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要先求王国’
圣经的首要主题是,耶和华借着他的王国使自己的名成圣。耶稣基督吩咐门徒要先求王国,把王国置于生活的其他事务之先。为什么呢?
《守望台》时常解释,由于耶和华是创造者,他乃是宇宙的至高主宰。他配受众生最高的崇敬。(启示录4:11)可是,在人类历史的最早期,上帝的一个灵体儿子自甘堕落而成为魔鬼撒但;他悍然向耶和华的至高统治权提出挑战。(创世记3:1-5)再者,撒但也声称,人事奉耶和华全是出于自私的动机。(约伯记1:9-11;2:4,5;启示录12:10)这样,宇宙的和平便被破坏了。
在过去几十年来,守望台刊物一直指出,耶和华早已采取步骤去解决这些争论,结果不但会显扬他身为全能者的力量,同时也会彰显他那伟大的智慧、公平和爱心。这项安排的中心部分便是上帝的弥赛亚王国。借着这个王国,人类会有充分机会学习公义之道。借着这王国,恶人会被铲除,耶和华的至高统治权会受到洗雪,他的旨意会成就,使整个地球成为乐园,地上布满真正爱戴上帝和彼此相爱的居民,他们都会享有完美的生命。
由于王国的重要性,耶稣吩咐他的跟从者说:“你们要[不断]先求他的国。”(马太福音6:10,33)现代的耶和华见证人提出了充分证据,表明他们正悉力听从这项劝告。
为王国舍弃一切
从很早的时候,圣经研究者便深思先求王国一事的含义。他们讨论耶稣的比喻;在这个比喻里,耶稣将王国比作一颗重价的珠子,人找着了,便“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马太福音13:45,46)耶稣曾劝一个富有的青年长官变卖一切,分给穷人,然后来跟从他。圣经研究者也仔细考虑耶稣这项意味深长的劝告。(马可福音10:17-30)a他们意识到,他们若要证明自己有资格承受上帝的王国,就必须将王国视为首要的事务,甘愿将他们的一生、才干、资源用来为王国服务。生活上所有其他的事都必须居于次位。
查尔斯·泰兹·罗素便将这项劝告铭记在心,并且付诸实行。他将他那十分成功的男装生意卖掉,逐渐减少其他业务,然后将自己的一切属地财产用来在灵性上帮助别人。(可参阅马太福音6:19-21。)罗素的热心并非仅仅维持几年而已。直至他去世之日,他把自己的一切资源——他的精神、体力和物质资财——都用来教导别人认识弥赛亚王国的伟大信息。在罗素的葬礼上,他的同工约瑟夫·F·卢述福说:“查尔斯·泰兹·罗素忠于上帝,忠于基督耶稣,也忠于弥赛亚王国。”
1881年4月(当时只有数百人参加圣经研究者的聚会),《守望台》(英文)发表了一篇文章,题名为“征求1000个传道员”。文章邀请无需负担家人生活的男女加入作传福音的派书者的行列。《守望台》借用耶稣在马太福音20:1-16的比喻的措辞,问道:“有谁渴望到葡萄园里工作,并且祷告恳求主为自己开路”?凡是能够将一半时间用来从事主工的人,《守望台》均鼓励他们向社方申请。为了协助他们支付衣食住行的费用,锡安守望台书社供应早期的派书者适量的圣经书刊,他们可以为分发的书刊接受少量捐款。社方邀请派书者将所得的捐款留下一部分给自己。谁响应这些安排,毅然加入派书者的服务呢?
到1885年,社方属下大约有300个派书者。到1914年,派书者的数目终于超过1000大关。派书者的工作绝不容易。一位派书者探访过四个小镇的住户之后,发觉只有三、四个人表示稍有兴趣。他写道:“我必须承认我感到相当寂寞,因为我走了这么远的路,遇到这么多的人,但只找着这么少人对上帝的计划和教会表示关心。请为我代祷,使我能够无畏地以适当的方式向人传讲真理,而不致在行善方面灰心丧志。”
他们甘愿献出自己
派书者是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他们深入到最偏远的地区;当时这些地方的交通工具相当落后,大部分的道路十分粗陋,比马车的车辙好不了多少。新西兰的厄尔利姊妹便曾致力于这件工作。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很久已开始做这种工作。她在1943年去世之前一共用了34年的时间从事这种服务。她骑脚踏车探遍该国的大部分地区。后来她由于患关节炎而不良于行,以致无法再骑脚踏车,但她仍把书放在车上,推着脚踏车在克赖斯特彻奇的商业地区从事探访。她能够攀登楼梯,但却由于严重的残障而不得不倒退着下楼梯。然而,只要她还有一点精力,她便将其用在耶和华的工作上。
这些人并非由于有很强的自信心才投入这件工作。他们当中有些生性羞怯,但却深爱耶和华。一位这样的姊妹每逢在商业区向人作见证之前,都请她地区内的每个圣经研究者为她代祷。过了相当时候,随着她经验渐丰,她变成非常热心于这项活动。
玛莲达·基弗在1907年对罗素弟兄提及她渴望参加全时服务,但她说她觉得自己需要首先有多点知识。事实上,她在此之前一年才初次读到圣经研究者的书刊。罗素弟兄的回答是:“如果你想等到自己无所不知才加入这件工作,你就永不会开始了。其实你是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学习的。”她于是不再犹豫,迅速在美国的俄亥俄州开始传道。她时常想起诗篇110:3的经文:‘你的众民都甘心乐意地服役。’(《吕译》)在接着的76年,她一直继续这样行。b她开始这项工作时是独身。有15年的时间她以已婚的身分这样行。但她的丈夫去世之后,她凭着耶和华的帮助继续从事这件工作。她回顾以往的岁月说:“我多么庆幸我在年轻的时候甘心献出自己,从事先驱工作,并且一向都将王国的事务置于首位!”
