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二王改換身份
1,2.(甲)安條克四世為什麼肯向羅馬的要求屈服?(乙)敘利亞在什麼時候成為羅馬的行省?
敘利亞王安條克四世進侵埃及,自立為埃及王。羅馬應埃及王托勒密六世之請,派大使拉蓋烏斯·波皮利烏斯·拉埃納斯前往埃及。他率領實力雄厚的艦隊南下,奉羅馬元老院之命,要求安條克四世不再以埃及王自居,並且撤離這個國家。敘利亞王和羅馬大使在亞歷山大近郊的埃萊夫西斯會面。安條克四世要求有點時間跟謀臣商討,但是拉埃納斯在王四周的地上劃了個圓圈,吩咐他在踏出界線之前就要答覆。安條克四世大受屈辱,只好順應羅馬的要求,在公元前168年返回敘利亞。這樣,敘利亞北方王和埃及南方王的對峙遂暫告一段落。
2 羅馬在中東取得霸主地位,對敘利亞繼續發號施令。由於這緣故,安條克四世在公元前163年去世之後,雖然塞琉西王朝的其他國王繼續統治敘利亞,他們卻不再是「北方王」了。(但以理書11:15)最後,敘利亞在公元前64年成為羅馬的行省。
3.羅馬在什麼時候完全控制埃及?過程怎樣?
3 安條克四世死後,有一百三十多年時間,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繼續是「南方王」,直到最後一個女王克婁巴特拉七世,情況才有所改變。(但以理書11:14)在公元前31年的亞克興角之役,羅馬統治者屋大維擊敗了克婁巴特拉和她的羅馬情人馬可·安東尼的聯軍。克婁巴特拉在次年自殺身亡,埃及於是成為羅馬的行省,不再是南方王了。到公元前30年,羅馬已完全控制敘利亞和埃及。現在我們應當認為北方王和南方王由其他政權擔任嗎?
新王派出「橫徵暴斂的人」
4.為什麼我們理當認為有另一個政權成為北方王?
4 公元33年春季,耶穌基督告訴門徒:「你們一見那引致荒涼的可憎之物,就是通過預言者但以理所說的,站在聖處,……到時,在猶地亞的就應該開始逃到山上去。」(馬太福音24:15,16)當時耶穌引用但以理書11:31的預言,警告門徒要留意將有一個「引致荒涼的可憎之物」出現。最後一個擔任北方王的敘利亞君主是安條克四世。耶穌這個關於北方王的預言,卻是在安條克四世死後逾一百九十五年才說出的。當時必然已有另一個政權成了北方王。這是哪一個政權呢?
5.誰站起來取代安條克四世成為北方王?
5 耶和華上帝的天使預言說:「必有一個人站起來繼位[繼承安條克四世],叫橫徵暴斂的人走遍華美的王國。過了沒多少日子,他就喪命,既不是死於人的憤怒,也不是死於戰爭。」(但以理書11:20)這個「站起來」的人就是羅馬第一個皇帝屋大維,又稱為凱撒·奧古斯都。——見第248頁「一王備受尊崇,一王遭人藐視」。
6.(甲)「橫徵暴斂的人」在什麼時候奉命走遍「華美的王國」?這件事有什麼重要性?(乙)為什麼聖經可以說奧古斯都去世,「既不是死於人的憤怒,也不是死於戰爭」?(丙)當時北方王改由誰擔任?
6 奧古斯都統治的「華美的王國」,包括「榮美之地」——羅馬的猶地亞行省。(但以理書11:16)公元前2年,奧古斯都派出「橫徵暴斂的人」,下令要人民登記。這次人口調查很可能是為了抽稅和徵兵而做的。由於這個命令,約瑟和馬利亞前往伯利恆登記,結果耶穌在聖經預言的地點誕生。(彌迦書5:2;馬太福音2:1-12)公元14年8月,「過了沒多少日子」,離下令人民登記的時候不算很久,奧古斯都就逝世了,享年七十六歲。他去世不是由於「人的憤怒」(被人行刺),也不因「死於戰爭」,而是死於疾病。果然有不同的國家當上了北方王!當時的北方王就是羅馬帝國的皇帝。
「受藐視的人站起來」
7,8.(甲)誰站起來代替奧古斯都成為北方王?(乙)為什麼奧古斯都·凱撒勉強地把「王國的尊嚴」賜給他的繼承人?
