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基督
(Jesus Christ)
上帝的兒子在地上受膏之後所持有的名字和頭銜。
「耶穌」(希臘語I·e·sousʹ伊埃蘇斯)這名字相當於希伯來名字「耶書亞」(Jeshua)或「約書亞」(Jehoshua),意即「耶和華是拯救」。「耶穌」這名字本身並沒有異乎尋常之處,當日不少男子都以此為名。正因為這樣,人們時常為這個名字加上其他特指詞,例如「拿撒勒人耶穌」。(可10:47;徒2:22)「基督」一詞則源自希臘語Khri·stosʹ「克里斯托斯」,相當於希伯來語Ma·shiʹach「馬希阿」(英語Messiah彌賽亞),意即「受膏者」。雖然「受膏者」一詞也用來指耶穌以前的人,例如摩西、亞倫、大衛等(來11:24-26;利4:3;8:12;撒下22:51),但這些受膏者所持有的地位、身份和職責,只不過預表耶穌基督所持有的更高地位、身份和職責而已。因此,耶穌在最完滿和獨特的意義上「是基督,是永活上帝的兒子」。(太16:16;見基督;彌賽亞)
降世為人之前 他雖以「耶穌基督」這名字廣為人知,卻並非在人間出生時才開始存在。他本人曾表示,降世為人之前,他已在天上生活了。(約3:13;6:38,62;8:23,42,58)約翰福音1:1,2記載了耶穌在天上時的稱呼,説:「在最初就有『話語』[希臘語Loʹgos邏各斯],『話語』跟上帝同在,『話語』是個神[『是具有神性的』,AT,Mo]。在最初,他就跟上帝同在。」耶和華既然是永恆的,也就無所謂起頭(詩90:2;啟15:3)。「話語」在「最初」就跟上帝同在,這句話必定是指耶和華開始創造萬物的時候,「話語」就開始存在。别的經文證實了這個看法,説「在受造的萬物中,他[耶穌]是頭生子」,是「最先被上帝創造的」。(西1:15;啟1:1;3:14)聖經清楚表明,「話語」(耶穌降世之前的稱呼)是上帝最先創造的,是他頭生的兒子。
耶穌自己也説,他的父親是耶和華,身為耶和華的頭生子,他是上帝所造的。耶穌指出上帝是他生命的源頭,説:「我也因父親而活」。上下文顯示,耶穌這話的意思是:他的生命來自天父,也就是説,他因天父而獲得生命;照樣,垂死的人類若對耶穌犧牲生命作贖價一事有信心,也能因此而獲得生命。(約6:56,57)
現代科學家憑臆測去斷定物質宇宙存在了多久。如果他們的估計大致準確的話,那麽耶穌早在人的始祖被造之前就已存在了億萬年,只不過當時他是個靈體而已。(參看彌5:2)天父任用這頭生的靈體兒子去創造其餘的萬物(約1:3;西1:16,17),包括天上家庭中耶和華上帝的億萬靈體兒子(但7:9,10;啟5:11),也包括物質宇宙和其中的衆生。按理説來,以下這句話顯然是耶和華對他的頭生子説的:「我們要照我們的形像、按我們的樣式造人」。(創1:26)其餘的一切受造物不但是「藉着他而創造的」,也是「為了他而創造出來的」,因為上帝立這位頭生子「承受全部産業」。(西1:16;來1:2)
並非同是創造主 兒子雖然參與創造萬物的工作,卻跟天父不一樣,並非同是創造主。他創造萬物的力量來自上帝,靠上帝的聖靈(動力)才能成事。(創1:2;詩33:6)耶和華既然是生命的源頭,一切有生命的受造物,不論人目能否看見,都因為他才得以存在。(詩36:9)兒子並非創造主,但蒙創造主耶和華重用,以他為代理和工匠去實行創造萬物的偉舉。聖經由頭到尾都把創造萬物的功勞歸於上帝,耶穌本人也一樣。(太19:4-6;見創造,創造物)
智慧的化身 聖經對這位「話語」有不少論述,這些論述都跟箴言8:22-31的話一致。在這段經文中,智慧被擬人化了,彷彿能够發言和行動。(箴8:1)公元最初幾個世紀的許多基督教作家都一致認為,這段經文以象徵性的口吻提及上帝的兒子降世為人之前的情況。以上討論過的經文表明,兒子顯然「是耶和華造的」,「是他最初的作為,是他在遠古最早的成就」。箴言的經文描述上帝創造地球的過程,那時兒子「是[耶和華]身邊的好工匠」。希伯來語名詞是有性别之分的(不少語言都一樣),「智慧」這名詞一直是個陰性詞,即使擬人化了,仍舊具有陰性形式。雖然如此,用這名詞去代表上帝的頭生子卻不成問題。聖經説,「上帝就是愛」。(約一4:8)在希臘語,「愛」也是個陰性詞,但這絶不表示上帝是女性。箴言一書的主要執筆者所羅門(箴1:1),自稱「科赫萊特」(希伯來語qo·heʹleth,意即「召集者」,傳1:1),而這頭銜也是個陰性詞。
智慧要以某種形式表現出來,才能為人所知。上帝的智慧通過 他兒子(參看林前8:6)在創造方面的偉舉顯示出來。(箴3:19,20)照樣,上帝對人類所定的明確旨意也通過他的兒子耶穌基督闡明出來。因此使徒保羅能够説,基督是「上帝的力量,上帝的智慧」;同時「對我們來説,基督耶穌就成了上帝所賜的智慧,也使我們符合正義,得以成聖,獲得救贖」。(林前1:24,30;另見林前2:7,8;箴8:1,10,18-21)
為甚麽稱為「獨生子」 聖經稱耶穌為上帝的「獨生子」(約1:14;3:16,18;約一4:9),但這並不表示上帝所造的其他靈體不是上帝的兒子,因為他們也稱為「上帝的兒子們」「上帝的衆子」。(創6:2,4;伯1:6;2:1;38:4-7)不過,惟獨耶穌才是他天父親手 創造的,也是最先受造的,所以擁有獨特的地位,跟上帝其餘的兒子不同。别的兒子都是耶和華通過 他的頭生子創造的。由此可見,「話語」在一種特殊意義上是耶和華的「獨生子」,就像以撒在一種特殊意義上是亞伯拉罕的「獨生子」一樣(當時亞伯拉罕已有一個兒子,但不是元配撒拉生的)。(來11:17;創16:15)
為甚麽稱為「話語」 「話語」(約1:1)這稱呼(也可説是頭銜)看來是要表明,上帝的頭生子創造其餘的聰慧生物之後擔任甚麽職責。一個類似的説法見於出埃及記4:16,當時耶和華向摩西提到其兄長亞倫,説:「他要替你向民衆説話。他要做你的口,你要做他的上帝。」亞倫既然要替上帝在地上的主要代表摩西發言,就彷彿成了摩西的「口」。照樣,耶穌基督被稱為上帝的「話語」(希臘語Loʹgos邏各斯),情況也類似。耶和華看來任用這個兒子將信息和指示傳達給家裏其餘的靈體兒子,就像他後來任用這個兒子將信息傳達給地上的人一樣。耶穌也向一群猶太聽衆表明自己是上帝的「話語」(即代言者),説:「我所教的,不是我自己的道理,而是出於那位差我來的。誰想遵行上帝的旨意,就會知道我所教的道理是出於上帝,還是我憑着自己的主意講的。」(約7:16,17;另見約12:50;18:37)
耶穌降世以前在天上生活,那時他無疑曾在許多場合以耶和華代言者的身份向地上的人發言。有些經文表面看來是耶和華直接向人發言,别的經文卻表明,其實他是通過天使對人説話的。(比較出3:2-4和徒7:30,35;另見創16:7-11,13;22:1,11,12,15-18)按理來説,上帝主要是通過他的「話語」向人發言。他在伊甸園就很可能這樣做,因為聖經提及上帝曾三次在園裏説話,其中兩次明確暗示在場的不止上帝一位,另一位顯然是上帝的兒子。(創1:26-30;2:16,17;3:8-19,22)聖經説,有一位天使帶領以色列人穿越曠野,上帝吩咐人民務要聽從這位天使的話,因為「他是奉[耶和華]的名來的」。這位天使很可能就是上帝那稱為「話語」的愛子。(出23:20-23;對照書5:13-15)
雖然如此,但這並不是説,耶和華只通過那稱為「話語」的天使發言。在上帝啟示下寫成的使徒行傳7:53,加拉太書3:19和希伯來書2:2,3的經文都清楚表明,律法的約是上帝通過天使傳給摩西的,而這些天使並非上帝的頭生子。
耶穌升天復得天上的榮耀之後,仍持有「上帝的話語」這名字。(啟19:13,16)
為甚麽有些譯本稱耶穌為「上帝」,有些卻稱他為「一位神」?