在早期的日子,每逢有大会举行,社方便时常安排与派书者举行特别聚会。这些聚会会回答他们的问题,对较新的工作人员提供训练,同时也对所有与会者提出鼓励。
从1919年起,在耶和华的仆人当中,有数目大得多的人深深珍视上帝的王国,从而把自己的一生集中于王国之上。他们当中有些人能够撇下世俗的业务,将自己完全贡献出来从事传道工作。
照顾物质上的需要
他们怎样照顾自己物质上的需要呢?安娜·彼得森(后来成为安娜·勒默尔),丹麦一位全时传福音者,回忆说:“分发书刊所得的捐款帮助我们应付日用的开销,而我们的需要并不大。若有较大的开销,我们总是有办法应付。姊妹有时送些衣服或外套给我们,因此我们的衣着颇光鲜。有时我在冬季作一两个月办公室的工作。……借着趁公司大减价的时候才购物,我能够买得整年所需的衣物。情形很顺利,我们从没有什么匮乏。”他们最关心的并不是物质东西。由于他们深爱耶和华和他的行事方式,这种挚爱好像在他们心里焚烧的火一般,使他们不得不将其表达出来。
至于住宿,他们在地区里探访人家时也许租一个普通的房间。他们有些人采用活动房屋——绝不华丽精致,仅是有个地方睡眠和进食而已。另一些人在各地工作时睡在帐篷里。在有些地方,弟兄设立了“先驱营”。当地的见证人提供一间住所,并且派一个人负责管理。在当地服务的先驱可以住在营里,费用则大家分担。
有时,与绵羊相若的人没有钱,但全时的传道员并不会让他们因此就得不着圣经书刊。先驱时常让别人以各种产品,诸如马铃薯、牛油、鸡蛋、新鲜水果、罐头水果、鸡、肥皂和差不多其他任何东西,换取圣经书刊。他们绝没有因此致富;相反,这样做只是要帮助诚恳的人得知王国信息,同时也使先驱们获得物质的必需品,从而能够继续执行他们的服事职务。先求先驱们深信耶稣的应许,只要他们‘继续先求上帝的王国和公义’,上帝便会将衣食所需赐给他们。——马太福音6:33。
乐意到任何有需要的地方服务
全时工作者渴望执行耶稣委派给门徒的工作,因此他们乐意前往新的地区,甚至外国,为上帝服务。1931年,弗兰克·赖斯应邀离开家乡澳大利亚,前往爪哇(现今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展开宣扬好消息的工作。当时他在全时服事职务上已有十年的经验。但现在他必须面对新的习俗,同时也要学习新的语言。他能够用英语对商店和办公室里的一部分人传道,但他也希望向其他人作见证。他很努力学习;三个月之后,他已学会足够的荷兰语逐户向人传道了。然后他也学习马来语。
弗兰克抵达爪哇时年仅26岁,他在这个地区和苏门答腊服务了六年,其中大部分时间都单独工作。(1931年年尾,克莱姆·德尚和比尔·亨特从澳大利亚前来协助工作进行。他们俩结伴前往内陆传道,弗兰克则在爪哇的首都及附近工作。后来克莱姆和比尔接获工作委派,各自前往不同的地区服务。)当地没有会众,也没有聚会举行。因此弗兰克有时感到寂寞孤单。不止一次,他起了返回澳大利亚的念头,但是他却终于决定留在岗位上。他怎样能够坚忍不拔呢?《守望台》所含的灵粮帮助他恢复力量。1937年,他接获新的委派,前往中南半岛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骚乱几乎夺去了他的性命。但在1970年代,弗兰克仍然充满甘愿服务的精神。当时他致信社方,表示他很高兴整家人都事奉耶和华,并且说他和妻子准备再次迁到澳大利亚一个需要较大的地区服务。
‘他们专心仰赖耶和华’
格罗第·高特文决心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倚靠自己的聪明’,因此他放弃了发展世俗业务的机会,毅然以基督徒传福音者的身分参与派书者的服务。(箴言3:5,6)有一年多的时间,他与曾经帮助他认识真理的罗恩·蒂平一同在英国从事派书者的工作。后来在1929年,两人自告奋勇到印度服务。c这项决定带来了多大的挑战!
