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希臘人
(Greece,Greeks)
「希臘」一詞源自希臘西北部一個部落的名稱Grai·koiʹ(格雷基)。意大利人用這個名稱(拉丁語Graeci)泛指希臘的所有居民,後來就連亞里士多德也在著作中以類似的方式使用這個名稱。
另一個更早的名稱「愛奧尼亞人(伊奧尼亞人)」,從公元前8世紀起就在亞述的楔形文字記載中出現,波斯和埃及的歷史記載中也出現過。這個名稱來自挪亞的孫子,雅弗的兒子雅萬(希伯來語Ya·wanʹ亞萬)。雅萬是早期住在希臘及其周圍島嶼的民族的祖先,看來也是塞浦路斯、意大利南部地區、西西里和西班牙早期居民的祖先。(創10:1,2,4,5;代上1:4,5,7;見伊利沙;雅萬;基提)
在地理上,「愛奧尼亞(伊奧尼亞)」現指意大利南部和希臘南部之間的海域,包括希臘西岸的群島。不過,以前這個名稱所指的範圍更廣泛,跟《希伯來語經卷》中「雅萬」的用法一致。公元前8世紀,以賽亞先知預告,猶大被擄的人回鄉後將有一些被差到遠方的列國去,包括「杜巴、雅萬和遙遠的海島」。(賽66:19)
在《希臘語經卷》,希臘這個地方叫做Hel·lasʹ(海拉斯,徒20:2),希臘民族叫做Helʹle·nes(海萊内斯)。早在公元前幾百年,希臘人就開始使用這兩個名稱,直到現在。「海拉斯」可能跟雅萬的兒子「伊利沙」有某種關聯。(創10:4)公元前146年,羅馬征服希臘中部和南部後,「亞該亞」這個名稱也用來指這一帶。
地域和地理特點 古希臘的範圍包括多山的巴爾幹半島南部和附近的島嶼,西面是愛奧尼亞海,東面是愛琴海,南面是地中海。北面的地界不確定,早期尤其如此,因為那時希臘的雅萬人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族。不過後來一般的看法是,「希臘」的範圍延伸到亞得里亞海岸邊的伊里利亞地區,並把馬其頓包括在内。其實,馬其頓人和後來稱為希臘人的民族,可能基本上是同一個祖先的後代。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希臘都是崎嶇多石之地,大約四分之三的地區都是石灰岩構成的嶙峋山巒,山坡上樹木繁茂。由於富饒的平原和山谷很少,土地又布滿岩石,所以農産量很有限。不過,希臘的氣候温和,這有利於橄欖和葡萄的生長。其他農産品包括大麥、小麥、蘋果、無花果和石榴。綿羊和山羊在無人耕作的地區吃草。希臘也有一些礦藏資源,包括銀、鋅、銅、鉛,山上有大量優質的大理石可供開採。以西結書的預言(27:1-3,13)指出,跟泰爾通商的包括雅萬人,交易的商品包括「銅器」。
海運優勢 由於希臘境内多山,陸上交通既緩慢又困難。在冬季,牲口所拉的車很容易陷進泥淖。因此,海路是希臘最好的運輸和交通途徑。希臘的海岸線很長,參差不齊,犬牙交錯的海岸布滿海灣和海峽,為船隻提供了大量的港口和避風所。由於好幾個海灣深入腹地,古希臘境内很少有地方距離海岸60公里(40英里)以上。希臘大陸的南部叫做伯羅奔尼撒半島,差不多是個島嶼,只有一片狹長的陸地橫亙在撒羅尼克灣和科林斯灣之間,把半島跟希臘中部連接起來。(今天科林斯運河割斷了這個狹長的地峽,運河長約6公里[3.5英里],沒有水閘,於是伯羅奔尼撒半島就跟希臘大陸完全分開了。)
希臘的雅萬人很早就是個航海的民族。意大利「靴子」的後跟與希臘西北部之間隔着奧特朗托海峽,距離只有160公里(100英里)。希臘東面的群島(其實是海底的山脈露出海面的山峰)就像巨型的踏腳石,經過愛琴海,通往小亞細亞。愛琴海的東北角有一條狹長的通道,叫做赫勒斯滂海峽(也叫達達尼爾海峽),通往馬爾馬拉海,然後穿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黑海。此外,希臘的船隻早就沿着小亞細亞南岸的航道,前往叙利亞和巴勒斯坦的海岸。一艘船一個白晝最多能走100公里(60英里)的路程。因此,保羅給住在馬其頓的帖撒羅尼迦人所寫的信(很可能在哥林多[科林斯]寫成),也許用了一個星期或更長的時間才送到帖撒羅尼迦人手上,時間長短視乎天氣情況(以及沿途停靠的港口數目)而定。