有些譯本將約翰福音1:1譯作:「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和合,新譯)這節經文按希臘語的字面意思直譯是:「起初有話語,話語對着那神,話語是神。」譯者將希臘語經文譯成别的語言時,必須按需要使用大楷。例如英語譯者將「話語對着那神」這句中的「神」(英語God)寫成大楷顯然是適當的,因為這個詞所指的,是全能的上帝,「話語」是與他同在的。但譯者沒理由將「話語是神」這句中的「神」(英語god)寫成大楷。
《新世界譯本》將這節經文譯作:「在最初就有『話語』,『話語』跟上帝同在,『話語』是個神。」「神」(希臘語the·osʹ提奧斯)這個詞在希臘原語中誠然沒有任何(相當於「一個」或「一位」)不定冠詞,因為古希臘共同語是沒有不定冠詞的,但這並不表示譯者在譯文裏不能使用不定冠詞。因此,《希臘語經卷》的譯者必須按照自己對經文的了解,決定是否使用不定冠詞。英語譯本全都有不定冠詞,次數多達數百次,但大都沒有在約翰福音1:1使用不定冠詞。即使這樣,翻譯這節經文時使用不定冠詞,也是理由充分的。
首先應當注意,經文本身説:「『話語』跟上帝同在 」,那麽他自然不可能是 上帝,即全能的上帝。(請參看第2節,如果第1節説的「話語」是上帝,那第2節就沒有必要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希臘語the·osʹ「提奧斯」(神或上帝)一詞在約翰福音1:1第二次出現時,並沒有希臘語定冠詞ho「霍」(相當於英語the,意即「那」)。恩斯特·亨興評論約翰福音(1-6章)時談及這點,説:「在這段時期,[提奧斯]和[霍·提奧斯](意即『神,具有神性的』和『上帝』)所指的並不相同。……事實上,對福音書執筆者來説,惟獨父親才是『上帝』([希臘語ho the·osʹ霍·提奧斯];對照[約]17:3),兒子是臣服於父親的(對照[約]14:28)。這段經文只是暗示這一點,因為經文要强調的,是父子的親密關係。……對猶太教和基督教這些一神教來説,相信有些具有神性的個體存在,跟上帝在一起,臣服於上帝,卻並非上帝,是合乎情理的。腓立比書2:6-10足以證明這一點。保羅在經文裏所描述的,就是這樣的一位具有神性的個體,即後來降世為人的耶穌基督。……因此,腓立比書和約翰福音1:1所説的,並非二合一的個體中的雙方關係,而是兩位個體之間的親密聯合。」(《約翰福音1章》,譯自R.W.芬克的英譯本,1984,109-110頁)
恩斯特·亨興將約翰福音1:1下譯作「『話語』是具有神性的(屬於神一類的)」,然後説:「在這個事例上,『是』(希臘語en恩)這個動詞只不過表達謂語關係而已,因此我們必須仔細留意謂語名詞的用法:[提奧斯]跟[霍·提奧斯]並不相同(『具有神性的』跟『上帝』是兩回事)。」(110-111頁)菲利普·哈納也詳細説明這一點,指出約翰福音1:1包含一個語法結構,就是在動詞前面有一個不帶定冠詞「那」(希臘語ho霍,相當於英語the)的謂語名詞。這種主要用來描述事物性質的語法結構表明,「『邏各斯』具有『提奧斯』的性質」。他還説:「我認為約翰福音1:1中的謂語本身已清楚表明它是描述性質的,所以[提奧斯]不該被看作帶定冠詞的名詞。」(《聖經文獻雜誌》,1973,85,87頁)别的譯者也看出希臘原語所用的詞具有描述性質,目的是要説明「話語」的本質,因此將這句話譯作:「話語是具有神性的。」(AT,Sd,Mo;見Rbi8 附錄,1579頁)
《希伯來語經卷》從頭到尾都清楚表明:全能的上帝只有一位,他是創造萬物的至高主宰,名叫「耶和華」。(創17:1;賽45:18;詩83:18)摩西對以色列人説:「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是獨一的耶和華。你要全心、全意、全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申6:4,5)幾千年來,上帝的僕人始終堅信這一點。《希臘語經卷》重申這個教義,並沒有提出不同的見解。(可12:29;羅3:29,30;林前8:6;弗4:4-6;提前2:5)耶穌基督本人也説:「父親是比我大的」,而且稱天父為他的「上帝」和「獨一的真神」。(約14:28;17:3;20:17;可15:34;啟1:1;3:12)耶穌曾多次表示自己是低於父親的,因此必須順服天父。(太4:9,10;20:23;路22:41,42;約5:19;8:42;13:16)甚至耶穌升天之後,使徒們也説耶穌是低於天父的。(林前11:3;15:20,24-28;彼前1:3;約一2:1;4:9,10)
這些事實有力地表明,將約翰福音1:1的經文譯作「『話語』是個神」,理據是充分的。「話語」既是上帝頭生的兒子,是蒙上帝授權創造萬物的那位,又是上帝的代言者,自然在受造萬物中居於最顯要的地位,因此大可以稱為「神」,即能力高强的個體。以賽亞書9:6的預言論及「彌賽亞」説,他的名要稱為「大能的神」,但不是全能的上帝;他也會成為手下臣民的「永恆的父」。他的父親「萬軍之主耶和華」必熱心成就這件事。(賽9:7)上帝的大仇敵魔鬼撒但有能力操縱世人和邪靈(約一5:19;路11:14-18),因而被稱為「神」(林後4:4),那麽我們不是更有理由將上帝的頭生子稱為「神」嗎?有些最可靠的抄本的確在約翰福音1:18將上帝的兒子稱為「獨生的神」,這個稱呼無疑十分適當。
有一次,有些反對耶穌的人指控他「自命為神」,耶穌回答説:「你們的律法上不是記着説,『我説過,「你們是神」』嗎?聖經是不能作廢的。上帝的話語所指責的人,上帝尚且叫他們做『神』,何況父親賜我聖職,差我到世人當中,我説我是上帝的兒子,你們竟然就説,『你説褻瀆的話』嗎?」(約10:31-37)耶穌所引用的經文來自詩篇82篇,其中記載上帝指責有些做法官的人不按公正審判,但仍稱這些人為「神」。(詩82:1,2,6,7)耶穌藉此表明,他從沒有自稱為「上帝」,只不過説自己是上帝的兒子而已,人們就指控他説了褻瀆的話,這樣的指控是完全不合理的。
當時人們指控耶穌説了褻瀆的話,是因為他宣告「我跟父親是合一的」。(約10:30)從耶穌對指控的回應,我們可以清楚看出,耶穌的意思絶不是説他就是天父上帝。我們必須按照耶穌説話的上下文去了解他所説的「合一」是甚麽意思。當時他正談及自己的行動,以及他會怎樣照顧跟從他的「綿羊」。耶穌的行動和言談表明,他和天父是完全一致的,彼此之間絶沒有任何不和或衝突。他的回答進一步强調這點。(約10:25,26,37,38;另見約4:34;5:30;6:38-40;8:16-18)關於怎樣對待手下的「綿羊」,他和天父同樣是一致的;他們決意悉心保護這些與綿羊相若的人,帶領他們得永生。(約10:27-29;對照結34:23,24)耶穌曾為門徒(包括未來的門徒)的團結禱告,表明他跟天父的合一並非指他們同屬一體,而是指他們在宗旨和行動方面完全一致。在這方面,耶穌的門徒也可以「全都合一」,就如他跟天父合一一樣。(約17:20-23)
因此,耶穌回答多馬的問題時説:「你們要是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親。從這一刻起,你們認識他,也看見他了。」回答腓力的問題時則補充説:「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親。」(約14:5-9)耶穌的解釋表明,人看見他就等於看見了天父,因為他在每一方面都代表天父,説的是天父的話,做的是天父的事。(約14:10,11;另見約12:28,44-49)正是在這個場合,即耶穌流血犧牲的前夕,他對門徒説:「父親是比我大的。」(約14:28)
耶穌説門徒看見了他就是看見了天父,聖經中别的事例也可以幫助我們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例如,雅各對以掃説:「你歡迎我,讓我這樣看見你的面,就像看見了上帝的面。」雅各這樣説,是因為以掃的反應就像他在禱告中向上帝所求的一樣。(創32:9-12;33:9-11)又例如上帝從風暴中向約伯提問,之後約伯恍然大悟,就説:「我從前風聞你的事,現在卻親眼看見你。」(伯38:1;42:5;另見士13:21,22)意思是:他的「心眼」給打開了。(參看弗1:18)耶穌説人看見了他就是看見了天父,這顯然也是一種比喻的説法,不該按字面意思去理解。約翰福音6:45記載了耶穌自己所説的話,足以表明這點。此外,約翰在耶穌去世之後很久也寫道:「從來沒有人看見過上帝,只有在父親懷裏的獨生的神,才把他闡明出來。」(約1:18;約一4:12)
多馬對耶穌説,「我的主,我的神!」他的話是甚麽意思?
耶穌向多馬和其餘的使徒顯現,消除了多馬對耶穌復活的懷疑。多馬驚嘆不已,禁不住對耶穌説:「我的主,我的神[ho The·osʹ霍·提奧斯]!」(約20:24-29)有些學者認為,多馬雖然向耶穌發出驚嘆,但他的話其實是對天父上帝説的。有些學者則認為,從希臘原語來看,這句話是對耶穌説的。即使這樣,對「我的主,我的神」這句話的理解,仍須跟别的經文相符才對。聖經説,耶穌向門徒顯現之前,吩咐人告訴他們:「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親,也是你們的父親,見我的上帝,也是你們的上帝。」(約20:17)因此,多馬不可能以為耶穌就是全能的上帝。約翰報導多馬見到復活了的耶穌之後,説:「這些事寫下來,是要叫你們相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又叫你們因為相信,就可以藉着他的名得生命。」(約20:30,31)
多馬稱耶穌為「我的神」,也許是由於他認為,耶穌雖不是全能的上帝,卻是「一位神」。多馬曾經多次聽過耶穌向「獨一的真神」禱告,所以不可能以為耶穌就是全能的上帝。(約17:1-3)或許,多馬稱耶穌為「我的神」,是襲用他祖輩的表達方式;《希伯來語經卷》記載了這種為多馬所熟知的説話方式。當天使奉耶和華之命到訪或傳達信息時,當事人跟天使對話(有時是聖經執筆者叙事),彷彿將天使當作耶和華上帝。(另見創16:7-11,13;18:1-5,22-33;32:24-30;士6:11-15;13:20-22)因為天使代表耶和華執行任務,奉他的「名」説話,也許説話時用第一人稱,説「我是……上帝」。(創31:11-13;士2:1-5)多馬稱耶穌為「我的神」也可能表示,他承認耶穌是上帝的代表和發言人。無論如何,多馬的意思絶不會抵觸他親耳聽見耶穌説的這句話:「父親是比我大的。」(約14:28)
降世為人 耶穌降世之前,天使曾多次在地上以人的形狀顯現。看來他們披上一個適合當時場合的物質身軀,任務完成之後就恢復原貌。(創19:1-3;士6:20-22;13:15-20)他們仍然是靈體,只不過暫時披上一個物質身軀而已。可是上帝的兒子降世,成為名叫「耶穌」的人,情形卻不同。約翰福音1:14説,「『話語』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所以耶穌能自稱為「人子」。(約1:51;3:14,15)有些人認為,「住在[字面意思是『紮營』]我們中間」這句話表示,耶穌並沒有真正成為肉身,只是化身為人而已。但使徒彼得也曾用過類似的話來形容自己,而他顯然不是一個化身為人的靈體。(彼後1:13,14)