7 天使繼續預言說:「必有一個受藐視的人站起來繼位[繼承奧古斯都]。人不把王國的尊嚴加在他身上,他卻趁人安然無慮,就乘虛而入,用油滑的手段奪得王國。洪水一般的軍兵,因他而被沖沒,終於破滅;契約的領袖也被除滅。」——但以理書11:21,22。
8 「受藐視的人」是提比略·凱撒。他是奧古斯都第三個妻子利維婭的兒子。(見第248頁「一王備受尊崇,一王遭人藐視」。)奧古斯都認為這個繼子人品不佳,十分討厭他,不想讓他成為下一個凱撒。無奈其他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人一一死去,奧古斯都才勉強把「王國的尊嚴」賜給提比略。奧古斯都在公元4年把提比略收為子嗣,並立他為王儲。奧古斯都死後,五十四歲的提比略(受藐視的人)「站起來」掌權,成為羅馬皇帝,也成為北方王。
9.提比略怎樣「用油滑的手段奪得王國」?
9 《新不列顛百科全書》說:「提比略跟元老院玩弄政治手腕。[奧古斯都死後]差不多一個月,他也不許元老院把他立為皇帝。」他對元老院說,除了奧古斯都之外,沒有人能夠肩負統治羅馬帝國的重任。他請求元老院恢復共和政體,把治國的大權授予一群人而不是一個人。歷史家威爾·杜蘭特說:「元老院不敢把他的話當真,於是跟他彼此恭維,直到最後他接受權力為止。」杜蘭特又說:「雙方都虛情假意、裝模作樣。提比略根本就是想維持元首制,不然他一定有辦法推辭不做元首的。元老院對他又怕又恨,但卻不想恢復古時那種共和政體,在理論上由各個議會行使主權。」這樣,提比略「用油滑的手段奪得王國」。
10.「洪水一般的軍兵」怎樣「破滅」?
10 至於「洪水一般的軍兵」(即四周各國的軍隊),天使預告他們會「因他而被沖沒,終於破滅」。提比略成為北方王的時候,他的姪兒格馬尼庫斯·凱撒負責指揮駐萊茵河的羅馬部隊。公元15年,格馬尼庫斯率軍攻打日耳曼民族英雄阿米尼烏斯,獲得若干成功。可是,他取得的有限勝利卻是用很大代價換來的,於是提比略停止跟日耳曼人打仗。他改變策略,在日耳曼各部族之間策動內戰,阻止他們團結起來。在外交政策上,提比略一般著重防衛,盡力鞏固邊防。這種政策相當成功。這樣,「洪水一般的軍兵」受他控制而「破滅」。
11.「契約的領袖」怎樣「被除滅」?
11 此外,「契約的領袖也被除滅」。耶和華上帝曾經同亞伯拉罕立約,要使地上萬族得福。契約應許亞伯拉罕將有一個苗裔造福全人類,這個苗裔就是耶穌基督。(創世記22:18;加拉太書3:16)公元33年的猶太曆尼散月十四日,耶穌在耶路撒冷羅馬總督的官邸裡,站在本丟·彼拉多面前。猶太祭司指控耶穌犯了謀反叛君的大罪。但耶穌告訴彼拉多說:「我的王國不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我的王國實在不是從這裡來的。」耶穌是完全無辜的,但是猶太人為了阻止羅馬總督釋放他,竟然呼喊說:「你要是釋放這個人,就不是凱撒的朋友。誰自命為王,誰就是說冒犯凱撒的話了。」他們要求把耶穌處死,又說:「除了凱撒,我們沒有王。」提比略在位的時候擴大「冒犯君主罪」的應用範圍,幾乎任何侮辱凱撒的言行都算犯了這種大罪。彼拉多根據這條法律把耶穌交出來,釘在苦刑柱上,於是耶穌就「被除滅」了。——約翰福音18:36;19:12-16;馬可福音15:14-20。
暴君玩弄「計策」
12.(甲)誰跟提比略結盟?(乙)提比略怎樣「靠著一個小族而興盛強大」?
