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哀傷中耶和華賜予盼望
耶和華是“賜盼望的上帝”。——即使人處於哀傷之中,也可以寄望於他。(羅馬書15:13,《新譯》)耶利米哀歌一書便清楚闡明這項真理。這本書是耶和華的先知和見證人耶利米於公元前607年寫成的。且讓我們看看這本書所含的若干重要教訓。
耶路撒冷的苦況
罪並不會帶來喜樂。看哪!惡貫滿盈的耶路撒冷,曾一度是猶大國人口稠密的首都,現在竟頹然獨坐。慘遭蹂躪破壞後的猶大國像個痛哭、守寡的王妃。她“所親愛的”,例如埃及,並沒有在公元前607年將她從巴比倫人的手中拯救出來。現今,再沒有人潮擁往錫安守節期了。她的兒女已淪為俘擄;仇敵因她的傾倒而額手稱慶。不潔的外邦人把聖殿褻瀆了。她的百姓不得不用貴重物品去換取糧食。這一切都是罪所帶來的後果!——1:1-11。
耶和華懲罰犯過者乃是秉公行義。耶路撒冷自己所説的話也承認這點。她問世上可有像上帝降於她身上那麽痛苦的哀傷。上帝以烈火使聖殿淪為荒涼。耶路撒冷城的罪孽成了一個軛。上帝踹她的“酒榨”時,血流漂杵。錫安在哀傷中伸手懇求,卻無人予以安慰。耶和華處罰悖逆的耶路撒冷是完全正義的,願他也照樣嚴懲耶路撒冷那些興高采烈的仇敵。——1:12-22。
‘耶和華的烈怒’
負有督導責任的人若不譴責罪孽,就難辭其咎。上帝將耶路撒冷“從天扔在地上”,任由這城及上帝的“腳凳”——聖殿——遭受毁滅。(詩篇132:7)這樣,耶和華“辱沒”猶大國。聖殿好像帳棚一般給敵人拆毁。仇敵的勝利呼聲如節日的喜慶歡呼。瀕死的孩子向母親索食。但主要説來,這是誰之過呢?是假先知們的過錯。這些人不但沒有譴責耶路撒冷罪惡滔天,反而以謬誤的宣布將人引入歧途。(耶利米書14:13)既有這麽多人在“耶和華發怒的日子”喪生,禱告的確是至為適當的事!——2:1-22。
耶和華的憐憫永遠長存
我們應當耐心等候耶和華。耶利米代表飽受折磨的百姓發言時闡明這點。上帝使耶利米的禱告受阻;他成了仇敵歌曲中嘲笑的對象。他的希望——他‘在耶和華那裏的指望’——看來已幻滅了。然而耶利米卻懷着‘等候的態度’,因為“凡等候耶和華……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3:1-27。
真正的悔改帶來上帝的憐憫。耶利米對這件事深信不疑,他敦促説:“我們當……再歸向耶和華。”由於百姓罪孽深重,上帝使他們的禱告不能上達於他,彷彿給濃密的怒雲阻住了一般。但耶利米卻禱告説:“耶和華阿,我……求告你的名。……你不要掩耳不聽。”當然,不肯悔改的仇敵會遭受毁滅。——3:28-66。
‘使我們回轉’
我們若蓄意犯罪,就可以為自己招致毁滅。由於猶大國罪大惡極,“錫安寶貴的衆子”被視為裂陶斷瓦般一錢不值。耶路撒冷城被敵人圍攻期間,死於刀劍之下的人比飽受饑饉煎熬而慢慢死去的人還好過。上帝的確已“倒出他的烈怒”。飽受玷污的先知和祭司有如瞎子般亂走,西底家王——“耶和華的受膏者”——則被仇敵擄去。現在上帝會轉而處罰罪無可恕的以東。——4:1-22。
人在哀傷中,唯獨耶和華才能予以真正的盼望。耶利米深深意識到這件事,他懇求説:“耶和華阿,求你記念我們所遭遇的事。”‘外邦人佔領了我們的房屋。我們擔當了列祖作孽的後果;孩童被迫勞苦揹柴。’可是,耶利米卻盼望獲得憐恤,他禱告説;“耶和華阿,求你使我們向你回轉,我們便得回轉。”——5:1-22。
因此,要沉思耶利米哀歌一書所含的以下教訓:罪絶不會帶來喜樂,上帝懲罰犯罪的人乃是秉公行義。負督導責任的人若不譴責過犯,就難辭其咎。我們應當耐心等候耶和華,深信真正的悔改會帶來上帝的憐憫。但是我們若蓄意犯罪,就會為自己帶來毁滅。上帝所感示的這本書也使我們確信:人在哀傷中,唯獨耶和華才能予以真正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