聖靈啟示的記載説:「以下是耶穌基督誕生的經過。他母親馬利亞許配了約瑟,還沒有成婚,聖靈就使馬利亞懷孕了。」(太1:18)在此之前,耶和華差天使通知處女馬利亞,聖靈要臨到她身上,上帝的力量要蔭庇她,她就「懷孕 生子」。(路1:30,31,34,35)最終,生下來的這個孩子既是曾在天上生活的「話語」,又是地上的人馬利亞的兒子。因此,他也是馬利亞的祖先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猶大和大衛王的真正後代,有權承受 上帝對這些古人所作的應許。(創22:15-18;26:24;28:10-14;49:10;撒下7:8,11-16;路3:23-34;見耶穌基督的世系)這樣,生下來的孩子耶穌,可能有某些身體特徵跟他的猶太母親頗相似。
馬利亞是罪人亞當的後代,本身是不完美而有罪的。問題是,耶穌既然是馬利亞的「長子」(路2:7),又怎可能在身體方面完美無罪呢?雖然現代遺傳學家對於遺傳定律以及顯性和隱性特徵有不少認識,但對於完美的和不完美的合於一體會産生甚麽結果(就如耶穌的情形),卻一無所知。無論如何,當時上帝的聖靈發揮作用,確保上帝的旨意得以實現。天使加百列向馬利亞指出,「至高者的力量」必蔭庇她,使她所生的孩子聖潔無瑕,稱為「上帝的兒子」。聖靈彷彿成了一道保護牆,使耶穌從成為胚胎的那一刻起,在整個發育時期都不被任何不完美所玷污,也不受任何有害事物所傷害。(路1:35)
既然上帝藉着聖靈使耶穌降世為人,耶穌的生命就來自他的天父而非任何凡人,比如他的養父約瑟。(太2:13-15;路3:23)希伯來書10:5説,耶和華上帝「為[耶穌]預備了身體」,因此耶穌自從成為胚胎以來就一直「沒有污穢,與罪人分離」。(來7:26;對照約8:46;彼前2:21,22)
以賽亞書52:14的預言説「彌賽亞」的「面貌被醜化[『容貌毁損』,新譯]」,顯然只在比喻意義上應驗。(參看同一章第7節)耶穌基督的身材相貌都是完美的,但由於他大無畏地維護正義,宣揚真理,那些偽善的仇敵就覺得他面目可憎。這些仇敵聲稱他是邪靈的首領别西卜的臣僕,被邪靈操縱,是個褻瀆上帝的騙子。(太12:24;27:39-43;約8:48;15:17-25)與此類似,耶穌的門徒向人傳講上帝的知識,對接受的人成為「生命的香氣」,對不接受的人卻是「死亡的氣味」。(林後2:14-16)
何時出生及傳道多久 耶穌看來於公元前2年的以他念月(9-10月間)出生,在公元29年大約相同的月份受浸,於公元33年春季的尼散月(3-4月間)十四日星期五下午大約三時犧牲。這些日期是根據以下資料計算出來的:
耶穌在他的親戚(施浸者)約翰出生後大約六個月誕生。當時凱撒奧古斯都是羅馬的皇帝(公元前31年至公元14年),居里紐(關於居里紐執政的日期,見人口登記)在叙利亞做總督,希律王則統治猶地亞,但已餘日無多。(太2:1,13,20-22;路1:24-31,36;2:1,2,7)
耶穌誕生與希律去世 雖然學者們對希律去世的日期還沒有定論,但不少證據顯示,他死於公元前1年。(見希律1條下的「去世年份」;年代學條下的「月食」)從耶穌出生到希律去世,這其間發生過好幾件事,包括耶穌在出生後第八天受割禮(路2:21),第四十天被帶到耶路撒冷的聖殿(路2:22,23;利12:1-4,8);占星術士「從東方」來到伯利恆(當時耶穌已不再躺在飼槽裏而是在房子裏;太2:1-11;另見路2:7,15,16);約瑟和馬利亞帶着小孩耶穌逃到埃及避難(太2:13-15);希律察覺到占星術士沒有聽從他的指示,就差人到伯利恆和鄰近的地區,將兩歲以下的男孩全部殺死(可見當時耶穌不是個新生嬰兒)。(太2:16-18)如果耶穌於公元前2年出生的話,從他誕生到希律去世(很可能於公元前1年)之前,就有足够的時間發生以上各事。不過,我們認為耶穌是於公元前2年出生的,還有别的理由。
跟約翰的傳道職務有關 路加福音3:1-3的記載進一步證實了上文提及的各個日期。這段經文説,施浸者約翰於「凱撒提比略在位第十五年」開始傳道和為人施浸。提比略在位第十五年是從公元28年的下半年延續到公元29年的8-9月間。(見提比略)約翰執行傳道職務期間,耶穌到他那裏受了浸。之後耶穌開始傳道,當時他「年約三十歲」。(路3:21-23)到了這個年紀(大衛登基的時候也是三十歲),耶穌已不再受世上的父母管束。(撒下5:4,5;對照路2:51)
根據民數記4:1-3,22,23,29,30,律法規定,到聖所供職的是「三十歲」以上的人。既然施浸者約翰是利未祭司的兒子,按理來説,他應該在這個年齡開始供職,但不是在聖殿裏,而是在民間執行耶和華委派給他的特殊任務。(路1:1-17,67,76-79)聖經曾兩次提及約翰和耶穌的年齡差别,提及耶和華的天使兩次顯現,分别宣布約翰和耶穌誕生的信息(路1章),證明約翰和耶穌開始執行傳道職務的年齡差不多。約翰(在耶穌前面先行為他預備道路)先開始為人施浸;大約六個月之後,耶穌開始向人傳道。
既然約翰於提比略在位第十五年開始執行傳道職務,按此推算,他就必定是在三十年前出生的。從他開始執行傳道職務那年往前數三十年,就來到公元前3年的下半年至公元前2年的8或9月之間。耶穌則比約翰遲六個月左右出生。
傳道三年半 根據以下年代學的資料,我們甚至可以作出一個更肯定的結論。這些資料跟耶穌傳道多久和他去世的日期有關。據但以理書9:24-27的預言(詳見條目七十個七的時期的資料)説,「彌賽亞」會在第七十個「七」年的起頭出現(但9:25),並在最後一個七年「過了一半」的時候流血犧牲,廢止人獻祭牲和禮物的律法條例。(但9:26,27;對照來9:9-14;10:1-10)按照這個預言,耶穌基督傳道的時間是三年半(即「七」年之半)。
耶穌傳道三年半之後,在逾越節那天死去。這段時間包括了四個逾越節。約翰福音2:13;5:1;6:4和13:1的經文,提供了有關這四個逾越節的證據。約翰福音5:1雖然沒有明説是逾越節,只説「猶太人的一個[有些古抄本作『那個』]節期」,但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這個節期指的是逾越節而不是每年舉行的其他節期。
正如之前約翰福音4:35所述,耶穌提及「還有四個月才到收割莊稼的時候」。收割莊稼(尤其是收割大麥)的時候大約從逾越節(尼散月十四日)開始。耶穌的話約莫是在四個月前,即基斯流月(11-12月間)説的。猶太人返回故鄉之後在基斯流月守獻殿節,但這並不是指定人們要上耶路撒冷去守的一個大節期。(出23:14-17;利23:4-44)按照猶太人的傳統,人們在全國各地的許多會堂裏守獻殿節。(見獻殿節)約翰福音10:22也提及耶穌在耶路撒冷守獻殿節。不過,看來這是因為耶穌較早前上耶路撒冷守住棚節,之後就一直留在當地,因此他並非特地到耶路撒冷去守獻殿節。與此不同,約翰福音5:1表示,耶穌是為了守「猶太人的一個節期」,才從加利利(約4:54)前往耶路撒冷的。
在基斯流月和逾越節之間,只有一個節期在亞達月(2-3月之間)舉行,這個節期就是普珥節,比逾越節早大約一個月。猶太人返回故鄉之後才開始守普珥節,這個節期同樣是在全國各地的家庭和會堂裏慶祝的。(見普珥節)由此可見,約翰福音5:1所説的「猶太人的一個節期」,大有可能是指逾越節。耶穌遵守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律法,前往耶路撒冷守這個節期。沒錯,約翰在提及下一個逾越節之前(約6:4),只報導了不多的幾件事,但你只要看看本文附表《耶穌在地上的生平紀事》,就知道約翰只是簡略地報導耶穌早期的傳道活動,其餘三位福音書執筆者已提過的許多事件,他都省略了。事實上,其餘三位福音書執筆者(馬太、馬可和路加)提供的巨量資料有助於我們了解耶穌的活動多麽頻繁,從而確定約翰福音2:13和6:4所提及的兩次逾越節之間還有另一個逾越節。
去世日期 耶穌基督死於春季,猶太曆尼散月(亞筆月)十四日的逾越節。(太26:2;約13:1-3;出12:1-6;13:4)那一年的逾越節是在週中的第六日(按猶太人計算的方法,就是從星期四的日落到星期五的日落)。約翰福音19:31足以表明這點,因為經文説逾越節的次日是「大安息日」。逾越節的次日無論是週中的哪一天,都被算作安息日。(利23:5-7)但這個特别的安息日如果碰巧跟平常的安息日(一週的第七天)在同一天,就成了「大安息日」。由此看來,耶穌死於尼散月十四日星期五下午大約三點鐘。(路23:44-46)
結論 總括來説,既然耶穌死於春季的尼散月,而但以理書9:24-27的預言説,他的傳道職務開始於死前三年半,那他就必定是在秋季 的以他念月(9-10月間)開始傳道的。約翰的傳道職務(開始於提比略在位第15年)則必定是於公元29年春季 開始的。這樣,約翰就是於公元前2年春季出生的,而耶穌則在大約六個月之後,也就是公元前2年的秋季出生。大約三十年之後,耶穌於公元29年的秋季開始傳道,於公元33年(正如先前説過,於春季的尼散月十四日)去世。
並非生於冬季 一般人認為耶穌在12月25日出生,但這個日期根本沒有聖經根據。許多參考書表明,這個日子原本是個異教節期。談到在12月25日慶祝耶穌誕生一事,耶穌會學者耳巴奴·霍爾茨邁斯特説:
「今天學者一般承認,在12月25日慶祝的聖誕節,原本是異教徒慶祝的一個節日。佩塔維烏[法國耶穌會學者,1583-1652]早已正確地指出,異教徒在12月25日慶祝『無敵太陽神的誕生』。」
「見證這個節日的文獻有:(甲)菲洛克盧斯[Furius Dionysius Filocalus]於公元354年編的曆法,其中注明:『12月25日,無敵(太陽神)的生日』。(乙)占星家安條克的曆法(編於公元200年左右)説:『12月……25日……太陽的誕辰;白晝漸長。』(丙)尤里安[皇帝,公元361-363年在位]建議在年終舉行運動比賽去尊崇太陽,稱為『無敵太陽神』。」(《基督生平年表》,宗座聖經學院,羅馬,1933,46頁)
12月25日不是耶穌誕辰的最明顯證據,就是聖經本身説,耶穌誕生那天晚上有牧羊人在野外露宿,看顧羊群。(路2:8,12)在當地,雨季開始於秋季的布勒月(10-11月間;申11:14),羊群在夜間都會被帶進羊欄裏避寒。接着的基斯流月(猶太曆法的第九個月,相當於11-12月間)是個寒冷多雨的月份(耶36:22;拉10:9,13)。之後的提别月(12-1月間)則是全年温度最低的月份,高山地帶有時甚至會下雪。因此,牧羊人在野外露宿,看顧羊群一事,正好與耶穌在初秋的以他念月出生的證據吻合。(見布勒月;基斯流月)
另一件事也表明耶穌的誕辰不是在12月。當時羅馬皇帝下令,要「人人都回鄉登記」。既然當時猶太人不服羅馬人的統治,屢次反叛,羅馬皇帝自然不會刻意挑一個多雨的隆冬月份,要人民長途跋涉回鄉登記而引起他們的反感。(路2:1-3;對照太24:20;見提别月)
