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降臨還是耶穌的臨在——哪一樣?
“你的臨在和事物制度的末期,會有甚麽標徵呢?”——馬太福音24:3。
1.耶穌從事服事職務期間怎樣運用問題?
耶穌很會用問題激發聽衆思考,甚至啟發人接受新的觀點。(馬可福音12:35-37;路加福音6:9;9:20;20:3,4)我們慶幸的是,耶穌也解答問題。他的答案顯明真理,使我們不致對某些事情一無所知,摸不着頭腦。——馬可福音7:17-23;9:11-13;10:10-12;12:18-27。
2.我們現在應該留意甚麽問題?
2 在馬太福音24:3,耶穌解答了一個至為重要的問題。當時,耶穌在世已經餘日無多,他剛剛提出警告,耶路撒冷的殿宇將要被摧毁,猶太事物制度快要結束。馬太福音的記載接着説:“耶穌坐在橄欖山上,門徒私下來見他,説:‘請告訴我們,甚麽時候會有這些事呢?你的臨在[其他譯本翻做“降臨”、“來臨”]和事物制度的末期,會有甚麽標徵呢?’”——馬太福音24:3。
3,4.對於馬太福音24:3的一個重要語詞,有些聖經譯本在譯法上有甚麽顯著分别?
3 千百萬聖經讀者都想過:為甚麽門徒提出這個問題呢?耶穌的答案應該對我有甚麽影響呢?耶穌回答的時候説過,樹木長出葉子顯示夏天“近了”。(馬太福音24:32,33)於是不少教會主張説,使徒問的是耶穌“降臨”的標徵,也就是耶穌快要復臨的先兆。他們相信,耶穌“降臨”的時候,就是他把基督徒帶到天上,同時帶來世界末日的時候。你認為這個主張對嗎?
4 有些聖經譯本,包括《聖經新世界譯本》,採用“臨在”而不是“降臨”、“來臨”。門徒的問題和耶穌的答案可能跟教會的主張有出入嗎?門徒所問的,到底是甚麽呢?耶穌提出甚麽答案呢?
他們到底問甚麽?
5,6.我們讀到馬太福音24:3使徒提出的問題,對於使徒心裏的想法可以作出甚麽結論?
5 由於先前耶穌談論殿宇,所以門徒詢問耶穌他的“臨在[或作‘降臨’]和事物制度[字面意思是‘年代’]末期有甚麽標徵”,心裏想到的很可能是猶太制度。——哥林多前書10:11;加拉太書1:4。
6 當時,使徒對耶穌的教訓了解有限。早一陣子他們還以為“上帝的王國要立刻展現出來”。(路加福音19:11;馬太福音16:21-23;馬可福音10:35-40)使徒受聖靈所膏以前,在橄欖山接受訓示後,仍然追問耶穌是不是在那個時候給以色列恢復王國。——使徒行傳1:6。
7.使徒為甚麽問到耶穌的未來職務?
7 使徒知道耶穌會離去,因為耶穌不久前説過:“光還有一會兒在你們中間。你們趁着有光,就要行事”。(約翰福音12:35;路加福音19:12-27)既然這樣,使徒可能想:“如果耶穌要離去,他回來的時候,我們怎樣才能够認出來呢?”耶穌以彌賽亞身分出現的時候,人多半沒有認出他來。一年多以後仍然有人提出疑問,耶穌是不是會實現彌賽亞指定要做的一切事。(馬太福音11:2,3)難怪使徒要詢問未來發生的事。但使徒所求的標徵,到底是關於耶穌快要降臨還是關於别的事情呢?
8.使徒可能用甚麽語言跟耶穌交談?
8 假設你是隻小鳥,聽見耶穌和使徒在橄欖山上交談。(參閲傳道書10:20。)你可能聽見耶穌和使徒説希伯來語。(馬可福音14:70;約翰福音5:2;19:17,20;使徒行傳21:40)不過,他們可能也懂希臘語。
馬太用希臘語怎樣寫
9.現代的馬太福音譯本大多以甚麽文本為根據?
9 第二世紀以來的文本顯示,馬太的福音起初是用希伯來語寫的,後來馬太再用希臘語寫。很多希臘語抄本仍然流傳到今天,成了把福音翻成現代語言的根據。關於橄欖山上的一段交談,馬太用希臘語怎樣寫呢?關於“降臨”或“臨在”,他就門徒的詢問和耶穌的回答寫了甚麽話呢?