希臘的影響力和希臘人的聚居地絶不限於希臘大陸。散布在愛奧尼亞海和愛琴海的衆多島嶼也被看作是希臘的一部分,正如希臘大陸一樣。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也被納入稱為大海拉斯(拉丁語叫做Graecia Magna)的區域之内。歷史證據顯示,希臘的雅萬人一直跟他施(西班牙)的雅萬人接觸並通商,遠超過腓尼基人所做的。人們還發現希臘人跟塞浦路斯的雅萬人之間也有類似的聯繫。
希臘各部族的起源 關於希臘各部族的起源,以及他們怎樣來到這個地區,現代歷史家有不同的看法。一個流行的看法跟北方部落接連不斷的「入侵」有關,但這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希臘神話和考古學家的猜測。實際上,希臘的世俗歷史直到公元前8世紀才開始(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公元前776年舉行),相關的記載則可能在公元前5世紀之後才出現。那時,挪亞日子的大洪水已過了許多個世紀,人類各家族因語言在巴别變亂而分散到全地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創11:1-9)在這麽多個世紀之内,可能有别的家族融入雅萬和他兒子的家系,但對於公元前第一個千年之前的時期,人們所提出的種種見解都只是臆測,其價值不能確定。
希臘的主要部族 希臘的主要部族包括:阿哈伊亞人,住在色薩利、伯羅奔尼撒半島中部和維奧蒂亞;埃托利亞人,住在希臘中部偏東、小亞細亞西北部叫做埃托利亞的地區和鄰近的海島;多里安人,住在伯羅奔尼撒半島東部、愛琴海南部的島嶼和小亞細亞西南部;愛奧尼亞人,住在阿提卡、埃維亞島、愛琴海中部的島嶼和小亞細亞西海岸。不過人們還不能確定,在歷史早期,這些部族和馬其頓人之間有甚麽關係。
族長制傳統和城邦制 説希臘語的部族都相當獨立,甚至相同部族所建立的城邦也那麽獨立。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因素是希臘的地理特點。很多希臘人住在海島上,而希臘大陸上的居民也多半住在群山環繞的小山谷裏。論到希臘早期的社會結構,《美國百科全書》指出:「最基本的社會單元是以族長為首領的家族……族長制傳統深深根植在希臘文化中:一個城邦(polis波利斯)的活躍公民僅限於成年男子。族長管理的家族,由環繞着同一個核心的、一圈又一圈向外延展的親屬關係組成,就是宗族(genos根奧斯)、胞族[家族集團]、部族。」(1956,第13卷,377頁)這點跟聖經創世記所記述的、大洪水之後的族長制相當吻合。
希臘的政治模式跟迦南地有些類似。在迦南地,各部族(迦南的後代)形成不同的小王國,這些王國往往是環繞某個城建立起來的。希臘的城邦叫做「波利斯」。這個詞語看來原本用來指衛城,也就是設防的城堡,城的外圍有民居。後來,這個詞進一步指構成城邦的整個地區及其中的居民。希臘的城邦大都很小,通常不超過一萬個公民(不包括婦女、奴隸和孩童)。公元前5世紀,雅典最興盛的時候,據説男性公民也只有大約4萬3000人,斯巴達則只有5000人左右。跟迦南地的小王國一樣,希臘的各城邦有時彼此結盟,有時互相交戰。希臘在政治上一直四分五裂,直到馬其頓王腓力(二世)的時代。