早年生活 關於耶穌的早年生活,聖經的記載很簡單。他出生於大衛王的故鄉,猶地亞的伯利恆;一家人從埃及回鄉後,他被帶到加利利的拿撒勒——這一切都應驗了聖經的預言。(太2:4-6,14,15,19-23;彌5:2;何11:1;賽11:1;耶23:5)耶穌的養父約瑟是個木匠(太13:55),家境看來比較貧寒。(比較路2:22-24和利12:8)耶穌降世為人的第一天,躺在一個飼槽裏;他的童年顯然在簡陋的住所度過。拿撒勒雖然接近兩條主要的商道,卻不是甚麽歷史名城。許多猶太人可能看不起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城。(參看約1:46;見下册537,539頁圖片;拿撒勒)
聖經甚少提及耶穌的童年生活,只説:「孩子漸漸長大,强壯起來,充滿智慧,上帝的恩典常在他身上」。(路2:40)過了一段時間,約瑟和馬利亞生了四個兒子和幾個女兒。(太13:54-56)因此,馬利亞的「長子」(路2:7)並不是家裏的獨子。這無疑可以解釋耶穌(當年十二歲)的父母帶着他到聖殿去守節,從耶路撒冷啟程回家時,為甚麽過了一段時間才發覺他不在同行的人群中。當時這個長子在殿裏跟猶太導師討論,他的應對令他們驚訝不已。關於耶穌的早年生活,聖經只對他到聖殿去守節這件事有比較詳細的記載。(見下册538頁圖片)最後,耶穌的父母在聖殿找到他。耶穌回答憂心忡忡的父母時所説的話,顯示他知道自己是憑奇跡誕生的,也意識到自己是未來的「彌賽亞」。(路2:41-52)耶穌出生前,他的母親和養父從天使的到訪獲知他的特殊身份。耶穌出生四十天之後,他的母親和養父首次帶他上聖殿時,也從西緬和安娜的預言獲悉兒子不是個普通人。按理來説,他們必定已把這些事告訴耶穌。(太1:20-25;2:13,14,19-21;路1:26-38;2:8-38)
雖然某些次經(例如所謂的多馬聖嬰福音)聲稱耶穌在童年也施行過奇跡,聖經卻從沒有説過耶穌在童年時代有行奇跡的能力。耶穌開始傳道後,在迦拿使水變成酒,這是他所行的「第一個神跡」。(約2:1-11)同樣,耶穌雖是個完美的人,但在拿撒勒跟家人一起生活時,卻顯然沒有炫耀自己的非凡智慧和優越地位。也許因為這樣,耶穌在地上傳道時,他同母異父的弟弟並沒有信從他,拿撒勒的居民也大都不相信他。(約7:1-5;可6:1,4-6)
不過,拿撒勒的居民都很熟悉耶穌。(太13:54-56;路4:22)他們必定留意到他的許多美好特質和優良品格,至少他得到那些喜愛正義善良的人的賞識。(參看太3:13,14)他每個安息日都到會堂參與崇拜。他受過良好的教育,能够找着經文和宣讀聖經,不過他從沒有到拉比的學府去接受「高等教育」。(路4:16;約7:14-16)
聖經只是簡略地記載了耶穌的早年生活,因為當時耶穌還沒有被耶和華膏立為「基督」(太16:16),也沒開始執行上帝委派給他的任務。像他的出生一樣,他的童年和成長過程可説是必需的,是達到最終目標的必經階段。耶穌後來對羅馬總督彼拉多説:「我要給真理作見證,我是為這件事而生,為這件事來到世上的。」(約18:37)
受浸 耶穌受浸時,上帝將聖靈傾注在他身上。在這一刻,他就實際成為「彌賽亞」(基督),意即「上帝的受膏者」(天使宣告耶穌的誕生時,曾用這個頭銜去稱呼他,看來只是預告他會成為「基督」而已;路2:9-11,請也留意25,26節)。有六個月的時間,約翰為「上帝任用的救主」預備道路。(路3:1-6)耶穌三十歲的時候到約翰那裏受浸。約翰起初不願為耶穌施行浸禮,因為直到那時,約翰只為悔改的罪人施浸。(太3:1,6,13-17;路3:21-23)耶穌卻是個無罪的完人,他受浸是要表明他將自己呈交出來,好遵行天父的旨意。(來10:5-9)耶穌「一從水裏上來」,正在禱告的時候,「就看見天開了」,上帝的靈以鴿子的形態降在他身上。耶和華的聲音從天上發出,説:「你是我的兒子,是我所愛的,我悦納你。」(太3:16,17;可1:9-11;路3:21,22)
上帝的靈傾注在耶穌身上,無疑開啟了耶穌的頭腦,使他明白許多重要的事。耶穌後來所説的話,尤其是他於公元33年的逾越節晚上對天父所作的親切禱告,顯示他想起自己未降世之前在天上的生活,記得自己聽過天父所説的話,見過天父所做的事,以及自己在天上曾享有的榮耀。(約6:46;7:28,29;8:26,28,38;14:2;17:5)他對這些事的記憶,很可能是在他受浸和受膏的時候恢復的。
耶穌受聖靈所膏,是被委派去執行傳道教人的使命(路4:16-21),同時被委任做上帝的先知(徒3:22-26);此外,他也被任命作耶和華所應許的君王,繼承大衛的寶座(路1:32,33,69;來1:8,9),承受一個永恆的王國。由於這緣故,耶穌後來告訴法利賽派的人説:「上帝的王國就在你們衆人當中。」(路17:20,21)同樣,耶穌受聖靈所膏,也被立為上帝的大祭司,但不是以亞倫後代的身份,而是「照麥基洗德的模式,永遠做祭司」。(來5:1,4-10;7:11-17)
耶穌生來就是上帝的兒子,就如完美的亞當曾一度是「上帝的兒子」一樣。(路1:35;3:38)耶穌誕生之前,天使加百列就清楚説明他是上帝的兒子。耶穌受了浸,天父的聲音從天上發出,宣告説:「你是我的兒子,是我所愛的,我悦納你。」(可1:11)上帝這樣宣告,並以聖靈膏立耶穌,看來絶不單單是為了證明耶穌的身份。證據顯示,當時耶穌彷彿經歷了「重生」,成為上帝的兒子,有希望得回在天上作為上帝靈體兒子的生命。(約3:3-6;6:51;10:17,18;見浸禮;獨生)
在上帝的旨意中擔任重大角色 耶和華上帝樂於讓他的頭生子在實現他旨意的每一方面都擔當主角。(約1:14-18;西1:18-20;2:8,9)所有預言都以耶穌為焦點,一切啟迪之光都以他為核心。(彼前1:10-12;啟19:10;約1:3-9)上帝會通過耶穌解決撒但反叛所引起的一切難題。(來2:5-9,14,15;約一3:8)為了永遠造福天上和地上的大家庭,上帝為未來所作的一切安排都會以耶穌為基礎。(弗1:8-10;2:20;彼前2:4-8)由於耶穌在實現上帝的旨意方面所擔任的角色舉足輕重,他能够説:「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要不是通過我,誰也不能到父親那裏去。」他的話一點也不誇張。(約14:6)
「神聖秘密」 上帝通過耶穌基督啟示出來的旨意曾是個秘密。「悠悠歷代以來,這個神聖秘密一直秘而不宣。」(羅16:25-27)自從人類的始祖在伊甸反叛以來,在長達四千多年的時間裏,有信心的人一直等待上帝的應許實現,希望見到上帝所應許的「苗裔」擊傷蛇所代表的大仇敵的頭,為人類帶來紓解。(創3:15)差不多兩千年之久,他們寄望於耶和華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期待亞伯拉罕的「苗裔」來到,「佔領仇敵的城門」,地上的萬國也必因這苗裔而得到福分。(創22:15-18)
當「期限一到,上帝就差他的兒子來」,通過這個兒子將「神聖秘密」的含意啟露出來,好平息他的大仇敵所引起的爭議(見耶和華條下的「最大的爭議涉及是非問題」);又通過這個兒子犧牲生命作贖價,將順服的人從罪和死亡中拯救出來。(加4:4;提前3:16;約14:30;16:33;太20:28)就這樣,耶和華上帝讓手下的僕人對他的旨意有透徹的了解,確信無疑。難怪使徒保羅説:「上帝的應許無論多少,藉着[耶穌基督]都成為『是』了。」(林後1:19-22)
「神聖秘密」並非僅涉及上帝兒子的身份問題,也包括這兒子在上帝預定的旨意中擔當甚麽角色,以及上帝的旨意會怎樣通過這兒子啟露出來並加以執行。上帝的這個一直秘而不宣的旨意是:「等期限一到,就設立管理安排,把一切召集起來,使天上的和地上的都由於基督而重歸一體」。(弗1:9,10)
涉及基督耶穌的「神聖秘密」有許多層面,其中一個是:他會領導天上的一個新政府,這個政府的成員選自地上的人(猶太人和非猶太人),統治的範圍則包括天地。在但以理書7:13,14所記載的異象裏,有一位「好像人子的」(這頭銜後來常用來指基督;太12:40;24:30;路17:26;對照啟14:14)來到耶和華的天庭,「統治權、尊嚴、王國都賜給了他,要各民族、國家、語言的人都事奉他」。但同一個異象顯示,「至尊者的聖民」會跟這位「人子」一同承受王國、統治權和威榮。(但7:27)耶穌在地上時,從門徒當中揀選了未來王國政府的第一批成員。這些門徒在他受考驗的時候從沒有捨他而去,他就跟他們立約,讓他們也同得王國。耶穌禱告求天父使這些門徒成聖(成為「聖民」),這樣他在哪裏他們也跟他在哪裏,從而能看到天父賜給他的榮耀。(路22:28,29;約17:5,17,24)使徒保羅後來在上帝啟示下指出,基督徒會衆由於跟基督聯合,所以他們也在「神聖秘密」中擔當一個角色。(弗3:1-11;5:32;西1:26,27;見神聖秘密)
「領人得生的領袖」 基督耶穌降世為人,犧牲完美的生命為人贖罪,體現了天父的分外恩典。由於這緣故,他所揀選的門徒才能跟他聯合,一起在天上作王統治,地上的臣民也才能在他的王國統治下永享幸福。(太6:10;約3:16;弗1:7;來2:5;見贖價)耶穌基督因此成為「領人得生的領袖」而造福全人類。(徒3:15)這裏所用的希臘語,基本的意思是「主要的領袖」。聖經曾用一個相關的詞去指摩西(徒7:27,35),説他是以色列的「統治者」。
身為「主要的領袖」和「生命的先鋒」(Mo),耶穌基督在使人得永生方面引進了新的要素,他既是居間者,也是執行者。耶穌基督是上帝所立的大祭司,能使人的罪完全消除,從而脱離罪所帶來的致死影響。(來3:1,2;4:14;7:23-25;8:1-3)耶穌基督也是上帝委任的大法官,負責處理一切審判事宜;凡有資格在他的賢明統治下生活的人,他都會以贖價的裨益造福他們。(約5:22-27;徒10:42,43)此外,上帝也會通過耶穌基督復活死者。(約5:28,29;6:39,40)耶和華上帝定意要這樣重用他的愛子,「除了[耶穌],誰也不能帶來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别的名,是我們必須依靠才能得救的」。(徒4:12;另見約一5:11-13)
耶穌的「名」涵蓋了他在這方面擁有的所有權力,門徒既代表這位「領人得生的領袖」,就自然也可憑着耶穌的「名」把遺傳而來的罪所導致的各種疾病醫好,甚至令死人復活。(徒3:6,15,16;4:7-11;9:36-41;20:7-12)
「名」的全部含意 由此可見,耶穌死在苦刑柱上一事對於人類的得救舉足輕重。「信從」耶穌的「名」絶不僅僅在於承認他的死救贖了人類。(徒10:43)耶穌復活之後告訴門徒,「天上地上的權柄全都賜給我了」,表明他領導一個統管宇宙的政府。(太28:18)使徒保羅清楚指出,耶穌的天父「使一切都順服在他[耶穌]的腳下」;顯然,這「不包括使一切都順服基督的」至高上帝耶和華。(林前15:27;來1:1-14;2:8)耶穌基督所得的名分比天使所得的更優勝,因為他的「名」代表耶和華授予他的莫大權力。(來1:3,4)人必須願意承認這「名」,臣服於這「名」,順服這「名」所代表的權柄,才能得享永生。(徒4:12;弗1:19-23;腓2:9-11)他們必須真誠無偽,跟耶穌所體現的標準一致,並憑着信心服從他的誡命。(太7:21-23;羅1:5;約一3:23)
基督徒為了耶穌的「名」會被所有國族憎恨。這「名」指的是甚麽?
