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異教的羅馬至基督教國
古代世界帝國中沒有一個比羅馬更為顯赫與強盛。在全盛時期它的版圖西達西班牙、東抵波斯灣、南接埃及、北連大不列顛。但過了相當時候,它終於衰微崩潰。從它的廢墟中興起了基督教國。
古代羅馬歷史大致可分為三段時期:從公元前753至509年為君政時期;從公元前509年至27年為共和國時期;從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為帝國時期。
從羅繆利斯至朱利阿斯·凱撒
根據羅馬的傳統,第一位羅馬皇帝是羅繆利斯,他從公元前753年開始統治。羅繆利斯之後據說有六位君王相繼統治。後來在公元前509年,羅馬人推翻意得利亞的外族君王而建立了所謂共和國。
羅馬的軍力一旦強大到足以擊退敵人,統治者便開始謀求以戰事擴展疆土。在公元前133年,羅馬征服了希臘、馬其頓、迦太基(在北非)和亞洲行省。
隨後朱利阿斯·凱撒崛起。他利用錢財建立勢力在國外擴張版圖,在國內打倒政敵。他成為共和國最後一位強人,從公元前49至44年間執掌大權。
從奧古斯都至克勞第阿斯
後來朱利阿斯·凱撒被思疑與嫉妒他的貴族所暗殺。他的死引起了群雄角逐的戰爭。最後朱利阿斯的姪孫兼養子渥大維獲得勝利。在公元前30年,渥大維征服了埃及。於是羅馬開始成為聖經歷史上的第六個世界霸權。可是,一般世俗歷史家將羅馬開始算作帝國的年份是公元前27年,因為渥大維在那年接受「凱撒奧古斯都」的銜頭,奧古斯都的意思是「高高在上,神聖」。奧古斯都統治了四十年,從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當希律王代表羅馬統治巴勒斯坦及耶穌在猶大的伯利恆城出生時,奧古斯都正在掌權。——馬太福音2:1;路加福音2:1。
奧古斯都的承繼者是養子提庇留·該撒,他的統治時期是從公元14至37年。耶穌在地上從事傳道工作的三年半便是在他的統治期間。(路加福音3:1,23)當時總督本丟·彼拉多代表羅馬管理猶大(和撒馬利亞),而太守希律·安提帕則代表羅馬治理加利利和比哩亞。在提庇留統治的末期,猶太籍的基督徒及猶太教的改信者於公元33年在耶路撒冷守完五旬節之後各歸本家時將真正的基督教傳遍羅馬帝國各地。——使徒行傳2:5-11,41,42。
提庇留收養外號喀利古拉的該猶為子。這位養子統治四年之後變成瘋巔而為宮廷衛隊所殺。繼他登位的是革老丟(公元41-54年)。使徒行傳18:1,2提及他下令要所有猶太人離開羅馬。他的第四位妻子兼姪女阿格利比娜說服革老丟廢棄己子伯利坦尼格而立她前夫之子為承繼人。她後來毒殺了革老丟,於是她的幼子尼羅遂登上寶座。
從尼羅到圖拉真
尼羅的統治從公元54年延續至68年。雖然今日有人懷疑羅馬城被焚是否真正他下令放火所致,他卻的確利用這場大火作為迫害基督徒的藉口。據云尼羅虐待基督徒的方法之一是將其裹在塗了瀝青的衣服里,縛在柱上,然後在他們身上放火以照明夜宴的園庭。使徒保羅很可能在公元66年左右尼羅統治期間以身殉道。在這一年宗教狂人西加里將羅馬在馬撒達的駐軍消滅而引起了猶太人與羅馬人的戰爭,七年後戰爭在同一地點結束。
隨後有三位君主(加伯、奧圖、維托利斯)個別統治了六個月、三個月和大約一年,全都死於非命。其後由維斯柏西安登位,從公元的至79年作了十年統治。他取代了加勒斯作為羅馬軍團的司令與猶太人爭戰。他被立為王之後則任命自己的兒子提多作司令。提多後來繼維斯柏西安登位。在他的兩年統治期間內(公元79-81年),著名的羅馬競技場築成。維蘇威火山也在那段時期爆發,毀滅了龐貝城及其他城市。
提多的兄弟杜美真屢次陰謀加害於他。提多之死極可能是他的陰謀所促成。杜美真後來從公元81年統治至96年,他恢復羅馬政府對基督徒所作的迫害。據說他是下令在有生之日要被崇奉為『杜明尼斯和丟斯』(主和神)的第一位皇帝。傳說在杜美真統治末期使徒約翰投放逐到拔摩島上,在那裡獲得啟示。
