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比亞他
(Abiathar)〔卓越之父;綽綽有餘(滿溢)之父〕
大祭司亞希米勒的兒子,屬於利未部族以利家的人。(撒上14:3;22:11;23:6)亞比亞他生活於掃羅、大衛和所羅門在位的日子,在大衛執政期間是大祭司。他有兩個兒子,分别名為「約拿單」和「亞希米勒」(跟亞比亞他的父親同名)。(撒下15:27,36;8:17)
掃羅王派以東人多益將亞比亞他的父親(大祭司亞希米勒)和别的祭司(共85人)全都殺掉,因為他認為這些人支持大衛。當時亞比亞他居於挪伯(離耶路撒冷不遠的「祭司城」)。多益也用劍殺了城内其餘的居民,惟有亞比亞他逃脱了,跑去投奔大衛。當時大衛本人也受掃羅追殺,看來躲在挪伯西南約30公里外的基伊拉。大衛覺得自己要為這個慘劇負若干責任,就對亞比亞他説:「當天我看見以東人多益在那裏,就知道他一定會告訴掃羅。我連累了你父家所有人。現在你只管住在我這裏。不要害怕,那要取你性命的,也要取我的性命。你跟我在一起,必受保護。」(撒上22:12-23;23:6)
此後在大衛流亡期間,亞比亞他一直跟隨大衛,做他軍隊中的祭司。撒母耳記上23:6提及,亞比亞他投奔大衛的時候,手裏拿着聖褂。雖然祭司一般也都穿細麻聖褂(撒上22:18),但撒母耳記上23:9-12表明,亞比亞他所帶來的,是他父親的大祭司聖褂,其中應該藏有聖籤「烏陵」和「土明」。
大衛和所羅門時期 大衛最後登上王位,看來他隨即立亞比亞他做大祭司。有些學者認為,大祭司亞希米勒死後,掃羅王立撒督為大祭司去代替亞希米勒。既然亞比亞他跟隨掃羅未來的繼位人大衛,因此掃羅不承認亞比亞他是大祭司。這些學者聲稱,大衛登基之後,立亞比亞他跟撒督一同做大祭司。他們所以有這個看法,很可能是因為聖經常常同時提到撒督與亞比亞他,好像兩人共同擔任大祭司似的。(撒下15:29,35;17:15;19:11;20:25;王上1:7,8,25,26;4:4;代上15:11)可是,上帝啟示的記載從沒有説,撒督在掃羅執政期間被立為大祭司。撒督常常被提及,可能由於他是先見和先知的緣故,就像先知撒母耳的名字,比他當日的大祭司更常在聖經中出現一樣。(撒下15:27)證據顯示,大衛統治期間亞比亞他是惟一的大祭司,撒督則持有僅次於亞比亞他的高位。(王上2:27,35;可2:26)
撒母耳記下8:17説:「亞希突的兒子撒督和亞比亞他的兒子亞希米勒做祭司」。這句話使有些人質疑上述説法,因為經文沒有説亞比亞他是大祭司。有些人認為這是由於抄經失誤,將「亞希米勒」和「亞比亞他」這兩個名字調換了;這節經文本該説「亞希米勒的兒子亞比亞他」才對,就像叙利亞語《伯西托本聖經》的譯法一樣。可是根據馬所拉文本,歷代志上(18:16;24:3,6,31)的記載證實,這節經文的説法是對的。因此,較可信的解釋看來是,這節經文提及撒督和亞希米勒做祭司,只是要説明他們兩人都在亞比亞他手下擔任祭司;亞比亞他是大祭司,則是不言而喻的了。(代上16:37-40;另見民3:32)
亞比亞他有殊榮跟别的祭司一起,將上帝的約櫃從俄别以東的家抬上大衛城。(撒下6:12;代上15:11,12)亞比亞他除了擔任大祭司之外,也是大衛的策士之一。(代上27:33,34)