12 天使繼續預告提比略的事說:「因為眾人跟他結盟,他就欺騙人,靠著一個小族而興盛強大。」(但以理書11:23)羅馬元老院的成員在憲法上跟提比略「結盟」,他也在表面上依賴他們的支持。但提比略其實是騙人的,「靠著一個小族而興盛強大」。這個小族就是駐守在羅馬城牆附近的禁衛軍。有一支軍隊駐紮在附近,可以對元老院起阻嚇作用,同時也防止人民有任何反抗王權的叛亂行動。因此,提比略靠著大約一萬名禁衛軍而保持「強大」。
13.提比略在哪一方面比他的列祖有過之無不及?
13 天使繼續預言說:「他趁人安然無慮,就進攻美好的省份,做他列祖和列祖之祖都沒有做過的事。他把掠物、擄物、財物散在眾人當中,又用計策謀取設防的要塞,卻只能維持一段時間。」(但以理書11:24)提比略疑心極重,他在位期間曾多次下令處死他所懷疑的人。提比略統治的後期非常暴虐,主要原因是禁衛軍司令塞揚努斯慫恿提比略。最後,塞揚努斯本人也引起提比略的疑心而遭殺身之禍。提比略殘害人民,比他的列祖有過之無不及。
14.(甲)提比略怎樣把「掠物、擄物、財物」散在羅馬的各行省中?(乙)提比略去世時,大家對他有什麼看法?
14 可是,提比略卻把「掠物、擄物、財物」散在羅馬的各行省中。他去世時,國內的人民都豐衣足食,賦稅輕省。他慷慨援助經濟欠佳的地區,嚴懲欺壓百姓、徇私舞弊的士兵官員。由於權力管得緊,結果治安很好;由於交通設施有所改善,商業欣欣向榮。提比略留意使羅馬城內外的政務都公正和穩定。他改善法律,並深化奧古斯都·凱撒推行的改革,提高社會和道德標準。可是,提比略喜歡玩弄「計策」,工於心計。據羅馬歷史家塔西佗說,他這個人巧言令色,善於裝假。公元37年3月他去世的時候,大家都把他視為暴君。
15.公元1世紀末、2世紀初,羅馬的國勢怎樣?
15 提比略死後,繼任北方王的羅馬皇帝包括蓋約·凱撒(卡利古拉)、克勞狄一世、尼祿、韋斯巴薌、提圖斯、圖密善、內爾瓦、圖拉真、哈德良。《新不列顛百科全書》說:「奧古斯都之後的皇帝多半繼續推行他的施政方針和建築計劃,只是較少創意,較為鋪張罷了。」同一本著作指出:「公元1世紀末、2世紀初,羅馬的繁華和人口都達到巔峰。」雖然當時羅馬帝國的邊境有若干戰事,預言卻指出,它跟南方王的首次交鋒要到公元3世紀才應驗。
攻打南方王
16,17.(甲)誰成為但以理書11:25所提及的北方王?(乙)誰成為南方王?過程怎樣?
