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6 3/8 3-6页
  • 怪诞的天气——有办法改善吗?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怪诞的天气——有办法改善吗?
  • 警醒!1976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为什么影响到你
  • 难题严重到什么程度?
  • 人为制度能解决难题吗?
  • 将来又如何?
  • 预测天气的技巧与科学
    警醒!2001年
  • 难测的天气
    警醒!1981年
  • 圣经可以怎样帮助你应对极端天气?
    更多热门话题
  • 天气预测的艺术
    警醒!1977
查看更多
警醒!1976
《警》76 3/8 3-6页

怪诞的天气——有办法改善吗?

对今日普世亿万人说来,天气实际上是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天气的差异可能意味到有粮可食或者要面临饿死或疾病。

在另一方面,你若是丰衣足食便可能觉得天气不致对你有这么严重的影响。但实际上,近年来的怪诞天气已严重地影响到我们所有人。许多人感觉我们在前头的岁月甚至会面临更严重的后果。研究天气难题的一个国际团体声称:

“研究天气变异的学者们证实有一个新的气候模式正在呈现。”

“我们相信这种天气变异会成为普世人类的威胁。”

何以他们会这么说呢?既然人没有任何办法控制天气,提出来讨论又有什么好处呢?

当然,有人认为未尝没有办法应付。不少面临饥馑的人以祈祷献祭的方式拜神求雨。可是今日世上各处地方所经历的恶劣天气情况是上帝所促成的吗?若不然,何以有此种情况存在呢?我们有办法从恶劣天气获得保护吗?

为什么影响到你

天气变化对你所付出的粮食价格有极大关系。怎会如此呢?风雨不调意味到农作物失收。一有此种情形发生,粮食迟早会涨价。

在1972年,普世多处地方的恶劣天气造成歉收。苏联受到严重的旱灾打击。为了弥补大歉收,苏联从其他国家购入巨量粮食。需求既然增加,价格遂告上扬。例如,在1971年末,美国小麦每蒲式耳售价为1.05美元。但在1974年已涨至4.40美元。

关于1974年,美国政府经济学家巴尔伯格说:“1974是令气象学家大感意外的一年。”美国受到现代最恶劣的天气打击。首先是春天的洪水泛滥成灾。夏天又遇到数十年来最大的干旱。最后,在九月霜降得太早。结果使预期六十七亿蒲式耳的作物收成减少了二十亿蒲式耳左右!

1974年苏联也经历到不利的天气,以致要再次向世界市场购买粮食。印度的主要产粮省份遭受严重的旱灾。孟加拉的洪水成灾,全国泰半以上的地区受到影响。

因此,1974年天气失调使世界的粮食供应大受打击。结果,世界谷物收获少于往年。在“正常”时期,这种情形尚不致成为大患。可是在目前,世界存粮锐减至不足一个月的供应而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低点。但在同一年,世界人口却增加了将近80,000,000!这种紧缩的粮食情况意味到你的粮食店要提高价格。

难题严重到什么程度?

不少气象学家相信地球正在经历一项历史性的长程天气改变。改变之一与气温有关。记录表明二十世纪上半叶是一段气候相当温和的时期,结果收成颇丰。

可是,不少气象学家声称此种趋向已经逆转。欧洲天气研究组织主任林伯说:“我们相信,地球气温自1945年以来,正在构成数百年来最长而持续不断的下降倾向。”

有人认为,较寒冷的倾向与非洲在以往多年的空前大旱有关。撒哈拉之南受影响的地区幅员长达3,000哩,宽达1,000哩,占非洲大陆的五分之一以上。有人声称寒冷的倾向使北极空气冠向南推进,连带季候雨也向更南移动。于是豪雨遂落在已有足够雨量的地方或落入海洋。亟需季候雨的印度北部也受到同样的影响。

气象专家所指出的重要点是,气候正变得愈来愈怪诞,亦即更多变和更极端,以致促成更多的洪水、干旱、极冷和极热的交替发生。这一切都使农作物歉收。

美国科学基金会的佛烈查在华盛顿声称,“一般的不利变化继续增加是信而有征的。”一组气象专家也作出类似的结论说:

“天气变化的方向显示农作物在十年内差不多必然会发生严重的歉收。再加上存粮同时行将告罄,置之不理只能导致大饥馑和集体饿死的危险。”

人为制度能解决难题吗?

今日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足以应付这日增的难题吗?抑或刚相反,这些制度反成为难题的一部分?