大衛在位的晚期,他兒子押沙龍謀反。大衛被迫從耶路撒冷逃亡,亞比亞他一直效忠於他。為了挫敗變節叛徒亞希多弗的計謀,大衛將忠心的祭司亞比亞他和撒督遣回耶路撒冷,好保持聯繫,把逆子打算做的事通知他。(撒下15:24-36;17:15)押沙龍死後,亞比亞他和撒督擔當中間人的角色,安排大衛返回京城。(撒下19:11-14)
亞比亞他忠心耿耿地追隨大衛多年,在大衛被掃羅追殺和押沙龍造反期間,跟大衛一起歷盡艱辛。亞比亞他深得大衛的信任,成為大衛的朋友,備受他器重和賞識達四十年之久。可是,亞比亞他後來竟轉而支持大衛的另一個兒子亞多尼雅犯上作亂,助他奪取王位,實在令人大感意外。雖然亞多尼雅也獲得軍隊元帥約押的支持,他的陰謀卻無法得逞。大衛吩咐忠心的祭司撒督膏立所羅門為王。(王上1:7,32-40)在押沙龍造反期間,亞比亞他的兒子約拿單曾負責把消息傳送給大衛。所羅門受膏之後,約拿單隨即通知亞多尼雅他的計謀失敗了。所羅門王並沒有立刻採取行動處罰亞比亞他,直到後來事實證明亞多尼雅仍在暗中謀反,所羅門才下令把亞多尼雅和約押處死,將祭司亞比亞他逐出耶路撒冷。所羅門對亞比亞他説:「你回亞拿突自己的田地去吧!你本是該死的,不過我今天不殺你,因為你在我父親大衛面前,抬過至高主宰耶和華的約櫃,又曾經跟我父親共渡患難。」(王上2:26)所羅門派撒督接替亞比亞他的祭司職務。這樣,大祭司的職位再次由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的世系所持有,而以利家的人從此就不再享有這個殊榮了。這也應驗了撒母耳記上2:31的預言。(王上2:27;撒上3:12-14)
聖經的記載後來在列王紀上4:4再次提及,在所羅門作王期間,「撒督和亞比亞他做祭司」。經文這樣説,很可能只是屬於記念性質,或表示亞比亞他曾持有這個職位。有些學者認為,所羅門革除亞比亞他的職位之後,派他做撒督的副手;這樣,一個祭司在約櫃所在的錫安山供職,另一個則在基遍的聖幕服務,因為聖殿落成之前,聖幕一直留在基遍。(見代上16:37-40)然而,列王紀上2:26表明,所羅門將亞比亞他遣回亞拿突他自己的田地去。雖然亞拿突離基遍不遠,所羅門的命令卻顯示,他不容許亞比亞他再執行祭司的職務。
大部分譯本(例如和合、新譯、呂譯、現譯)的馬可福音2:26記載了耶穌的話,都是説「亞比亞他作大祭司的時候」,大衛進了上帝的殿,吃了陳設餅。但這件事發生時,亞比亞他的父親亞希米勒才是大祭司,因此大部分譯本的譯法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值得注意的是,有若干部早期抄本把這句話删去。馬太福音12:4和路加福音6:4雖然記載了同一件事,卻沒有這句話。不過,馬可福音12:26和路加福音20:37有類似的希臘語結構,許多譯本卻將其譯作「篇上所載」(和合),「書上所記載」(現譯),「篇上提過」(新譯)。由此看來,馬可福音2:26的經文可以翻成《新世界譯本》的譯法那樣:「在祭司長亞比亞他的事上,不是記着 大衛進了上帝的殿,吃了呈獻的餅嗎?」鑑於聖經首次記載亞比亞他所做的事,是緊接着「大衛進了上帝的殿,吃了呈獻的餅」之後,而亞比亞他後來確曾在大衛作王的日子擔任以色列的大祭司,《新世界譯本》的譯法是正確的,跟歷史事實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