耶穌預告,他的門徒「為了我的名,必被所有國族憎恨」,這話將他的「名」的另一層意思顯示出來。(太24:9;另見太10:22;約15:20,21;徒9:15,16)這裏無疑不是指耶穌作為救贖者所持有的「名」,而是指他身為上帝任命的統治者所持有的「名」。他既是萬王之王,所有國族都該臣服於他,不然就會遭受毁滅。(啟19:11-16;對照詩2:7-12)
邪靈之所以聽從耶穌的命令,從被操縱的人身上出來,顯然不是因為耶穌的身份(是上帝的綿羊羔祭牲),而是因為耶穌的「名」所代表的權力。耶穌是上帝所膏立的王國代表,有權召來的,不僅僅是一個軍團的天使,而且是十二個軍團的天使;任何邪靈膽敢抗拒耶穌的命令,都必被他運用權力趕走。(可5:1-13;9:25-29;太12:28,29;26:53;對照但10:5,6,12,13)耶穌生前和復活後,都曾授權給忠心的使徒奉他的「名」驅逐邪靈。(路9:1;10:17;徒16:16-18)可是當猶太祭司長士基瓦的兒子們試圖奉耶穌的「名」驅逐惡靈時,惡靈卻不承認他們有資格憑這「名」所代表的權力行事,於是操縱被惡靈附身的人反過來襲擊他們,把他們弄傷。(徒19:13-17)
耶穌的門徒提及他的「名」時,常用「主耶穌」「我們主耶穌基督」一類的説法。(徒8:16;15:26;19:5,13,17;林前1:2,10;弗5:20;西3:17)他們稱耶穌為「主」,不但因為他是上帝所任命的購贖者,通過犧牲生命作贖價而擁有他們(林前6:20;7:22,23;彼前1:18,19;猶4),也因為他持有君王的地位和權力。門徒憑着耶穌的「名」所代表的君王兼祭司的權力向人傳道(徒5:29-32,40-42),為人施浸(太28:18-20;徒2:38;對照林前1:13-15),開除不道德的人(林前5:4,5),勸誡和指導他們所牧養的會衆(林前1:10;帖後3:6)。由於這緣故,蒙耶穌認可而賜予生命的人,絶不能信從或擁護别的「名」,將别的「名」視為有權代表上帝的統治;相反,他們必須堅貞不渝地緊緊持守他們的主(上帝所任命的君王)耶穌基督的「名」。(太12:18,21;啟2:13;3:8;見親近上帝,靠近上帝)
「給真理作見證」 彼拉多問耶穌:「那麽,你是王嗎?」耶穌回答説:「你説了,我是王。我要給真理作見證,我是為這件事而生,為這件事來到世上的。凡在真理這邊的,都聽我的聲音。」(約18:37;見訴訟,案件條下的「耶穌受審」)聖經表明,耶穌為之作見證的真理並不是指一般的真理,而是指跟上帝以往和現今的旨意有關的重大真理;這真理基於至高者上帝的旨意,也基於上帝實現他旨意的能力。這真理本來隱藏在上帝的「神聖秘密」之中,耶穌通過傳道工作將其透露出來。這真理就是:上帝的王國會由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施行統治,他會以君王兼祭司的身份坐在上帝所賜的寶座上。耶穌在猶地亞的伯利恆(大衛的故鄉)誕生前後,天使向人宣布的信息也主要是傳達這個要旨。(路1:32,33;2:10-14;3:31)
耶穌執行任務,為真理作見證,不是僅致力傳道和教人。除了捨棄天上的榮耀、降世為人之外,他還得實現聖經預先説他要成就的一切事,包括使律法之約所預表的許多事物成為現實。(西2:16,17;來10:1)為了應驗天父所説的預言並實現他的應許,從而維護真理,耶穌必須用自己的人生來體現真理,也就是説,他的言行、生活方式和死亡遭遇必須符合真理。正如耶穌自己説,他就是 真理,意即他是真理的化身。(約14:6)
由於這緣故,使徒約翰能够説,耶穌「充滿分外恩典和真理」;「律法是通過摩西賜下的,分外恩典和真理卻通過耶穌基督而來」。(約1:14,17)耶穌降世為人,在水裏受浸而將自己呈交給上帝,以三年半的時間公開宣揚上帝的王國,忠心至死,然後復活升天。藉着這些歷史事實,上帝的真理可説是「通過耶穌基督而來」,因他而得以實現。(約1:18;西2:17)耶穌一生的首務就是要「給真理作見證」,給上帝起誓要成就的事作證。耶穌不是「彌賽亞」(基督)的影子,而是上帝所應許的「彌賽亞」本身。他也不是君王兼祭司的影子,而是影子所預表的君王兼祭司的實體。(羅15:8-12;對照詩18:49;117:1;申32:43;賽11:10)
人承認耶穌在上帝旨意中擔任的角色,表明自己「在真理這邊」,就能認識「叫[人]自由」的真理。(約8:32-36;18:37)人如果不理會上帝就他愛子所定的旨意,把希望建於别的根基上,按照别的根基去定人生路向,就等於相信謊言,被上帝的大仇敵魔鬼撒但所騙,被這個「謊話之父」引入歧途(太7:24-27;約8:42-47),結果只會「死在自己的罪裏」。(約8:23,24)因此,耶穌從不隱瞞自己在上帝的旨意中所擔任的重大角色。
耶穌囑咐門徒,甚至鄭重地吩咐他們,不要向大衆宣布他是「彌賽亞」(太16:20;可8:29,30)。除非跟門徒私下在一起,否則他甚少直接表示自己就是「基督」。(可9:33,38,41;路9:20,21;約17:3)但他經常勇敢地促請人留意聖經的預言,以及他的行動怎樣證明他就是「基督」。(太22:41-46;約5:31-39,45-47;7:25-31)有一次,耶穌在叙加的井旁跟一個撒馬利亞婦人交談。當時他雖然「因為旅途勞累得很」,卻仍向婦人表明自己的身份,也許是要引起城裏人的好奇心,出城來見他。他們果然來了。(約4:6,25-30)除非提出充分的證據,否則自稱是「彌賽亞」並沒有任何意義。歸根結底,人就算看見和聽見證據,也得有信心,肯接受證據所指向的結論才行。(路22:66-71;約4:39-42;10:24-27;12:34-36)
通過考驗,得了完美 耶和華上帝絶對信任他的愛子,差他到地上來成為應許的「彌賽亞」。上帝定意要有一個「苗裔」(創3:15)作「彌賽亞」,成為他的綿羊羔祭牲。「在世界奠基以前」,上帝已經預定了這件事。(彼前1:19,20)我們會在預知,預定條下的「預定跟彌賽亞有關的事」中討論「預知」這個詞。聖經的記載並沒有説耶和華在哪個階段,是人類在伊甸園反叛的時候,還是在後來某個時期,通知他所揀選的一位去擔當這個指定的角色。鑑於這位必須符合若干條件,特别是要犧牲生命作贖價,上帝就不能揀選不完美的凡人,卻可以挑一個完美的靈體兒子去擔當這個角色。結果,耶和華從億萬靈體兒子中選出一個,就是他的頭生子「話語」,去執行這個任務。(來1:5,6)
上帝的兒子甘願接受這個委派。腓立比書2:5-8清楚表明這點。經文説這個兒子「徹底捨了自己」,放棄了天上的榮耀和靈體的屬性,「取了奴隸的形態」,讓上帝將他的生命轉移到地上,成了人的模樣,一個血肉之軀。這個兒子前頭的任務非常艱巨,涉及很多事情,為他帶來重大的責任。約伯的事例表明,撒但曾經聲稱,上帝的僕人一旦遭受考驗,或經歷痛苦艱辛,就會離棄上帝;因此,上帝的這個兒子要至死忠心,好證明撒但的指控是虛假的。(伯1:6-12;2:2-6)耶穌既是上帝的頭生子,在上帝創造的衆生中,就最有資格反駁撒但的指控及作出有力的回擊,同時在更大的爭議中拿出確鑿的證據為耶和華作證,表明耶和華的統治是完全正當和正義的。這樣,耶穌證明自己是「阿們」,是「忠信真實的見證人」。(啟3:14)耶穌若失敗,就會給天父的名帶來極大的羞辱。
耶和華揀選自己的獨生子去執行這個重大任務,當然不是「匆忙」「按手委任人」,以致冒着「在别人的罪上有分」的危險。畢竟,耶穌不是「新近改信的」,所以無需擔心他會變得「驕傲自大,就難逃魔鬼所要受的刑罰」。(參看提前5:22;3:6)在過去的億萬年,耶和華一直與他的獨生子親密共事,「完全認識」這個兒子(太11:27;對照創22:12;尼9:7,8),因此可以放心差他去實現自己話語中百無一誤的預言。(賽46:10,11)跟預定論者所説的不同,上帝並非獨斷獨行地委派耶穌擔當預告的「彌賽亞」角色,設定他這兒子無論做甚麽都「總會成功」。(賽55:11)
上帝的兒子從沒經歷過他在地上要面對的考驗,但早已在其他方面顯出了忠貞和虔誠。作為上帝的代言者,上帝的「話語」,這個兒子的確身負重任,只是他從沒有濫用職權和地位,從沒有像上帝的地上代言人摩西那樣因一時不慎而失職。(民20:9-13;申32:48-51;猶9)既然萬物都是通過上帝的這個兒子造的,他就是一位神,是「父親懷裏的獨生的神」。(約1:18)跟上帝其餘的靈體兒子相比,這個兒子雖然身份地位更崇高、更顯要,卻從沒有變得自高自大。(對照結28:14-17)因此,我們不能説上帝的這個兒子在許多方面還沒證明自己的忠貞、謙卑和虔誠。
且舉個例。請想想上帝在地上的第一個兒子亞當所面對的考驗。亞當並不需要忍受甚麽迫害或磨難,他只要尊重上帝的旨意,服從命令,不吃「辨識善惡樹」的果子就行了。(創2:16,17;見樹木)撒但的反叛及他引誘人類,並非上帝考驗人的原本安排之一,而是突發事件,跟上帝無關。上帝安排的考驗絶不包括引誘任何人犯罪,上帝也沒有安排夏娃去引誘亞當。(創3:6,12)事實上,上帝給亞當的考驗並不包括外在的誘惑,他沒有引誘亞當做壞事,而是旨在考驗他的内心,要看看他是否愛上帝,是否不自私。(箴4:23)亞當若證明自己忠貞可靠,就能以上帝那經得起考驗的人類兒子的身份摘取「生命樹上的果子吃」,得以永遠活下去(創3:22),根本無需跟惡者扯上關係,既不會受引誘,也無需經歷迫害及磨難。
值得注意的另一點是,上帝的一個靈體兒子離棄他,淪為魔鬼撒但,並不是因為受到迫害或被誘行惡。上帝絶沒有引誘他犯罪,因為上帝從「不用惡事考驗人」。這個靈體兒子沒有保持忠貞,是因為他「被自己的私慾所勾引誘惑」,結果犯罪,背叛了上帝。(雅1:13-15)他沒能通過愛心方面的考驗。
由於上帝的大仇敵挑起關於至高統治權的爭議,上帝愛子的忠義有必要在新的環境下受考驗,因為他是應許的「彌賽亞」,是上帝王國未來的君王。他必須經歷這場考驗以及隨之而來的磨難,才能「得了完美」,有資格作上帝的大祭司而造福全人類。(來5:9,10)為了符合條件做領人得生的領袖,上帝的兒子「必須在各方面跟他的『弟兄』[他的受膏門徒]相同,好叫他在上帝的事上能做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他必須忍受痛苦艱辛,好能「扶助受考驗的人」。他「像我們一樣在各方面受過考驗,只是他沒有犯罪」,因而能够「體恤我們的軟弱」。他本身雖是完美無罪的,卻能體諒無知和犯過的人。惟獨通過這樣的一位大祭司,不完美的人才能「靠近施恩的寶座,坦然傾訴,好叫我們蒙慈悲,獲得分外恩典,作為合時的幫助」。(來2:10-18;4:15-5:2;另見路9:22)
