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海外傳道員把好消息帶到遠東多遠的地方?
在耶穌去世不出三十年,使徒保羅說好消息正傳遍天下「受造的眾生」。(歌羅西書1:23)我們不應當按字面的意思去理解他的話,以為當時活著的每一個人都已聽到好消息。雖然如此,保羅的話卻很清晰:海外傳道員已經廣泛地把好消息傳遍當時所知的世界。
海外傳道員究竟走了多遠呢?聖經說,保羅搭商船向西進發,去到意大利那麼遙遠的地方傳道。這位勇敢無懼的海外傳道員還打算往西班牙傳道。(使徒行傳27:1;28:30,31;羅馬書15:28)
那麼,向東面又怎麼樣呢?早期的基督教傳道員到過遠東多遠的地方呢?我們無法肯定,因為聖經沒有說。可是如果你知道,在公元1世紀,介乎地中海和遠東的貿易路線已讓人能夠去到多遠的地方,你可能會感到驚訝。這些貿易路線至少表明,要前往遠東是可行的。
亞歷山大的貢獻
亞歷山大大帝想攻佔東方的土地,他向東進發,一路征服了巴比倫尼亞、波斯,以及遠至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這些遠征的經歷讓希臘人得以熟悉這一帶的海岸,海岸線由波斯灣的幼發拉底河河口伸展到印度河河口。
不久,各種香料和香就從印度洋,經紅海流入希臘地區。這些貿易起初是由印度和阿拉伯商人壟斷。可是,當埃及的托勒密發現了季候風的運作後,埃及也在印度洋的貿易場上分一杯羹。
從5月到9月,印度洋持續吹西南風。因此,這些商船從紅海出發,可以沿著阿拉伯半島的南岸開去,或直接開到印度的南部。從11月到3月,風向逆轉,有利於商船回程。有幾百年的時間,阿拉伯和印度的船員就利用季候風,載著山扁豆、肉桂、甘松和胡椒,在印度和紅海穿梭往來。
往亞歷山大和羅馬的航線
羅馬人征服了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承者所統治的地區後,羅馬就成了東方貴重貨品的主要市場。這些貨品包括非洲的象牙、亞拉伯的沒藥和香、印度的香料和寶石,也有來自中國的絲綢。運載這些商品的船隻聚集在埃及的紅海海岸的兩個主要港口——貝雷尼塞和古塞爾。沿著陸路商隊的經商路線,前往尼羅河流域的科普托斯,可以到達這兩個港口。
從科普托斯,貨品沿著埃及的主要交通要道尼羅河運到亞歷山大。接著,貨品就會裝上船,駛往意大利或其他地方。前往亞歷山大的另一條通道是運河,運河連接著紅海的頂端(鄰近現在的蘇伊士)和尼羅河。當然,埃及和埃及的海港比較接近耶穌的傳道地區,所以也很容易到達。
據1世紀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普說,在他的年代,每年都有120艘亞歷山大的船隻從古塞爾駛往印度,從事貿易活動。公元1世紀,一本論及這帶地區的航海指南還保存至今。這本書很可能是一個說希臘語的埃及商人,為了方便同行而寫的。我們可以從這本古老的書知道些什麼?
這本書通常被稱為《厄立特利亞海航行記》(英語)。書中描述了不同的航線,這些航線從埃及的南部伸延到數千公里外的桑給巴爾。向東面望去,作者列出了距離、船隻停泊地點、買賣各種貨品的市場、交易的貨品,以及當地的人口分布情況。這些地區從亞拉伯半島的南面沿岸,下到印度西面的海岸,直到斯里蘭卡,然後往上繞到印度東面沿岸一帶,遠達恆河。書中的描述精確而生動,由此推斷,作者實際到過他所描述的地方。
印度的西方人
在印度,來自西方的商人被稱為耶槃那。根據《厄立特利亞海航行記》的記載,在公元1世紀,這些商人經常到訪的一個目的地是穆澤里斯。穆澤里斯位於印度的南端。a寫於公元頭幾個世紀泰米爾語的詩常常提到這些商人。其中一首詩這樣寫道:「耶槃那所建的漂亮船隻載著黃金而來,帶著胡椒回去,他們的聲音響徹了穆澤里斯。」在另一首詩裡,印度南部的一個王子渴望喝到耶槃那帶來的香醇美酒。此外,在印度銷路很好的貨品還包括玻璃器具、金屬製品、珊瑚和紡織品。
考古學家還發現了許多由西方運往印度的進口貨。例如,在印度東南岸的阿里卡梅度,他們發現了一些羅馬酒瓶和盤子的碎片,碎片上刻著製造這些器皿的陶匠的標誌。看來,這些器皿是在意大利中部的阿雷佐製造的。一本書的作者說:「現代的考古學家從孟加拉灣的沉積物中,發現了一些陶瓷器皿的碎片,碎片上刻有工匠的名字,而這些工匠所用的窯就放置在阿雷佐的郊外。這些發現使他們產生許多聯想。」人們也在印度南部發現了許多羅馬錢幣,有金幣,也有銀幣。這些錢幣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錢幣上鑄有羅馬皇帝奧古斯都、提比略和尼祿的肖像。這些發現進一步證實了地中海與印度之間的商業活動。