16 上帝的天使繼續預言說:「他[北方王]要動員力量,立定心意,率領大批軍隊攻打南方王。南方王也鬥志激昂,率領極大極強的軍隊迎戰。他[北方王]站立不住,因為有人用計策謀害他,吃他佳肴的人要打倒他。他的軍隊好像被洪水沖去,必有很多人被殺倒下。」——但以理書11:25,26。
17 屋大維吞併埃及,把埃及立為羅馬行省之後大約三百年,羅馬皇帝奧勒利安成了北方王。與此同時,羅馬殖民地巴爾米拉的女王塞蒂米亞·芝諾比阿則成為南方王。a(見第252頁「巴爾米拉的戰士女王芝諾比阿」。)公元269年,巴爾米拉軍隊佔領了埃及,聲稱這樣做是要確保埃及臣服羅馬。芝諾比阿想使巴爾米拉成為主宰東方的城市,統治羅馬東部的各行省。奧勒利安警覺到芝諾比阿的野心,於是「動員力量,立定心意」,出兵征討這個女王。
18.北方王奧勒利安皇帝和南方王芝諾比阿女王的鬥爭有什麼結局?
18 南方王(以芝諾比阿為首的政權)也「鬥志激昂」,派出扎布達斯和扎拜兩名大將,「率領極大極強的軍隊迎戰」。可是奧勒利安攻下了埃及,然後向小亞細亞和敘利亞進軍。芝諾比阿在埃梅薩(今稱霍姆斯)吃了敗仗,於是退回巴爾米拉去。後來奧勒利安圍攻這城,芝諾比阿奮力抵抗,卻勞而無功。她帶著兒子打算逃到波斯去,卻在幼發拉底河被羅馬人擄獲。公元272年,巴爾米拉人開城投降。奧勒利安饒了芝諾比阿一命,並在公元274年羅馬的盛大凱旋遊行中,以她為最珍貴的戰利品。其後芝諾比阿再嫁成為羅馬貴婦,從此度過餘生。
19.奧勒利安怎樣「因為有人用計策謀害他」而喪命?
19 奧勒利安本身卻「站立不住,因為有人用計策謀害他」。公元275年,他率兵攻打波斯人,在色雷斯等待機會渡過海峽,進入小亞細亞。當時「吃他佳肴的人」謀害他,把他「打倒」。原來奧勒利安發現秘書厄洛斯瀆職,打算懲罰他。不料厄洛斯先下手為強,偽造了一份名單,聲稱國王要把名單上的軍官通通處死。軍官看見這份名單,就合謀把奧勒利安暗殺了。
20.北方王的「軍隊」怎樣「被洪水沖去」?
20 奧勒利安皇帝雖然死了,北方王的功業卻沒有就此結束。其他羅馬統治者繼任北方王。有一段時期,東西方各有一個羅馬皇帝。在這些人統治之下,北方王的「軍隊好像被洪水沖去」一般,潰敗「四散」b,「很多人被殺倒下」,不能阻止日耳曼各部落從北方入侵。公元4世紀,哥特人衝破了羅馬的北面邊防,此後各蠻族相繼入侵。公元476年,日耳曼民族領袖奧多亞塞推翻了最後一個在羅馬執政的皇帝。到公元6世紀初,西方的羅馬帝國已經瓦解,日耳曼民族的列王在不列顛、高盧、意大利、北非、西班牙各自統治。東方的羅馬帝國則延續到公元15世紀。
廣大帝國分裂
21,22.君士坦丁在公元4世紀促成了什麼改變?
21 羅馬帝國經過多個世紀才完全瓦解。耶和華的天使沒有就這個悠長的過程,提出許多不必要的細節,反而繼續預告北方王和南方王接下來的活動。可是,我們簡略回顧一下羅馬帝國的若干發展,可以幫助我們看出較後時期兩個敵對的國王分別是誰。
22 公元4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正式認可叛道的基督教。公元325年,他甚至在小亞細亞的尼西亞召開教會會議,親自出席主持。後來君士坦丁從羅馬遷到拜占廷(又稱君士坦丁堡)居住,把這個城立為新國都。羅馬帝國一直只由一個皇帝統治,直到狄奧多西一世在公元395年1月17日逝世,情況才有所改變。
23.(甲)狄奧多西死後,羅馬帝國怎樣分裂?(乙)東羅馬帝國在什麼時候結束?(丙)1517年,誰統治埃及?
