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遜的士師希望獲得保證
事情發生於公元前十三世紀,大約在摩西的承繼人約書亞死後200年。地點是在上帝應許賜給以色列人之地北部的耶斯列谷。
當時有什麼事發生以致令我們今日深感興趣呢?那便是,一位以色列士師僅以300名軍兵擊潰135,000之眾的敵國大軍。
這件事是如何發生的呢?一項重要因素是這位士師決心要肯定上帝的確支持他。
這件驚人事實的聖經紀錄載於士師記一書第六至八章,它的起頭說:「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就把他們交在米甸人手裡七年。米甸人壓制以色列人。」(士師記6:1,2)以色列人每逢撒了種之後,米甸人和其他掠奪者便「上來攻打他們,對著他們安營,毀壞土產,直到迦薩,沒有給以色列人留下食物,牛、羊、駝也沒有留下。」——士師記6:4。
上帝揀選「最微小的」
在絕望之餘,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緣故呼求耶和華。」(士師記6:7)因此,上帝為他們興起了一位士師和拯救者。這人出自亞比以謝之家(瑪拿西支派的支族),即約阿施的兒子基甸。有一天基甸正祕密地在酒榨裡打麥子,以免為敵人所見,一位天使向他顯現,說:「大能的勇士啊,耶和華與你同在。」基甸大感驚異,遂反問既然以色列人處於這樣的苦境,耶和華又怎會與他們同在。耶和華[藉著他的天使]觀看基甸,說:「你靠著你這能力去從米甸人手裡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麼?」——士師記6:11-14。
基甸對來自上帝的任務所生的反應顯出他的謙遜性格。他答道:「主[耶和華]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可是,上帝卻向他保證說:「我與你同在,你就必擊打米甸人,如擊打一人一樣。」——士師記6:15,16。
但基甸意識到與米甸人及其盟國作戰所牽涉的困難。於是他請求天使給他一個徵象以肯確地表明這項任務真正是來自上帝的。他預備了肉、無酵餅和湯,將各物放在磐石上,將湯倒出來。天使伸出杖,杖頭碰到肉和無酵餅,就有火從磐石中出來,燒盡了祭物,使者也就不見了。「基甸就知道他是耶和華的使者。」——士師記6:17-22。
當夜耶和華對他所揀選的士師提出一項考驗。上帝吩咐他拆毀他父親為巴力神所築的壇,砍下壇旁的聖柱,在該處為耶和華築一座壇,將他父親約阿施的七歲公牛(顯然公牛在巴力看來是神聖的)獻為燔祭,並將砍下的聖柱當作柴燒。基甸勇敢地接受這項任命。可是,由於謹慎,他在夜間行事。——士師記6:25-27。
城裡的人翌晨起來看見所發生的事,遂要求將基甸交出來治死。可是,他父親約阿施加以干預,辯稱巴力若真正是神,他應該為自己辯護才對。——士師記6:28-32。
不尋常的備戰方法
聖經記載接著敘述「米甸人、亞瑪力人和東方人都聚集過河,在耶斯列平原安營。」於是耶和華的靈降在基甸身上。他召集亞比以謝族人備戰,同時派出使者走遍瑪拿西地,對瑪拿西人、亞設人、西布倫人和拿弗他利人發出呼召,鼓勵人加入他的陣營。(士師記6:33-35)聚集在他手下的兵士共有32,000人。可是,敵方的營中卻大約有135,000人,與以色列人的比例是四比一。
這時基甸請求上帝施行兩個奇跡,再次向他提出保證上帝會支持他進軍攻擊米甸人。他請求把羊毛放在禾場上一夜,羊毛上會有露水,別的地方卻都是乾的,第二夜則羊毛是乾的,別的地方都滿了露水。上帝聽見他的請求而施行了這兩個奇跡。——士師記6:36-40。
當基甸和軍隊安營預備與敵人會戰時,耶和華下了一個出乎意料的命令:「跟隨你的人過多,我不能將米甸人交在他們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誇大,說,『是我們自己的手救了我們。』現在你要向這些人宣告說,『凡懼怕膽怯的,可以回去。』」基甸服從地給予他們一次考驗。結果如何?「於是有二萬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萬。」(士師記7:2,3)敵人與以色列人的差額突然增至13比1。
於是,耶和華吩咐基甸帶領餘下的一萬人去到水旁作進一步的考驗。大多數均放下武器,貪婪地跪下渴水。可是,有300人卻保持戒備,僅是稍微俯身以手取水就口而喝。上帝遂說:「我要用這三百人拯救你們,將米甸人交在你手中。」(士師記7:4-7)這使敵人對以色列人的差額變成450對1。
上帝告訴基甸,他若感覺膽怯,可先帶從人在夜裡偵察敵營。他依言而行,並且聽見有人將夢告訴同伴。這人夢見一個大麥餅輥入米甸營中,到了帳幕,將帳幕撞倒。同伴宣告說:「這不是別的,乃是以色列人約阿施的兒子基甸的刀。上帝已將米甸和全軍都交在他手中。」——士師記7:9-14。
這使基甸勇氣大增,他遂回到以色列營中,整軍前往殺敵。可是僅以300之眾怎能與135,000大軍作戰呢?