杜美真的承繼者是尼佛,他僅統治了一年半。他是羅馬皇帝中較賢明的君主之一,但他的公正嚴明卻引起了許多人的敵視。他廢除了杜美真訂來反對基督徒的法律。可是由於異教徒對基督徒的傳道工作所懷的敵意,撤銷不公的法律並未能終止所有的迫害。基督徒也因為與眾不同而不受歡迎。他們拒絕崇拜君王、也不願干預政治和參加戰爭。他們的生活方式及傳福音的熱心使他們被認為與猶太教作對及威脅一切從異教得利的人。——使徒行傳8:1;9:1,2;12:1-5;18:12-17;19:23-41。
圖拉真(公元98-117年)在尼佛之後登位,並繼續推行尼佛賢明公平的政策,他的承繼者哈德利安(公元117-138年)亦然。哈德利安據說是所有羅馬皇帝中最能幹的一位。他制定較公平的納稅制度和大大改善奴隸的地位。他下詔禁止羅馬官員留意民眾對基督徒所作的公開非難。這項詔令說明他並不喜歡將基督徒處死,除非經過合法起訴及證明他們犯了重罪。
值得留意的一點是,執行仁政的羅馬皇帝往往同時是最寬容基督徒的。
迫害者馬卡斯,奧里歐斯和戴克里先
繼續統治的是安東尼斯·皮亞斯(公元138-161年),他是哈德利安的養子,極可能是羅馬皇帝中最和平的一位。隨後由馬卡斯·奧里歐斯繼位(公元161至180年)。a在公元第二世紀的這段時期,羅馬版圖極度擴張——佔地三百五十萬方哩(九百萬平方公里)及統治五千五百萬人口。可是,在奧里歐斯統治期間卻因水災、火災、地震、蟲害、叛亂、征戰和迫害基督徒而大傷元氣。從戰場歸回的兵士帶回可怕的疫病,以致國內死人無算。
馬卡斯·奧里歐斯是個熱心的宗教家。在途經希臘時他參與加入伊羅西利亞教門的神祕宗教儀式。他在八歲時已是一名舍拉祭司。在描述他的勝利的最後一個浮雕中,他仍以祭司姿態出現在祭壇上。鑑於他的宗教狂熱,我們可以很易了解何以他在統治期間自始至終均極力迫害基督徒。
奧里歐斯也是個出色的軍人。他親自領兵出戰,往往一去數年。
他的「默想」被認為是他對兒子柯摩達所作的訓導。可是從公元180至192年統治的柯摩達卻成為最惡劣的羅馬皇帝之一。他傲慢、專制、殘酷、奢靡,而且自負體力過人,以致下令要人將他當作羅馬的海克力斯(大力士)來崇拜。可是,有幾個他打算殺害的人卻先行下手將他害死。
在柯摩達統治時,羅馬帝國由盛而衰。柯摩達被人暗殺並沒有終止暴政,反而進入一個無政府狀態及混亂的世紀。在六十九年間總共有二十九人登位稱王,但除了四人之外其餘均死於非命。在這段時期基督徒飽受狄希阿斯(公元249-251年)和瓦勒利安(公元253-260年)所迫害。每次迫害都隨著立法迫害基督徒的皇帝之死而終止。
戴克里先(公元284-305年)企圖以獨裁手段恢復昔日帝國的光榮與權勢。他頭戴玉冠,並從東方宮廷採納若干隆重的儀式,使他在人民心目中造成一種神祕神聖的印象。他在統治的末期猛烈迫害基督徒達十年之久(公元303-313年),他的承權者也繼續此種迫害。
君士坦丁使羅馬帝國成為「基督教」國家
此後二十年間,戴克里先的政敵為爭奪王位而血戰。到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終於成為無敵的統治者而使帝國再度統一。(戴克里先將帝國分為兩部分,他統治東部,馬克西米安統治西部)。為了達到目的,君士坦丁「將若干『蠻王』及其數以千計的部屬餵野獸,」而且找尋藉口殺害了一位妻子和一名兒子。
據神話或傳奇所說。君士坦丁在為爭奪王位而爭戰之際在異象或夢中看見一個十字架,並聽見有聲音說,「持此象徵,所向無敵。」他聲稱這便是使他獲致成功的力量。他將帝國首都從羅馬遷至拜占庭,起名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之城)。他雖自稱歸信基督教,卻到臨終才受洗。