23 狄奧多西死後,羅馬帝國被他的兩個兒子瓜分。霍諾留統治西部;阿卡狄烏斯統治東部,以君士坦丁堡為國都。不列顛、高盧、意大利、西班牙和北非等行省屬於西部領土。馬其頓、色雷斯、小亞細亞、敘利亞和埃及等行省則屬於東部帝國。公元642年,埃及首府亞歷山大城被薩拉森人(阿拉伯人)攻陷,於是埃及成為哈里發轄下的行省。1449年1月,君士坦丁十一世成為東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土耳其人在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領下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就結束了。1517年,埃及成為土耳其的行省。可是,古代南方王的這塊領土,後來卻受西方另一個帝國所統轄。
24,25.(甲)據有些歷史家說,什麼事件標誌著神聖羅馬帝國的成立?(乙)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最後落在誰手上?
24 在西羅馬帝國,天主教的羅馬主教崛起。教宗利奧一世特別值得注意,因為他在公元5世紀,以維護教宗制度而為人所知。後來教宗更僭妄地為西部帝國的皇帝加冕。公元800年的聖誕節,教宗利奧三世為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查理曼)加冕,把他立為西羅馬帝國的新皇帝。這次加冕典禮恢復了羅馬的皇帝制度。有些歷史家更說,這標誌著神聖羅馬帝國的成立。從那時起,東羅馬帝國和西方的神聖羅馬帝國共存,兩者都以基督教國家自居。
25 後來,查理曼的繼承人大多昏庸無能。有一段時期甚至沒有人做皇帝。與此同時,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佔據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地區,自稱為意大利國王。公元962年2月2日,教宗若望十二世為奧托一世加冕,立他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這個帝國的首都設於德意志,皇帝和大部分人民都是德意志人。五個世紀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取得了「皇帝」的稱號。神聖羅馬帝國未消亡以前,大部分的皇帝都出自這個家族。
二王身份再次清楚顯露
26.(甲)神聖羅馬帝國怎樣滅亡?(乙)誰崛起成為北方王?
26 1805年,拿破侖一世在德意志連連告捷。他拒絕承認神聖羅馬帝國的存在,令這個帝國遭受致命打擊。皇帝弗蘭茨二世無法維護自己的王位,於是在1806年8月6日宣布放棄羅馬皇帝的地位,只以奧地利皇帝的身份統治自己的國家。羅馬天主教教宗利奧三世和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共同創立的神聖羅馬帝國,經過一千零六年之後終於滅亡。1870年,羅馬成為意大利王國的首都,不再受梵蒂岡所管轄。次年,威廉一世自稱凱撒(皇帝),德意志帝國於是成立。這樣,現代的北方王——德國——就踏上世界舞台了。
27.(甲)埃及怎樣成為英國保護的國家?(乙)誰成為南方王?
27 但誰是現代的南方王呢?歷史表明英國在17世紀起成為帝國。為要截斷英國的商貿路線,拿破侖一世在1798年征服了埃及。在接著爆發的戰爭中,英國同奧斯曼帝國聯手,迫使法國退出埃及(鬥爭起頭的南方王)。到19世紀,英國在埃及的勢力越來越強。1882年之後,埃及在實際上已淪為英國的附庸。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4年爆發時,埃及是土耳其的領土,當時受哈蒂夫(埃及總督的稱號)所統治。可是,土耳其在大戰中支持德國,於是英國廢除了代表土耳其統治的哈蒂夫,宣布埃及是英國保護的國家。英國和美國關係越來越深,結果成為英美世界霸權。這兩個國家共同擁有南方王的身份。
[腳注]
a 由於「北方王」和「南方王」是頭銜,因此可以指任何統治勢力,包括國王、女王或國家集團。
你能辨識要義嗎?
• 哪個羅馬皇帝首先站起來成為北方王?他在什麼時候派出「橫徵暴斂的人」?
• 奧古斯都死後,誰成為北方王?「契約的領袖」怎樣「被除滅」?
• 北方王奧勒利安同南方王芝諾比阿爭鬥的結果如何?
