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許多人都愛親近耶穌
1-3.有些父母帶著孩子來見耶穌時,發生了什麼事?這件事讓我們知道耶穌怎樣待人?
耶穌知道自己在地上的生命快要結束了,只剩下幾個星期,可是要做的事情還很多。耶穌準備跟門徒到耶路撒冷去守逾越節,這會是耶穌在地上的最後一個逾越節,那天會有重要的事發生。現在,耶穌正跟使徒在約旦河以東的比利阿傳道。離開這個地區之後,他們就會往南走,並繼續傳道,直到抵達耶路撒冷為止。
2 耶穌義正辭嚴地跟宗教領袖辯論之後,那裡發生了一件事,有人帶他們的孩子來見耶穌。馬可談及這些孩子時,所用的詞語跟他先前描述一個12歲孩童所用的一樣;路加記載這件事時,用的則是一個可以譯成「嬰兒」的詞,可見被帶到耶穌面前的孩子年紀有大有小。(路加福音18:15;馬可福音5:41,42;10:13)不用說,凡有孩子的地方,都不免會喧嘩吵鬧。門徒訓斥那些父母,也許認為耶穌已經夠忙了,不會有時間理會孩子。但耶穌有什麼反應呢?
3 耶穌看見發生的事,就很不高興。誰令他不高興呢?是小孩還是他們的父母呢?都不是,是他的門徒!耶穌說:「讓小孩到我這裡來,不要制止他們,因為上帝的王國是屬於這樣的人的。我實在告訴你們,誰不像小孩一樣接受上帝的王國,就絕不能進去。」接著耶穌用「臂膀摟著」孩子,祝福他們。(馬可福音10:13-16)從馬可所用的措辭可以看出,當時耶穌親切地摟抱這些孩子,或許像一個譯者所說,他還把嬰兒「抱在臂彎裡」。顯然,耶穌十分喜愛孩子。這件事讓我們對耶穌的認識又多了一點:他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4,5.(甲)我們怎麼知道耶穌確實和藹可親?(乙)在這一章,我們會探討什麼問題?
4 如果耶穌常常板著臉,態度驕傲或冷冰冰的,孩子們大概不會喜歡親近他,他們的父母也不會那麼願意帶孩子到耶穌那裡去。請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父母看著耶穌親切而和顏悅色地摟著孩子,告訴孩子上帝很愛他們並給他們祝福,他們的父母有多高興!沒錯,耶穌雖然肩負著極其重大的責任,但他依然是世上最和藹可親的人。
5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哪些人覺得耶穌和藹可親呢?為什麼耶穌那麼平易近人?我們在這方面可以怎樣效法他?讓我們看看。
哪些人覺得耶穌和藹可親?
6-8.哪些人常常跟耶穌在一起?耶穌對他們的態度跟宗教領袖有什麼分別?
6 你閱讀福音書時也許會留意到,許多人都愛親近耶穌。我們不時讀到「有一大群人」跟著耶穌:「有一大群人從加利利……來跟隨他」,「有一大群人聚集到他那裡」,「有一大群人到他那裡去」,「有一大群人跟耶穌一起走」。(馬太福音4:25;13:2;15:30;路加福音14:25)沒錯,耶穌身邊常常都有許多人。
7 那些跟耶穌在一起的通常都是平民。他們飽受宗教領袖蔑視,被貶稱為「土民」。法利賽派的人和祭司曾公開說:「這些不認識律法的群眾,他們是被咒詛的。」(約翰福音7:49)之後的拉比著作證實了這一點。許多宗教領袖認為平民地位低下,所以不會跟他們吃飯,拒絕買他們的東西或跟他們來往。有些宗教領袖堅稱,這些不認識口傳律法的人是沒有復活希望的!因此,許多平民肯定不願意接近這些宗教領袖,更不會向他們尋求指引和幫助。可是耶穌對待平民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8 耶穌跟平民打成一片,跟他們一起吃飯,治好他們的病,教導他們,告訴他們有什麼希望。當然,耶穌並非不顧現實,他知道大多數人都不會事奉耶和華。(馬太福音7:13,14)不過,他對人充滿希望,看出許多人是能夠離惡行善的。耶穌跟那些鐵石心腸的宗教領袖實在有天淵之別!令人意外的是,不少祭司和法利賽派的人也到耶穌那裡去,他們當中有些人還改過自新,跟隨耶穌。(使徒行傳6:7;15:5)甚至一些有財有勢的人也覺得耶穌和藹可親,喜歡親近他。(馬可福音10:17,22)
9.為什麼許多女子都愛親近耶穌?
9 許多女子都愛親近耶穌。她們常常受宗教領袖凌辱和鄙視。拉比通常不贊成教導女子。事實上,女子是不准在法庭上作證的,因為她們的證言被視為不可靠。有些拉比甚至在禱告中因自己不是女子而感謝上帝!可是耶穌從不蔑視女子,所以許多女子都到耶穌那裡去,渴望受他所教。馬利亞就是個例子。儘管拉撒路的姐姐馬大為了預備食物而忙個不停,她的妹妹馬利亞卻坐在耶穌腳前,留心聽他講話。耶穌稱讚馬利亞,因為她清楚什麼最重要。(路加福音10:39-42)
10.耶穌對待病人的態度跟宗教領袖怎樣大不相同?
