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時裝
《儆醒!》雜誌駐希臘通訊員報導
在第一世紀,基督教希臘文聖經執筆者保羅和彼得就女性服飾方面提出具體的勸告,何以故呢?保羅寫道:“又願女人廉恥、自守,以正派衣裳為妝飾,不以編髮、黃金、珍珠,和貴價的衣裳為妝飾。”(提摩太前書2:9)類似地,彼得也認為有需要論及“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和“穿美衣”。——彼得前書3:3。
他們的話是為那些在希臘文化影響下生活的基督徒而寫的,這種文化直接從古代典型的希臘文明演變出來。究竟古希臘有沒有時裝這回事呢?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典型的古希臘人總是穿上常見的克希坦 或束腰衣——一種寬長的衣服,這種衣服男女合用,不論他們生活在甚麽時期、出生於甚麽地點,都是這個裝束的。a兩位聖經執筆者所針對的就是這個形象嗎?當然不是!
裏衣的製法和穿法
人若仔細研究一下古希臘的雕像、陶瓷圖案和古典著作,便會發現古希臘人的服裝並非僅是一種白長袍而已。款式、質地、顔色、圖案,以及裝飾配件等十分繁多。婦女尤其喜歡佩戴各種精巧的飾物,以期使自己更顯容光煥發。
古希臘詩人荷馬曾著史詩《奧德賽》,内容描述神話中的英雄人物奧德修斯十年流浪的經歷,讀過該史詩的人也許會記得,英雄的妻子珀涅羅珀在守候夫婿歸來的整整十年間重複紡織同一疋布,織罷又拆,拆罷再織。荷馬在史詩的多處地方也有談及織布,這暗示到自古以來,織布是婦女的主要家務之一。
布一旦織好,便被裁成克希坦 ——布料是亞麻布,後來有時會改用羊毛,樣式則類似襯衫——這就成了男女的基本服裝。在古風時期(大約從公元前630至480年),女用的克希坦(後來改稱為厄斯特斯)是一種顔色槁素的布,闊度大約是一位女士的身高,長度則是她兩臂展開寬度的兩倍。(請比較約翰福音19:23;使徒行傳10:30,《王國行間對照譯本》。)克希坦 由胸針緊扣,這些胸針初時是用小動物的腿骨製成,後來則改用金屬。這種衣服的兩側開口,腰間束帶,因此,看去彷彿是兩件衣服似的。
後來到了公元前第六世紀初,愛奧尼亞人的克希坦 看來較像一條裙子過於束腰衣。他們把克希坦 的兩側及肩膊地方縫起來,而非把布對摺來裁剪,於是,這節省了不少布料。這種衣服並非總是白色的,布料有時會織成不同顔色的長條紋,或是加上了流蘇。人們大多喜歡選用橙紅或紅這些顔色。到了希臘化時期,來自亞洲的影響引進了各種鮮艷奪目的色彩,例如粉紅、藍、紫和黃。此外還有一些縫上金線或繡上花朵的料子則主要是供神像之用,或給那些扮演這些神祇的演員穿着。
雅典女士還穿甚麽?
所有注重儀容打扮的雅典女士在出外時總會披上希馬提安,亦即披風。這種長方形布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穿在身上——像披肩般搭在肩膊上;或搭在右膊上,然後跨至左臂下;又或蓋在頭上以遮擋太陽。披風的大小也各有不同,冷天用的大披風較似斗篷。伊馬提安 的邊緣上通常都會有一些裝飾性的花樣,此外,希馬提安 的摺法和穿在身上的方式也相當講究。
希臘婦女有時會以克于帕斯 取代希馬提安,克于帕斯 是一種短上衣,前邊扣鈕。當時婦女們並沒有現今所謂的帽子,然而,她們在烈日當空的時候也會攜帶一種稱為斯基阿厄伊安 的陽傘。富有的希臘女士時常戴上沛普羅斯,亦即羊毛外衣。此外,在希臘文聖經裏,保羅在他的書信中也曾談及“頭帕”(希臘文沛里博萊安)。——哥林多前書11:15,《呂譯》。
古希臘人在户内——有時甚至户外——通常都不穿鞋子。詩人赫西奧德描述村民穿着一些有襯墊的牛皮涼鞋。個子矮小的女士有時會穿着一些有軟木托底的鞋子,這樣,她們看上去便彷彿高一點了。
戴金飾