在接着几年,他们往来各处,有时徒步,有时乘坐载客火车或公共汽车。除此之外,他们也乘坐载货火车、牛车、骆驼、舢舨、人力车,甚至飞机和私家火车。有时他们将铺盖卷铺放在铁路候车室、牛棚、森林草地或茅屋里以牛粪铺成的地板上,但有时则住在豪华旅馆和土王的宫殿里。像使徒保罗一样,他们学会了秘诀,无论处于丰富或匮乏,都能感到满足。(腓立比书4:12,13)通常他们身无长物,但却从没有缺少真正需要的东西。他们亲身经历到耶稣的应许的实现:只要他们王国和上帝的公义,他们便会得到物质的必需品。
他们曾身染重疾,患上肠热病、疟疾和伤寒,但也体验到见证人同工的仁爱照顾。他们曾在诸如加尔各答一类城市的脏乱环境中服务,也曾在锡兰(现今称为斯里兰卡)群山的茶园里作见证。为了满足人们的灵性需要,他们向人分发书刊,播放当地语言的唱片及发表演讲。随着工作逐渐扩展,格罗第也学会操作一台印刷机及照料分社办事处的工作。
格罗第已届87岁的高龄。他回顾自己经验丰富的一生,缅怀在英国、印度、巴基斯坦、锡兰、缅甸、马来亚、泰国和澳大利亚为耶和华服务的岁月。他在独身的日子和成家立室之后都一直将王国置于生活上的首位。他在受浸之后不及两年便投入全时服务,而且终其余生都将这件工作视为一生的事业。
上帝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宾·布列克尔是热心见证人的另一个例子。像其他人一样,他也有各项需要和软弱。可是,他具有杰出的信心。1930年,他在新西兰加入派书者的工作。他曾在一些偏远地区作见证,这些地区直至数十年之后才再次有人在其中工作。两年后,他在澳大利亚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在从未有过见证人工作的沙漠地区向人传道。他的脚踏车载着沉重的行李,包括毛毯、衣服、食物和分发给人的精装书等。虽然曾有人试图穿越这个地区而丧生,他却全心信赖耶和华而奋勇向前。接着,他前往马来西亚服务。他在当地患了严重的心脏病,但却没有放弃工作。休养了一段时期之后,他在澳大利亚恢复全时传道活动。大约十年之后,他因病重入院留医,出院时医生说他“八成半不宜于工作”。他甚至出外购物也不得不在途中停下来歇息多次。
但宾·布列克尔决心要恢复工作,而他亦果真如此行。每逢有需要,他便停下来稍作休息。不久之后,他再次在澳大利亚内陆地势崎岖、人口稀少的地区传道。他在能力范围内设法照顾自己的健康,但直至30年后他在65岁左右去世之日,他一生中的首务乃是为耶和华服务。d他深深意识到,虽然自己身体软弱,他的缺陷却能够凭着耶和华的力量加以补足。1969年在墨尔本举行的大会中,他在先驱部服务,襟前挂着一个大胸章,上面写着:“你若想明白先驱工作,问我好了。”——可参阅哥林多后书12:7-10。
远达丛林的村落和山中的矿工营
为耶和华服务的热心不但感动不少男子前往未有人传播好消息的地区工作,有些女子也毅然这样做。费莉达·约翰逊是个受膏基督徒,身材矮小,且已有50多岁。她独自在中美洲的好些地区工作,例如骑着马在洪都拉斯的北部海岸传道。若要在这个地区单独工作,人必须有很大信心才行。她所探访的地区包括散布各处的香蕉园,以及拉塞瓦、特拉和特鲁希略等地的市镇,甚至比这些地区更僻远的加勒比乡村。1930年和1931年她在当地作见证,后来她在1934年、1940年和1941年再次前往,在这些地区分发了数以千计含有圣经真理的书刊。
在这段时期中,另一个热心工人也开始从事全时服事职务。这个传道员便是在德国出生的凯思·庞姆。1931年,她出席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举行的大会,当时圣经研究者采纳了耶和华见证人这个名称。大会令她深受感动,于是她决定在一生中先求王国。时至1992年,她在89岁的高龄仍未改变初衷。
她的先驱服务在纽约市开始。后来她在南达科他州与一个同伴工作了几个月,但在此之后便单独工作,骑马来往各地。后来她接获邀请到南美洲的哥伦比亚服务;她立即同意,在1934年年尾抵达该国。她再次与一位同伴携手工作了一段时期,然后又单独工作。这并没有使她觉得必须放弃自己的岗位。
后来,一对夫妇邀请她到智利与他们一同工作。这是另一个庞大的地区,沿着南美洲大陆的西海岸伸展,由南至北共达4265公里。她起初在首都的许多办公室大厦向人传道,后来则向遥远的北部推进。她在每个矿工营和公司镇(居民多为公司员工的市镇),无论人数多寡,都逐户向人作见证。在安第斯山高处操作的工人见到一个单身女子前来探访他们,都大感惊讶,但她却决心在委派给她的地区里不错过任何人。后来她迁往南部,其中有些牧畜农场面积广达十万公顷。那里的人十分慷慨友善,时常欢迎她与他们共膳。耶和华以这种方式照顾她,使她获得生活的一切必需品。
宣扬上帝王国好消息的工作充满了庞姆姊妹的一生。e她回顾多年的服务说:“我觉得我的一生十分丰富。每年我参加耶和华百姓所举行的大会,看见这么多曾经跟我研究圣经的人现在正帮助其他人吸饮生命之水,我便有一种温暖、欣慰和满足的感觉油然而生。”她得以见到在智利耶和华赞美者的数目从大约50人增至逾4万4000人。这为她带来了莫大的喜乐。
“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耶和华在以赛亚书6:8发出邀人为他服务的呼吁时,先知立即作出积极的回应,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马丁·普辛格在德国听到一个根据这段经文而作的演讲之后,便毅然受浸。两年后,1930年他在巴伐利亚加入全时的服事职务。f不久之后,当地的官员禁止耶和华见证人传道,并且封闭他们的聚会地点,将他们的书刊充公。见证人受到盖世太保所恐吓。可是,1933年的这些事态发展并没有使普辛格弟兄的服事职务终止。