試驗民主政制 人們對於希臘多數城邦的統治方式所知有限,比較清楚的只有雅典和斯巴達的政治制度。希臘城邦的政治制度顯然跟迦南、美索不達米亞或埃及有很大分别。至少在世俗的歷史時期,希臘的城邦不是由君王統治,而是由民政官、會議和公民大會(ek·kle·siʹa埃克萊西阿)施行統治的。雅典試驗過直接的民主制(「民主」一詞來自希臘語deʹmos[德莫斯,意思是:人民]和kraʹtos[克拉托斯,意思是:統治])。在這種制度下,全體公民組成立法機構,在公民大會上發言和投票。不過,「公民」只是少數人,因為婦女、外國出生的居民和奴隸都沒有公民權。有人認為,很多城邦的奴隸人口佔整體人口多達三分之一。無疑由於這些奴隸擔負起大部分工作,「公民」才有空開會議政。值得留意的是,《希伯來語經卷》最早約在公元前9世紀提到希臘,説泰爾、西頓和非利士把猶大人賣給「希臘人[字面意思是『雅萬人』或『愛奧尼亞人』]」做奴隸。(珥3:4-6)
製造業和貿易 希臘人主要從事農業,此外也製造並出口很多産品。希臘的花瓶在地中海一帶非常有名,銀器、金器和羊毛織物也佔據重要地位。希臘有很多獨立的小商鋪,由工匠經營,並有一些工人(奴隸或自由人)做幫手。在希臘的哥林多城,使徒保羅跟亞居拉和百基拉一起以製造帳幕為業。帳幕的材料很可能是用山羊毛織成的布,希臘盛産這樣的布料。(徒18:1-4)哥林多靠近科林斯灣和撒羅尼克灣,位處要衝,因此成為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從事商業活動的主要城邑還有雅典和埃伊納。
希臘的文化和藝術 在希臘,只有男子才能接受教育,而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培養「好公民」。但對於怎樣才算好公民,每個城邦都有自己的觀念。在斯巴達,人們所接受的教育幾乎全都跟鍛鍊身體有關(對照保羅在提前4:8給提摩太的勸告),男孩子7歲就得離開父母,被送到軍營,住在那裏直到30歲。隨着時間過去,雅典比較重視的是文學、數學和藝術。孩童從6歲開始受培育,由一個受主人信任的奴隸陪伴上學,這個奴隸叫做pai·da·go·gosʹ(佩達戈戈斯)。(請留意保羅在加3:23-25把摩西律法比作「佩達戈戈斯」;見監護老師)詩歌在雅典十分流行,老師要求學生熟記很多詩歌。儘管保羅是在西利西亞的大數接受教育,但他在雅典傳講好消息時,還是簡短引用了詩句,好幫助聽衆理解他的話。(徒17:22,28)另外,不論是悲劇還是喜劇,凡戲劇都很流行。
哲學在雅典很受重視,後來更在希臘全地廣泛流行。其中一個主要哲學流派是詭辯家,他們認為真理取決於每個人自己的看法。這個觀點(跟印度教徒的觀點類似)受到一些著名希臘哲學家的反對,其中包括蘇格拉底、他的學生柏拉圖和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其他哲學流派探討快樂的終極來源。斯多葛派 認為,按照理性而生活是惟一要緊的原則,只有這樣做才會快樂。伊壁鳩魯派 主張,享樂就是快樂的真正源泉(比較保羅在林前15:32對哥林多人所説的話)。這兩個流派的哲學家曾在雅典跟保羅爭論,結果保羅給帶到亞略巴古接受查問。(徒17:18,19)另一個哲學流派是懷疑論,懷疑論者認為,人生中其實沒有甚麽是真正重要的。
整體來説,希臘民族天性好奇,喜歡探討和談論新奇的事(至少後期是這樣)。(徒17:21)他們試圖用人所設想的邏輯(和猜想)解答人生和宇宙的一些重大問題。因此,希臘人自認為是古代世界的智者。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指出,基督徒應該怎麽看人的智慧和為了求知而作的努力,他説:「你們當中誰自以為在這個制度裏有智慧,倒不如做個愚蠢的人,好成為有智慧的。……『耶和華知道,智士的謀算是徒勞的』。」(林前1:17-31;2:4-13;3:18-20)儘管希臘人進行很多哲學上的辯論和研究,所寫的著作卻顯示,他們根本沒找到有根有據的希望。J.R.S.斯特瑞特和塞繆爾·安格斯指出:「沒有任何文學作品比希臘人的著作有更多哀嘆。他們哀嘆悲苦的人生、易逝的愛情、騙人的希望、無情的死亡。」(《芬克與瓦格納新標準聖經詞典》,1936,313頁)