有些人认为凡事可以像从前一般处理,当一处地方有难时,世界其他地方可以增产救济灾区。例如在以往,某些省份由于旱灾而失收,从美国购买余粮或接受馈赠也可以勉强应付过去。这些余粮能存贮起来的原因之一是数年前颇为风调雨顺。可是现时美国政府的气象学家麦奎格说:“要获得另一连续十五年的丰收天气的或然率大约是10,000比1。”

美国既是世界主要的粮食输出国,作物收成出现任何麻烦都会为倚靠该国余粮的国家带来灾祸。美国在近年来的确已有麻烦发生。同时,由于世界人口增加得如此迅速,许多人均承认依靠美国余粮的安排不久便会行不通了。

不但今日人为组织的制度对多变的天气模式感到极大困难,不少科学家也已感到这些人为制度最低限度要对不利的天气负部分责任!例证之一是,由于伐尽树林和植地而将土壤暴露于太阳、风和寒冷之下,人已在多处地方破坏了自然的平衡。在出现此种情形的地方,雨水也随之稀少。

《气候的挑战》一书论及法国考古学家鲁特对撒哈拉地区的看法说:“人本身要对不利的天气变化负责。他写道,‘我们都知道,人若作出任何改变以致扰乱自然的平衡,便会导致灾祸的后果。以撒哈拉一带地方为例,古代畜牧者对沙漠的扩大至少要负部分责任,正如在我们现代的毛里塔尼亚他利格族人,亚拉伯和提布的畜牧者一般,他们砍伐仅余的少数树木——不论作柴薪抑或用高枝建造兽栏——不断助长沙漠的蔓延。’”

人类的另一项活动在目前正受到怀疑。各工业国每年都将数以亿万吨计的灰尘和废气喷入大气层中。有些科学家认为大气层的大量染污是近年天气变化的部分原因。

科学家所提出的多项改变天气计划也未必能证明切合实际。其中一项计划是除去北冰洋的冰山。方法如何?有人提议建造水坝横贯白令海峡,切断苏联与阿拉斯加,然后将北冰洋的水抽进太平洋里以升高海洋的水平。然后暖水从大西洋流入北冰洋以融化冰冠,其他建议包括用核子弹爆破冰冠,或用一层煤灰盖住冰山以吸收更多阳光将水融化。

这些计划仅存在于科学幻想的领域中,大部分仅是幻想而已。它们既不切合实际,也非今日科技力所能及。即使他们办得到,也无法保证这种技俩能对事情有所帮助。甚至很容易使事态更加恶化。

将来又如何?

未来的天气会变成怎样呢?人类会不断遭受干旱、洪水和其他极端恶劣天气的打击吗?

诚然,有些人声称完全免除不利的天气是不可能的。但这种悲观的预测却遣漏了关于前途的一项最重要因素。他们遣漏了造物主耶和华上帝的旨意。上帝的道清楚地告诉我们,他绝不想让地球永无休止地遭遇一个复一个的恶劣处境。他不会让自然力量继续随时为祸于人。

诚然,上帝的道表明耶和华上帝具有指挥天气的力量。(马太福音5:45)但这是否意味到上帝现时正直接操纵着天气,以致要为水灾、旱灾和类似的灾祸负责呢!

不然,事情并非如此。由于人在伊甸园里背叛上帝,人类家庭失去了上帝的眷爱,因此不会蒙他直接干预使人免受自然力量的灾害。世上各国均弃绝他的指导而自行其是。上帝容许这种情形存在一段指定的时期。甚至努力遵行上帝旨意的人也不免受到影响,虽然上帝的确祝福他们的努力,使其至少获得生活的必需品,并且在灵性方面确实保卫他们。

可是若要避免恶劣天气之灾,人必须接受上帝的指导,才能以正当方式与自然界彼此合作。许多世纪以前,上帝告诉以色列人他们必须服从他的律法才能带来祝福,他并且以此预示他将来会为全人类怎样行:

“你们若留意听从我今日所吩咐的诫命,爱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尽心、尽性事奉他,他必按时降春雨秋雨在你们的地上,使你们可以收藏五谷、新酒和油。也必使你吃得饱足,并使田野为你的牲畜长草。”——申命记11:13-15。

但是人若不理会上帝的律法又如何呢?人若违反上帝律法又如何呢?若是如此,上帝说:

“你们要谨慎,免得心中受迷惑,就偏离正路去事奉敬拜别神,耶和华的怒气向你们发作,就使天闭塞不下雨,地也不出产,使你们在耶和华所赐给你们的美地上速速灭亡。”——申命记11:16,17。

后者正是实际发生的情形。结果巴勒斯坦有大片土地荒芜了许多世纪之久。

今日,世上没有一个国家正遵行上帝命人载于他的道圣经中的旨意。因此,上帝的祝福和指导也与他们无分。

可是,圣经预言透露在不久的将来,上帝会干预人类的事务而除灭今日一切人为制度的权力。(但以理书2:44)在上帝的管理之下,造物主会教导顺服的人类以正当方法运用自然界的创造物,因此他们会获得祝福而风调雨顺。圣经应许在上帝的新规制里,甚至“旷野和干旱之地”也必开花。——以赛亚书35:1,6,7。

因此虽然今日的气象专家们对天气前途作出悲观的预言,上帝的道却告诉我们情形行将好转。但在目前,多变的天气模式却会继续有力地表明人类在管理本身的事务方面,若没有上帝便无法成功。

[第5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虚线表示季候雨的正常限度,浅色箭头表明正常的季候风向。但近年来此种限度已推向更南(实线和实箭所指之处)。两线之间的大部分地方现时已雨量不足。为什么呢?因为正常的冷风(深色带)已飘至较南(浅色带),使大部分季候雨落在海洋而非落在陆地上。

季候雨的北限

赤道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