古代的一張地圖提供了證據,證明羅馬公民可能曾經在印度南部建立了一些長期經商的居留地。這張地圖名叫《坡廷格爾古地圖》,一份中世紀的手繪本還存留至今。這張地圖描繪了羅馬在公元1世紀的情況。地圖上也顯示了一個位於穆澤里斯的奧古斯都廟宇。《羅馬的東方貿易:國際商業與帝國政策,公元前31年至公元305年》(英語)一書說:「從結構看來,只有羅馬帝國的國民才能建造出這樣的廟宇,而且這些人很可能曾在穆澤里斯居住或在那裡逗留了一段頗長的時間。」
羅馬的官方記錄也提到,在奧古斯都統治期間(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至少有三個印度大使拜訪過羅馬。一份研究報導:「這些大使都是懷著重要的外交使命而來的。」他們要就一些問題跟羅馬取得協議,這些問題包括: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可以在哪裡做生意;在什麼情況下要納稅;外國人可以住在哪裡。
因此,在公元1世紀,經常有人來往地中海盆地和印度之間。基督教的海外傳道員要從紅海北部乘船到印度去也不會有什麼困難。
到達印度以東的地方
我們很難確定,地中海的商人和其他遊客曾到過遠東多遠的地方。可是學者相信,早於公元1世紀,西方人所到的地方已遠至泰國、柬埔寨、蘇門答臘和爪哇了。
《後漢書》(後漢朝的編年史)明確地提到其中一個旅程的日期。這本書記述的事件發生於公元23年到220年之間。在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向漢桓帝朝貢。大秦是中國史書對羅馬帝國的稱呼。安敦看來是安東尼的漢語譯名,安東尼就是當時的羅馬皇帝馬爾庫·安東尼的姓氏。歷史家懷疑這些使者不是作正式訪問,而是想藉此行打開機會,讓西方商人可以直接與中國進行絲綢貿易,無需通過中間人進行買賣。
話說回來,1世紀的基督教海外傳道員能乘船到遠東多遠的地方呢?是不是到過印度和印度以東的地方呢?或許是。但毫無疑問的是,基督教的信息一定傳播到很遠的地方,所以使徒保羅能夠說這個信息「在全世界結出果實,不斷增長」。這就是說,好消息已經傳到當時已知的世界最遠的地區。(歌羅西書1:6)
[腳注]
a 雖然穆澤里斯的精確位置已無可稽考,但學者卻認為這個地方位於喀拉拉邦的貝里亞爾河河口附近。
[第22頁的附欄或圖片]
皇帝的怨言
公元22年,羅馬皇帝提比略悲嘆國民生活過度奢侈。他們瘋狂地追求奢侈品,婦女也極度嚮往珠寶首飾。他們揮霍帝國的財富,讓金錢流入「陌生而且懷有敵意的國家」裡。羅馬歷史家老普林尼(公元23年至79年)也抱怨羅馬國民這種揮霍無度的生活。他寫道:「根據保守的估計,印度、絲國(塞里斯)和阿拉伯半島每年都從我國取走1億塞斯特斯。為了我們的奢侈品和婦女,我們付出多麼昂貴的代價啊!」b
[腳注]
b 分析家估計,1億塞斯特斯大概相等於羅馬帝國整體經濟的百分之2。
[鳴謝]
Museo della Civiltà Romana, Roma; Todd Bolen/Bible Places.com
[第23頁的附欄或圖片]
商人物色貨品的地方
耶穌提到「一個商旅尋找上好的珍珠」。(馬太福音13:45)類似地,啟示錄也提到「商旅」,他們的貨物包括貴重的寶石、絲綢、香木、象牙、肉桂、香和印度香料。(啟示錄18:11-13)這些貨品產自前往巴勒斯坦以東貿易路線所經的各地。芬芳的木材例如檀香木,就來自印度。價值跟寶石相若的珍珠則可以在波斯灣和紅海找到。《厄立特利亞海航行記》的作者說,這些珍珠在穆澤里斯和斯里蘭卡一帶也可以找到。不過,品質最好、價錢最貴的,就很可能是印度洋出產的珍珠了。
[第20,21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1世紀羅馬和亞洲之間的一些貿易路線
阿雷佐
羅馬
地中海
非洲
亞歷山大
埃及
科普托斯
尼羅河
古塞爾
貝雷尼塞
桑給巴爾
紅海
耶路撒冷
阿拉伯
幼發拉底河
巴比倫尼亞
波斯灣
波斯
↓ 東北季候風
↑ 西南季候風
印度河
旁遮普
恆河
孟加拉灣
印度
阿里卡梅度
穆澤里斯
斯里蘭卡
印度洋(厄立特利亞海)
中國
漢
泰國
柬埔寨
越南
蘇門答臘
爪哇
[第21頁的圖片]
一艘羅馬貨船的模型
[鳴謝]
船隻: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