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治疗结核病
结核病是历史最悠久,杀人无数的传染病。时至今日,结核病仍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以致世界卫生组织(简称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把它比作定时炸弹,说:“我们正跟时间竞赛。”如果不及时拆除这个炸弹的引信,恐怕将有一天,人类要面对一种无药可治,“在空气中传播,跟爱滋病一样厉害”的绝症。卫生组织警告说,当务之急是要正视结核病可能引发的全球灾难。“大凡需要呼吸的人,哪怕你身在纽约华尔街抑或中国长城,都不能置身事外。”
上述警告危言耸听吗?绝不然。请想想,如果一种疫病将在全球爆发,足以在十年内把相等于加拿大全国人口完全消灭,你认为人类应有多警觉才行?虽然上述情势看似小说情节,可却是个实在的危机。在全球各地,每天死于结核病的人数达8000之多,比因爱滋病、疟疾以及热带病身亡的总人数还要多。现时,全球计有约二千万人染上活跃性结核病,十年内病发身亡的人将多达三千万,比加拿大全国人口还要多哩。——请参看22页“结核病在全球肆虐”的附栏。
患者佳音
然而,希望在人间。经过十年来多方的实验,研究人员终于研制出有助遏止结核病蔓延的疗法,令这个横行无忌的杀手变成受制的阶下囚。前卫生组织主席中岛宏把新疗法号称为“近十年最举足轻重的医疗突破”。卫生组织属下的全球结核病规划主任古知新医生认为新疗法予人类首次机会可“扭转结核疫病蔓延的势头”。究竟什么疗法令医学界如此雀跃呢?就是称为直接监察短期疗程(简称:直监疗程,英语简称:DOTS)的新疗法。
接受直监疗程的结核病人无须留院,可望在六至八个月内康复。然而,疗程成功与否要视乎五个因素。据卫生组织说,五个因素缺一不可,否则整个疗程就功亏一篑。这些因素是什么呢?
● 1.直接:未确诊的结核病病例最为致命。因此,卫生组织极力强调,医护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直接 主动找出社区内患上传染性结核病的病人。
● 2.监察:第二个因素把治愈病人的重责放在医疗制度,而非病人身上。医护人员以及经训练的志愿工作者,包括店主,教师或前结核病患者,将负责监察 病人按时服用每剂药物。这些“监察人”责任重大;不少病人因为提早停服药物,致令结核杆菌存留至今。(请参看22页“何以结核病死灰复燃?”的附栏。)病人也许在服药后数星期,发觉病情好转,遂提早停药。然而,人体内的结核杆菌必须在病人完成六至八个月的服药疗程才能彻底清除。
● 3.疗程:在六至八个月的疗程 期间,医护人员将密切监察药物的疗效,并把病情发展记录下来。这样,他们才能确保病患者已完全康复,不会无意间把病菌散播开去。
● 4.短期:第四项因素是短期 化学疗法,即按合适比例、剂量及服用期来服用抗结核病药。这种合成药物能对结核杆菌作迎头痛击,加以歼灭。a因此,重要的是药物存量必须充裕,令疗程不致中断。
● 5.!:卫生组织以感叹号作为疗程成败所系的第五个因素。“!”用意在于说明医疗经费及合理可行的政策也同样重要。卫生组织呼吁各医疗机关积极向政府及私人机构申请拨款,务求令这个新疗程被纳入全国的医疗制度之内。
从经济角度来说,直监疗程对于掌管财务的决策人员是极具吸引力的。世界银行曾把这项疗程誉为“防治……疾病方面最有经济效益的疗程”。据卫生组织估计,贫穷国家使用这个疗法,每个病人的医疗费用也不过是100美元。“就发展中国家来说,按人均计,每人须付不足10美仙;这就是说,即使在最恶劣的经济环境下,这个疗程是谁也负担得来的。”再说,新疗程成本虽低,报偿却绝对不低。
疗效有多大?
据卫生组织代表在1997年3月宣布,直监疗程虽然只被有限采用,却“足以令结核疫病危机,在十年间首次出现舒缓迹象”。“至于曾接受直监疗程的病人中,痊愈率更增加一倍。”在结核病重灾区进行的试验疗程也证明十分成功。请考虑卫生组织引述的一些成功例子。
在印度,“在不同地区进行的直监疗程覆盖人口逾1200万……。现在,每五个结核病患者中就有四个完全康复”。在孟加拉,一项覆盖人口达100万的试验计划中,“百分之87[的患者]得到治愈”。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海岛上,“病患者接受直监疗程后,十居其九药到病除”。在中国,试验计划“成效卓著”,痊愈率高达百分之94。在南非一个城市,“超过百分之80[的结核病患者]得以复原”。在纽约市,直监疗程近日也取得显著成效。
据古知新医生指出,在数十个国家进行的临床实验证明,这项疗程“全球通用,成功率逾百分之85及以上”。
发展稳步向前
既然结核病这个夺命杀手现在防治有方,疗法既简单又便宜,你大概以为它必然大受各界欢迎。“然而,”据卫生组织官员表示,“正采用这种疗效卓著而价格低廉疗法的国家其实寥寥可数。”事实上,打从1996年初起,全球只有34个国家全面推行这种疗程。
话说回来,进展其实尚算稳定。1993年之前,当卫生组织宣布全球进入结核病高峰期时,每50个病人只有1个采用直监疗程。时至今日,接受这个疗程的病人比率是十分之一。据报,在1998年,全面或局部采用直监疗程的国家已增至96个。如果表示支持这个计划的国家数目继续增加,十年内结核病“可望大幅减半”。古知新医生说:“这个医疗计划已证明行之有效,现在就只待人们更广泛使用罢了。”
现在,抗结核病的知识和方法都有了,就只欠一些“在全球积极推行这种疗程的人”。难怪一份以全球医生和医护人员为对象的卫生组织刊物问道:“我们还要等什么?”