他应邀到保加利亚服务。当时他用保加利亚文的见证卡向人介绍圣经书刊,但是许多人却目不识丁。因此,普辛格弟兄便开始学习他们那使用西里尔字母的文字。他分发了书刊给一个家庭之后,时常不得不请年幼的儿童将内容读给父母听。
在第一年,大部分时候普辛格弟兄都独自工作。他写道:“举行耶稣基督受难纪念的晚上,我独自作演讲,独自作祷告,然后独自结束聚会。”1934年,该国政府将外国人驱逐出境,他便转移阵地,到匈牙利去。他在那里不得不学习另一种语文,以便将好消息与人分享。后来他从匈牙利前往当时称为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的国家去。
他获得许多快乐的经验——背着载满书刊的背囊走遍郊野和乡村,寻得许多爱好真理的人;体验到耶和华的照顾,多次遇到慷慨好客的人,不但送食物给他,甚至留他住宿;有些人来到他留宿的地方要进一步聆听予人安慰的王国信息,与他交谈至深夜。
他在信心方面经历严峻的考验。他在国外服务时染上重病,但却身无分文。当时没有医生愿意诊治他,但耶和华却予以援手。以什么方式?最后,有人为他找着当地医院的高级顾问。这男子是个虔信圣经的人,他悉心照顾普辛格弟兄,仿佛照顾自己的儿子一般,而且不收分文。医生从这个青年男子所致力的工作看出,他的确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他深受感动,于是接受了社方的一套书籍作为礼物。
另一项严峻的考验在普辛格弟兄结婚四个月之后来到。他在1936年12月被捕,先后曾被囚禁在多个集中营里,他的妻子则被囚在另一个营中。他们彼此互不见面达九年之久。耶和华并没有制止这样的残忍迫害发生,但他却强化马丁、他的妻子格特鲁德和其他数以千计的人,使他们有能力忍受逼迫。
普辛格弟兄和妻子获释之后,他在德国担任周游监督有多年之久。战后社方曾在纽伦堡希特勒以前的阅兵场举行大会,普辛格弟兄有机会出席这些令人兴奋的场合。当时这些会场里所充满的乃是大群忠贞地支持上帝王国的人。他也曾出席在纽约杨基运动场举行的令人难忘的大会。后来他有机会在守望台基列圣经学校受训,这项经历为他带来莫大的喜乐。1977年,他成为耶和华见证人治理机构的成员,直至他在1988年完成地上的路程为止。若要综述他一生的宗旨,最适切莫过于他所说的以下这句话:‘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先求王国。’
明白事情的真正意义
在耶和华见证人当中,自我牺牲的精神显然并不是一件新事。《千禧年黎明》的第一卷在1886年出版时,书中坦率讨论奉献(现今称为献身)的问题。这本书根据圣经指出,真正的基督徒将所有东西都“奉献”给上帝,包括他们的才干、物质资财,甚至自己的生命。这样,基督徒便成为“奉献”了给上帝之物的管家;既是管家,他们就必须交帐——不是向人交帐,而是向上帝交帐。
有越来越多圣经研究者真正在上帝的工作上献出自己。他们尽量运用自己的才干、资产和精力去遵行上帝的旨意;另一方面,有些人则觉得最重要的首务是培养他们所谓的基督徒品格,以求有资格与基督一同承受上帝的王国。
罗素弟兄时常指出,每个真正基督徒都有责任要为上帝的王国向人作见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件事甚至受到更大的强调。《守望台》(英文)1926年5月1日刊发表的文章,“品格还是约——哪一样?”,便是个杰出的例子。这篇文章坦率地讨论所谓品格培养这件事的有害影响,然后强调我们有责任要以行动履行我们对上帝所负的义务。
在较早时候,1920年7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探讨耶稣论及‘世界末了和他临在的标记’的伟大预言。(马太福音24:3)文章把注意力集中在为了应验马太福音24:14而必须执行的传道工作之上,并且清楚表明基督徒所要宣扬的信息,说:“这里的好消息便是关于旧事物规制的终结和弥赛亚王国建立的消息。”《守望台》解释说,从耶稣提及这件事与末世征象其他特色的话看来,这件工作必须“在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主在马太福音24:21,22提及的‘大灾难’之间”的一段时期中完成。这件工作的确十分紧急。谁会加以执行呢?
责任清楚落在“教会”——真正的基督徒会众——的成员身上。然而在1932年,社方通过《守望台》(英文)8月1日刊劝勉这些人,要鼓励“约拿达阶级”本着启示录22:17的精神与他们合力从事这件工作。希望在地上乐园里享永生的约拿达阶级欣然作出响应,其中许多人更在这件工作上十分热心。
社方大力强调这件工作的重要性。例如,《守望台》在1921年说:“参与主的工作其实跟参加聚会一样重要。”杂志在1922年指出:“人人都必须是福音的宣扬者。”1949年的《守望台》则说:“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耶和华已使传道成为世上最重要的工作。”杂志时常引用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9:16(《新译》)所作的宣告:“我不能不传。如果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这节经文对所有耶和华见证人都适用。
有多少人传道?至什么程度?为什么?
