥俄州伍斯特舉行大會。星期六晚節目結束時,我請聽衆一起唱詩。豈料當時有逾千的反對者結集在舉行大會的劇院外面。這些暴民帶備了許多箱雞蛋,打算在我們離去時向我們投擲。因此,我們衡量過當時的情勢之後,決定將節目延續下去——唱詩、講經驗、即席演講等。在場的800名見證人保持鎮靜,耐心等候。
到了凌晨2時,天氣極度寒冷。招待員拿出滅火喉,沖淨掉在門前路邊的雞蛋,彷彿裏面的人快要離去似的。暴民從附近温暖的巴士總站走出來,再次結集在門前。可是招待員此舉只是聲東擊西,我們趁機靜靜地讓聽衆從後門離去。所有人都平安無恙地返抵自己的汽車。暴民滋擾的事件也在俄亥俄州的其他大會發生,諸如在坎頓、迪法恩斯、奇利科西等地。然而,暴徒策動的暴力事件逐漸減少,由於美國最高法院作出對我們有利的裁決,這開始對不法之徒産生影響。
後來,健康方面的難題使我們不得不作若干改變。因此,在1970年代中期,社方仁慈地委派我在南加利福尼亞州作環務監督。這個地區裏的會衆彼此相距不遠,而且可以很易找到健康護理的設施。區務監督的職責涉及來往較遠的地方,照顧和督導許多個環;環務監督的責任則包括安排環務大會、委派以及排練大會的節目。除此之外,環務監督也負責編排和主持先驅服務訓練班。因此周遊監督的職分,不論區務抑或環務,都是全時的服務,是一種富於獎賞的生活方式。
仍然期待耶和華的日子來臨
從我最早的回憶——逾70年之前——到現在,我一直懷着緊急之感而生活。在我看來,哈米吉多頓一向都迫在眉睫。(啟示錄16:14,16)像我的父親和祖父一樣,我一生所過的生活與使徒敦促我們的話一致,他説:“切記着耶和華日子的臨在。”我時刻將新世界的應許視作“未觀看到的實體”。——彼得後書3:11,12;希伯來書11:1,《新世》。
這個從嬰孩時期已灌輸給我的期望快要實現了。‘牛將與熊一起進食’,‘獅子要像牛一樣吃草’,“小孩子要牽引牠們”。(以賽亞書11:6-9)耶穌在啟示錄21:5對約翰所説的話為這些令人振奮的應許提出保證:“坐寶座的説:‘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又説:‘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