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典範 | 撒拉
上帝稱她為「公主」
撒拉做完手頭的事,直起身來,望向天邊。在她的安排下,僕人都快樂地忙碌著,勤快的撒拉也一樣。想像一下,撒拉剛給帳篷打了個補丁,正揉捏著酸痛的雙手。帳篷用的布是山羊毛織成的,非常粗糙,想必她費了很大力氣才把補丁縫上。看著因風吹日曬而褪色的帳篷,撒拉可能感慨,他們在外漂泊已經很多年了。下午的時光飛快地過去,天邊已被夕陽染得金黃。早上,撒拉看著亞伯拉罕a離開。現在,她的目光望著同樣的方向,盼著丈夫回來。這時,在不遠處的山頂上,出現了丈夫熟悉的身影,撒拉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亞伯拉罕帶領家人渡過幼發拉底河、進入迦南地,已經十年了。雖然旅途充滿艱辛和未知,但撒拉心甘情願地支持丈夫,因為知道耶和華承諾要賜給丈夫一個苗裔,使丈夫的後代成為大國。不過,撒拉能做點什麼呢?她已經75歲了,一直不能生育。她很可能想:「如果亞伯拉罕只有我這一個妻子,耶和華的旨意怎能實現呢?」撒拉很擔心,覺得不能再等了,她這樣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們有時候也可能會想,上帝的承諾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實現。耐心等待真的很難,如果我們期盼的事遲遲沒有來,情況就更不容易了。我們可以從信心的典範撒拉身上學到什麼呢?
「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
不久以前,亞伯拉罕一家從埃及回到迦南地。(創世記13:1-4)他們來到伯特利東邊的高地,在那裡搭建帳篷。伯特利就是迦南人所說的路斯。從這片高地上放眼望去,撒拉可以看到廣闊的應許之地。那裡有迦南人的村莊,也有通往遠方的道路。不過,眼前的景象和她的家鄉很不一樣。撒拉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吾珥長大。吾珥距離伯特利約1900公里,是個繁華的城市,有很多市集廣場,生活十分便利。他們以前的房子非常舒適,有堅實的屋頂和牆體,甚至還有自來水!那裡還有撒拉的親朋好友。你覺得撒拉會憂傷地望著老家的方向,懷念那裡舒適的生活嗎?要是你這樣想,你就還不了解這個敬畏上帝的女子。
請留意,上帝啟示使徒保羅在大約2000年後寫下的話,談到亞伯拉罕和撒拉的信心:「他們如果念念不忘已經離開的家鄉,其實還有機會回去。」(希伯來書11:8,11,15)這對夫妻絕沒有留戀過去,否則他們很可能早就回吾珥去了。如果是這樣,他們就會失去來自耶和華的寶貴福分,被世人遺忘,也不可能打動千百萬人的心,成為信心方面卓越的榜樣。
撒拉的確忘記背後,奮力向前。在每段旅途中,她都全力支持丈夫。她幫忙收拾行李,搭建帳篷,一路上照管牲畜。不過,撒拉面對的考驗和挑戰遠遠不止這些。後來耶和華進一步向亞伯拉罕透露他的旨意,可是這一次,耶和華仍然沒有提及撒拉!(創世記13:14-17;15:5-7)
現在,撒拉覺得是時候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丈夫了。想像一下,她的心情該有多麼複雜!她對亞伯拉罕說:「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了。」接著,她請求丈夫娶自己的女僕夏甲為妻,好生個孩子。你能想像撒拉親口向丈夫提出這樣的請求,該有多痛苦嗎?這樣的請求在今天看來也許很奇怪,但在當時,不少男人會為傳宗接代娶多個妻子。b撒拉會不會覺得,只有這樣做才能讓亞伯拉罕有一個苗裔,成為大國,從而實現上帝的旨意呢?無論怎樣,撒拉都甘願做出巨大的犧牲。亞伯拉罕有什麼反應呢?聖經說,他「就聽了[撒拉]的話」。(創世記16:1-3)
這是否表明,撒拉受到上帝的推動才這樣想呢?不是的。其實撒拉的建議反映出,她也是個不完美的人,思想有局限性。她以為自己的難題都是上帝造成的,也想像不出上帝還有什麼方法去實現旨意。撒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辦法會帶來很多麻煩和痛苦。但無論如何,撒拉確實有自我犧牲的精神,令人敬佩。現在,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一切。在這個黑暗的世界裡,撒拉這種無私的精神,不是像明光一樣照耀嗎?如果我們樂意把上帝的旨意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就是學習撒拉的好榜樣了。
「你確實笑了」
夏甲懷孕後不久,就開始輕看女主人。她可能覺得,自己懷了亞伯拉罕的孩子,地位就變得比撒拉重要了。這對不能生育的撒拉來說,是多大的打擊!聖經記載撒拉管教了夏甲,但沒有談及細節。不過撒拉的行為顯然得到了丈夫的認可,也有上帝的支持。後來夏甲生下了兒子以實瑪利。(創世記16:4-9,16)多年後,耶和華才進一步說明他的旨意,89歲的撒拉和99歲的亞伯拉罕聽到後驚訝不已。耶和華說了什麼呢?
