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期望变成怎样了?
属于第二世纪初期,以《巴比伦犹太法典》的名称为人所知的犹太人写作集锦含有对弥赛亚的以下评论:
“‘全境都必悲哀’(撒迦利亚书12:12)。悲哀的原因何在?……律法师杜沙(Dosa)说:‘[他们的悲哀]是为了弥赛亚行将被害。’”
说来奇怪,这段文章谈及弥赛亚将会被害;但我们从以上获悉,这样的观念是第一世纪的犹太人所无法了解的。什么使犹太人的观点发生改变呢?
弥赛亚被害的主张看来在公元第二世纪开始流行,特别自西门·巴·谷克巴(Simeon Bar Kokhba)死后为然。巴·谷克巴是一位战士和政治上的革命分子。他受大众拥护而被视为弥赛亚。甚至被誉为“影响力最大的律法师圣人”的犹太教律法师约瑟之子亚基巴(Akiba ben Joseph)也将巴·谷克巴视为弥赛亚。
巴·谷克巴终于领导犹太人反叛罗马政府。与罗马兵团对垒取得初步胜利之后,巴·谷克巴击退卷土重来的罗马大军;在三年的苦战中,总共牺牲了五十万犹太人的性命。可是叛军终于在公元135年被击溃,巴·谷克巴阵亡。
全力拥护巴·谷克巴的那代人结果陷于一种奇异的处境中。巴·谷克巴之死令人对弥赛亚的希望和律法师亚基巴的信誉均产生疑问。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海纳曼(Joseph Heinemann)博士解释巴·谷克巴之死对当时的人的影响,说:
“这一代人必然殚精竭虑试图达成一件不可能的事:不顾巴·谷克巴的失败继续拥护他为弥赛亚。这种矛盾立场最适当的转圜方式毋过于声称有一位注定要捐躯但却依然保留真正救主身分的战士弥赛亚。”
可是,犹太人怎样解释弥赛亚一方面要死去,但又会作王统治这件事呢?巴提评论说:
“难题的解决方法是把弥赛亚划分为二:其中之一称为约瑟的子孙弥赛亚,他会带领以色列军抵抗仇敌,经过多次胜利和奇迹之后终于捐躯。……另一位是大卫的子孙弥赛亚,他会继之兴起……领导以色列人赢得最后胜利而带来弥赛亚统治的幸福纪元。”
弥赛亚要死亡的传说在巴·谷克巴死后继续发展下去而终于被应用在一位将会死于战场的未来弥赛亚身上。为了阐明这点,巴提解释说:“看来这个见解的意思是……作为约瑟子孙的[弥赛亚]将会在世界末日的前夕死去,然后复活过来成为大卫的子孙以完成他在上一次降世时所开始执行的任务。”
这种信仰与第一世纪基督徒的信仰多么相似!两群人都声称相信有一位弥赛亚在预告的和平时代未来临之前死而复活!
新的反对兴起
在公元最初几个世纪,异教的罗马帝国改信罗马天主教,于是反犹太主义遂在一般自称跟从耶稣的人当中大为流行。在此之后,犹太人目击许多暴行,如十字军和宗教裁判所等;这些暴行显然违反了上帝“爱人如己”的诫命。(利未记19:18)此外,一般自称跟从耶稣的人也采纳了许多非基督教的信仰,例如崇拜三位一体的神。但摩西的教训是:“上帝是独一的主。”(申命记6:4)因此,虽然起初对于耶稣是个会死的弥赛亚一事所提出的异议已不再能够成立,但却有新的反对兴起,这是反对那些自称跟从耶稣的人违反圣经的行为和信仰所生的反感。因此,犹太教继续反对基督教。
弥赛亚——实在的人物抑或仅是理想
在以色列人当中,对弥赛亚的希望继续流传至今。例如,中世纪的犹太教律法师麦孟尼底(Maimonides)在制订《十三信条》时包括以下一条:“我全心相信……弥赛亚必会来临,即使他迟迟未到,我仍每日等待他的来临。”
可是,在较近代的时候,弥赛亚以人身来临的主张在许多犹太人当中已逐渐湮没了。例如,在一百年前,约瑟·皮尔(Joseph Perl)写道:“真正受过教育的犹太人无法想象弥赛亚是一位实在的人物。”
这些犹太人把弥赛亚看作不是一位真实的个体而是一种理想,因此他们宁愿谈及弥赛亚时代过于谈论弥赛亚。可是,没有弥赛亚这位人物就无从有弥赛亚时代。
但这位弥赛亚会在何时来临呢?希伯来文圣经怎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