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一句話便應該夠了
「對智慧的人說一句話便已足夠了。」有句諺語這樣說。智慧的人是個以開明的頭腦,不持偏見地聆聽忠告或糾正的人。他權衡所聽到的勸告,並調整自己的思想。他根據原則與事實(或真理)而行事。在智慧的人身上施行像壓力或威迫之類的策略是徒勞無功的。
聖經以略為不同的字眼表達這個思想。它說:「一句責備話,深入聰明人的心,強如責打愚昧人一百下。」——箴言17:10。
一個有悟性的人若犯了錯誤,並被人向他指出這事,他便會立即看出自己的錯誤可能或確實造成的損害,特別以其能夠在他與上帝的關係上所造成的損傷為然。他不會大表憤概或惱怒,或拒絕責備的人以圖使自己在事情上看來是對的。富於悟性的人受到一句責備的話便立刻在良心上受到影響。此後便無需再加以責備了,由於這人的良心會推使他作努力將事情糾正,若是可能的話。他也會向受損害的人及上帝尋求寬恕。
被膏立為古代以色列國君王的大衛多次表明自己是個富於悟性的人。當他被痛恨他的敵人,正在掌權的掃羅王,所追殺時,大衛曾兩度有能力置王於死地。但大衛卻沒有下手,反之他將事情交在上帝手中。(撒母耳記上24:2-7;26:5-11)在另一次大衛也表現悟性。拿八,一個異常苛刻的惡人,大大地得罪了大衛。當大衛前往向拿八報仇之際,拿八的妻子亞比該在路上迎接他。她向大衛指出,他若自行處理此事而殺害拿八全家男子便有使流血罪歸於自己身上的重大危險了。『請等候耶和華公平處決』,她懇求說。大衛接納了這項建議,並由於上帝和亞比該使他免因自己的錯誤思想造成大禍而向之致謝。(撒母耳記上25:20-35)在以仁慈對待他朋友約拿單之子米非波設一事上大衛又再表現悟性,即使米非波設是他敵人掃羅的孫兒。——撒母耳記下9:1-7。
後來,有一次大衛必須受到責備。他在與拔示巴通姦一事上大大地得罪了上帝和他自己的同胞。上帝差遣先知拿單前往見他,他藉一個比喻使大衛明白自己的罪過,於是大衛立即回答說:「我得罪耶和華了。」(撒母耳記下12:13)詩篇第五十一和三十二篇透露大衛如何深受拿單的責備所影響。大衛並不需要責打,僅一句責備的話便足以使他恢復及承認他的過犯。
愚妄的人
在另一方面,愚妄的人(不僅是個無知的人)則是個對於自己與同胞及上帝的關係並無悟性的人。他可能甚至對上帝的道具有若干知識,但卻缺乏體會或平衡的推理。勸告的話,甚至責備,對他並無作用。訴諸良心並不會推使他承認及改正自己的過錯。甚至將他責打一百下也不會改變他。他並不關心上帝或別人,而祇是想及自己。他的心變得更剛硬,他的良心也由於抗拒責備與責打而變成麻木。「智慧人懼怕,就遠離惡事。愚妄人卻狂傲自恃。」箴言睿智的執筆者如此說。——箴言14:16。
埃及的法老王便是這等愚妄人之一。他所遭受的災殃僅足以使他顯露內心的頑固和執迷不悟,直至最後導致他自己的毀滅。——出埃及記11:9,10;14:5-9;詩篇136:15。
一項對照
使徒彼得和出賣朋友的猶大形成有悟性的人和愚妄或愚蠢的人之間的一個鮮明對照。彼得曾受耶穌警告他會三次不認他的主。(路加福音22:31-34)後來,當耶穌在大祭司前受審時,彼得的確不認主,但之後不久,當他看見耶穌轉身向他投以意味深長的一瞥時,彼得立即出到外邊痛哭。(路加福音22:54-62)彼得雖然深深受創,卻從藉著一「瞥」而傳達給他的意思得益。他對這事的衷心反應協助彼得在後來成為他的弟兄所能倚重的人。
可是猶大雖然曾與耶穌及眾使徒一起約有兩年之久,並獲得耶穌的教訓、糾正及目睹過他的神奇作為,卻不為所動。他的心並沒有受到耶穌所施行的一切醫治和耶穌對他施行的仁慈訓練與管教所感動。剛相反,他逐漸使自己的心剛硬起來,因他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慾而盜取耶穌和使徒們存起來作為生活費及賙濟窮人之用的金錢。(約翰福音12:6;13:29)猶大多麼缺乏體會!耶穌在死前的最後一夜對猶大說:「你所作的快作罷,」但猶大沒有作出像彼得被耶穌僅投以一瞥時的那種反應。(約翰福音13:27)反之他一仍舊貫,一心要執行他的惡計。甚至當他的罪使他感到懊悔時,他並沒有向上帝禱告,也沒有到眾使徒那裡,反之他回到他將耶穌賣到手中的罪犯那裡去。他畏縮地試圖退回所得到的三十塊銀錢,彷彿這樣行可以稍為減輕他所負的嚴重罪過一般。受到他的同黨所斷然拒絕之後,他遂出去外面自縊身亡。
這些事例一致強調,我們應當力求富於悟性,具有開明的頭腦,聆聽來自試圖幫助我們的人的請求,責備,甚至一句責罵的「話」。不受責備所影響和感動不僅有損我們與上帝和朋友之間的關係,這甚至可以導致最惡劣的情況:良心麻木甚至對於管教性的「責打」也無動於中。人若不採取有力的行動來糾正這種情形,就會將自己完全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