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激發慷慨
「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基督的使徒保羅的這句話不但對園丁和農夫是個良好的忠告,而且對所有想與造物主和鄰人保持良好關係的人均是金玉良言。——哥林多後書9:6。
誠然,有些人濫用了別人的慷慨,但是以一般而論,耶穌的話是適用的:「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路加福音6:38。
耶穌基督在地上傳道時會將這條原則身體力行。他是慷慨的化身。他熱心而不自私地向貧苦的人傳播上帝王國的好消息。他安慰傷心的人、醫治有病的人、使盲者跛者復元,甚至將死人復活。他從不索取代價,亦不冀求薪酬;他甚至沒有像許多自稱跟隨他腳蹤的人一般向人勸捐。但是耶穌在衣、食、住方面卻沒有任何匱乏,雖然他沒有一個可以稱得上屬他自己的家。民眾慷慨地自動維持他在傳道工作上的所需。——路加福音7:22;8:1-3;9:58。
他的慷慨不但感動別人供給他的生活所需,還激勵別人撇下一切,參加傳道工作以表現同樣的慷慨。例如有一次他能夠派出十二使徒向人傳道和施行奇跡,另一次則派出七十個門徒去做同樣的工作。在五旬節之後,早期的基督徒在慷慨方面表現一個多麼好的榜樣!他們當中有些人將家產變賣,然後把所得的錢交與使徒,使當時城中的基督徒不致有衣食之虞。——路加福音9:1-6;10:1-7;使徒行傳4:32-35。
慷慨激發慷慨這條原則在今日及在早期基督徒的日子一樣真實。耶和華的基督徒見證人付出他們的時間、體力和金錢使他人能夠聽到上帝王國的好消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認識了慷慨的上帝耶和華。關於他,我們在聖經讀到「上帝就是愛。」「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包括最寶貴的恩賜,他的獨生子,都是自他而來的。——約翰一書4:8;雅各書1:17;約翰福音3:16。
他們受到上帝所感動,藉著傳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而表現慷慨,別人亦由此受到激勵而毅然參加傳揚好消息的工作以表現慷慨。類似地,各地小組的主持人和助理僕人均不受薪酬地志願服務,並且從不向人勸捐。所以不足為奇地,小組的分子也自動慷慨捐助王國聚會所的租金。對所有這些人來說,上帝感示人寫下的這句話的確十分適切:「義人[懷慨好施]。」——詩篇37:21。
1968年夏天在普世各地舉行的「萬民的好消息」區務大會有力地說明了慷慨激發慷慨這條原則。例如有兩個婦人免費招待一群到華盛頓史卜干參加大會的見證人在她們家裡住宿。見證人不想白白借住,遂以一個闊口玻璃瓶權充獻捐箱,每個見證人都隨自己喜歡放些錢入瓶裡作為使用房間的代價。到大會結束時,兩個婦人把得到的錢帶到大會的查帳部門捐給見證人,捐款的總數連美金五十元八角一分。
在丹麥舉行的一個大會中,見證人幫助新運動場所僱用的油漆匠油漆,俾油漆匠可以在假期開始之前完工,同時可以及時讓見證人使用運動場舉行大會。這種慷慨的表示使會場的經理非常高興,以致他在大會期間讓見證人免費使用電燈和電話,這的確是慷慨激發慷慨的一個好例子。
今日有許多人怪責年青人自私,而他們的指責亦非全無理由。但至少部份的理由豈不是因為成年人沒有為他們立下不自私的榜樣嗎?從這些大會中,見證人的少年與他們的長者的緊密合作足見此點。加拿大蒙特利奧的《新聞報》(加拿大最大的法文日報)在1968年八月七日刊說:
「耶和華見證人的另一項有益貢獻是這群人對家庭團結、尊重家庭元首的權柄、年青人參與其他分子的活動等問題的強調。在這三方面我們深感到他們的若干方法足堪其他教派研究和使用。……我們留意到,以聖經原則為根據的訓示所培育出來的青年通常受到較良好的保護而不致做犯法的事。」不錯,由於父母和長者所立的慷慨榜樣,這些年青人受到激勵從事不自私的活動。
慷慨能夠多激發慷慨嗎?毫無疑問!耶穌所說的原則——慷慨可以感動別人也表現慷慨——是千真萬確的。智慧的所羅門王的話亦暗示同一的原則:「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箴言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