不少常見的飾物都是用薄金片製成,其上有一些雕塑式樣的圖案,這些圖案主要以動植物為題。其他流行的飾物包括聖甲蟲雕飾物,以及鑲有金龜子狀寶石的螺旋型指環。手鐲——有時稱為俄菲斯(毒蛇)或德喇坎(龍)——也是大受歡迎的首飾。
考古學的發掘把不少古代文物出土,包括冠冕、紀念章、項鏈、垂飾、指環,以及其他飾物。這些飾物一般是用金、鐵和銅製成,用銀製成的飾物則較少,珠子大多以玻璃或半寶石製成。
耳環也相當流行。有時耳環可以成為尊貴的外在標誌、權力的象徵,或用來顯示物質富裕。女孩子通常在幼年時便穿了耳孔。
辮子髮型
古希臘也盛行各種形式的髮型。最流行的髮型之一就是把頭髮均分兩邊,然後用彩帶把每邊的頭髮束在後頭。有些婦女把所有頭髮聚在頭頂的位置上,然後捲成髮髻。另一些女子則在前額的地方留一行短而直的流海。有時她們也喜歡用帶子繞在前額的位置,前邊還用一個金屬小鈕扣來點綴。此外,她們也使用鐵卷髮鉗,以期製造人工化的曲髮效果。不少古希臘婦女顯然也會染髮。修辭學家盧安奇把這些婦女諷刺成十分無聊,用“機器”燙髮,把丈夫的家財揮霍在阿拉伯頭髮染料之上。
在古希臘,富裕的婦女們當中流行的髮型極其講究,也浪費大量時間。美容師要花數小時去梳理這樣的髮型,費用也相當昂貴;此外,這樣的髮型旨在自我炫耀、引人注目。
愛裝扮的婦女
商人和客旅把另一種東方習俗引進希臘,就是採用化妝品。在公元前第五世紀,雅典婦女使用鉛來漂白面部的膚色。嘴唇則塗上紅色。此外,她們使用的胭脂是用海藻或植物根部製成的。眉毛用煤灰加粗;眼瞼則用眼圈粉(例如粉狀的銻硫化物)塗黑;睫毛膏則用牛糞或蛋白與阿拉伯膠摻雜而製成。
考古學家在古希臘的宮殿、墓地和村落發掘了大量跟女性美容有關的物品。這些物品和用具的種類非常繁多,包括:鏡子、梳子、鈎型飾針、精美的小刀、髮夾、剃刀,還有用來盛載香水、乳霜和顔料的小瓶。
真正的美
總而言之,儘管古希臘的諷刺家對女性愛美的情況明嘲暗諷,時尚和款式仍然對女性深具魅力,並且也曾使古希臘婦女為之而耗去大量時間,費財費力。
對基督徒婦女來説,過度注重時尚和打扮只會削弱她們對於培養屬靈特質的重視。由於這緣故,使徒彼得很適當地強調到,女子最美和最重要的服飾其實是“内在的美,以那不會衰退的温柔嫻靜為妝飾;這在上帝眼中是最有價值的”。(彼得前書3:3,4,《現譯》)婦女若以這樣的内在美為裝飾,並且衣着總是整潔端莊,那麽,她們時常都能够顯得大方得體,這樣的美恆久不衰、永不過時。保羅在給提摩太的信中寫道:“又願女人廉恥、自守,以正派衣裳為妝飾,不以編髮、黃金、珍珠,和貴價的衣裳為妝飾,只要有善行,這才與自稱是敬上帝的女人相宜。”——提摩太前書2:9,10。
[腳注]
a 基督教希臘文聖經曾談及克希坦 這個詞語11次,《基督教希臘文聖經新世界譯本》把這個詞語譯作“裏衣”和“内衣”。可參看W.E.瓦因編著的《新約詞語詮譯辭典》,第一册,198頁,“衣着”標題下的資料。
[第24頁的附欄]
飾物與宗教
古希臘的飾物圖案時常屬於宗教性質。有些紀念章上繪有不同的男女神祇,例如阿耳特彌斯,以及一些諸如赫拉克勒斯一類的半人神。在希臘各地,人們獻在聖壇上的禮物時常都是一些描繪宗教儀式的飾物。此外,希臘人也把許多飾物與死者同葬,從而反映出有關靈魂不死的異教信仰。
[第23頁的圖片]
左圖:用來供奉雅典娜女神的帕台農神廟
上圖:刻有阿耳特彌斯半身像的金牌
右圖:一位穿上“希馬提安”的女孩
右下圖:神像用的冠冕
最左圖:穿上“克希坦”和“希馬提安”的女神
左圖:末端打成蛇頭的金手鐲
[鳴謝]
Upper right: Acropolis Museum, Greece
All other photos: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Athens
[第22頁的圖片鳴謝]
Acropolis, Athens, Gree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