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愛心傾聽的藝術
「謝謝你聽我說話。」最近有人這樣對你說嗎?那恭喜你!人人都喜歡那些樂於聽自己說話的人。我們留心聽人說話,能夠令那些被難題困擾或悲傷的人重新振作。再說,我們留心聽別人說話,就更懂得欣賞別人了,對不對?在基督徒會眾裡,我們必須懷著愛心傾聽別人說話,才能做到「彼此關注,激發愛心,促進善行」。(希伯來書10:24)
可惜,很多人都不懂得聽的藝術。他們只知道給人出主意,講經歷,提意見,很少靜心聽別人說話。懂得傾聽其實是一門藝術,我們怎樣才能學會懷著愛心傾聽呢?
秘訣是什麼?
耶和華是我們的「偉大導師」。(以賽亞書30:20)我們從他那裡可以學到傾聽的藝術。讓我們看看耶和華曾經怎樣幫助先知以利亞。有一次,以利亞受到耶洗別王后的恐嚇,就害怕起來,逃到曠野向上帝求死。在那裡,上帝派天使去安慰他。耶和華首先耐心傾聽以利亞訴說心中的恐懼,然後讓這位先知看到他施展大能。結果怎樣呢?結果以利亞不再害怕,重返工作崗位。(列王紀上19:2-15)耶和華為什麼願意花時間聽他的僕人說話呢?因為上帝關心他們。(彼得前書5:7)所以,要學會傾聽的藝術,關鍵在於關心別人,對他們表現真摯的愛心。
在玻利維亞,一個男子回想自己犯了嚴重過錯後,一位基督徒怎樣關心他。他滿懷感激地說:「那是我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如果不是那位弟兄花時間聽我傾訴,我可能早就放棄,不再事奉耶和華了。他的話不多,可是我知道他關心我,願意聽我說話,我就因此有了力量。我需要的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我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我需要的是別人的關懷,知道有人關心我,願意了解我的感受就很足夠了。這位弟兄耐心聽我傾訴,把我從絕望的深淵中拉了回來。」
耶穌基督是另一個懷著愛心傾聽的典範。耶穌死後不久,他的兩個門徒正離開耶路撒冷,到11公里以外的一個村莊。在路上,他們滿臉愁容,非常沮喪。復活了的耶穌基督於是走近他們,與他們同行。耶穌巧妙地問了個問題,要聽聽他們的心底話。門徒果然向他傾心吐意,把起初滿懷期待到後來大感失望迷惘的經過,都一一跟他訴說。正因為耶穌關心他們,滿懷愛心地傾聽,門徒後來也就更樂於聽他說話。接著,耶穌「把經上指著他說的話,都給他們解釋清楚」。(路加福音24:13-27)
我們想別人聽自己說話,就得先聽他們說話,這是愛心的表現。一個玻利維亞的婦人說:「我的爸爸媽媽、公公婆婆老批評我教孩子的方式。我很不開心,可是又實在沒把握能做個好媽媽。就在那段日子,一個耶和華見證人上門探訪,向我解釋上帝的應許。不過,最吸引我的其實是她說話的態度,她問我有什麼看法時,我看出她真的想聽。我邀請她進屋裡去,不知不覺間就跟她說起我的難題。她耐心地聽,還問我對孩子有什麼期望,以及我丈夫有什麼想法等等。跟一個肯聽自己說話的人在一起,令我感到多麼自在!後來,她打開聖經,讓我讀一些有關家庭生活的經文。我心裡知道,這個人真心想幫助我。」
聖經說:「愛……不求自己的利益」。(哥林多前書13:4,5)懷著愛心傾聽意味著不求自己的利益。別人要是跟我們說一些重要的事,我們也許就應該關上電視,放下報紙或關掉手機。我們如果懷著愛心傾聽,就應該興致勃勃地聽,並設法了解對方的想法。要做到這一點,我們要避免總是把話題扯到自己身上,例如說:「啊,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是這樣的……。」當然,如果只是朋友之間閒聊,這樣說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別人想向我們傾吐心事,我們就不應該只想到自己了。此外,我們也可以在其他方面對人表現真摯的關懷。