希臘的宗教 人們最早是通過荷馬史詩認識希臘宗教的。歷史家假設,《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這兩部史詩是荷馬寫的。一般認為,這些史詩最古老的紙莎草紙殘片可追溯到公元前150年之前的某個時候。希臘語教授喬治·默里説,這些早期文獻「跟現在的通行本[也就是近幾個世紀廣泛受人接納的文本]『大不一樣』」。(英語《不列顛百科全書》,1942,第11卷,689頁)因此,正如默里教授指出,荷馬史詩跟聖經不同,並沒有完整地保存下來,而是不斷經歷改變。荷馬史詩講述的是戰爭英雄和衆神的故事,這些神跟人很相似。
證據顯示,希臘宗教受到巴比倫的影響。一則古希臘寓言幾乎是照阿卡德語原作逐詞逐句翻譯過來的。
另一個詩人赫西奧德很可能生活在公元前8世紀,一般認為,他系統化地整理了大量希臘神話和傳説。赫西奧德的《神譜》和荷馬史詩一起,構成了希臘的主要宗教經典或神學體系。
關於希臘神話可能或極可能起源於何處,令人感興趣的是,原來聖經能提供線索。創世記6:1-13表明,大洪水之前,上帝的天使兒子來到地上(看來是化為人形),跟美貌的女人苟合,他們所生的後代是巨人(稱為Nephilim尼弗凌,意即「擊倒人者;使[人]倒下者」)。靈體跟人結合是違反自然的,而且産生的後代是雜種,結果當時地上暴行充斥、人慾橫流。(比較猶6;彼前3:19,20;彼後2:4,5;見巨人)希臘人的祖先雅萬像其他生活在大洪水之後的人一樣,無疑聽説過洪水之前世上的情形,很可能是從渡過大洪水而生還的父親雅弗那裏聽到的。以下看看據説是荷馬和赫西奧德的作品説些甚麽。
他們所描述的衆多男女神明都有人的外貌,非常俊美,但通常體型巨大,具有超人的能力。他們要吃喝,要睡覺,彼此交媾,甚至跟人類性交。他們組成家庭,彼此爭吵打鬥,既誘姦又强姦。據説他們是神聖和不死的,卻又是各樣欺騙和犯罪的能手。他們隨意在人類當中往來,既能現形,也能隱形。後期的希臘作家和哲學家試圖從荷馬和赫西奧德的記載中,删除諸神某些特别卑劣的行徑。
荷馬和赫西奧德的神話,可能反映了創世記中關於大洪水之前地上情形的真實記載,只是經過大事渲染、修飾、歪曲而已。另一個驚人的相似之處是,除了主要的神之外,希臘神話還描述了一些由神和人所生的半神半人的英雄。他們擁有超人的力量,卻終有一死(赫拉克勒斯是他們當中惟一獲得不死生命的)。由此可見,這些半神半人的英雄跟創世記中的「巨人」非常相似。
東方學者E.A.施派澤留意到這種基本的相似之處,他認為希臘神話的主題源自美索不達米亞。(《猶太人的世界歷史》,1964,第1卷,260頁)美索不達米亞是巴比倫所在之地,人類在語言被變亂後,就是從這裏分散到各地去的。(創11:1-9)
據稱希臘的主要神明都住在比里亞城南面的奧林波斯山(高2917米[9570英尺])。(保羅第二次到外地傳道期間,曾向比里亞人傳好消息,當時他身處的地點離奧林波斯山的山坡很近;徒17:10)奧林波斯山上的神包括:天神宙斯(羅馬人稱他為朱庇特;徒28:11);宙斯的妻子赫拉(羅馬人稱她為朱諾);大地女神基亞 或該亞,也叫偉大母神;太陽神阿波羅,從遠處向人射箭,使人突然死亡;狩獵女神阿耳忒彌斯(羅馬人稱她為狄安娜);另一個阿耳忒彌斯是繁殖女神,在以弗所有許多人崇拜她(徒19:23-28,34,35);戰神阿瑞斯(羅馬人稱他為馬爾斯);旅客之神,商業之神,雄辯之神兼衆神的使者赫耳墨斯(羅馬人稱他為墨丘利)(在小亞細亞的路司得,人們稱巴拿巴為「宙斯,稱保羅為赫耳墨斯,因為帶頭講話的是保羅」;徒14:12);繁殖和愛情女神阿佛洛狄忒(羅馬人稱她為維納斯),被視為「伊什塔爾(亞述-巴比倫女神)和阿斯塔特(叙利亞腓尼基的女神)的姊妹」(《希臘神話》,P.哈姆林着,倫敦,1963,63頁);以及其他衆多男女神明。實際上,每一個城邦看來都有自己的小神,按照當地的習俗受人崇拜。