有任何人受到强迫,非自愿地参加这件工作吗?《守望台》(英文)在1919年8月1日刊回答说:“没有。没有人受到强迫去做任何事。传道乃是纯粹出于自愿的服务,是人由于爱戴主和热爱他的公义而甘心从事的。耶和华从不强制任何人为他服务。”论到这种服务背后的推动力,1922年9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进一步说:“人若真正怀有衷心的感激,体会上帝对他所施的恩惠,就会渴望感恩图报;他越感激上帝对他表现的仁慈,他的爱便越强烈;他的爱越强烈,他就越渴望为上帝服务。”文章解释,人对上帝的挚爱借着紧守他的诫命表现出来,而诫命之一就是要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以赛亚书61:1,2;约翰一书5:3。
参与这种活动的人绝非受到任何世俗野心所驱策。社方坦率地向人指出,他们逐户向人传道,或在街头向人介绍书刊,他们会被人视为“愚拙、软弱、卑贱”;他们会受人“鄙视、逼迫”,“从世俗的观点看来渺不足道”。但他们都清楚知道,耶稣和他的早期门徒也受到同样的对待。——约翰福音15:18-20;哥林多前书1:18-31。
耶和华见证人认为他们能够凭着传道活动赚得救恩吗?绝不然!自1983年以来,见证人一直运用《团结一致地敬拜独一的真神》一书帮助圣经学生进至成熟的地步。这本书论及得救的问题说:“耶稣的祭物也为我们打开了永生的机会。……这并不是我们所赚得的酬报。无论我们在事奉耶和华方面作了多大的努力,我们永远无法成为如此劳苦功高,以致上帝有义务要将生命赐给我们。反之永生乃是‘上帝借着我们的主基督耶稣给予人的恩赐’。(罗马书6:23;以弗所书2:8-10)可是,我们若对这项恩赐怀有信心,并且体会上帝使这件事成为可能的方式,我们就会将这种信心和体会表明出来。我们意识到耶和华以多么奇妙的方式运用耶稣去成就他的旨意,以及我们所有人紧紧跟随耶稣的脚踪是多么重要的事,因此我们将基督徒的传道职分视为生活上最重要的事之一。”
我们能够说:所有耶和华见证人都是上帝王国的宣扬者吗?不错!这便是作耶和华见证人的意思。半个多世纪之前,有些人觉得他们无需参加外勤服务,公开地逐户向人传道。但在今日,没有任何耶和华见证人会声称,由于自己在当地会众或在普世组织中所持有的职位,他们无须参与外勤服务。男女老幼都一起参加。他们将这件事视为宝贵的特权和神圣的服务。有许多人甚至不顾严重的残障而这样行。若有人由于体力所限,无法逐户向人传道,他们便会找出其他方法与人接触,以便亲自向人作见证。
在以往,有时我们倾向于容许较新的人过早参与外勤服务。但在近数十年来,组织比以前更强调我们应当首先肯定学生具备资格,然后才邀请他们出来传道。这意味到什么呢?这并不是说学生必须能够解释圣经里所有的道理。相反,正如《组织起来完成我们的服事职务》一书解释,学生必须知道和相信圣经的基本道理。他们也必须过着与圣经一致的清白生活。他们必须真正渴望成为耶和华见证人。
我们并不期望所有耶和华见证人都做同量的传道工作。人的环境各有不同。年龄、健康情况、家庭责任和体会的深度都是决定的因素。社方一向都承认这件事实。《守望台》(英文)1950年12月1日刊曾强调这件事,其中有一篇文章讨论耶稣在路加福音8:4-15关于撒种的比喻中所论及的“好土”。社方在1972年为长老编写的Kingdom Ministry School Course(《王国服事职务训练班课程》)分析‘尽性爱耶和华’这个条件的意思;课文解释,“重要的并不是我们所做的工作的量与别人比较如何,而是我们尽力而为。”(马可福音14:6-8)可是,课文鼓励人作严肃的自我检讨,并且指出我们对上帝的爱意味到“我们怀着爱心事奉上帝;事情把我们一生的每一方面都牵涉在内;生活上没有任何功能、智能或欲望是例外”。我们必须把自己的所有官能,我们的整个魂,用来遵行上帝的旨意。课本强调“上帝所要求的不是仅仅参与,而是尽心尽性的服务”。——马可福音12:30。
不幸的是,不完美的人时常倾向于走极端,注重一件事而忽略了另一件事。因此,早在1906年,罗素弟兄觉得有必要提醒人,自我牺牲并不意味到牺牲别人。人不能仅因为渴望向人传道,就忽视了对妻子、儿女或老年父母所负的责任,以致没有以合理的方式照顾这些人的生活。自那时以来,守望台的书刊不时作出类似的提醒。
逐渐,凭着上帝话语的帮助,整个组织都力求获致基督徒的平衡——一方面对上帝的工作表现热心,同时也对真正基督徒的所有义务均予以适当留意。虽然“品格培养”一事所根据的是错误的了解,《守望台》却表明我们不应当忽视圣灵的果子和基督徒的品行。1942年,《守望台》颇坦率地说:“有些人不智地认为,只要他们从事逐户见证工作,他们即使任意妄为,也不会受罚。我们应当记住,上帝所要求的并非仅是要我们从事见证工作而已。”——哥林多前书9:27。
正确地为优先考虑的事定位
耶和华见证人体会到,‘先求王国和上帝的公义’意味到以正确的方式为优先考虑的事定位。这包括在自己的生活上把个人研读上帝的话语和经常参加会众的聚会置于适当的地位,不容许其他的活动优先受到考虑。这牵涉到作出正确的决定,反映出我们衷诚渴望遵守上帝的王国在圣经里所定的条件。这也意味到,在涉及家庭生活、消遣、世俗教育、职业、业务手法和人际关系的决定上,我们都以圣经原则为根据。