為了明白別人感受而傾聽
雖然約伯的朋友聽了他不下十次的發言,約伯仍然哀嘆說:「願有一位肯聽我!」(約伯記31:35)為什麼約伯這樣說呢?因為他的朋友聽是聽,卻沒有給他任何安慰。他們不關心約伯,也不想了解他的感受。他們顯然沒有懷著體恤之情去聽約伯說話。但是使徒彼得的忠告是:「你們人人都要思想一致,體恤別人,懷有弟兄之情、憐恤之心,為人謙卑。」(彼得前書3:8)怎樣體恤別人呢?一個方法是表現關注和同情,設法了解別人的感受。我們可以說些安慰的話,比如說:「那肯定不好受!」「你覺得受人誤解,對不對?」另一個方法是用自己的話把對方剛說的重複一遍,以表示我們明白他的意思。我們懷著愛心傾聽,就不單能聽到話裡的每字每句,也能聽到言外之意,明白對方的心思。
羅伯特a是個有經驗的耶和華見證人全時傳道員。他憶述:「有一段時間,我很灰心,對傳道工作毫不起勁。於是我向分區監督請教。他用心地聽我說,設法明白我的感受,他甚至看出我有點擔心,擔心自己因為想法不對而受到責備。他告訴我,他很理解我的感受,因為他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歷。聽到他安慰的話,我得以重新振作,沒有半途而廢。」
我們如果不同意別人的話,也應該留心聽嗎?我們可以因為別人把心裡的話說出來而謝謝他們嗎?如果兒子告訴你,他在學校跟人打架;十來歲的女兒告訴你她墮入愛河,該怎麼辦呢?父母向年輕人解釋對錯之前,如果先聽聽他們的心聲,嘗試明白他們的想法,不是好得多嗎?
箴言20:5說:「人心裡的思想好像深處的水,明辨事理的人卻能汲引出來。」一個經驗豐富的智慧人不一定會主動向我們提意見,所以我們必須向他請教,把他的思想「汲引」出來。同樣,我們要是懷著愛心傾聽,也要運用悟性,盡量鼓勵對方說出自己的想法。提問是有效的方法,但必須避免窺探別人的私事。一個好方法是找個合適的話題先聊一聊,讓對方感到自在。比如說,要跟做妻子的談婚姻難題,也許可以先請她講講怎樣跟丈夫邂逅。要幫助不經常傳道的基督徒,也許可以請他說說認識真理的經過。
懷著愛心傾聽並不容易
別人對我們表達不滿,要靜心傾聽特別不容易,因為人的自然反應就是替自己辯護。問題可以怎樣克服呢?箴言15:1說:「溫和的回答平息烈怒」。我們仁慈地請對方說出不滿,耐心地傾聽,其實也是一個「溫和的回答」。
兩個人激烈爭辯時,往往會把同一番話說完又說,雙方都覺得對方沒好好地聽。如果其中一方停下來,留心聽聽對方說什麼,不是會好多嗎?說到底,最重要的是表現自制,用仁慈得體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聖經告訴我們:「約束嘴唇,才算睿智。」(箴言10:19)
懷著愛心傾聽的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就有的,是要通過鍛鍊和努力學習才能掌握的一門藝術。不過,這種技巧非常重要,值得我們努力培養。留心聽別人說話既能對人表現愛心,又使自己快樂。因此,願我們都努力學習,好好掌握懷著愛心傾聽的藝術,做個智慧人!
[腳注]
a 不是真名。
[第11頁的圖片]
傾聽意味著不求自己的利益
[第12頁的圖片]
別人向我們表達不滿時,要留心傾聽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