• 羅馬帝國的結局怎樣?到19世紀末,哪些強國成為南北二王?
[第248-251頁的附欄或圖片]
一王備受尊崇,一王遭人藐視
一個統治者把充滿紛爭的共和國轉變成世界帝國,另一個統治者使國家的財富在23年內增加了二十倍。前者去世時備受尊崇,後者去世時卻大受藐視。這兩個羅馬皇帝在位的時候,正是耶穌在地上生活和傳道的日子。這兩個人究竟是誰?為什麼一個備受尊崇,一個遭人藐視?
「找到的羅馬是一座磚瓦的城市,留下的羅馬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
公元前44年,尤利烏斯·凱撒被人行刺身亡,當時他姊妹的孫兒蓋約·屋大維年僅十八歲。年輕的屋大維是尤利烏斯·凱撒的養子,也是他指定的首要繼承人,因此他立即前往羅馬,要繼承凱撒的權位產業。可是,他在羅馬遇到一個強大敵手——凱撒最重要的助手馬可·安東尼。安東尼認為自己才是凱撒的首要繼承人。這種情勢引發了不少政治陰謀和權力鬥爭,延續了十三年之久。
公元前31年,屋大維擊敗了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和她的情人馬可·安東尼的聯軍。這時,屋大維才成為人所公認的羅馬帝國統治者。次年,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自殺身亡,屋大維隨即把埃及納入羅馬版圖。這樣,希臘帝國最後剩下來的部分也消亡了,羅馬成為新的世界霸權。
尤利烏斯·凱撒由於獨攬大權,結果被人暗殺。屋大維謹記這一點,小心避免重蹈覆轍。當時許多羅馬人都贊成共和政體,屋大維不想開罪他們,於是利用共和國作為幌子,去遮掩君主政體的事實。他不但不肯接受「國王」和「獨裁官」的頭銜,還宣布打算把所有行省的管轄權交給羅馬元老院,自己則辭去各個職位。這個策略果然奏效。元老院感恩之餘,力勸屋大維保留職位,並且讓他繼續統轄一部分行省。
除此之外,元老院在公元前27年1月16日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Augustus)的稱號,意即「崇高、神聖」。屋大維不但接受這個頭銜,還把一個月份改以他自己為名,並且從2月撥出一天加進8月(August)裡。這樣,8月的日子就跟以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為名的7月(July)一樣了。屋大維於是成為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皇帝,從此稱為凱撒·奧古斯都(意即「至尊者」)。後來他也接受了「大祭司長」的頭銜。公元前2年(耶穌誕生那年),元老院授予他「國父」的稱號。
同年,「凱撒·奧古斯都頒布法令,要在世人所住的全地進行登記。……於是所有人都啟程,各歸各城去登記」。(路加福音2:1-3)由於這個法令,耶穌在伯利恆出生而應驗了聖經的預言。——但以理書11:20;彌迦書5:2。
奧古斯都執政期間,政治廉明、貨幣穩定。他也建立了有效的郵政制度,大事修建道路與橋梁。他重組軍隊,創建常設的海軍,並且成立了一支精銳的皇家衛隊,稱為禁衛軍。(腓立比書1:13)在他獎掖之下,有不少偉大作家湧現,維吉爾和賀拉斯是其中的佼佼者。雕刻家也創作了許多優美作品,後世把當時的藝術特色稱為古典風格。奧古斯都完成了尤利烏斯·凱撒未能竣工的多座建築物,並且修復了許多廟宇。他所引進的「羅馬和平」(Pax Romana)維持了二百多年。奧古斯都在公元14年8月19日去世,享年七十六歲,死後被奉為神明。