10 有病的人雖然經常受宗教領袖排斥,卻紛紛到耶穌那裡去。摩西律法規定要隔離患痲瘋病的人。雖然這是為了保障民眾的健康,但任何人都沒有理由惡待痲瘋病人。(利未記第13章)可是拉比後來卻規定,要厭棄痲瘋病人像厭棄排泄物一樣。有些宗教領袖為了避免痲瘋病人走近,甚至向他們丟石子!很難想像,遭受過這種對待的病人會有勇氣再次接近那些導師!但一些患痲瘋病的人卻願意親近耶穌。一個患者充滿信心地對耶穌說:「主啊,只要你願意,就能使我潔淨。」(路加福音5:12)我們會在下一章讀到耶穌怎樣回應這個痲瘋病人。可是單從這個人所說的話就足以表明,耶穌確實容易親近。
11.什麼事例表明,飽受罪咎感煎熬的人也會放膽親近耶穌?他們這樣做為什麼非常重要?
11 飽受罪咎感煎熬的人也會放膽親近耶穌。請想想以下例子。有一次,耶穌在一個法利賽派的人家裡吃飯。一個婦人走進來,她是個眾所周知的罪人。婦人跪在耶穌腳前,為自己的罪哭泣落淚,眼淚滴濕了耶穌的腳,她就用頭髮擦乾。邀請耶穌的法利賽派的人見了就很反感,不屑耶穌竟讓這個女子接近他。耶穌卻仁慈地稱讚這個衷心悔改的女子,叫她放心,因為耶和華已經赦免她了。(路加福音7:36-50)今天,飽受罪咎感煎熬的人需要別人幫助,才能跟上帝和好。不過他們自己要放膽去親近那些能夠幫助他們的人才行。為什麼那麼多人都願意親近耶穌呢?
為何民眾都愛親近耶穌
12.耶穌平易近人,為什麼我們不感到意外?
12 要記得,耶穌完全效法他親愛的天父。(約翰福音14:9)聖經說,耶和華「離我們各人都不遠」。(使徒行傳17:27)耶和華是「聽禱告的主」,他不但讓所有忠僕,也讓其他誠心尋求他、願意事奉他的人到他面前來。(詩篇65:2)試想想,全宇宙最有能力、最偉大的那位,竟是最平易近人的!耶穌也一樣,他效法天父,深愛人類。在接著的幾章,我們會談談耶穌那份真摯的愛。耶穌平易近人,主要是因為他對人有很大的愛心。讓我們仔細看看,耶穌的一些特質怎樣把他的愛心表現出來。
13.父母可以怎樣效法耶穌?
13 人們很容易看出,耶穌真的關心他們每一個人。即使面對壓力,耶穌仍然關注別人。上文談過,父母帶孩子來見耶穌時,耶穌身負重任,非常忙碌,卻和藹可親地對待他們。耶穌為做父母的人樹立了多麼優良的榜樣!現今,養育兒女絕非易事,但父母仍須讓兒女感受到他們是容易親近的。假如你是父母,可能很明白有時自己忙得團團轉,的確不能馬上回應孩子的要求。但你能不能讓孩子知道,你會盡快來幫他呢?只要你說到做到,孩子就能學會忍耐,知道忍耐的益處。他還會知道,無論有什麼困難和憂慮,都可以隨時來找你。
14-16.(甲)耶穌在什麼情況下施行了第一個奇跡?為什麼這是個非凡的奇跡?(乙)關於耶穌,我們從他在迦拿施行的奇跡知道些什麼?做父母的人可以從中學到什麼?
14 耶穌讓人清楚看出:他們所重視的,他也重視。請想想耶穌施行第一個奇跡的例子。當時耶穌在加利利的迦拿城參加一個婚宴。怎料場面有點尷尬——酒不夠了!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把這件事告訴兒子。耶穌有什麼反應呢?他吩咐僕人把六口石水缸裝滿水,然後叫他們舀一點給宴席主管嘗嘗。水,竟變成了上等的酒!耶穌在變戲法嗎?不!水確實變成了酒。(約翰福音2:1-11)人類一直夢想著能把一樣東西變成另一樣東西。許多世紀以來,一些稱為煉金術士的人都想把鉛變成金,因為鉛和金是兩種性質非常接近的元素a,可是都失敗了。那麼水和酒呢?水的化學結構很簡單,只有兩種基本元素,但酒的化學成分卻有近千種,其中許多還是複雜的化合物!婚宴中的酒不夠只是小事一樁,耶穌為什麼竟施行了一個非凡的奇跡呢?