先求王国并非仅是每个月花点时间对别人谈及上帝的旨意而已。相反,这意味到在自己的整个生活上将王国的事务置于首位,同时也适当地照料其他合乎圣经的义务。
忠心耿耿的耶和华见证人有许多方法能够致力于推广王国的事务。
在伯特利服务的特权
有些人成为全球各地伯特利家庭的成员。这些人都是全时的服事者,他们自告奋勇担任社方指派他们的任何工作。他们的工作包括印制和发行圣经书刊,照料必需的文书工作以及提供支持这些操作的后勤服务。他们在这件工作上并没有获得任何个人的名利。相反,他们的愿望是要尊荣耶和华。社方供给他们膳食、住所和少量补贴供个人开销之用,他们都对此感到满足。由于伯特利家庭成员所过的生活方式,美国政府把他们视为一个起了甘贫愿的宗教团体的成员。在伯特利服务的人很高兴能够将自己的一生完全用来为耶和华服务;他们深知自己所做的工作能够使许多基督徒弟兄和新近感兴趣的人士得益,有时甚至使多个国家的人得益。他们也像其他耶和华见证人一样经常参与外勤服事职务。
第一个伯特利家庭(当时称为圣经书屋家庭)设于宾雪法尼亚州的阿勒格尼。在1896年,这个家庭的成员共有12人。到1992年,伯特利家庭的成员逾1万2900人,分布在99个国家地区中。除此之外,有时社方没有足够的宿舍,于是数以百计的志愿工作人员便每日前往伯特利之家和工厂参与工作。他们把有分参与伯特利的工作视为一项特权。每逢有需要,数以千计其他的见证人甘愿撇下世俗工作和其他活动,拨出长短不一的时间去协助社方兴建所需的设备,以便在普世各地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
在普世的伯特利家庭中,有许多成员以这种服务为一生的事业。弗德烈克·W·法兰兹在1977年成为守望台社的第四任社长,当时他在纽约的伯特利家庭服务已有57年之久;之后,他继续在伯特利服务了15年,直至在1992年去世为止。1911年,海因里希·杜恩格开始在德国的伯特利服务,谦卑地担任他所接获的任何委派。他在1983年去世时仍是瑞士图恩伯特利家庭的成员。来自苏格兰的乔治·菲利普斯在1924年奉派在南非的分社办事处服务(当时这个分社负责督导从开普顿至肯尼亚的传道活动);他继续在南非工作,直至在1982年去世为止(当时在同一地区里社方已设有七个分社办事处,地区里的见证人逾16万人)。有些基督徒姊妹,例如凯撒玲·保嘉、格蕾斯·狄撤卡、伊玛·弗兰德、艾丽斯·贝尔纳和玛丽·汉南,成年后便一直从事伯特利服务,直至去世为止。伯特利家庭的其他许多成员也同样服务了10年、30年、50年、70年和甚至更长的时间。g
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周游监督
在普世各地大约有3900位环务和区务监督;这些人与他们的妻子在需要他们服务的地方(通常在本国内)执行任务。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撇下自己的家居,每周或每数周便到不同的地方探访社方指派给他们的会众。他们是不受薪的,但却在探访的地方获得膳食和住所,连同少量补贴供个人开销之用。1992年,在美国总共有499位环务和区务监督。这些周游长老的平均年龄是54岁,其中有些担任这项职务已有30年、40年或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若干国家里,这些监督驾驶汽车往来。在太平洋地区,他们时常需要搭乘商用飞机和船只。在许多地方,环务监督要骑马或步行前往僻远的会众。
先驱满足一项特别需要
为了在一些没有见证人的地方展开宣扬好消息的工作,或给予某个地区所需的额外协助,治理机构可能派出特别先驱。这些人是全时的传福音者,每个月至少用140小时从事外勤服事职务。他们甘愿在国内任何需要他们的地方服务,有时则在邻近的国家里服务。由于工作的缘故,他们没有什么时间,或甚至全无时间,从事世俗工作去照顾自己的物质需要,因此社方给他们少量补贴,供住食和购买其他必需品之用。1992年,在世界各地总共有逾1万4500名特别先驱。
社方在1937年首次派出特别先驱,当时他们带头展开在别人门口播放圣经演讲唱片的工作。他们也回去探访别人,运用唱片作为圣经讨论的基础。这件工作在一些已有会众设立的大城市中进行。几年之后,社方开始将特别先驱派往一些尚未有会众或当地的会众亟需帮助的地区里。由于他们的工作成效卓著,有数以百计的新会众成立起来。
他们不是在一个地区作过一次见证之后便迁往其他地区;相反,他们在一个指定的地区再三向人作见证,回去探访所有感兴趣的人,跟这些人主持圣经研究。他们举行聚会,邀请感兴趣的人士参加。例如在南非的莱索托,一个特别先驱抵达新的工作地区之后,第一个星期便邀请他所遇到的每个人来看看耶和华见证人怎样主持神治传道训练班。全部节目都由他和家人担任。然后他邀请所有人参加《守望台》研究班。与会者满足了最初的好奇心之后,有30个人继续参加《守望台》研究班,传道训练班的出席人数则有20人。在有些国家里,基列学校培训出来的海外传道员在最初带头展开宣扬好消息的工作;但后来有些土生的见证人开始具备资格加入特别先驱服务之后,人数往往增加得更快,因为这些见证人时常能以更有效的方式在当地的居民当中工作。