奧古斯都自詡他「找到的羅馬是一座磚瓦的城市,留下的羅馬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他絕不想羅馬恢復以前共和國時期那種充滿紛爭的情況,因此打算細心培訓下一個皇帝。可是在繼位人方面,他卻沒有什麼選擇可言。他的外甥、兩個外孫、女婿和一個繼子都相繼去世,只剩下最後一個繼子提比略去繼承他的皇位。
「一個受藐視的人」
奧古斯都死後不及一個月,羅馬元老院推舉五十四歲的提比略做皇帝。提比略在位直到公元37年3月去世為止。因此,耶穌在地上公開傳道期間,羅馬的皇帝就是提比略。
提比略的統治功過參半。他的優點之一是節儉,不浪費奢華。結果帝國在他治下相當繁榮,國庫也有能力應付各種天災人禍的打擊。值得稱讚的是,提比略有自知之明,曉得自己只是個凡人。他不接受許多尊稱,通常鼓勵人崇拜奧古斯都而不是崇拜他自己。他沒有像奧古斯都和尤利烏斯·凱撒一樣,以自己的名字為月份命名,也不讓別人用這種方法尊崇他。
可是提比略功不抵過。他疑心極重,待人虛偽。他在位期間曾多次下令殺人,受害者不少是他以前的朋友。他擴大冒犯君主罪的應用範圍,不但指煽動叛亂的行為,還包括說話對皇帝不敬。猶太人很可能根據這條法律,迫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處死耶穌。——約翰福音19:12-16。
提比略在羅馬城牆之北興建碉堡兵營,好把禁衛軍集結在羅馬附近。既然羅馬的元老院對他形成威脅,禁衛軍在羅馬城附近不但能迫使元老院就範,也可以防止人民造反。提比略也獎勵人告密,結果在他統治的後期,國內人人自危。
提比略去世的時候,大家都認為他是暴君。他一去世,羅馬人民都額手稱慶,元老院則不肯奉他為神。綜觀以上所述和其他理由,我們可以看出聖經的預言已應驗在提比略身上,這個「受藐視的人」果然興起,成為預言裡的「北方王」。——但以理書11:15,21。
你能辨識要義嗎?
• 屋大維成為羅馬第一個皇帝的經過怎樣?
• 奧古斯都的政府有什麼成就?
• 提比略有些什麼功過?
• 提比略怎樣應驗了有關「受藐視的人」的預言?
[圖片]
提比略
[第252-255頁的附欄或圖片]
巴爾米拉的戰士女王芝諾比阿
「她皮膚黝黑、皓齒色澤如珠、明眸閃耀若火,但樣子甜美動人,足以消弭剛陽之氣。她聲音嘹亮悅耳、見識不讓鬚眉、學問廣博宏贍,拉丁語、希臘語、敘利亞語、埃及語無不通曉。」以上是歷史家愛德華·吉本的話。他所讚譽的,就是敘利亞巴爾米拉城的戰士女王芝諾比阿。
芝諾比阿的丈夫奧登納圖斯是巴爾米拉的貴族。他曾為羅馬帝國擊敗波斯,所以在公元258年獲授羅馬執政官的榮銜。兩年後,羅馬為了表揚奧登納圖斯擊敗波斯王沙普爾一世的功績,皇帝加列努斯賜給他「全東方總督」的稱號。後來奧登納圖斯更自封為「王中之王」。奧登納圖斯的事業越來越成功,勇敢精明的芝諾比阿實在功不可沒。
芝諾比阿立志創建帝國
公元267年,奧登納圖斯的事業正如日方中,他和王儲卻突然遇刺身亡。芝諾比阿見兒子年紀尚輕,於是接手掌管國務。她貌美如花、志向遠大、精明能幹,一向隨丈夫出征,而且精通幾種語言,因此臣民都很敬重擁戴她。芝諾比阿好學不倦,身邊全是博學之士。比方說,哲學家兼修辭學家卡修斯·朗吉努斯素負盛名,稱為「活的圖書庫、會走的博物館」。他也是芝諾比阿的謀臣之一。作家理查德·斯通曼在《巴爾米拉城及其帝國——芝諾比阿反叛羅馬》中說:「奧登納圖斯死後五年,芝諾比阿已在她的人民心目中奠定了東方霸主的地位。」