15 對新郎新娘來說,婚宴中的酒不夠並非小事。在古代中東地區,慷慨待客是非常重要的事。賓客在婚宴上不夠酒喝,新郎新娘會覺得丟臉和尷尬。這件不愉快的事會令他們多年後仍耿耿於懷。因此在新郎新娘眼中,酒夠不夠喝至關重要。由於耶穌重視他們關心的事,所以樂意伸出援手。現在你能看出,為什麼人們有難題的時候都會去找耶穌。
16 這件事也讓做父母的上了重要的一課。要是你的孩子受某些難題困擾,來找你幫忙,你會有什麼反應呢?你或許覺得他的難題無關重要,還可能覺得他小題大做。當然,孩子的難題跟你的難題相比,可能真的無關緊要。但不要忘記,這對孩子來說絕不是小事!如果你深愛的人覺得重要的事,你不是也該重視嗎?因此,要讓孩子知道你關心他,他的煩惱也是你的煩惱。這樣他就會樂於親近你。
17.耶穌在溫和方面樹立了什麼榜樣?為什麼說這種特質體現出力量?
17 我們在本書第3章談過,耶穌性情溫和,心裡謙卑。(馬太福音11:29)溫和是一種可貴的特質,是表明人心裡謙卑的有力證據。溫和是上帝聖靈果實的一部分,與上帝的智慧息息相關。(加拉太書5:22,23;雅各書3:13)耶穌性情溫和,即使被激怒時也能抑制自己。他的溫和絕不是軟弱的表現。一位學者談及溫和這種特質,他說:「溫和的背後蘊藏著鋼鐵般的力量。」的確,我們需要力量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溫和地對待別人。靠著耶和華的幫助,我們也能效法耶穌表現溫和。這樣,別人就會覺得我們和藹可親,容易相處。
18.什麼事例表明耶穌通情達理?為什麼我們有這種特質就會平易近人?
18 耶穌為人通情達理。他在泰爾的時候,一個婦人來見他,因為她女兒「被邪靈纏得好苦」。耶穌三次以不同的方式表明,不會答應她的要求。頭一次,耶穌一句話也不說;第二次,耶穌向她講明不答應她的原因;第三次,耶穌用一個比喻讓她明白為什麼不幫她。耶穌是不是冷酷無情,固執己見呢?不是。耶穌的回答有沒有令婦人覺得,膽敢跟他這麼有能力的人爭辯是對她不利的呢?沒有。婦人顯然沒有感到自己受威嚇。她不僅敢於向耶穌尋求幫助,還敢於在耶穌不肯答應時繼續請求。耶穌看出她的堅持是出於莫大的信心,於是治好了她的女兒。(馬太福音15:22-28)耶穌確實通情達理,他不但樂意聆聽,而且只要可行就樂於順應別人的要求,不固執己見,這大大吸引人們前來找他!
你是否平易近人?
19.我們怎麼知道自己真的容易親近?
19 人們大都覺得自己是容易親近的。有些擁有職權的人常說,自己是廣開言路的,歡迎下屬隨時來表達意見。但聖經說:「很多人自稱有忠貞的愛,但有誰找得到忠信的人?」(箴言20:6)這不是很好的提醒嗎?說自己容易親近當然很簡單,但我們真的盡力效法耶穌,藉著待人親切而表現愛心嗎?要知道問題的答案,不是看我們自己怎樣說,而是看別人怎樣評價我們。保羅說:「當讓所有人知道你們通情達理。」(腓立比書4:5)我們最好問問自己:「我在別人眼中是個怎樣的人?我有怎樣的名聲呢?」
20.(甲)為什麼基督徒長老必須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乙)為什麼我們對會眾長老的要求也應該通情達理?
20 基督徒長老尤其要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他們衷誠地希望,自己能像以賽亞書32:1,2所描述的那樣:「各領袖有如避風之所和避暴雨之處,像河流在乾旱之地,又像大磐石的影子在久旱疲乏之地。」長老必須易於親近才能予人保護,令人舒暢,給人安慰。這樣做並不容易,在這段艱難的日子,長老肩負著重大的責任,但他們絕不會讓人覺得自己太忙而沒有時間照料耶和華的羊群。(彼得前書5:2)會眾裡其他人對長老的要求也應該通情達理,體現出謙卑、合作的精神。(希伯來書13:17)
21.父母怎樣做,兒女就易於親近他們?下一章會談些什麼?
21 父母應該盡可能地讓兒女能夠隨時親近他們,這樣做至為重要!要讓兒女明白,他們可以放心跟父母講心事。因此,基督徒父母務要態度溫和、通情達理,即使孩子承認做錯了事或思想不正確,也不要反應過度。父母要耐心地教導孩子,也要盡力跟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是的,我們人人都要效法耶穌,努力做到平易近人。耶穌之所以平易近人,主要是他具有一種特質,那就是憐憫之心。我們會在下一章談談這點。
a 研究化學的人都知道,在元素周期表上,鉛、金的原子序數相當接近。一個鉛原子核中所含的質子,只比金多三個。現代物理學家曾把小量鉛變成金,但轉化過程需要極高的能量,以這種方法生產金並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