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苦有任何益處嗎?
在面對極度的痛苦時,許多人大感憤懣。其他經歷同樣或甚至更壞的遭遇的人卻變得對人類同胞更富於同情、憐憫和仁慈。類似地,有些人久歷艱辛便憤然否認上帝存在,其他的人卻渡過猛烈的試煉仍然對全能者表現無可動搖的信心。何以有這種差别呢?
時常,人變成憤懣而失去信心是由於自視過高的緣故;他們未能看出自己是有罪的人,正生活在一個漠視上帝律法的世界裏。他們誤把人所促成的惡事歸咎於全能的上帝。因此,這些人沒有從艱辛學到有益的教訓。獲得舒解之後,他們也許甚至表現比以前更不良的性格特徵。
若要使這種情況不致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應當下決心,無論有甚麽事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都要設法從其中得益。這樣行需要我們對人類受苦一事懷有正確的看法。在這方面,聖經的耶利米哀歌一書對我們極有幫助。
保持希望
耶利米哀歌一書由五首詩所組成。這些詩主要哀悼或嗟歎耶路撒冷在巴比倫人手中所遭受的可怕毁滅。在第三首詩中,耶利米先知在上帝的聖靈感動下傾出自己強烈的感情,並且把這種感情轉移到以一個壯丁去比喻的整個以色列國之上。(耶利米哀歌3:1)雖然耶利米曾與整個國家一起受苦,這項經歷並沒有使他感覺憤懣。反之他滿懷希望,仰賴上帝再次恩待自己百姓的日子來到。他接受一切臨到這個國家之上的災禍,視之為上帝合理的判決。
未來的得救希望使耶利米得以支持下去。我們讀到:“你[耶和華本身]必定會記得而屈身就我。這便是我的心所要想念的事。由於這緣故,我要表現等候的態度。”(耶利米哀歌3:20,21,《新世》)耶利米對於耶和華終於會眷顧他手下衷誠悔改的百姓一事絶沒有半點懷疑。誠然,他們一敗塗地,家破人亡。但耶和華必定會從天上高處屈身俯就,把他們從卑下的境況中抬舉起來。憑着這個信念,耶利米能够安慰自己的心,並且耐心等候,直至耶和華採取行動拯救自己手下衷誠悔改的百姓為止。
因此,在遭遇患難時,我們永不應當放棄希望。我們應當記住,試煉既有開始的時候,也必有終止的一刻。至高者永不會容許他手下的忠僕與那些並非他的敬虔百姓的人一起無限期地受苦。由於這緣故,我們應當耐心等候,直至耶和華為我們帶來若干舒解為止。
事實上,人只要一息尚存,就有理由懷持希望。回顧耶利米的日子,耶路撒冷城和猶大地淪為荒涼,許多以色列人遭受殺身之禍。但當時仍然有生還者。這件事實向人提出保證,上帝會繼續憐憫他手下的百姓。我們讀到:“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至斷絶。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我心裏説,‘耶和華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他。’”——耶利米哀歌3:22-24。
若非上帝表現慈愛,他若沒有對手下的百姓表現憐憫和關注,以色列人就不會有任何生還者了。可是,耶和華上帝的確表現憐憫。他的憐憫不斷向手下的百姓湧現,彷彿每晨更新一般。由於耶和華極其信實,這件事實足以保證他的憐憫是穩確可靠的。這種憐憫是持續不斷的,永不衰竭,也永不失效。至高者會繼續作他手下百姓的分或産業,因此他的百姓有充分理由要繼續耐心等候,直至上帝由於他們不忠而容許臨到他們身上的艱辛環境改變為止。
怎樣耐心等候
這種等候有些甚麽特色呢?耶利米哀歌回答説:“凡等候耶和華,心裏尋求他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人仰望耶和華,靜默等候他的救恩,這原是好的。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他當獨坐無言,因為這是耶和華加在他身上的。他當口貼塵埃,或者有指望。他當由人打他的腮頰;要滿受凌辱。”——耶利米哀歌3:25-30。