「耶和華和基甸的刀!」
這位謹慎的士師把軍隊分為三隊,每隊百人,使他們能分成三路進攻敵營。他把角和瓦瓶交在各人手裡,瓶內藏著火把,吩咐他們說:「我和一切跟隨我的人吹角的時候,你們也要在營的四圍吹角,喊叫說,『耶和華和基甸的刀!』」(士師記7:16-18)這項計策有什麼效果呢?聖經的記載繼續敘述說:
「基甸和跟隨他的一百人在三更之初,才換更的時候,來到營旁,就吹角,打破手中的瓶。三隊的人就都吹角,打破瓶子,左手拿著火把,右手拿著角,喊叫說:『耶和華和基甸的刀!』他們在營的四圍各站各的地方,全營的人都亂竄。三百人吶喊,使他們逃跑。三百人就吹角,耶和華使全營的人用刀互相擊殺,逃到西利拉的伯哈示他,直逃到靠近他巴的亞伯米何拉。」——士師記7:19-22。
這個計策的效果的確使他們所向披靡!吹響角,打破瓶、高舉火把喊叫使米甸人以為自己已被大軍圍困。他們可能認為每枝火把不是代表一個人而是一隊軍兵。他們於是倉惶逃遁,甚至「用刀互相擊殺」自己的人。
基甸決心完全擊潰仇敵,遂求助於瑪拿西、亞設、拿弗他利和以法蓮等支派。他們窮追潰敗的米甸人,將其退路截斷。以法蓮人擒獲米甸人的兩個首領,俄立和西伊伯。——士師記7:23-25。
後來有些事故發生使基甸再度表現他的優良性格。我們讀到:「以法蓮人對基甸說:『你去與米甸人爭戰沒有招我們同去,為什麼這樣待我們呢?』他們就與基甸大大爭吵。」可是,這位勇敢的士師的反應是可嘉的謙遜:「我所行的豈能比你們所行的呢?……上帝已將米甸人的兩個首領,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們手中,我所行的豈能比你們所行的呢」溫和的應對消弭了進一步的爭吵。——士師記8:1-3;箴言15:1。
勇敢的基甸和跟隨他的三百人雖然疲乏,仍然鼓勇渡過約但河去追趕米甸人的兩個王,西巴和撒慕拿。基甸在途中要求疏割人給予糧食,可是疏割人的首領拒絕了,說:「西巴和撒慕拿已經在你手裡,你使我們將餅給你的軍兵麼?」他們抵達毗努伊勒時情形也是一樣。——士師記8:4-9。
儘管遭遇許多艱辛,基甸和軍兵卻窮追不捨。他們終於發現西巴和撒慕拿及其15,000殘餘部眾的所在。上帝所委派的這位士師又再度表現謹慎的品質。他「從住帳篷人的路上去,殺敗了米甸人的軍兵,因為他們坦然無懼。」(士師記8:10,11)西巴和撒慕拿企圖逃跑,但被基甸捉住處死。——士師記8:12,18-21。
以色列人對基甸大獲全勝如此感激,以致想要他的家系世世代代管理他們。可是他並不愛慕虛榮和人為王權所牽涉到的受造物崇拜。「我不管理你們,我的兒子也不管理你們。唯有耶和華管理你們。」——士師記8:22,23。
基甸後來籲請人捐出戰利所得的金飾。他用這些金子造了一個貴重的以弗得(即祭司的外袍),其上可能鑲有寶石。他這樣行可能懷有良好的動機,也許將以弗得視為戰勝米甸人的紀念品。可是,這件東西卻證明成為絆腳之物,因為「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網羅。」(士師記8:27)顯然以色列人利用這昂貴的袍服從事某種謬誤的崇拜。
今日所得的寶貴教訓
聖經中關於基甸的記載對今日活著的人提出寶貴的教訓。例如,請考慮一下他的謹慎。你有留意到這位士師怎樣請求上帝顯出奇跡作為證據,以證明上帝真正支持他嗎?這並非意味到他缺乏信心。他必須有極大信心才會甘願從事以1敵4的戰爭,更不用說增加到1敵13,最後甚至以1敵450人。但雖然充滿信心,基甸卻希望能夠肯定上帝的確支持這種敢人所不敢的冒險。甚至在獲得保證之後,基甸繼續保持謹慎,在敵人猝不及防時加以攻擊。
同樣地,今日基督徒發現自己在敵視耶和華的真正崇拜者的人當中僅處於極少數。(約翰福音15:18,19)在這個時期中,希望取悅上帝的人必需繼續查考聖經以肯定他們的神聖服務的確受上帝支持及與聖經一致。(哥林多後書13:5)正如基甸審慎地在夜間拆毀巴力的祭壇,基督徒必須「靈巧像蛇」,在從事見證和使人作門徒的工作上保持機巧,因這項工作包括推翻宗教的謬誤信仰。(馬太福音10:16;24:14;28:19,20)他們找出機會和方法,使基督教的信息對心地善良的人產生有益的影響。
另一項寶貴教訓來自基甸的謙遜。聖經勸告基督徒要培養同樣的態度,「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腓立比書2:3。
此外,聖經的記載也含有預言性。士師基甸預表基督耶穌,上帝「將審判的事全交與[他]。」(約翰福音5:22)聖經預言不久耶穌和眾天軍便會與「地上君王和他們的眾軍」爭戰。(啟示錄19:11,14,19)爭戰的結果會與詩篇執筆者所作關於基甸來拯救的禱告一致:「求你待他們如待米甸。……求你叫他們的首領像俄立和西伊伯,叫他們的王子都像西巴和撒慕拿。……使他們知道唯獨你名為耶和華的,是全地以上的至高者。」——詩篇8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