除了这些热心的工人之外,还有数以十万计的耶和华见证人也孜孜不倦地推广王国事务。这些先驱包括男女老幼,已婚和独身的人。正规先驱每个月至少用90小时从事外勤服事职务,辅助先驱则至少用60小时。他们自行决定要在什么地方传道。大部分先驱都与一些业已建立起来的会众一同工作;有些则迁往孤立的地区服务。他们做一点世俗工作以供给自己的物质需要,或者家人协助他们维持生活。1992年,有逾91万4500人至少用该年的一部分时间参与辅助先驱或正规先驱的服务。
具有特别目标的训练班
为了装备志愿工作人员担任某些类型的服务,社方提供一些特别训练。例如,自1943年以来,基列学校训练了数以千计经验丰富的服事者从事海外传道工作;学校的毕业生曾被派往环球各地服务。1987年,社方设立服事训练学校以便满足多项特别需要,包括照料会众和其他职责在内。社方分别在各处地方举办这间学校;这样,学生便无须长途跋涉到一个中央地点,也无须学习另一种语言才能从课程得益。所有应邀参加这些训练班的人都是长老或服事仆人;他们是一些已证明自己真正先求王国的人。有许多自告奋勇到其他国家地区服务。他们表现出与以赛亚先知相若的精神,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以赛亚书6:8。
为了改善正规和特别先驱的工作效能,社方从1977年开始举办先驱服务训练班。只要是可能,社方在环球各地的每个环里都举办这个训练班。所有先驱均获邀从这项两周的课程得益。自那时以来,先驱只要完成了第一年的服务,便有机会获得同一的训练。至1992年,仅是美国便有逾10万名先驱受过这项训练;每年有近一万人受训。此外还有5万5000人在日本受到训练,在墨西哥有3万8000人,巴西有2万5000人,意大利有2万5000人。除了这项课程之外,先驱经常参加环务监督每半年探访会众时与先驱举行的特别聚会;在每年的环务大会中,则由环务监督和区务监督主持一项为先驱而设的特别课程。这样,大批持有先驱身分的王国宣扬者不但是甘心乐意的工人,而且是受过良好训练的服事者。
到需要较大的地方服务
有数以万计的耶和华见证人——其中有些是先驱,另一些则不是——不但自告奋勇在自己当地的社区服务,同时甘愿前往一些亟需好消息宣扬者的地区服务。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人用数周或数月的时间,按个人的能力而定,到通常距离他们家乡颇远的地方工作,以便向许多没有经常受到耶和华见证人探访的人传道。其他数以千计的人则不惜离乡背井,迁往别的地方居住,以求长期提供这样的帮助。这些人当中有许多是夫妇或有儿女的家庭。以一般而言,他们只是迁到不远的地方去,但有些人却在过去多年来屡次作这样的迁徙。这些热心的见证人当中有许多甚至前往外国服务——有些逗留几年,其他的则长期居留异地。他们按照所需从事世俗工作以便维持自己的生活,而他们所作的迁徙都是自费的。他们的惟一愿望便是,在环境许可范围内竭尽全力传播王国的信息。
有时,不是见证人的家主也许由于职业的缘故携同家人迁往外地。但那些是见证人的家庭成员却看出,这是个传播王国信息的大好机会。例如,1970年代晚期,有两位美国见证人在苏里南森林的一个建筑营逗留了一段时期。她们一周两次,在早上四点钟便起床搭乘公司的汽车,在崎岖不平的路上行驶一小时之后抵达一个乡村,然后整天留在当地传道。不久之后,她们每周与渴慕真理的人主持30个圣经研究。今日,在这以前没有人传道的雨林地区中,已有一群会众成立起来了。
把握每个机会作见证
当然,并非所有耶和华见证人都迁往其他国家或市镇去执行他们的服事职务。他们的环境也许不容他们作先驱。可是他们都深知,圣经吩咐人要“分外地殷勤”,“多做主工”。(彼得后书1:5-8;哥林多前书15:58)他们表明自己的确先求王国,因为他们将王国的事务置于世俗工作和消遣之先。对王国怀有衷心体会的人在环境许可范围内经常参与外勤服事职务,其中许多甚至设法改变自己的环境,以求在传道工作上作更大的参与。他们也经常留意把握适当机会向别人谈及王国。
且举个例,约翰·富尔加拉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拥有一门五金生意。他在店铺里将圣经书刊陈列出来,当助手把顾客所要的货品收拾起来之际,约翰便利用机会向顾客作见证。
在尼日利亚,一个热心的见证人是个电器承包商。他以此维持家人的生活,但也决心善用他与别人的业务关系作一个见证。既然生意是属于他的,工作的秩序遂由他决定。每天早上,在开始一日的工作之前,他会与妻子、儿女、雇员、学徒一起讨论当日的经文以及《耶和华见证人年鉴》的经验。每年年初,他也送给顾客一份守望台社的月历和两本杂志。结果,他有些雇员和顾客现在已和他一起敬拜耶和华了。
许多耶和华见证人都具有同一的精神。不论他们做什么事,他们都不断留意机会将好消息与别人分享。
一大群快乐的全时传福音者
随着时日过去,耶和华见证人在宣扬好消息方面的热心绝没有减退。即使许多住户坚决表示不感兴趣,仍然有很多人感激见证人帮助他们明白圣经。耶和华见证人决心要继续传道,直至耶和华清楚表示这件工作已大功告成为止。
普世的耶和华见证人团体非但没有松懈下来,反而更努力从事传道活动。1982年全年的世界报告显示,他们用了3亿8485万6662小时从事外勤服事职务。十年后(1992年)他们用了10亿2491万零434小时从事这件工作。他们的活动大增是由什么因素促成的呢?