耶和華再次向他的朋友亞伯拉罕保證,會賜他很多子孫。他原來叫亞伯蘭,現在上帝給他一個新名字,意思是「多國之父」。此外,耶和華第一次提到,撒拉在上帝的旨意裡將扮演什麼角色。她的原名撒萊可能有「好爭鬥」的意思。那麼撒拉這個我們熟悉的名字,有什麼含義呢?含義就是「公主」。耶和華為什麼給她這個名字?上帝解釋說:「我要賜福給她,也要使她為你生一個兒子。我要賜福給她,使她衍生多國,多族的君王必由她而生。」(創世記17:5,15,16)
原來,耶和華和亞伯拉罕立的約,會通過撒拉所生的兒子來實現,萬國萬族將因撒拉的兒子得著福分!上帝給撒拉的兒子起名叫以撒,意思是「歡笑」。亞伯拉罕第一次聽到上帝的旨意是要撒拉生一個孩子,「就面伏於地,笑了起來」。(創世記17:17)上帝的這個安排讓亞伯拉罕又驚又喜。(羅馬書4:19,20)撒拉呢?她有什麼反應?
不久之後,三個陌生人來到亞伯拉罕的帳篷。儘管那是白天最熱的時候,這對年長的夫妻還是急忙招待客人。亞伯拉罕對撒拉說:「快拿二十升上等麵粉來,揉成麵團做些圓餅。」在古代,款待客人要花費很多精力。亞伯拉罕沒有把所有事情都交給妻子去做。他急忙宰了一頭公牛犢,又忙著準備其他食物。(創世記18:1-8)你知道嗎?那三個「人」其實是耶和華的天使!保羅後來寫道:「不要忘記好客之道。有人樂意款待客人,不知不覺就款待了天使。」當時,保羅很可能就想起了這件事。(希伯來書13:2)你也願意向亞伯拉罕和撒拉學習,表現慷慨好客的精神嗎?