仍有自由意志 耶穌自己曾説,關於「彌賽亞」的預言是必定會實現的,一切「都必定應驗」。(路24:44-47;太16:21;另見太5:17)但這顯然不是説,他身為上帝的兒子,沒有多大的責任或無權運用自由意志去選擇是否忠於上帝。事情並非單方面取決於全能的上帝耶和華,他的兒子也必須盡一分力使預言得以應驗。上帝睿智地揀選他的愛子去執行這個任務,以確保有關的預言必定實現。(西1:13)聖經清楚表明,上帝的兒子降世為人時,仍有自由做決定和採取行動。耶穌曾談及「自己的意思」,表明他順服天父的旨意完全是自願的。(太16:21-23;約4:34;5:30;6:38)他一心要遵行天父的話語,完成天父指派給他的任務。(太3:15;5:17,18;13:10-17,34,35;26:52-54;可1:14,15;路4:21)當然,有些預言的應驗不是耶穌所能控制的,因為這些預言在他死後才實現。(太12:40;26:55,56;約18:31,32;19:23,24,36,37)聖經的記載顯示,耶穌在流血犧牲的前夕,竭力使自己的意念跟天父的旨意一致,深知天父比他更有智慧。(太26:36-44;路22:42-44)聖經的記載也顯示,耶穌雖是完美的,卻知道自己在面對艱辛時,必須倚賴天父耶和華上帝所賜的力量才行。(約12:23,27,28;來5:7)
耶穌受浸和受膏之後,像摩西一樣在曠野禁食四十天,沉思默想了很多事情,好强化自己應付前頭的考驗。(出34:28;路4:1,2)在那裏,他受到天父的大仇敵(陰險的魔鬼撒但)的直接攻擊。魔鬼撒但運用在伊甸園用過的伎倆去引誘耶穌,表現自私的精神,抬高自己,否認天父的至高地位。耶穌(「末後的亞當」)跟亞當截然不同,他堅守忠義,再三引證天父的明令,撒但不得不知難而退,「窺伺别的機會」。(路4:1-13;林前15:45)
耶穌的行動和品格 由於「分外恩典和真理」通過耶穌基督而來,他必須到民衆當中去,讓他們聽他説話,看他做事,了解他的品格。這樣,他們才能看出他是「彌賽亞」,才會對他作為「上帝的綿羊羔」犧牲生命所獻出的贖價有信心。(約1:17,29)耶穌親自到巴勒斯坦的許多地區去探訪人,步行幾百里路,在湖邊山麓、城鎮鄉村、會堂聖殿、市集廣場、大街上、房子裏(太5:1,2;26:55;可6:53-56;路4:16;5:1-3;13:22,26;19:5,6),面對的不論是男女老幼,貧富貴賤,大群聽衆,還是個别的人,他都努力傳講天父的真理。(可3:7,8;4:1;約3:1-3;太11:4,5;14:21;19:21,22)
本文附表按時間的先後,根據四福音的記載列出耶穌在地上的生平紀事,同時列出耶穌在執行傳道職務的三年半期間的一切活動。
耶穌早早起床,辛勤工作,直到晚上,親自做榜樣,讓門徒學習勤勞。(路21:37,38;可1:32-34;11:20;約3:2;5:17)他不止一次整夜禱告,就像他在發表「登山寶訓」前夕所做的一樣。(太14:23-25;路6:12-7:10)有一次,耶穌晚上醫治了許多病人,但第二天清晨天還沒亮,他就起來,到一個僻靜的地方禱告。(可1:32,35)耶穌獨處的時候常被群衆打擾,他卻「歡迎他們,對他們傳講上帝的王國」。(路9:10,11;可6:31-34;7:24-30)他經歷過疲倦和飢渴,有時甚至為了完成工作而廢寢忘食。(太21:18;約4:6,7,31-34;另見太4:2-4;8:24,25)
對物質有正確態度 但耶穌絶非苦行者,他沒有脱離現實,强行克制物慾或苦待自己到極端的地步。(路7:33,34)他多次接受邀請到别人家裏吃飯,甚至出席盛宴,也到富人家裏作客。(路5:29;7:36;14:1;19:1-6)他曾在一個婚筵上把清水變成美酒,使賓客得以盡歡。(約2:1-10)别人對他好,他予以讚賞。例如有一次,拉撒路的姊妹馬利亞用了300多克馨香油(1磅馨香油的價值超過220美元,相當於一個工人整年的工資)去抹耶穌的腳,猶大對此表示不滿,認為應該賣掉馨香油,把錢分給窮人。耶穌卻為馬利亞辯解,説:「由她吧,讓她為我安葬的日子守這個習俗。你們身邊常有窮人,卻不常有我。」(約12:2-8;可14:6-9)耶穌被捕時所穿的裏衣是從上到下一整件織成的,顯然質量一流。(約19:23,24)但耶穌總是以屬靈的事為先,從不過度關心物質享受,就像他勸勉别人一樣。(太6:24-34;8:20;路10:38-42;對照腓4:10-12)
勇氣十足,紓危解困 在傳道方面,耶穌自始至終顯出莫大的勇氣、力量和大丈夫氣概。(太3:11;路4:28-30;9:51;約2:13-17;10:31-39;18:3-11)像約書亞、大衛王和上帝别的忠僕一樣,耶穌奮力維護上帝的權益,也樂意為愛好正義的人效勞。身為應許的「苗裔」,他飽受蛇的苗裔的仇視,必須跟他們對抗。(創3:15;22:17)他向邪靈發動攻擊,要消除他們對人類的頭腦和内心的壞影響。(可5:1-13;路4:32-36;11:19-26;另見林後4:3,4;弗6:10-12)虛偽的宗教領袖以言行表明,他們其實抗拒上帝的統治,蓄意違背他的旨意。(太23:13,27,28;路11:53,54;約19:12-16)耶穌在一連串的辯論中徹底擊敗了這些偽君子。他應對得體,熟練地運用上帝的話語「聖靈的寶劍」,以有力的論據、巧妙的推理,駁倒敵人的狡辯,回應反對者的刁鑽問題,使對方無法抵擋或進退兩難。(太21:23-27;22:15-46)耶穌無畏地揭露反對者的真面目:他們拘泥於形式,所倡導的是人的傳統;他們是瞎眼的嚮導、毒蛇的後裔,也是上帝的大仇敵的兒女,這個大仇敵就是邪靈的首領、殺人的説謊者。(太15:12-14;21:33-41,45,46;23:33-35;可7:1-13;約8:40-45)
在這一切事上,耶穌絶非有勇無謀;他從不自找麻煩,也留意避開不必要的危險。(太12:14,15;可3:6,7;約7:1,10;11:53,54;對照太10:16,17,28-31)他的勇氣是基於信心的。(可4:37-40)即使受人誣衊和惡待,他仍舊保持鎮定安詳,「總是把自己交託給那憑正義審判人的主」。(彼前2:23)
耶穌勇敢地為真理作戰,啟迪人明白上帝的旨意,成為世人的光。耶穌應驗聖經的預言成為更大的摩西,使人獲得釋放。他宣告被擄的得自由。(賽42:1,6,7;耶30:8-10;賽61:1)雖然許多人由於自私和懼怕權貴的緣故,不敢接受耶穌的幫助(約7:11-13;9:22;12:42,43),有些人卻鼓勇擺脱愚昧的枷鎖,不再受制於錯誤的宗教,不再懷有錯誤的期待。(約9:24-39;另見加5:1)正如古代忠心的猶大王採取行動,將錯誤的宗教從境内鏟除一樣(代下15:8;17:1,4-6;王下18:1,3-6),上帝所立的彌賽亞君王耶穌也努力傳道,使當日的錯誤宗教大受打擊。(約11:47,48)
關於耶穌基督在地上執行的傳道職務,另見下册540-541頁地圖。
感情深厚、親切熱誠 耶穌也是個感情深厚的人,符合上帝的大祭司必須具備的條件。耶穌本身是完美無罪的,但他在不完美的罪人當中生活和工作,卻沒有像法利賽派的人那樣對别人吹毛求疵,高傲自大或盛氣凌人(太9:10-13;21:31,32;路7:36-48;15:1-32;18:9-14),連小孩子在他面前也感到自在。有一次,他用一個小孩為例去説明一個道理;他並非只是叫孩子站在門徒面前,而是「用臂膀環抱着」孩子。(可9:36;10:13-16)耶穌表明自己是門徒的真朋友和親密同伴,他「愛他們到底」。(約13:1;15:11-15)耶穌沒有憑着自己的權威對别人諸多要求,以致加重别人的負擔,反而説:「你們所有辛苦勞碌……的人啊,到我這裏來吧,我要叫你們安舒。」耶穌的門徒深知他「性情温和,心裏謙卑」;他的軛確實是容易負的,他的擔子確實是輕省的。(太11:28-30)
祭司的職責包括照料人民在身體和屬靈方面的健康。(利13-15章)耶穌目睹民衆受盡疾病煎熬,飽嘗殘障之苦,就深表同情,憐憫之心推動他予以援手。(太9:36;14:14;20:34;路7:11-15;對照賽61:1)耶穌的好友拉撒路去世,拉撒路的姊妹大感哀傷,耶穌看見就「心裏悲嘆」,「不禁掉下淚來」。(約11:32-36)「彌賽亞」耶穌對人間的疾苦感同身受,在象徵意義上「背負了[别人]的疾病,承受了[别人]的痛苦」。(賽53:4;路8:43-48)他這樣做不僅是為了應驗聖經的預言,也是因為他「很願意 」這樣做。(太8:2-4,16,17)更重要的是,他為人帶來屬靈的健康,使他們的罪得赦。上帝授權給耶穌這樣做,因為他蒙上帝預定,以基督的身份犧牲生命作贖價。事實上,當時耶穌正經歷歸於死亡的浸禮,直到最終死於苦刑柱上為止。(賽53:4-8,11,12;另見太9:2-8;20:28;可10:38,39;路12:50)
「卓越的勸導者」 祭司有責任教導人民認識上帝的律法和旨意。(瑪2:7)聖經的預言説,身為王族的「彌賽亞」(出於耶西[大衛的父親]的一條「嫩枝」),耶穌必須表明他有「耶和華的靈」,也就是説,有「智慧和悟性的靈,勸導和大能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他會以敬畏耶和華為樂。(賽11:1-3)耶穌「比所羅門更大」(太12:42),他的教誨顯出無比的智慧,從而有力地證明他的確是上帝的兒子。這也證明四福音的記載不可能僅是不完美的凡人的構想或思想結晶。
耶穌很清楚上帝的話語和旨意,也深知人類的本性,能够針對問題和爭議的核心進行分析,也能就日常生活的種種難題提出解決的方法,這都足以證明他就是應許的「卓越的勸導者」。(賽9:6)人所熟悉的「登山寶訓」就是個極佳的明證。(太5-7章)在這個演講裏,耶穌闡明人怎樣才能尋得真正的快樂,怎樣解決爭端,怎樣避免不道德的行為,怎樣對待懷有敵意的人,怎樣秉公行義不虛偽,對物質享受懷有正確的態度,信賴上帝的慷慨供應,與人保持良好關係,識破騙人的宗教,以及怎樣建設美好的未來。「群衆都對他的教導方式感到驚訝;因為耶穌教導他們,好像有權威的人,不像他們的抄經士。」(太7:28,29)耶穌復活之後,仍然是耶和華與人類之間的主要溝通橋梁。(啟1:1)
優秀的導師 耶穌的教導方法非常有效。(約7:45,46)他以簡潔清晰、顯淺易明的方式講解深奧的重要道理。他用聽衆熟悉的事物去説明他的論點(太13:34,35),所用的比喻包括漁夫(太13:47,48)、牧人(約10:1-17)、農夫(太13:3-9)、建築工人(太7:24-27;路14:28-30)、商人(太13:45,46)、奴隸和主人(路16:1-9)、家庭主婦(太13:33;路15:8),以及其他人物(太6:26-30)。像《希伯來語經卷》所記載的比喻一樣,耶穌用簡單的東西,例如鹽、舊衣、酒袋、水和食物等,去説明或象徵重要的事物。(約4:13,14;6:31-35,51;太5:13;路5:36-39)他常以類比的方法跟聽衆推理,推翻誤導人的錯誤觀點,幫助聽衆對問題有合理的看法。(太16:1-3;路11:11-22;14:1-6)耶穌的話主要是針對人的内心講的,他以發人深省的問題引導人思索,找出結論,或者審察自己的動機,作出決定。(太16:5-16;17:24-27;26:52-54;可3:1-5;路10:25-37;約18:11)他從不試圖討大衆歡喜,卻關注那些渴求真理、對正義如飢似渴的人,設法打動他們的心。(太5:3,6;13:10-15)