诚然,耶和华见证人的数目比以前大增。但仅是数目的增加并不足以使他们的活动激增到这个地步。在这段时期内,虽然见证人的数目增加了百分之80,先驱的数目却增加了百分之250。平均每个月,在普世的耶和华见证人当中,每七个见证人便有一个从事某种形式的全时传道工作。
参加先驱服务的是怎样的人呢?且举个例,在大韩民国,许多见证人是家庭主妇。家庭责任也许不容她们所有人都经常作先驱,但有很多人利用学校悠长的寒假从事辅助先驱服务。结果,在1990年1月,大韩民国的全部见证人当中,有百分之53从事某种形式的全时传道服务。
在早年,菲律宾的见证人表现热心的先驱精神,将王国信息传到菲律宾数以百计有人居住的岛屿上。近年来他们的热心更有增无已。1992年,菲律宾平均每个月有2万2205个传道员以先驱身分参与外勤服事职务。这些人当中包括许多青年人在内;他们记念‘造他们的主’,将自己的青春精力用来为他服务。(传道书12:1)一个这样的青年在从事先驱服务十年之后说:“我学会忍耐,过简朴的生活,倚赖耶和华和谦卑自抑。当然,我也经历过若干艰辛和灰心;但与先驱工作所带来的福分比较,这一切就不算一回事了。”
《守望台》在1989年4月和5月登载了一项对大巴比伦——意即以许多种形式在普世出现的伪宗教——的率直揭发。杂志的文章以39种文字同时刊出,而且受到广泛的分发。在日本,从事先驱工作的见证人的数目时常超过百分之40,在该年4月更创下高峰,共有4万1055位辅助先驱投入服务。在大阪府高槻城的大冢会众,77位受了浸的传道员当中,有73位在该月从事某种形式的先驱服务。分社鼓励日本所有的传道员在4月8日参与分发这项重大信息的工作。有数以百计的会众,例如横滨市的潮田会众,安排整天在街头作见证及逐户传道,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以便尽可能接触到地区里所有的人。
像其他各处的见证人一样,墨西哥的耶和华见证人需要从事世俗工作去照顾自己的物质需要。可是,在1992年,该国平均每个月有5万零95个传道员拨出时间从事先驱服务,以求帮助渴慕真理的人认识上帝的王国。在有些家庭里,所有分子通力合作,使整家人——或至少其中一部分成员——从事先驱服务。他们的服事职务十分富于成果。1992年,墨西哥的耶和华见证人与个别的人和家庭群体经常主持50万2017个圣经研究。
负责照顾耶和华见证人会众各项需要的长老们负有沉重的责任。像其他许多地方的长老一样,尼日利亚大部分长老都是有家室的男子。可是,除了作充分准备去主持会众的聚会、参与评论,以及对上帝的羊群作所需的牧养之外,有些长老也从事先驱工作。这怎么可能呢?小心编排时间及家人的通力合作时常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显然,普世的耶和华见证人将耶稣的劝勉紧记在心,‘不断先求王国’。(马太福音6:33)借着这样行,他们衷心表达他们对耶和华的挚爱,以及他们对上帝至高统治权的体会。他们像诗篇执笔者大卫一样说:“我的上帝我的王啊,我要尊崇你!我要永永远远称颂你的名!”——诗篇145:1。
[脚注]
a 《守望台》(英文),1906年8月15日刊,267-71页。
g 可参阅《守望台》,1987年11月1日刊,22-9页;1964年11月15日刊,696-9页;1956年12月1日刊(英文),712-19页;1971年4月1日刊,212-15页;1961年9月15日刊,566-9页;1969年1月1日刊,22-5页;1968年10月15日刊,633-7页;1959年4月1日刊(英文),220-3页。
[第292页的精选语句]
向人作见证的责任受到更大强调
[第293页的精选语句]
他们把逐户向人作见证的工作视为宝贵的特权
[第294页的精选语句]
明白尽心尽性的服务是什么意思
[第295页的精选语句]
这便是‘先求王国’的真正含义
[第301页的精选语句]
热心的见证人将王国事务置于世俗工作和消遣之先
[第288页的附栏或图片]
“那九个人在哪里?”
1928年,每个出席基督受难纪念的人都获得一份单张,标题是“那九个人在哪里?”。这份单张根据路加福音17:11-19所作的评论使格罗第·高特文深受感动,于是他毅然投入派书者(意即先驱)的工作,并且多年来一直在这项服务上坚忍不拔。
[第296,297页的附栏或图片]
伯特利服务
1992年,有1万2974位见证人分别在99个国家地区里参与伯特利服务
[图片]
对伯特利家庭的成员来说,个人研读十分重要
西班牙
在每个伯特利之家,工作人员以讨论当日经文作为一天的开始
芬兰
像普世各地的耶和华见证人一样,伯特利家庭的成员经常参与传道工作
瑞士
在每个星期一晚,伯特利家庭的成员聚集起来研读《守望台》
意大利
工作性质虽各有不同,但每项工作都是为了支持宣扬上帝王国的活动而执行的
法国
巴布亚新几内亚
美国
德国
菲律宾
墨西哥
英国
尼日利亚
荷兰
巴西
日本
南非
[第298页的附栏或图片]
几位参与伯特利服务多年的人
F.W.法兰兹——美国(1920-92年)
海因里希·杜恩格——德国(在1911-33年期间,约15年),匈牙利(1933-35年),捷克斯洛伐克(1936-39年),瑞士(1939-83年)
乔治·菲利普斯——南非(1924-66年,1976-82年)
两位亲姊妹(凯撒玲·保嘉和格蕾斯·狄撤卡)合计在伯特利服务了136年——美国
[第303页的图表]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先驱人数不断加增!
先驱
传道员
自1982年以来增加的百分率
250%
200%
150%
100%
5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第284页的图片]
厄尔利姊妹骑脚踏车行遍新西兰各处,将王国信息与别人分享
[第285页的图片]
有76年之久——起初独身,后来结了婚,最后寡居——玛莲达·基弗一直致力于全时的服事职务
[第286页的图片]
有些早期的先驱在周游各地传道之际,住在这些简陋的汽车房屋里
加拿大
印度
[第287页的图片]
弗兰克·赖斯(站在右方)、克莱姆·德尚(坐在弗兰克前面,克莱姆的妻子琴恩则站在他们旁边)及一群人摄于爪哇,其中包括见证人同工以及新近感兴趣的人士
[第288页的图片]
格罗第·高特文一生致力于全时的服事职务,曾在印度和其他七个国家服务
[第289页的图片]
宾·布列克尔在享有良好健康之际将精力用来为耶和华服务;他晚年健康不良,但却没有因此便停止传道
[第290页的图片]
凯思·庞姆曾在各种各色的地区,从大城市的办公室大厦至智利极僻远的采矿营和牧畜农场不等,向人作见证
[第291页的图片]
马丁和格特鲁德·普辛格表达他们的决心说:‘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先求王国’
[第300页的图片]
先驱服务训练班(图示在日本举行的一班)曾对数以万计的热心工人提供特别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