請留意,在這樣的苦難時期中,人應當繼續懷着希望仰望上帝帶來舒解,並且更加親近他。人應當保持忍耐,默然等候,不發怨言,直至全能者帶來拯救為止。人在幼年的日子學會負受苦的軛是極為有益的事。何以故呢?因為這可以幫助他在一生中較後的日子遭遇類似的困苦時較易於應付而不致失去盼望。既知道自己以前曾渡過巨大的艱辛,他遂有理由期望自己能够再次渡過。
這樣,人若正負着苦難的軛,就不應當到處向人埋怨。不,他應當獨坐無言,像舉哀的人一般。他應當俯卧在地,口貼塵埃,意思便是,他應當謙卑地忍受上帝容許他遭遇的試煉。同時,他應當懷持希望,期待將臨的拯救。他絶不應當憤然反抗逼迫他的人。反之,他應當耐心忍受身體和口頭上的虐待。這使我們想起耶穌基督的行事方式。聖經的記載報導説:“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説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彼得前書2:23。
忍受苦難時要記得的另一個要點是:上帝並不贊同人所行的可憎之事。可是,至高者卻為了達成一個良好目的而容許某些事發生。耶利米哀歌以貼切的言詞表達這點説:“因為主[耶和華]必不永遠丢棄人。主雖使人憂愁,還要照他諸般的慈愛發憐憫。因他並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憂愁。人將世上被囚的,踹在腳下,或在至高者面前屈枉人,或在人的訟事上顛倒是非:這都是主[耶和華]看不上的。”——耶利米哀歌3:31-36。
以不忠的以色列人而言,耶和華上帝容許他們在巴比倫人手中遭受可怕的經歷。他丢棄他們,甚至容許他們被仇敵擄去。可是,這樣行卻為了達成一個有益的目的,那便是,在生還者和他們的後代當中産生一群衷心悔改的餘民。耶和華會向這群餘民表現憐憫。全能者並不喜歡懲罰以色列人。他心裏絶不想把他們交在仇敵手中,使他們備嘗哀傷痛苦。耶和華並沒有鼓勵仇敵虐待他自己的百姓。他也不悦納那些欺壓戰俘,剝奪人上帝所賜的權利,以及在訴訟的事上屈枉公正的人。
因此,我們若在人的手中受苦,就絶不應當把人所做的錯事歸咎於上帝。至高者絶不贊成他們所施的欺壓和強暴。這些人終必要為自己的惡行向上帝交賬。
再者,苦難也許是人所自招的。缺乏信心的以色列人背棄耶和華上帝,拒絶受他所保護和照顧。因此,耶和華自然有理由捨棄他們,容許他們落入仇敵的手中。既然如此,對於臨到他們身上的禍患,以色列人絶沒有任何抱怨的理由。以下的問題便強調這點:“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罰,為何發怨言呢?”(耶利米哀歌3:39)與其怨天尤人,以色列人應當幡然悔悟,回頭歸向耶和華,懇求他的憐憫。我們讀到:“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耶和華。我們當誠心向天上的上帝舉手禱告。‘我們犯罪背逆,你並不赦免。’”——耶利米哀歌3:40-42。
不錯,這絶不是埋怨和發牢騷的時候。反之,以色列人應當小心察驗自己的行事為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品行,然後考慮一下這一切所導致的結果。與其繼續一意孤行而對自己有損,他們應當轉回歸向耶和華,遵守他的命令。表面的悔改,僅是舉起雙手合掌禱告,是不够的。以色列人必須因自己的過犯衷誠悔改。
有鑑於此,在遭受苦難時,我們應當檢討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是否由於漠視上帝的律法而為自己招惹麻煩?若然,就絶沒有理由怪責至高者了。反之,我們應當棄絶錯誤的途徑,悔改歸正而轉向上帝。藉此我們表明自己已從痛苦的管教得益。我們若已過着正直的生活,但卻仍然經歷苦難,就絶不應當忘記,惡人加在我們身上的虐待並不是上帝所贊同的。在另一方面,我們應當謙卑地忍受試煉,耐心等候,不發怨言,直至耶和華上帝帶來舒解為止。我們面對苦難時若聽從上帝的道所提出的勸告,便可以得益不淺。我們可以學會保持耐心、堅忍及全心倚賴耶和華。我們永不會仿效暴虐的人可惡的行事方式。反之,我們會繼續對同胞表現仁慈、憐憫和同情。
[第22頁的圖片]
撰寫耶利米哀歌的耶利米能够從親身的經歷寫出受苦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