節期和運動會 節期在希臘宗教中佔重要地位。運動比賽期間,人們演出戲劇、獻上祭物、向神靈禱告,這吸引很多人從廣大地區前來。因此,這些節期有助於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各城邦團結起來。這些節期中,最著名的有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奧林匹亞舉行)、地峽運動會(在哥林多[科林斯]附近舉行)、皮托競技會(在德爾斐舉行)、奈邁阿賽會(在奈邁阿附近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每四年舉行一次,這是希臘年代計算的基礎,每四年稱為一個奧林匹亞周期。(見遊戲,競技)
神諭、占星術、神廟 傳神諭者據稱是神靈向人揭示隱秘知識的媒介,擁有衆多的追隨者。最著名的傳神諭者住在提洛、德爾斐和多多納的神殿裏。人們向傳神諭者提出問題,支付一定的金錢,就可以得到答案。答案通常含糊難明,需要祭司的解釋。在馬其頓的腓立比,有個女孩能行預卜之術,傳達神諭,「使她的主人們發了大財」,但保羅把她身上的邪靈趕出去。(徒16:16-19)歐内斯特·賴特教授認為,現代的占星術源自希臘,進而可追溯至巴比倫的占卜術。(《聖經考古學》,1962,37頁)治病的神廟也很受歡迎。
靈魂不死的哲學主張 由於希臘哲學家致力於探討人生的基本問題,他們的主張對人們的宗教觀念也有很大影響。公元前5世紀的蘇格拉底主張人有不死的靈魂。柏拉圖的《斐多篇》(64C,105E)引述蘇格拉底跟兩個同行的對話:「『我們相信有死亡這回事嗎?……我們相信,死亡是靈魂跟身體的分離,死亡的狀態就是身體跟靈魂分離而獨自存在,靈魂跟身體分離而獨自存在,不是嗎?除此之外,死亡還能有其他定義嗎?』他説:『沒有,死亡就是這麽回事。』『所以靈魂不可能死亡,是嗎?』『是的。』」蘇格拉底接着説:「『因此靈魂是不死的。』『對。』」請把這段對話跟詩篇146:4和傳道書9:5,10對比。
殿宇和偶像 希臘人建造了宏偉的殿宇以尊崇衆神,又用大理石和青銅造了很多精美的雕像代表他們的神。雅典衛城發現了一些極著名的殿宇的遺跡,包括帕台農神廟、厄瑞克忒翁廟和雅典衛城山門。保羅曾在雅典向一群聽衆説話,提到他看出雅典人很敬畏神明,並坦白告訴聽衆,天地的創造主「不住人手所造的殿」,既然人是真神的後代,就不該以為造物主「好像金銀石頭,好像人用技藝巧思雕塑出來的東西」。(徒17:22-29)
波斯戰爭時期 居魯士(他在公元前539年征服巴比倫)治下的米底亞-波斯帝國崛起,對希臘構成威脅。居魯士征服了小亞細亞,包括那裏的希臘殖民地。居魯士在位第三年(看來是登上巴比倫的國位第三年),耶和華的天使告訴但以理,波斯的第四個王必「動員一切攻擊希臘王國」。(但10:1;11:1,2)公元前499年,波斯的第三個王(大流士·希斯塔斯皮斯)平息了希臘殖民地的反叛,預備攻打希臘。公元前492年,入侵的波斯艦隊被風暴摧毁。後來,公元前490年,一支波斯大軍迅速進侵希臘,卻在雅典東北的馬拉松平原,被雅典一支人數不多的軍隊擊敗。大流士的兒子薛西斯決心要一雪前恥。他成為聖經預告的「第四個王」,動員整個帝國,組成一支龐大的軍隊,於公元前480年渡過赫勒斯滂海峽。
儘管希臘的一些主要城邦表現出難得一見的團結精神,聯手截擊入侵的波斯人,但波斯軍隊還是穿過希臘北部和中部,到達雅典,燒毁了雅典衛城。然而,雅典人和助戰的希臘人巧施謀略,在薩拉米斯摧毁了波斯艦隊(以及腓尼基和其他聯軍),得到了海上的勝利。隨後,他們又接連在普拉蒂亞(布拉底)和小亞細亞西岸的米卡利擊敗波斯人,得到了陸上的勝利,於是波斯軍隊不得不撤離希臘。