[脚注]
a 合成药物成分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和乙胺丁醇。
[第21页的精选语句]
每过一秒,地球上就有一个人感染结核病
[第21页的精选语句]
“在千百万人病发身亡的同时,具疗效的药物竟原封不动被放在药柜里”——古知新医生
[第23页的精选语句]
“直接监察短期疗程是医学界近十年间最举足轻重的医疗突破。”——卫生组织发表的新闻稿
[第22页的附栏]
何以结核病死灰复燃?
早于四十年前,医药界已成功研制出防治结核病的药物。自那时以来,死于结核病的人超过1亿2000万,来年病发身亡的人将多达300万。既然结核病并非无药可治,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病发身亡呢?原因有三个:疏忽、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爱滋病以及多重抗药性结核病。
掉以轻心。在全球各地,人们目光主要集中在爱滋病和伊波拉病一类的传染病上。然而,在1995年,很少人知道每有一个人死于伊波拉病的同时,已有1万2000人死于结核病。事实上,结核病在发展中国家是这样普遍,人们已把它视为无法改变的现实。与此同时,在较富裕国家中,疗效显著的药物原封不动被放在药柜里,结核杆菌则任自到处肆虐。对结核病掉以轻心实在已铸成大错。这边厢,人类对防治结核病意识薄弱;那边厢,结核杆菌则变得越来越强劲凶悍。在人类历史上,结核病现在在人间造成的祸害可说是至深至广。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爱滋病。结核病常常跟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和爱滋病相伴相随。爱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大大降低,患结核病的机会比常人要高出30倍。难怪爱滋病在全球肆虐的同时,结核病也随之大幅增加!据估计,1997年间,死于结核病的爱滋病患者达26万6000人。联合国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爱滋病联合计划负责人彼得·皮奥说:“这些最终不治的男女,很少服用过成本低廉的治结核病药物。”
多重抗药性结核病。“超级细菌”面对人体内抗菌大军仍然面无惧色,乍听起来也许只是科学小说的情节。可是,就结核杆菌来说,这种趋势却越来越可能变成事实。现时,染上多重抗药性结核病的人估计已超过5000万。病患者在服药数星期后,也许因为病情已见好转,也许因为药物供应不足,或者不愿被社区的人歧视,就贸然停止服药,令到体内病菌没有被彻底歼灭。举例说,在某亚洲国家里,每三个结核病患者就有两个过早停止药疗。由于体内残存的杆菌对药物作出反击,产生抗药性,当这些人再次病倒时,病情就变得棘手了。结果,这个人就染到一种无药可治的结核病新品种,甚至传染给别人。这种多重抗药性结核杆菌一旦传播开去,我们就只能黯然自忖:人类能够遏止结核病再度蔓延吗?
[第22页的附栏]
结核病在全球肆虐
结核病的扩散规模,医疗费用以及致命程度正与年递增。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曾追寻这个无声杀手的蔓延轨迹。以下是部分报告内容:“巴基斯坦不敌结核杆菌的侵袭。”“结核病在泰国正以汹汹之势卷土重来。”“在巴西,结核病已成为头号杀手和主要疾患。”“结核疫病的阴霾正覆盖着墨西哥。”在俄罗斯,“结核病例正急剧上升。”在埃塞俄比亚“结核病在全国横行无忌”。“南非人患结核病之多是全球之冠。”
虽然百分之95的结核病患者都处身于较贫穷的国家,富裕地区也逐渐感受其害。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有纪录的结核病病例有激增趋势。美国记者瓦莱里·加尔泽夫说:“结核病有卷土重来美国的势头。”荷兰皇家结核病组织主管雅皮·布鲁克曼斯医生也指出,结核病似乎“在东欧及部分西欧地区有蔓延的迹象”。难怪《科学》周刊1997年8月22日刊评论说:“结核病至今仍然是为害人间的主要病患。”
[第24页的附栏]
结核杆菌蓝图被发现
研究人员最近成功把结核杆菌的基因蓝图的细节辑录下来。驻伦敦的皇家医学学院的道格拉斯·杨医生说,这项成就标志着“人类对抗病菌之战中的新阶段。”卫生组织报道,是项发现“对于日后研制防治结核病药物和疫苗的工作有重大贡献”。——《防治结核病观察报》1998年9月15日刊。
[第23页的图片]
这些合成药可把结核杆菌歼灭
[鸣谢]
Photo supplied by WHO, Geneva
Photo: WHO/Thierry Falise
[第24页的图片]
每个病人的医疗费用是100美元
[鸣谢]
Photo: WHO/Thierry Falise
Photo supplied by WHO, Geneva
[第21页的图片鸣谢]
Photo: WHO/Thierry Falise
Photo supplied by WHO, Geneva
Photo: WHO/Thierry Fal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