10.(甲)馬太常常提到“來”。他用的是哪個希臘詞?這個詞有哪些意思?(乙)還有哪個希臘詞值得留意?
10 馬太福音前23章採用常見的希臘動詞“來”(厄珥科邁)達80多次。這個詞一般有臨近或接近的意思,例如約翰福音1:47説:“耶穌看見拿但業向他走過來 ”。按照具體用法,厄珥科邁 這個動詞可以含有“來到”、“去”、“到了”、“到”或“往”的意思。(馬太福音2:8,11;8:28;約翰福音4:25,27,45;20:4,8;使徒行傳8:40;13:51)馬太在馬太福音24:3,27,37,39卻用了另一個詞:帕露西阿。這個名詞並沒有在福音書的其他部分出現過。既然聖經是受上帝靈示寫成的,為甚麽上帝感動馬太用希臘語寫福音書的時候揀選這個希臘詞來寫這幾段經文呢?這個詞是甚麽意思呢?為甚麽我們應該明白呢?
11.(甲)帕露西阿 是甚麽意思?(乙)約瑟夫斯的著作有甚麽例子證實我們對帕露西阿 的了解是正確的?(參閲腳注。)
11 基本來説,帕露西阿 的意思是“臨在”。瓦因的《新約語詞詮釋詞典》説:“帕露西阿……字面意思是‘臨在’,帕露 是‘與’,西阿 是‘同在’(來自厄伊米,‘在’),含有到達和後來在一起的意思。舉個例:在一封紙莎草紙信上,一位女士提到她有必要在某個地方帕露西阿,好處理與她産業有關的問題。”另一些詞典解釋,帕露西阿 含有“統治者到訪”的意思。因此,這個詞不是單指到達的一刻,而是指到達後延續一段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斯(跟使徒同時代)就是這樣運用帕露西阿 這個詞的。a
12.聖經本身怎樣幫助我們確定帕露西阿 的意思?
12 古代文獻清楚證實“臨在”的意思,不過,基督徒特别對上帝的話語怎樣運用帕露西阿 這個詞感興趣。從這兩方面看,意義都一樣——臨在。我們可以從保羅的書信看出這點。例如,保羅寫信給腓立比人説:“你們既然向來都是服從的,不但我臨在 的時候是這樣,即使我如今不在,你們也更加樂意服從,……不斷作成自己的拯救。”保羅也提到跟腓立比人在一起的時候,“由於[他]臨在[帕露西阿],再次跟[他們]在一起”,他們就歡騰。(腓立比書1:25,26;2:12)另一些譯本翻成“我在你們那裏的時候”(《新譯》);“我和你們同在時”(《呂譯》);“我跟你們一起的時候”(《現譯》)。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0:10,11用“親身臨在”跟“不在的時候”作個對比。在這些例子裏,保羅顯然不是談論自己的來臨或到達,而是用帕露西阿 來説明自己的臨在。b(參閲哥林多前書16:17。)那麽,用來指耶穌的帕露西阿 的語詞又怎麽樣?這些詞含有“降臨”的意思嗎?還是指延續一段時期的臨在呢?
13,14.(甲)為甚麽我們斷定帕露西阿 延續一段時期?(乙)關於耶穌的帕露西阿 延續多久,我們不得不指出哪一點?
13 在保羅的日子,受靈所膏的基督徒都很關注耶穌的帕露西阿。可是,保羅警告他們不要“匆匆動搖,失去理智”。因為必先有“不法之人”出現,這個“不法之人”顯然就是基督教國的教士。保羅寫道:“不法者臨在,是照着撒但所發揮的作用,用各樣有力的作為和各種虛謊的標徵異兆”。(帖撒羅尼迦後書2:2,3,9)可見,“不法之人”的帕露西阿(臨在)不單指到達的一刻,而是延續一段時期;這其間,各種虛謊的標徵異兆會顯現出來。為甚麽這點意味深長呢?
14 請考慮前一節經文:“不法者一定會啟露出來,主耶穌就用口裏的靈把他除滅,用臨在 的顯現使他歸於無有。”既然“不法之人”的臨在會延續一段時期,同樣,耶穌的臨在也會延續一段時期,在不法的“毁滅之子”遭受毁滅時達到高潮。——帖撒羅尼迦後書2:8。
希伯來語方面
15,16.(甲)馬太福音的希伯來語譯本大多採用哪個語詞?(乙)聖經用博 這個詞來指甚麽?