雅典稱霸 這樣,雅典憑藉强大的海軍在希臘取得領導地位。隨後的一段時期是雅典人的「黃金時代」,直到公元前431年左右。雅典人最著名的藝術品和建築物,都是在這個時期創作和興建的。雅典跟一些希臘城邦和海島組成提洛同盟,以雅典為盟主。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反對雅典的領導地位,因此爆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這場戰爭從公元前431年延續到公元前404年,最終雅典人徹底敗在斯巴達人手下。斯巴達的鐵腕統治延續到公元前371年左右,後來底比斯佔了上風。希臘此後在政治方面日漸式微,不過雅典仍然是地中海一帶的文化和哲學中心。最後,腓力二世治下的馬其頓崛起,在公元前338年征服了希臘。希臘從此成為統一的王國,受馬其頓人統治。
亞歷山大大帝治下的希臘 公元前6世紀,但以理接獲一個異象,異象預告米底亞-波斯帝國必被希臘推翻。腓力的兒子亞歷山大曾在亞里士多德門下受教,腓力被人暗殺後,亞歷山大就成為説希臘語的各民族的統帥。由於波斯人曾攻打小亞細亞西岸的希臘城邑,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征討波斯人以報仇雪恨。他閃電般征服了整個小亞細亞,又征服了叙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和整個米底亞-波斯帝國,以至印度。這應驗了但以理書8:5-7,20,21的異象。(另見但7:6)公元前332年,希臘佔領猶大,對以色列民族來説,希臘成為繼埃及、亞述、巴比倫和米底亞-波斯之後的第五個世界霸權。公元前328年,亞歷山大完成對各地的征服,但以理所見異象的剩餘部分開始應驗。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在巴比倫去世。然後就像但以理預告的一樣,他的帝國一分為四,但權勢都不及原來的帝國。(但8:8,21,22;11:3,4;見下册334頁地圖;亞歷山大1)
不過,亞歷山大去世之前,已把希臘的文化和語言傳播到廣大帝國的各地。在很多被征服的國家裏,都有希臘殖民地建立。亞歷山大城在埃及興建起來,後來成為與雅典分庭抗禮的學術中心。這樣,地中海和中東很多地區都開始希臘化,古希臘共同語成為許多民族的通用語。《希伯來語經卷》的《七十子譯本》由亞歷山大城的猶太學者譯成,所用的語言就是古希臘共同語。後來,《希臘語經卷》也用古希臘共同語寫成,由於這種語言當時通行世界各地,結果基督教的好消息能够迅速傳遍地中海一帶。(見希臘語)
希臘化對猶太人的影響 希臘的領土被亞歷山大手下的將軍瓜分的時候,猶大地跟埃及和叙利亞接壤,位於兩者之間。埃及受托勒密王朝統治,叙利亞受塞琉西王朝統治。起初,猶大地受埃及管轄。公元前198年,塞琉西王朝佔領猶大。塞琉西王朝試圖通過希臘文化把猶大跟叙利亞聯合起來,於是在猶大推行希臘的宗教、語言、文學和服裝。
猶太人的地區到處建立起希臘殖民地,包括撒馬利亞(後來叫做塞巴斯泰)、亞科(托勒密)和伯善(西徐波利斯),有些殖民地建在約旦河東岸未曾有人居住的地方。(見德卡波利斯)耶路撒冷興建了一個運動場,吸引了很多猶太青年。由於希臘的運動會跟希臘宗教有關,這座運動場使猶太人受到腐化,不再謹守聖經的原則。就連祭司也在這段時期深受希臘文化影響。結果,以往猶太人不熟悉的信仰逐漸開始在他們當中扎根。這些信仰包括靈魂不死的異教主張,以及人死後下到地府受苦的觀念。
試圖把猶太人希臘化的行動在公元前168年到了極點。這一年,安條克四世(伊皮法尼)褻瀆耶路撒冷的聖殿,在聖殿裏崇拜宙斯,這個行動導致了馬加比戰爭。
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希臘化的影響力也很大,而這城中相當大的一部分社區住的是猶太人。(見亞歷山大[城])亞歷山大的一些猶太人看見希臘哲學大為流行,就動搖起來。某些猶太作家看見「大勢所趨」,就認為必須修正猶太教信仰去迎合希臘哲學。他們試圖證明,實際上在希臘哲學之前,《希伯來語經卷》已有類似的觀念,甚至主張希臘哲學根本就是源自《希伯來語經卷》的。