耶穌深知他的聽衆(包括門徒)的了解力是有限的(可4:33),也知道該告訴他們多少信息。(約16:4,12)但他從沒有嘩衆取寵,為博取别人的好感而「沖淡」上帝的信息。耶穌説話坦率,有時甚至直言不諱。(太5:37;路11:37-52;約7:19;8:46,47)他傳道的主題是:「你們要悔改,因為天上的王國近了。」(太4:17)耶穌像以往耶和華所差的先知一樣,率直地告訴民衆「他們的悖逆」,「向雅各家陳説他們的罪狀」(賽58:1;太21:28-32;約8:24),促請他們努力「進窄門」,走狹路,好蒙上帝悦納而得享永生。(太7:13,14)
「萬族的領袖和司令」 耶穌證明自己有資格作「萬族的領袖和司令」,「向萬族作見證」。(賽55:3,4;太23:10;約14:10,14;另見提前6:13,14)他開始執行傳道職務幾個月後,適當的時候到了,他就到幾個認識的人那裏,向他們發出邀請,説:「來跟從我吧」。這幾個人毫不猶豫地撇下捕魚的事業和收税的工作,跟隨了耶穌。(太4:18-22;路5:27,28;對照詩110:3)有些婦女則獻出自己的時間、精力和財物,去資助耶穌和他的門徒。(可15:40,41;路8:1-3)
這一小群人構成了一個新「國族」(屬靈以色列)的核心。(彼前2:7-10)耶穌揀選十二使徒的前夕,用了整夜的時間禱告,祈求天父指引。十二使徒若至死忠心,就會成為新國族的支柱,像雅各的十二個兒子是構成以色列國的支柱一樣。(路6:12-16;弗2:20;啟21:14)摩西手下有七十個男子做以色列國的代表,耶穌同樣另選了七十個門徒,差他們去傳道。(民11:16,17;路10:1)之後,耶穌致力教導和培訓這些門徒,甚至「登山寶訓」的内容也顯示,這個演講主要是為了門徒的益處而發表的。(太5:1,2,13-16;13:10,11;可4:34;7:17)
耶穌一力承擔做領袖的責任,在各方面帶頭(太23:10;可10:32);除了帶領門徒傳道之外,也交給門徒各項任務和責任(路9:52;19:29-35;約4:1-8;12:4-6;13:29;可3:9;14:12-16),一面鼓勵他們,一面糾正他們。(約16:27;路10:17-24;太16:22,23)身為司令,耶穌給門徒的主要命令是:「你們要彼此相愛,好像我愛你們一樣。」(約15:10-14)雖然聽衆數以千計,他卻能够控制大局。(可6:39-46)耶穌的門徒大都地位卑微、學識不多,但他循序漸進地培訓他們,成效非常顯著。(太10:1-11:1;可6:7-13;路8:1)使徒們的言談有力,信心十足,令學識淵博、位高權重的人也感到驚訝。身為「得人的漁夫」,使徒們的成就實在令人驚嘆,有成千上萬的人響應他們所傳的信息。(太4:19;徒2:37,41;4:4,13;6:7)耶穌曾經仔細地將聖經真理刻在門徒心上,他們透徹理解聖經的原則以後,就能成為羊群的真正牧人。(彼前5:1-4)這樣,耶穌在短短的三年半裏,為一群團結合一的國際基督徒會衆奠下了穩固的根基,讓成千上萬不同種族的人得以加入一個弟兄團體。
大能的供應者、正義的審判官 耶穌在地上時曾指導門徒捕魚,結果漁獲多不勝收。這顯示他的統治將帶來繁榮昌盛,遠超過所羅門的日子。(路5:4-9;另見約21:4-11)耶穌生於伯利恆(意即「食物之家」),曾經施行奇跡餵飽數千人,也曾將水化為酒,這預示上帝的彌賽亞王國會「為萬民設宴」,讓他們吃喝飽足。(賽25:6;對照路14:15)耶穌的統治不但會終止貧窮與飢餓,甚至會「永遠吞滅死亡」。(賽25:7,8)
關於「彌賽亞」的許多預言顯示,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期待他的政府會伸張正義,主持公正。(賽11:3-5;32:1,2;42:1)耶穌十分尊重他天父上帝的律法,也很尊重獲准在地上掌權的世俗政府的法律。(羅13:1;太5:17-19;22:17-21;約18:36)民衆曾經試圖擁立耶穌為王,他卻不讓人有機會將他推上政治舞台。(約6:15;另見路19:11,12;徒1:6-9)耶穌從沒有越權行事。(路12:13,14)沒有人能指證他「有罪」,不是因為他生來完美,而是因為他時刻遵守上帝的話語。(約8:46,55)耶穌以正義、忠信「束腰」。(賽11:5)他喜愛正義,恨惡邪惡、虛偽和欺詐。他對貪得無厭、漠視别人痛苦的人義憤填膺。(太7:21-27;23:1-8,25-28;可3:1-5;12:38-40;對照41-44節)謙和卑微的人可以放心,耶穌的統治會消除一切不平和壓迫,為他們帶來紓解。(賽11:4;太5:5)
耶穌明辨事理,堅守原則。他洞悉上帝律法的含義和要旨,强調「律法上更重大的事,就是公正、慈悲、忠信」(太12:1-8;23:23,24);即使他跟某個門徒感情特别深厚,仍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大公無私。(太18:1-4;可10:35-44;約13:23;對照彼前1:17)耶穌在苦刑柱上生命垂危的時候,所做的一件事是關注母親的利益,不過,他卻從沒有把血緣關係置於屬靈關係之先。(太12:46-50;路11:27,28;約19:26,27)耶穌像聖經所預告的一樣,處理難題從不只看表面,「行審判並不單憑眼見,責備人也不僅憑耳聞」。(賽11:3;對照約7:24)他能够洞察人心,看出人的心思意念和動機。(太9:4;可2:6-8;約2:23-25)耶穌聽從上帝話語的指示,只尋求天父的旨意,不尋求自己的意思。因此我們可以放心,身為上帝所任命的審判官,耶穌的判決永遠都是公平正義的。(賽11:4;約5:30)
傑出的先知 聖經提及會有一位像摩西一樣,但比摩西更大的先知興起,耶穌正好符合這位先知的條件。(申18:15,18,19;太21:11;路24:19;徒3:19-23;對照約7:40)耶穌預告自己必會受苦,將會如何死去,門徒會四散奔逃,耶路撒冷將被兵圍困,這城和其中的聖殿必被徹底毁滅。(太20:17-19;24:1-25:46;26:31-34;路19:41-44;21:20-24;約13:18-27,38)除了這些事之外,耶穌也預告他臨在期間世上要發生的大事,那時候,他的王國會掌權統治。像以前的先知一樣,耶穌提出證據證明他的確是上帝差來的。他施行了許多奇跡異能,比摩西所施行的更勝一籌。耶穌曾止息加利利海的風浪,並在水上行走(太8:23-27;14:23-34);他曾使盲者復明,聾者復聰,跛腳的行走,患重病的(例如痲瘋)痊癒,甚至使死人復活。(路7:18-23;8:41-56;約11:1-46)
愛的典範 耶穌的品格最突出的部分是愛:首先是對天父的愛,然後是對受造衆生的愛;其餘的特質都是受愛心所推動的。(太22:37-39)因此,愛心也應該是他門徒的顯著標誌。(約13:34,35;對照約一3:14)耶穌的愛跟感情用事完全是兩回事,他雖然表現强烈的感情,卻總是受原則所指引(來1:9);他最關心的,是完成他天父的旨意。(參看太16:21-23)耶穌謹守上帝的誡命(約14:30,31;對照約一5:3),竭力榮耀天父(約17:1-4),以此表明對天父的愛。耶穌犧牲前最後那個晚上跟門徒共處時,談及愛和表現愛心達三十次之多,並三次吩咐門徒要「彼此相愛」(約13:34;15:12,17)。耶穌告訴門徒:「人為朋友捐棄生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更大的了。你們要是照我的吩咐去做,就是我的朋友了。」(約15:13,14;對照約10:11-15)
為了證明自己深愛上帝,也深愛不完美的人類,耶穌甘願「像綿羊被人牽去宰殺」,受審訊,被人摑耳光、用拳頭打、吐唾沫在臉上、鞭打,最後被釘在苦刑柱上,掛在罪犯之間。(賽53:7;太26:67,68;27:26-38;可14:65;15:15-20;約19:1)耶穌的流血犧牲顯示了上帝對人類的愛(羅5:8-10;弗2:4,5),既為人樹立典範,也讓人可以絶對相信,無論任何事物,都不能隔斷他對忠心門徒的愛。(羅8:35-39;約一3:16-18)
我們從聖經的記載獲知上帝愛子的生平。記載雖然簡短(約21:25),卻迴腸蕩氣、生動感人;實際的詳情必定偉大得多、感人至深。耶穌謙卑自抑、宅心仁厚,大力維護公平正義,他的好榜樣足以保證,他的王國統治必不會令古往今來所有忠信的人失望;事實上,這個政府所要成就的,甚至遠超乎他們最高的期望。(羅8:18-22)耶穌跟世上的統治者截然不同,他在每一方面都為門徒樹立了完美的典範。(太20:25-28;林前11:1;彼前2:21)耶穌雖然是主,卻為門徒洗腳,以身作則,表現體貼、仁慈、謙卑等美德;這顯示,由他的受膏門徒(無論在地上還是在天上)組成的會衆,都會表現同樣的美德。(約13:3-15)在基督的千年統治期間,他的受膏門徒會坐在天上的寶座上,跟他一同執掌「天上地上的權柄」,但這些受膏門徒必定會謙卑自抑,懷着愛心為治下的臣民服務,照顧他們的一切需要。(太28:18;羅8:17;彼前2:9;啟1:5,6;20:6;21:2-4)
得以稱義,配得尊榮 耶穌基督一生堅守對上帝的忠義,最後犧牲生命為人贖罪;他的義行證明他有資格在天上作上帝膏立的君王兼祭司。(羅5:17,18)耶穌以上帝的天上兒子的身份從死裏復活,「成為靈體而稱義」。(提前3:16)天上的衆生宣告,耶穌「是配得力量、財富、智慧、能力、尊崇、榮耀、稱頌的」。他既像獅子那樣勇於維護公平正義,又像綿羊羔般甘願犧牲自己去救贖别人。(啟5:5-13)耶穌一心使天父的名彰顯為聖,並已徹底達到這個目的(太6:9;22:36-38),不是僅憑着使用天父的名,而是將這「名」所代表的偉大主宰顯示出來。他體現出天父的各種美好特質:愛心、智慧、公正和能力,讓人能够認識和體驗上帝的「名」的含意。(太11:27;約1:14,18;17:6-12)最重要的是,耶穌全力擁護耶和華的至高統治權,表明他的王國政府完全是以這最高權力為基礎的。因此關於耶穌,聖經能够説:「上帝永永遠遠是你的寶座」。(來1:8)
主耶穌基督的確可説是「我們信心的引領者和成全者」。他應驗了聖經的預言,並向人透露上帝對未來的旨意,還憑着自己的所言所行,為那些想要建立真信心的人提供穩固的信心根基。(來11:1;12:2)
[第844-846頁附欄]
