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歷史有多準確?
“我説的是真話,並不是謊言,”一位聖經執筆者對他的年輕朋友這樣説。(提摩太前書2:7)保羅在書信中所用的這些措辭對聖經批評家提出一項挑戰。a自保羅寫下他的信以來,1900多年已過去了。可是在這期間,沒有人能够成功地提出證據,證明他的書信有絲毫不確之處。
聖經執筆者路加也很關注資料的準確性。他記錄了耶穌的一生和傳道工作,然後寫下了使徒行傳。路加寫道:“我已經把這些事從頭考查過,……都是確實的。”——路加福音1:3,4,《新譯》。
準確的證據
19世紀初葉,聖經批評家質疑路加所寫的歷史記載的準確性。此外,他們聲稱使徒行傳所載的歷史是在公元第二世紀中葉捏造出來的。英國考古學家威廉·米切爾·拉姆齊爵士便相信此説。但考證過路加所提及的名字和地點後,拉姆齊卻承認説:“我漸漸意識到,這些記載在很多細節上都十分準確真實。”
拉姆齊寫下以上的話時,批評家對於路加的寫作是否準確仍未取得共識。他們為了一個爭論相持不下。爭論牽涉到幾個關係密切的城市: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路加的報導暗示,以哥念跟路司得和特庇不同;他把路司得和特庇稱為‘呂高尼的城’。(使徒行傳14:6)可是,正如附圖所示,路司得距離以哥念比離特庇更近。有些古代歷史家把以哥念描述為呂高尼一部分;因此,批評家指責路加沒有這樣行。
後來在1910年,拉姆齊在以哥念的廢墟發現了一個紀念碑,碑文透露該城居民説的是弗呂家語而非呂高尼語。梅里爾·昂格爾博士在《考古學與新約》一書中説:“從以哥念及鄰近一帶發現的其他許多銘刻證實,基本上説來,該城可稱為弗呂家的城。”不錯,在保羅的日子,以哥念是屬於弗呂家文化的;這與‘呂高尼的城’不同,因為那裏的人説的是“呂高尼的話”。——使徒行傳14:6,11。
聖經批評者也質疑路加用“波利塔爾克斯”一詞來指帖撒羅尼迦的地方官。(使徒行傳17:6,《新世》腳注)希臘文學從沒有採用這個語詞。後來,人在這個古城發現了一道拱門,拱門上不但載有若干地方官的名字,還把地方官稱為“波利塔爾克斯”——正好是路加所用的字詞。W.E.瓦恩在《新舊約語詞詮釋辭典》一書中解釋:“路加寫作的準確性因採用這字詞而獲得證實。”
路加的航程
航海專家曾仔細研究使徒行傳第27章所描述的海難細節。據路加説,他與保羅所乘的大船在一個名叫高大的小島附近遇上從東北刮起的大風。水手們都害怕船會被大風吹到非洲北岸沿海的危險沙洲上。(使徒行傳27:14,17,《新世》腳注)於是,他們以熟練的航海技術成功地把船駛離非洲,向西前行。大風仍然刮個不停。最後,船在馬耳他島的海岸附近擱淺了。當時他們的船已航行了870公里左右。據航海專家們估計,一艘大船在強風中航行,要逾13天的時間才能抵達這麽遠的地方。他們的計算與路加的記載一致,因為路加指出船在第14天擱淺。(使徒行傳27:27,33,39,41)快艇手詹姆斯·史密斯考查過路加的航海記載的一切細節之後作出結論説:“這乃是一項真實的記錄,是根據個人的親身經歷寫成的……除非執筆者親自目擊其事,否則,他若不是個水手,就根本沒有可能寫出這項在一切細節上都正確無誤的航海記載。”
由於這些發現,若干神學家願意為基督教希臘文聖經辯護,指出它是準確的歷史。但希伯來文聖經裏較早期的歷史記載又如何?不少教士向現代主張屈膝,聲稱聖經含有神話。可是,令批評家尷尬的是,聖經早期的歷史有不少細節業已證實是準確的。例如,請考慮一下一度受人遺忘的亞述帝國重新被人發現一事。
[腳注]
[第3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弗呂家
呂高尼
以哥念
路司得
特庇
地中海
塞浦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