15 馬太起初無疑是用希伯來語寫福音書。那麽,馬太在馬太福音24:3,27,37,39所用的是哪個希伯來詞呢?翻成現代希伯來語的馬太福音在使徒的問題和耶穌的答案都用了博 這個動詞的一種形態。如果套在經文裏,就是這樣:“你的[博]和事物制度的末期,會有甚麽標徵呢?”“挪亞的日子怎樣,人的兒子[博]也會怎樣。”(馬太福音24:3,37)博 到底是甚麽意思?
16 博 這個希伯來動詞雖然含有多種意義,基本的意思卻是“來”。《舊約神學詞典》説:“在《希伯來語聖經》裏,博 出現了2532次,是最常用的動詞之一,也是個用來表達動作的首要動詞。”(創世記7:1,13;出埃及記12:25;28:35;撒母耳記下19:30;列王紀下10:21;詩篇65:2;以賽亞書1:23;以西結書11:16;但以理書9:13;阿摩司書8:11)要是耶穌和使徒用了一個含義這麽廣泛的語詞,經文的意思就可能會引起爭議。究竟耶穌和使徒有沒有用博 這個詞呢?
17.(甲)為甚麽馬太福音的現代希伯來語譯本不一定反映耶穌和使徒所説的話?(乙)對於耶穌和使徒用的是哪個詞,我們還可以在哪裏找到線索?為了甚麽别的理由,我們值得留意這個譯本?(參閲腳注。)
17 不要忘記,現代的希伯來語譯本只是譯本 罷了,不一定反映馬太用希伯來語寫成的準確字眼。事實上,耶穌大可能用了另一個詞,不是博,而是個跟帕露西阿 意義相同的詞。我們從喬治·霍華德教授所著的1995年版《希伯來語馬太福音》可以看出這點。這本書主要叙述14世紀猶太醫師謝姆-托比跟基督教爭辯的論文。文中列出馬太福音的希伯來語文本。文本已經相當古老,可見在謝姆-托比的時代,馬太福音文本不是從拉丁語或希臘語翻過來,而是本身用希伯來語寫成的。c通過這個文本,我們可能更加清楚耶穌在橄欖山上的講話。
18.謝姆-托比用了哪個值得留意的希伯來詞?這個詞是甚麽意思?
18 在馬太福音24:3,27,39,謝姆-托比的馬太福音並沒有用博 這個動詞。這本福音書所用的,倒是相關的名詞比阿赫。在《希伯來語聖經》裏,這個名詞只在以西結書8:5出現過,意思是“門口”。在這節經文裏,比阿赫 並不含有來的動作,反而指建築物的入口。人踏進建築物的門口或門檻,就是踏進那座建築物了。另外,《死海書卷》中一些非聖經的宗教文獻時常用比阿赫 來描述祭司的到達或上任。(參閲歷代志上24:3-19;路加福音1:5,8,23。)1986年版翻成希伯來語的古叙利亞語(阿拉米語)《伯西托本聖經》在馬太福音24:3,27,37,39採用比阿赫 這個詞。所以證據顯示,在古代,比阿赫 這個名詞的含義可能跟博 這個動詞在聖經裏的意義不同。為甚麽這點值得留意呢?
19.如果耶穌和使徒用的是比阿赫 這個詞,我們就可以作出甚麽結論?
19 使徒的問題和耶穌的答案所採用的,可能是比阿赫 這個名詞。即使當時使徒問的只是耶穌將來到達 的時刻,基督也可能用比阿赫 這個詞來表達更廣的意義。耶穌要説明的可能是自己到達上任,開始他的新任務。這就跟馬太後來所用的帕露西阿 意義相同了。比阿赫 的用法正好支持耶和華見證人向來教導人的道理——耶穌提出綜合“標徵”的用意是要表明他的臨在。
等候基督臨在的高潮
20,21.我們可以從耶穌談論挪亞日子的話學得甚麽教訓?