其中一個天使向亞伯拉罕再次說明,上帝會讓撒拉生一個兒子。當時撒拉不在他們面前,卻在帳篷裡聽見了這番話。想到自己這麼大年紀還會生孩子,撒拉就忍不住笑了起來,說:「我衰老了,我主也老了,我真的能有這樣的樂事嗎?」天使立刻問:「撒拉為什麼笑?難道耶和華有什麼奇事做不來嗎?」大多數人受到這樣直接的糾正,都會感到害怕。撒拉也一樣,她馬上否認說:「我沒有笑。」天使說:「不,你確實笑了。」(創世記18:9-15)
撒拉當時笑了,這是否表明她缺乏信心呢?絕不是!聖經說:「撒拉因有信心,雖然過了生育的年齡,還是得著力量,能孕育苗裔,因為她認為那應許她的是信實的。」(希伯來書11:11)撒拉認識耶和華,她確信上帝絕對有能力兌現所有承諾。我們有誰不需要進一步培養這樣的信心呢?我們都應該加深對上帝的認識,這樣就能看出撒拉的信心絕不是盲目的。雖然耶和華實現承諾的方式,有時會讓我們意想不到,甚至像撒拉一樣笑起來,但耶和華的確是信實的上帝,他必定會實現自己說過的每一句話。
「聽撒拉的話吧」
在90歲的高齡,撒拉終於迎來了盼望已久的美事,為親愛的丈夫生下一個兒子。亞伯拉罕當時已經100歲了,他照上帝的話給孩子起名叫以撒,意思是「歡笑」。撒拉說:「上帝早就為我預備了歡笑的事。凡聽見的,都必因我而歡笑。」(創世記21:6)當時撒拉可能有些疲倦,但她的臉上肯定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個孩子的確是來自上帝的奇妙恩賜,後來也為撒拉帶來了很多快樂。然而,這個恩賜也意味著重大的責任。
以撒五歲斷奶,亞伯拉罕為此宴請親朋好友。但在這歡樂的場合,出現了令人擔憂的情況。撒拉留意到,夏甲19歲的兒子以實瑪利不斷戲弄、欺負小以撒。以實瑪利的行為絕不是孩子間的嬉笑打鬧那麼簡單。後來保羅在上帝的啟示下說,以實瑪利其實是在迫害以撒。撒拉清楚地知道,以撒絕不僅是自己的兒子,他會在上帝的旨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現在以撒的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撒拉就鼓起勇氣,直率地請求亞伯拉罕,把夏甲和以實瑪利趕出家門。(創世記21:8-10;加拉太書4:22,23,29)
亞伯拉罕有什麼反應呢?聖經說:「亞伯拉罕因為他兒子的事,很不高興。」亞伯拉罕非常疼愛以實瑪利,也許正是這種父子之情蒙蔽了他的雙眼,讓他看不清楚當時的情況。但耶和華洞悉一切,他對亞伯拉罕說:「撒拉向你提到的孩子和你婢女的事,你不要不高興。聽撒拉的話吧,因為以撒生的才稱為你的苗裔。」不過上帝還是保證,他會好好照顧夏甲和以實瑪利。忠貞的亞伯拉罕就照著上帝的吩咐做了。(創世記21:11-14)
撒拉是個好妻子,是亞伯拉罕的賢內助。她沒有一味對丈夫說順耳的話。她看出一個可能會影響到家人的問題,就跟丈夫坦誠地溝通。撒拉這麼直截了當,是對丈夫缺乏尊重嗎?絕不是。彼得也是個結了婚的人,他稱讚撒拉深深尊重丈夫,是所有妻子的好榜樣。(哥林多前書9:5;彼得前書3:5,6)假如撒拉在這件事上閉口不言,結果讓丈夫和家人蒙受重大損失,反倒是不尊重亞伯拉罕了。撒拉其實是懷著愛心說了該說的話。
很多做妻子的效法撒拉,懷著尊敬的態度與丈夫坦誠溝通。有些妻子可能會希望耶和華像幫助撒拉一樣幫助她們,即使這樣的心願沒有實現,她們仍然努力在信心、愛心和耐心方面學習撒拉傑出的榜樣。
撒拉從耶和華那裡得到「公主」這個名字,卻沒有期待享受王室成員的待遇
撒拉從耶和華那裡得到「公主」這個名字,卻沒有期待享受王室成員的待遇。撒拉的品格如此高尚,難怪當她在127歲那年去世時,亞伯拉罕為她「哀號痛哭」。c(創世記23:1,2)亞伯拉罕非常思念他心愛的妻子,耶和華上帝也必定十分想念這個忠貞的女子。當地球再次成為樂園時,上帝就會復活親愛的撒拉。等待著撒拉的,將是永久的福樂;所有在信心方面效法撒拉的人,也將享有同樣光明的前途。(約翰福音5:28,29)
a 嚴格來說,當時這對夫妻的名字仍是亞伯蘭和撒萊,後來上帝才賜給他們新的名字。為簡單起見,本文使用他們為人熟知的新名字。
b 曾有一段時間,耶和華容許一夫多妻。不過後來,他通過耶穌基督恢復了伊甸園裡一夫一妻的標準。(創世記2:24;馬太福音19:3-9)
c 除了撒拉以外,聖經從未記錄其他女子去世時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