耶穌在地上的生平紀事
四福音所記載的事件,按時間的先後排列
耶穌執行傳道職務之前
時間
地點
事件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公元前3年
耶路撒冷聖殿
天使向撒迦利亞預告施浸者約翰將誕生
—
—
—
公元前2年左右
拿撒勒;猶地亞
天使向馬利亞預告耶穌將誕生;馬利亞探視伊利莎白
—
—
—
公元前2年
猶地亞山地
施浸者約翰誕生;長大後住在荒山野嶺
—
—
—
公元前2年,10月1日左右
伯利恆
耶穌誕生(上帝的話語,一切都是通過他而有的);是亞伯拉罕和大衛的子孫
—
—
伯利恆附近
天使宣告好消息;牧人探視嬰兒
—
—
—
—
伯利恆;耶路撒冷
耶穌受割禮(出生第8天);在聖殿呈獻給上帝(出生40天後)
—
—
—
公元前1年或公元1年
耶路撒冷;伯利恆;拿撒勒
占星術士;逃到埃及;嬰孩被殺;耶穌回鄉
—
—
公元12年
耶路撒冷
耶穌十二歲時守逾越節;回家
—
—
—
公元29年春季
約旦河附近的曠野
施浸者約翰傳道
耶穌開始執行傳道職務
時間
地點
事件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公元29年秋季
約旦河
耶穌受浸和受膏,雖出自大衛的世系,卻有聲音發出説他是上帝的兒子
—
猶大曠野
耶穌禁食和受魔鬼引誘
—
—
約旦河對岸的伯大尼
施浸者約翰為耶穌作證
—
—
—
—
約旦河谷地上段
首批跟隨耶穌的人
—
—
—
—
加利利的迦拿;迦百農
耶穌施行第一個奇跡;往迦百農去
—
—
—
公元30年逾越節
耶路撒冷
守逾越節;把做買賣的人趕出聖殿
—
—
—
—
耶路撒冷
跟尼哥德慕交談
—
—
—
—
猶地亞;艾嫩
耶穌通過門徒為人施浸;約翰越來越衰微
—
—
—
—
提比里亞
約翰被囚;耶穌往加利利去
—
撒馬利亞的叙加
往加利利途中教導撒馬利亞人
—
—
—
耶穌在加利利執行傳道職務
時間
地點
事件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
加利利
首次宣布「天上的王國近了」
—
迦拿;拿撒勒;迦百農
醫好男孩;宣讀使命;不被接納;往迦百農去
—
—
迦百農附近的加利利海
召西門和安得烈、雅各和約翰
—
—
迦百農
醫好受邪靈操縱的人;醫好彼得的岳母和其他許多人
—
—
加利利
帶着所召的四個門徒,首次走遍加利利全境
—
—
加利利
醫好痲瘋病人;有一大群人聚集到耶穌那裏
—
—
迦百農
醫好癱瘓的人
—
—
迦百農
召馬太;跟收税人一起坐席
—
—
猶地亞
在猶地亞的會堂傳道
—
—
—
公元31年逾越節
耶路撒冷
參加宴會;醫好男子;譴責法利賽派的人
—
—
—
—
從耶路撒冷(?)回來
門徒在安息日摘麥穗吃
—
—
加利利;加利利海
在安息日醫好枯萎了手的人;前往海邊;醫治病人
—
—
迦百農附近的山上
選立十二使徒
—
—
—
迦百農附近
發表「登山寶訓」
—
—
—
迦百農
醫好軍官的僕人
—
—
—
拿因
復活寡婦的兒子
—
—
—
—
加利利
約翰在牢獄裏差門徒去見耶穌
—
—
—
加利利
譴責各城;向嬰孩揭示真理;談論容易負的軛
—
—
—
—
加利利
有罪的婦人用馨香油抹耶穌的腳;耶穌講了關於免除債務的比喻
—
—
—
—
加利利
帶着十二使徒,第二次走遍加利利傳道
—
—
—
—
加利利
醫好受邪靈操縱的人;被指控跟别西卜同一陣營
—
—
—
加利利
抄經士和法利賽派的人要求看奇事作為憑證
—
—
—
—
加利利
耶穌視門徒為近親
—
—
加利利海
用撒種的人、毒麥、别的事物做比喻;解釋寓意
—
—
加利利海
平息湖上的風暴
—
—
加利利海東南面的加大拉
醫好兩個受邪靈操縱的人;邪靈進了豬群
—
—
很可能在迦百農
醫好血崩的婦人;復活崖魯的女兒
—
—
迦百農(?)
醫好兩個盲人和一個受邪靈操縱的啞巴
—
—
—
—
拿撒勒
重訪自己在那裏長大的城,再次不被接納
—
—
—
加利利
第三次走遍加利利全境;差十二使徒去傳道
—
—
提比里亞
施浸者約翰被斬首;希律問心有愧、恐懼不安
—
公元32年接近逾越節(約6:4)
迦百農(?);加利利海的東北岸
使徒們從各處傳道回來;餵飽五千人
—
加利利海的東北岸;革尼撒勒
民衆想要立耶穌為王;耶穌在海上行走;醫好病人
—
—
迦百農
説自己是「生命的食物」;很多門徒離開,不再與耶穌同行
—
—
—
公元32年逾越節之後
很可能在迦百農
譴責人拘守傳統,廢棄上帝的話語
—
—
腓尼基;德卡波利斯
往泰爾、西頓,然後往德卡波利斯去;餵飽四千人
—
—
—
馬加丹
撒都該派和法利賽派的人再次要求看奇事作為憑證
—
—
—
加利利海的東北岸;伯賽大
告誡門徒提防法利賽派的人的酵;醫好盲人
—
—
—
凱撒里亞·腓立比
説自己是彌賽亞;預告自己的死亡和復活
—
—
很可能在黑門山
在彼得、雅各、約翰面前改變形貌
—
—
凱撒里亞·腓立比
醫好受邪靈操縱的男孩,是門徒無法治好的
—
—
加利利
再次預告自己的死亡和復活
—
—
迦百農
施行奇跡得錢幣納税金
—
—
—
—
迦百農
談論王國裏誰最大、處理過錯、表現慈悲
—
—
加利利;撒馬利亞
離開加利利往耶路撒冷守住棚節;表明自己為傳道職務撇下一切
—
耶穌後期在猶地亞執行傳道職務
時間
地點
事件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公元32年住棚節
耶路撒冷
在住棚節公開教導人
—
—
—
—
耶路撒冷
在節期過後教導人;醫好盲人
—
—
—
—
很可能在猶地亞
差七十個門徒去傳道;門徒回來後總結報告
—
—
—
—
猶地亞;伯大尼
講了關於善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比喻;在馬大和馬利亞家中作客
—
—
—
—
很可能在猶地亞
再次教導人模範禱告及要不斷懇求
—
—
—
—
很可能在猶地亞
反駁誣告;指出當時那代人該受譴責
—
—
—
—
很可能在猶地亞
在法利賽派的人的宴席上抨擊虛偽的人
—
—
—
—
很可能在猶地亞
談論上帝的關愛、忠信的管家
—
—
—
—
很可能在猶地亞
在安息日醫好彎腰曲背的婦人;講了三個比喻
—
—
—
公元32年獻殿節
耶路撒冷
守獻殿節;説自己是優秀的牧人
—
—
—
耶穌後期在約旦河東岸執行傳道職務
時間
地點
事件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
約旦河東岸
許多人信從耶穌
—
—
—
—
比利阿(約旦河東岸)
朝耶路撒冷走去,逐城逐村,沿途教導人
—
—
—
—
比利阿
談論進入上帝的王國;面對希律的恐嚇;預告聖殿會被撇棄
—
—
—
—
很可能在比利阿
勸人謙卑;講了關於盛大晚宴的比喻
—
—
—
—
很可能在比利阿
勸勉人做門徒先計算代價
—
—
—
—
很可能在比利阿
用迷路的綿羊、失去的銀幣、浪子回頭做比喻
—
—
—
—
很可能在比利阿
用不義的管家、富翁與拉撒路做比喻
—
—
—
—
很可能在比利阿
談論寬恕、信心、自視為無用的奴隸
—
—
—
—
伯大尼
復活拉撒路
—
—
—
—
耶路撒冷;以法蓮
該亞法慫恿人殺耶穌;耶穌離開耶路撒冷
—
—
—
—
撒馬利亞;加利利
經過撒馬利亞和加利利,途中醫治病人和教導人
—
—
—
—
撒馬利亞或加利利
用煩擾審判官的寡婦、法利賽派的人和收税人做比喻
—
—
—
—
比利阿
前往比利阿;談論離婚的問題
—
—
—
比利阿
接待小孩,並按手祝福他們
—
—
比利阿
規勸富有的年輕人;講了關於葡萄園雇工的比喻
—
—
很可能在比利阿
第三次預告自己的死亡和復活
—
—
很可能在比利阿
雅各和約翰請求在王國裏坐在耶穌的左右
—
—
—
耶利哥
經過耶利哥時,醫好兩個盲人;在撒該家中坐席;講了關於一千銀元的比喻
—
耶穌最後在耶路撒冷執行傳道職務
時間
地點
事件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公元33年尼散月八日
伯大尼
逾越節前六天來到伯大尼
—
—
—
尼散月九日
伯大尼
在痲瘋病人西門家中坐席;馬利亞把馨香油倒在耶穌頭上;猶太人來看耶穌和拉撒路
—
—
伯大尼-耶路撒冷
前呼後擁、備受尊崇地進入耶路撒冷
尼散月十日
伯大尼-耶路撒冷
咒詛不結果實的無花果樹;第二次潔淨聖殿
—
—
耶路撒冷
祭司長和抄經士想法子鏟除耶穌
—
—
—
耶路撒冷
跟希臘人交談;猶太人仍然不信
—
—
—
尼散月十一日
伯大尼-耶路撒冷
受咒詛的無花果樹枯萎了
—
—
—
耶路撒冷聖殿
耶穌的權力受質疑;講了關於兩個兒子的比喻
—
—
耶路撒冷聖殿
用邪惡的農户、婚宴做比喻
—
—
耶路撒冷聖殿
仇敵企圖從耶穌論及納税、復活、誡命的話中找把柄
—
—
耶路撒冷聖殿
關於彌賽亞是誰的子孫這問題,耶穌的答案令仇敵無言以對
—
—
耶路撒冷聖殿
嚴詞譴責抄經士和法利賽派的人
—
—
耶路撒冷聖殿
提及寡婦的兩文小錢
—
—
—
橄欖山
預告耶路撒冷的陷落、耶穌的臨在、制度的終結
—
—
橄欖山
用十個處女、銀元、綿羊與山羊做比喻
—
—
—
尼散月十二日
耶路撒冷
宗教領袖商議怎樣殺害耶穌
—
—
耶路撒冷
猶大跟祭司議價出賣耶穌
—
尼散月十三日(星期四下午)
耶路撒冷附近及城中
預備守逾越節
—
尼散月十四日
耶路撒冷
跟十二使徒一起吃逾越節晚餐
—
—
耶路撒冷
為使徒們洗腳
—
—
—
—
耶路撒冷
透露猶大是賣主的叛徒,將他遣走
—
耶路撒冷
跟十一個使徒設立主的晚餐
—
耶路撒冷
預告彼得會不認主、使徒們會分散
—
耶路撒冷
談論「幫助者」、彼此相愛、經歷患難;耶穌禱告
—
—
—
—
客西馬尼
在園中極為難過;被出賣和逮捕
—
耶路撒冷
被亞那、該亞法、公議會審訊;彼得不認主
—
耶路撒冷
賣主的猶大上吊自盡
—
[徒1:18,19]
—
—
耶路撒冷
先在彼拉多後在希律面前受審,再被送回彼拉多那裏
—
耶路撒冷
彼拉多試圖釋放耶穌,最後卻把他交出來處死
(星期五下午約三時)
耶路撒冷各各他
死在苦刑柱上,以及其他的相關事件
—
耶路撒冷
遺體被人從苦刑柱上取下埋葬
尼散月十五日
耶路撒冷
祭司和法利賽派的人在耶穌的墳墓派駐守衛
—
—
—
尼散月十六日
耶路撒冷和附近一帶
耶穌復活,以及當天發生的各事
—
耶路撒冷;加利利
再三向門徒顯現
[林前15:5-7]
[徒1:3-8]
以珥月二十五日
伯大尼附近的橄欖山
在復活後第四十日升天
[徒1:9-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