羅馬統治希臘各城邦 公元前197年,馬其頓和希臘(亞歷山大的帝國所分成的四個部分之一)被羅馬人佔領。第二年,羅馬將軍宣布,希臘所有城邑都獲得「自由」,這意味着希臘各城不用交納貢物,但必須跟羅馬政府合作,完全按羅馬的意願行事。反羅馬情緒逐漸高漲。馬其頓跟羅馬人交戰,但在公元前168年再次戰敗,大約20年之後成為羅馬的行省。以哥林多為首的亞該亞同盟在公元前146年反叛羅馬,後來羅馬大軍進入希臘南部,摧毁了哥林多。「亞該亞」行省建立起來。到公元前27年,亞該亞行省包括希臘南部和中部的所有地區。(徒19:21;羅15:26;見亞該亞)
羅馬統治期間,希臘在政治和經濟上都逐漸衰落。只有希臘文化繼續興盛,被征服者羅馬人廣泛採納。羅馬人對引進希臘雕像和文學作品熱情很高,甚至把整座殿宇拆除,用船運到意大利。羅馬有很多年輕男子在雅典和希臘其他學術中心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希臘則開始思想封閉,沉湎於過去,漸漸變得抱殘守缺。
公元1世紀的「海萊内斯」 耶穌基督在地上傳道期間和使徒的日子,希臘居民或有希臘血統的人仍然叫做Helʹle·nes(海萊内斯,單數詞形是Helʹlen海倫)。希臘人所説的barʹba·ros(巴巴羅斯)一詞,是指外國人或説外語的「非希臘人」。使徒保羅在羅馬書1:14以「希臘人」和「非希臘人」作為對比。(見非希臘人)
不過,有時保羅所用的「海萊内斯」一詞意思更寬泛。特别是在跟猶太人對比時,保羅用「海萊内斯」(希臘人)來代表所有非猶太人。(羅1:16;2:6,9,10;3:9;10:12;林前10:32;12:13)因此在哥林多前書第1章,保羅顯然把「希臘人」(22節)跟「外邦人」(23節)放在相等的地位。這無疑是由於希臘的語言和文化在羅馬帝國各地具有顯赫地位的緣故。從某方面來説,希臘人在非猶太民族中居於首位。這並不是説,保羅或《希臘語經卷》其他執筆者所用的都是廣義的「海萊内斯」,用法隨便。有些聖經評注家暗示,「海倫」在《希臘語經卷》中的意思不過是外邦人而已,但這並不正確。保羅在歌羅西書3:11提到「希臘人」,跟「外國人[巴巴羅斯]」和「西徐亞人」是不一樣的。這顯示「海萊内斯」也用來指一個特定的民族。
希臘學者漢斯·温蒂西的話跟上面所説的一致:「無論引證希臘化的猶太教還是《新約》……都無法證實[『海倫』一詞的]意思就是『外邦人』。」(《新約神學詞典》,G.基特爾編,G.布羅米利編譯,1971,第2卷,516頁)不過他也舉出一些例證,表明希臘作家有時也用「海倫」一詞指别的民族中採納希臘語言和文化的人,也就是「希臘化」的人。因此,關於聖經中「海萊内斯」(希臘人)所指的是甚麽人,常常至少要考慮到這種可能性:他們沒有希臘血統。
聖經提到一個「希臘」婦人,生在叙利亞的腓尼基,她的女兒被耶穌治好。(可7:26-30)這個婦人很可能有希臘血統,所以在腓尼基人中顯得很突出。在逾越節「上來崇拜的人中間,有些是希臘人」,他們請求跟耶穌見面。這些人顯然是歸信猶太教的希臘人。(約12:20;請留意耶穌在32節預告,他「要吸引各樣的人到我這裏來」。)提摩太的父親和提多都被稱為「海倫」(希臘人)。(徒16:1,3;加2:3)這也許意味着他們有希臘血統。不過,既然據稱有些希臘作家也用「海萊内斯」指説希臘語和接納希臘文化的非希臘人,而且正如上文所説,保羅也用這個詞代表所有非猶太人,所以我們也要考慮到另一個可能性:上述這些人是廣義上的「希臘人」。另一方面,雖然那個希臘婦人住在叙利亞的腓尼基,提摩太的父親住在小亞細亞的路司得,提多看來住在叙利亞的安提阿,卻不一定表示他們沒有希臘血統,因為這些地區都有希臘殖民地和希臘移民。
耶穌告訴群衆,他要「回到那位差[他]來的那裏去」,又説「我所到的地方,你們是不能到的」。猶太人就彼此説:「這個人打算到哪裏去,叫我們找不着他呢?難道他打算到散居希臘人中間的猶太人那裏教導希臘人嗎?」(約7:32-36)他們所説的「散居希臘人中間的猶太人」,看來是指散居在西方遠處希臘各城各地的猶太人,而不是住在巴比倫的猶太人。關於保羅幾次到外地傳道的記載表明,希臘這些地區有相當多的猶太移民。
