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的觀點
抗議和示威能够改變世界嗎?
“我們必須大聲疾呼,我們必須走上街頭。”波斯灣戰爭在1991年爆發前不久,一份稱為《全國天主教報導》的羅馬天主教報章的社論標題這樣説。為了呼籲讀者在全美各地參與和平遊行和示威,該報的社論繼續説:“我們必須發動千百萬人,鍥而不舍地為爭取和平而奮鬥,這樣才有希望擊破政府的無知與自大。……人民必須走上街頭遊行示威。”
現今我們時常聽見這類促請别人採取行動的呼籲。由於林林總總的政治、經濟和環境危機正威脅人類的福利,許多人遂感到自己不得不“走上街頭”,參加抗議、守夜和示威一類的活動。事情所牽涉到的爭論從遏止社區罪行至確立世界和平不等。饒有趣味的是,大部分這類示威都受到教會團體和宗教領袖所支持。
然而,基督徒參與示威是適當的嗎?抗議——不論通過造成騷亂的示威遊行,還是以燭光守夜的形式——真的能够改變世界嗎?
示威——基督徒的觀點
一位社會學家將示威描述為“一種特别有效的政治表達形式,……藉此驅使庸懦無能的官僚採取必需的行動”。不錯,參加抗議遊行或發起示威運動的人通常希望他們所作的努力能够糾正目前這個社會和政治制度的種種不平和腐敗。
可是,在這件事上,耶穌基督為他的跟從者立下甚麽榜樣呢?耶穌在地上時,猶太人正生活在羅馬帝國的暴虐統治之下。毫無疑問,當時一般人極之渴望從羅馬的奴役獲得舒解。雖然如此,耶穌卻從沒有鼓勵他的跟從者舉行示威和遊行抗議,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參與政治。剛相反,他屢次聲明,他的門徒是“不屬世界”的。——約翰福音15:19;17:16;也可參閲約翰福音6:15。
類似地,耶穌被政府官員冤屈地逮捕時,他並沒有試圖發起抗議。他若選擇發動抗議的話,他無疑有能力這樣行。然而,他向羅馬的總督説:“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翰福音18:33-36)儘管耶穌面對爭論,他卻沒有採取任何抗議行動,因為他意識到他必須避免牽涉在政治事務裏。耶穌也勸勉他的跟從者採取同一立場。
既然耶穌吩咐基督徒要嚴守中立,人若參加示威,就違反了耶穌所倡導的基本原則了。不但如此,參與這類活動甚至可能導致其他不符合基督徒標準的行為。怎會如此呢?儘管人懷着良好的動機參加示威,這類活動卻往往顯露出反叛的精神,參與者變得好勇鬥狠,破口大罵或行為粗暴。採用蓄意阻撓的非法手段也許會引起大衆注意,但卻與聖經的勸告大相徑庭。聖經吩咐説:“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又説:“要盡力與衆人和睦。”(羅馬書12:18;13:1)聖經絶不鼓勵人與政府對抗;相反,聖經勸勉基督徒要在列國中品行良好。即使當權者難於取悦或蠻不講理,基督徒也當繼續順服世上的政府。——彼得前書2:12,13,18。
但也許有人會説,‘並非所有示威遊行都激進好戰或採用暴力。’誠然,有些示威看來産生了良好結果。但是抗議——即使以和平的方式舉行,或具有高尚的目標——真的能够改變世界嗎?
示威能够改變世界嗎?
基督徒深深關注鄰人,並且渴望予以幫助。但參與示威真的是提出幫助的最好方法嗎?《民主示威》一書説:“任何用來表達政治主張的工具,所能達致的成就其實都十分有限。”無可否認的是,若要消除人類面對的種種苦難,所需的改變絶不是抗議和遊行能够獲致的。
有一次耶穌論及他當日那歷史悠久的宗教制度,他所表達的觀點和以上所述頗類似。論到法利賽人所奉行的偽善崇拜制度,他説:“沒有人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因為所補上的反帶壞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馬太福音9:16)耶穌的話是甚麽意思?他的意思是,純真的基督教不會附和當日那邪惡、衰敗而行將棄絶的制度。他意識到,試圖修補一個毫無用處的制度是徒勞的。
目前的世界制度使人類在多個世紀以來飽受種種不平、虐待和壓迫所苦。要挽救這個制度也是徒勞的。傳道書1:15一針見血地指出:“彎曲的,不能變直。”不錯,即使人作出動機純正的最大努力,現今這個世界制度仍然是無法糾正的。何以故呢?因為正如約翰一書5:19指出,“全世界都卧在那惡者手下。”這惡者就是魔鬼撒但。耶穌把他描述為“世界的王”。(約翰福音12:31)只要這個制度一日在撒但影響之下,任何彌補都不能為人帶來恆久的舒解。
這並不是説基督徒對世界的種種難題漠不關心或不願採取積極行動。事實上,聖經勸勉基督徒要保持活躍,但不是參與抗議,而是傳講和教導人認識上帝王國的好消息。耶穌吩咐他的跟從者要祈求這個政府早日來臨。(馬太福音6:10;24:14)聖經清楚表明,上帝的王國絶不會試圖挽救這個無法改革的世界;相反,它會徹底鏟除世上一切壓迫人類的邪惡政府和社會規制,以一個新的制度取而代之。這個新制度將會在全球確立真正的公平和公義。(但以理書2:44)在這個制度下,沒有人會有必要發動示威遊行,因為耶和華上帝,那“使有生氣的都隨願飽足”的造物主,會留意使我們的一切需要都真正獲得滿足。——詩篇145:16。
[第18頁的圖片鳴謝]
工人罷工,Lesl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