據云君士坦丁及與之共同執政的李西尼頒布了所謂的「米蘭詔令」,給基督徒以宗教自由;事實上這個「詔令」僅是李西尼致「東部政府官員的一封信,吩咐他徹底執行伽勒刺的詔令」而已。伽勒利曾影響戴克里先迫害基督徒。可是,在他去世之前伽勒利可能看出迫害的不公平或無效,於是下詔准許人民有信仰自由。
君士坦丁對所謂基督徒在教義上的分裂深感失望,於是召集尼西會議希望加以團結。他自己主持這個會議。鑑於大多數人贊成亞達拿西所解釋的三位一體教義,他遂以帝國法律將其訂為教義。君士坦丁隨後放逐了阿萊亞斯及與他持有一同信仰的人。(阿萊亞斯認為耶穌基督不是彼此同等的三位一體中的一位而是由上帝創造並順服上帝的。)
君士坦丁將羅馬天主教立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並極力迫害異己。耶穌會神學家麥堅西在他所著的《羅馬天主教會》(1969)一書中說,「我了解到羅馬天主教始於君士坦丁的歸信。」這個教會不但沒有受到迫害,反而成為迫害者。關於這件事,一位現代歷史家寫道:
「第四世紀是基督教會驚人增長的時代。這個世紀以迫害基督徒開始,當時他們在民眾中僅佔少數,迫害者是一位異教皇帝。在該世紀的末葉,基督教卻成為帝國的唯一國教,……受一位基督教的皇帝加以庇護,並制訂法律迫害……一切在任何方面偏離國家教會法定教義的人。
「但這種迅速發展並非教會之益。大批漠不關心或自私自利的人擁入無可避免地使教會內的道德水準和宗教熱心隨之降低,同時將非基督教的因素帶入它的教義和行為中。」——《歐洲文明概觀》,斐加遜及布魯恩著。
君士坦丁死後至帝國滅亡
君士坦丁在公元337年死後,羅馬帝國連年內戰而國勢大衰。羅馬皇帝朱利安(公元361-363年)轉而反對他被迫接納的宗教,並企圖恢復以異教為國教。他在臨終時不得不承認失敗。可是,他所謹守的原則卻看來比許多自稱為基督徒的皇帝所守的高超得多。在狄奧多西皇帝(公元379-395年)統治時,羅馬天主教被立為國教,其他宗教一概禁止。
由於道德腐敗和「蠻族」入侵,羅馬的國勢大為衰弱,羅馬主教們的勢力卻逐漸伸張。因此哥德族的君王阿拉列在公元410年劫掠羅馬城之後,羅馬主教英諾森一世率先重建該城。他同時堅持要所有西方主教在宗教事務上以他為首。
利奧一世在這方面甚至更進一步。他可以說是第一位真正的教皇,因為皇帝華倫天利安三世授他以管理西部帝國所有主教的權柄。
公元476年,原為德國將領的奧杜阿格王廢了羅馬皇帝羅慕勒斯·奧古斯都,此後無人繼位。至此擁有五百年歷史的古羅馬帝國遂告終結(意指帝國的西翼而言)。
羅馬是古代世界霸權中最強盛的國家,它的版圖也最遼闊。聖經將之描述為一頭「野獸,甚是可怕,極其強壯,大有力量。有大鐵牙。」(但以理書7:4-14;2:36-44)那末,它何以會衰弱滅亡呢?有一位歷史家將羅馬的衰亡稱為「歷史上最大的難題。」
可是,在熟悉聖經原則的人看來,羅馬的衰亡並無難解之處。耶穌說「一家自相紛爭,必站立不住。」(馬太福音12:25)這個帝國的衰亡無疑是由分裂和內部糾紛所促成的。聖經同時說,「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拉太書6:7。
我們在此引述肯特在《中世紀歷史》的一書中所說的話:「羅馬世界的生活有其十分醜惡的一面,這是古典學家們通常蓄意忽視的:龐大的奴隸人口,廣大的城市貧民窟和極度的貧窮,同性戀的廣泛流行等。」在此之外更加上極端放縱和貪婪;窮奢極侈的宴樂,任性的殘酷,令人反感的宗教儀式和明目張膽的政治貪污。既然如此,羅馬的滅亡又何足怪呢?
[腳注]
a 在公元161至169年馬卡斯;奧里歐斯與路西斯·奧里歐斯·威勒斯以「平等地位治理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