使徒行傳17:12和18:4記載了在希臘比里亞城和哥林多城發生的事件,其中提到的希臘人必定指有希臘血統的人。「希臘人」也住在馬其頓的帖撒羅尼迦(徒17:4)、小亞細亞西岸的以弗所(這裏很久以來就是希臘殖民地,也一度是愛奧尼亞的首府)(徒19:10,17;20:21),以至小亞細亞中部的以哥念(徒14:1)。這些地方的希臘人可能也是有希臘血統的人。雖然上述經文有些提到「猶太人和希臘人」,也許顯示路加像保羅一樣用「希臘人」泛指非猶太人,但實際上只有以哥念位於希臘主要範圍之外。
説希臘語的猶太人 使徒行傳還出現了另一個詞:Hel·le·ni·staiʹ(海萊尼斯泰,單數詞形是Hel·le·ni·stesʹ海萊尼斯泰斯)。這個詞無論在希臘文學作品還是在希臘化的猶太文學作品中都沒有出現過,所以詞義不能完全確定。不過,詞典編纂者大都認為,在使徒行傳6:1和9:29,這個詞是指「説希臘語的猶太人」。前一節經文所提到的「海萊尼斯泰」,相對於「説希伯來語的猶太人」(E·braiʹoi「埃布雷伊」[《韋斯科特與霍特希臘語文本》])。公元33年五旬節,來自很多地方的猶太人和歸信者前往耶路撒冷過節。在耶路撒冷的俄斐勒山上發現的《狄奧多圖斯碑》表明,曾有很多説希臘語的猶太人和歸信者來到耶路撒冷。碑文用希臘語寫成,内容如下:「貝特努斯的兒子狄奧多圖斯興建了這座會堂,他是祭司兼會堂主管,他父親和祖父也是會堂主管。他興建這座會堂,用來宣讀律法,傳授上帝的誡命,又(建造)旅舍、房間和蓄水池,好為從外國來的人提供住宿。這座會堂的創辦人是狄奧多圖斯的父親、衆長老和西蒙家族的人。」(《聖經考古學》,G.歐内斯特·賴特着,1962,240頁)有些人認為這塊碑跟「自由民會堂」有關。導致司提反殉道的人中,有些是這個會堂的成員。(徒6:9;見自由民,自由人)
使徒行傳11:20提到住在叙利亞安提阿的一些居民時,用了「海萊尼斯泰」一詞。這個詞也許是泛指「説希臘語的人」,而不是僅指説希臘語的猶太人。何以見得呢?因為昔蘭尼和塞浦路斯的基督徒來到之前,安提阿的基督徒「只對猶太人」傳講上帝的話語。(徒11:19)因此,經文所提到的「海萊尼斯泰」也許是指希臘化並説希臘語(可能也按希臘習俗而生活)的各國人。(見安提阿1;昔蘭尼,昔蘭尼人)
使徒保羅第二次和第三次到外地傳道的時候,曾到過馬其頓和希臘。(徒16:11-18:11;20:1-6)他花了不少時間,在馬其頓幾個重要的城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和比里亞傳道,也在亞該亞主要的城雅典和哥林多傳道。(徒16:11,12;17:1-4,10-12,15;18:1,8)他第二次到外地傳道期間,在哥林多逗留了一年半,向人傳道(徒18:11),其間寫了帖撒羅尼迦前書和後書,還可能寫了加拉太書。第三次到外地傳道期間,他在哥林多寫了羅馬書。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之後,看來在公元61-64年間再次到訪馬其頓。在馬其頓,保羅很可能寫了提摩太前書,還可能寫了提多書。
公元起頭的幾百年,希臘文化繼續影響羅馬帝國。希臘的學術成就得以保存下來,雅典擁有羅馬帝國其中一所主要的大學。君士坦丁着力把基督教跟某些異教習俗和主張混合起來,他的做法為這種混合的宗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奠下基礎。結果,希臘成為假基督教領域的一部分。
今天,希臘的國土面積是13萬1957平方公里(5萬零949平方英里),人口是1075萬(2000年的統計)。
[第511頁的圖片]
宙斯像:希臘的神都有人的形體,通常道德極為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