20 探討耶穌的臨在可以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和期望。耶穌敦促門徒要保持警醒。耶穌告訴門徒他臨在的標徵,好讓門徒能够認出來,只是一般人多半不理會:“挪亞的日子怎樣,人的兒子臨在也會怎樣。洪水以前的日子,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一日;他們毫不理會,直到洪水來到,把他們全都沖走,人的兒子臨在也會這樣。”——馬太福音24:37-39。
21 在挪亞的日子,一般人多半只顧過着日常的生活。耶穌預言,“人的兒子臨在”也會這樣。挪亞周遭的人也許覺得不會有甚麽事發生。你知道事實卻不是這樣。到了那延續 一段時期的 日子的高潮,“洪水來到,把他們全都沖走”。路加也記載類似的話:耶穌指出“人的兒子的日子”要像“挪亞的日子”。耶穌勸告説:“人的兒子啟露出來的那個日子也會這樣。”——路加福音17:26-30。
22.為甚麽我們應該特别關注耶穌在馬太福音24章所説的預言?
22 這一切對我們意義重大,因為現在我們看出耶穌預言的事一一發生——戰爭、地震、瘟疫、糧食短缺、門徒遭受迫害。(馬太福音24:7-9;路加福音21:10-12)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這些禍患一直鑿鑿可據,儘管大多數人把這些事看做正常的歷史發展,可是這場大戰的確有劃時代的意義,而且它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是值得注意的。真基督徒意識到這些重大事情的含義,就像保持警覺的人看見無花果樹長出葉子就知道夏天近了一樣。耶穌勸告説:“照樣,你們一看見這些事,也就知道上帝的王國近了。”——路加福音21:31。
23.耶穌在馬太福音24章所説的話特别對哪些人意義重大?為甚麽?
23 耶穌在橄欖山上提出的答案主要針對門徒來説。門徒要參與一項救生工作,在全地宣講好消息,然後終結才會來到。只有門徒才會看出“那引致荒涼的可憎之物……站在聖處”。只有門徒才會響應呼籲,在大患難來到以先就逃跑。只有門徒才特别受到以下的話影響:“要不是截短那些日子,就沒有肉體可以得救了;但為了蒙揀選的人,那些日子是會截短的。”(馬太福音24:9,14-22)但是,這段發人深省的話是甚麽意思呢?為甚麽我們可以説,這段話使我們現在就更有理由快樂,滿懷信心和熱心呢?下篇文章論述馬太福音24:22,到時自有解答。
[腳注]
a 以下是約瑟夫斯用這個詞的例子:在西奈山,雷電交加,“宣告上帝的臨在[帕露西阿]”。帳篷裏的神奇現象“顯示上帝的臨在[帕露西阿]”。上帝使以利沙的僕人看見四周圍繞的戰車,“向以利沙顯示自己的能力和臨在[帕露西阿]”。羅馬軍官彼得羅尼烏斯企圖討好猶太人,約瑟夫斯聲稱上帝確曾把雨降下,“向彼得羅尼烏斯顯示自己的臨在[帕露西阿]”。約瑟夫斯並沒有把帕露西阿 用來指來臨或到達的一刻。這個詞指的是,持續下去的臨在,甚至是看不見的。(出埃及記20:18-21;25:22;利未記16:2;列王紀下6:15-17)——參閲《猶太古史》第3部第5章第2段[80],第8章第5段[202],第9部第4章第3段[55],第18部第8章第6段[284]。
b E.W.布林格在《新約英希文本考證詞典及詞語索引》指出,帕露西阿 的意思是:“在場,引申指臨在、到達;這種來臨表示來臨以後長久居住的意思”。
c 證據之一是:文本含有希伯來語“神名”的全寫或簡寫共19次。霍華德教授寫道:“在猶太辯論家所引的基督教文獻裏出現上帝的名字確實異乎尋常。如果這是希臘語或拉丁語基督教文獻的希伯來語譯本,譯文裏本該出現阿多奈[主]才對,而不是那不許宣讀的神名YHWH。……他把這個不許宣讀的名字加進文獻裏確實難以解釋。證據充分表明,謝姆-托比手上的馬太福音文本含有上帝的名字,看來謝姆-托比寧可保留這個名字也不願冒險把名字删去而負起罪責來。”《聖經新世界譯本——附參考資料》舉出謝姆-托比的馬太福音(J2),證明在《基督教希臘語聖經》中採用上帝的名字是恰當的。
你怎樣回答?
◻ 關於馬太福音24:3,為甚麽注意各聖經譯本的不同譯法很重要?
◻ 帕露西阿 含有甚麽意思?為甚麽這件事值得關注?
◻ 關於馬太福音24:3,希臘語的用詞可能跟希伯來語的哪個詞對應?
◻ 我們必須知道甚麽重要時間因素才能了解馬太福音24章?
[第10頁的圖片]
由橄欖山俯瞰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