芝諾比阿的領土位於波斯和羅馬之間。波斯曾被芝諾比阿夫婦挫敗,羅馬則國勢日衰。關於當時羅馬帝國的情勢,歷史家J.M.羅伯茨說:「公元3世紀,羅馬的東西邊境都戰亂頻仍,國家重新爆發內戰,爭奪皇位的事件此起彼落。這段時期竟先後有二十二個皇帝執政(僭用帝號的還不計在內)。」另一方面,敘利亞女王在國內卻地位鞏固、獨攬大權。斯通曼指出:「她掌握兩個帝國[波斯和羅馬]之間的均勢,雄心萬丈,要建立一個凌駕兩者的第三帝國。」
公元269年,芝諾比阿擴張勢力的時機到了。當時埃及有一個人起來反叛羅馬, 企圖自立為王。芝諾比阿的軍隊迅速攻進埃及,把叛軍擊潰,佔領了這個國家。她自立為埃及女王,更以自己的名字鑄造錢幣。到這個時候,她統治的國土西達尼羅河,東及幼發拉底河。芝諾比阿在一生的這個階段,成為聖經預言裡的「南方王」。——但以理書11:25,26。
芝諾比阿的首都
芝諾比阿加強首都巴爾米拉城的防衛,美化城內的環境,使巴爾米拉成為羅馬世界的大都會之一。據估計,當時巴爾米拉有超過十五萬人口。城內富麗堂皇的公共大樓、廟宇、花園、石柱和紀念碑觸目皆是,城牆據稱長達21公里。主要街道的兩旁建有柱廊,由大約1500條科林斯式柱子排列而成,每條石柱超過15米高。城裡擺放了很多英雄和慈善家的全身像或半身像。公元271年,芝諾比阿也為自己和亡夫立像。
太陽神殿是巴爾米拉最宏偉的建築物之一,也是全城最重要的廟宇。芝諾比阿本人崇拜的神很可能也跟太陽神有關。可是,公元3世紀的敘利亞居民信奉許多不同的宗教。芝諾比阿統治的領域,有人自稱信奉基督教或猶太教,也有人崇拜太陽和月亮。芝諾比阿對不同的宗教有什麼看法呢?作家斯通曼說:「任何習俗只要看來適合人民,英明的統治者就不會漠視。……芝諾比阿希望把各方神明都結集在巴爾米拉這一邊。」芝諾比阿看來尊重各種不同的宗教。
芝諾比阿出眾的性格叫許多人都欽佩她。她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她曾經代表但以理所預告的一個政權。可是,她的統治不到五年就完了。公元272年,羅馬皇帝奧勒利安擊敗了芝諾比阿,把巴爾米拉劫掠一空,徹底摧毀。羅馬饒了芝諾比阿的性命。據說她後來嫁給羅馬元老院的一個議員,終其餘生不問世事。
你能辨識要義嗎?
• 芝諾比阿的性格怎樣?
• 芝諾比阿有什麼成就?
• 芝諾比阿對宗教持怎樣的態度?
[圖片]
芝諾比阿女王向士兵訓話
[第246頁的附欄或圖片]
但以理書11:20-26的列王
北方王 南方王
但以理書11:20 奧古斯都
但以理書11:21-24 提比略
但以理書11:25,26 奧勒利安 芝諾比阿女王
聖經預告羅馬帝國崩潰, 德意志帝國 英國,
結果建立了 隨後是英美世界霸權
[圖片]
提比略
[圖片]
奧勒利安
[圖片]
查理曼小雕像
[圖片]
奧古斯都
[圖片]
17世紀的英國戰艦
[第230頁的整頁圖片]
[第233頁的圖片]
奧古斯都
[第234頁的圖片]
提比略
[第235頁的圖片]
奧古斯都下令要人民登記,於是約瑟和馬利亞到伯利恆去
[第237頁的圖片]
正如聖經預告,耶穌「被除滅」而死
[第245頁的圖片]
1.查理曼2.拿破侖一世3.威廉一世4.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