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計算過代價嗎?
“甚麽!你要推掉這個大好機會?”主任簡直難以相信她剛聽到的話。她的屬下——一位以工作技能和良好品行贏得别人尊重的女子——推辭了政府給她以公費往外國進修兩年的機會。她為甚麽要作出這樣的決定?
這個女子解釋,她若接受這項安排,便要跟丈夫和兩個孩子分開兩年。她必然會很掛念他們。更重要的是,她同時會忽略了上帝授予她作妻子和母親的職責。在感情和靈性上,她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高了。因此,她權衡輕重之後便決定推辭這個提議。
你若處於她的情況,你會怎樣行?顯然,不是所有人都會同意這個基督徒女子所作的決定。有些人,例如她的同事,就認為她坐失晋升的良機。其他人甚至埋怨她沒有為自己家人的將來着想,因為兩年畢竟很快便會過去。但她的決定絶不是出於一時衝動,也不是感情用事;相反,她的決定是以健全的推理和高瞻遠矚的原則為根據的。這些原則是甚麽?
超越一般常識
有史以來最睿智的人物——耶穌基督——在他的一個比喻中提供了一項準則。耶穌問道:“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説:‘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路加福音14:28-30。
人人都會同意,每逢要作重要決定,先計算一下代價無疑是明智和切合實際的。舉個例,人若想買一所房子,他會不會未查清楚價錢,或未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這宗交易,便貿然跟人簽署合約呢?他若這樣行便可説是愚不可及了。不錯,在開始做事之前,計算一下代價只是常識而已。
然而,耶穌提出這個比喻的用意其實是甚麽?在他講述這個比喻之前,他説:“凡不背着自己[苦刑柱]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加福音14:27)因此,經文的上下文表明,耶穌並非就日常事務提出基於常識的忠告。反之,他所談及的乃是計算一下成為他的門徒所要付出的代價。
耶穌用比喻向人指出,成為他的門徒牽涉到改變和犧牲。何以故呢?因為現今這個事物制度專注於物質,而受自利之心所支配。大部分人最關注的是滿足自己的肉體慾望;對於他們的靈性需要及與上帝的關係,他們若非掉以輕心,便是完全不予理會。(提摩太後書3:1-4)可是,這種態度跟耶穌所表現的精神有如天淵之别。耶穌説:“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此外,耶穌將屬靈的事——而非物質的東西——視為具有最高的價值。他説:“叫人活着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馬太福音20:28;約翰福音6:63。
有鑑於此,耶穌勸告那些想成為他門徒的人要先計算代價;他所談及的主要不是屬物質的而是屬靈的價值標準。對他們來説,甚麽較為重要:世界所提供的物質利益,抑或成為基督門徒所帶來的屬靈裨益?為了這緣故,耶穌講完這個以及另一個有關的比喻之後,他總結説:“這樣,你們無論甚麽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加福音14:33)要成為基督跟從者的人甘願作出這樣的犧牲嗎?抑或他認為代價太大而不願付出?
平衡的觀點
雖然物質東西也許能為人帶來若干表面的利益,這些利益即時可得,也較易察覺,但追求屬靈事物所帶來的裨益卻遠較長久,所得的滿足也大得多。耶穌解釋説:“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馬太福音6:19,20)在我們的日子,通貨膨脹、股市暴跌、銀行倒閉等,曾使不少惟獨信賴物質資財的人一生心血盡付東流。可是,使徒保羅敦促我們,要“顧念的,不是看得見的,而是看不見的;因為看得見的是暫時的,看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18,《新譯》)然而,我們怎樣才能養成這樣的觀點呢?
藉着效法我們的榜樣和典範耶穌基督,我們便可以這樣行。耶穌在地上時並沒有過着苦行者的生活,從他不時參加婚宴和其他宴會一事足以見之。可是,很明顯的是,他將屬靈的事置於生活上的首位。為了達成他天父的旨意,他甚至連一些被人視為必需的東西也甘願放棄。他有一次説:“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路加福音9:58)他將遵行天父的旨意視作賞心樂事,並且將這件事看得如此重要,以致他能够衷心地説:“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他的工。”——約翰福音4:34。
耶穌力拒撒但的試探,他所採取的立場將自己的價值觀表露無遺。魔鬼企圖誘使耶穌以自利的方式運用上帝賜給他的力量,藉此滿足自己身體上的需要及贏取世俗的聲望。耶穌清楚知道,若要享有這些有問題的利益,他就得付出極高昂的代價——失去上帝的嘉許。這個代價實在太大了,他絶不願意付出,因為他珍視自己與天父的關係,把這項關係看得比任何東西更為重要。由於這緣故,他斬釘截鐵地拒絶了撒但的提議。——馬太福音4:1-10。
身為基督的跟從者,我們無疑應當跟自己的主具有同樣的價值觀。在目前這個受撒但控制的事物制度裏,許多看來能够令人得益不淺的東西其實可以將我們與耶和華的關係破壞無遺。這類事情,諸如在世俗職位方面力爭上游,為名利而追求高等教育,跟不信者談戀愛,參與有問題的生意計劃等,均可以很容易使人失去信心,最後從蒙耶和華嘉許的地位墮落。因此,每當我們面對這些試探時,我們必須仔細計算一下代價。
真智慧是一項保護
幾年前,在遠東的一個大城市,一位年輕的基督徒男子有出國升學的機會。雖然他已受過良好的世俗教育,而且有一份待遇不錯的職業,他卻仍想提高自己的條件,改善自己的際遇。基督徒同工按照我們剛提及的聖經要點跟他推理,可是他一意孤行,決心實行自己的計劃。起初他設法持守自己的信仰,可是,他不久便漸漸失去對真理的體會了,於是開始發生懷疑。僅一年左右,他已信心盡失,聲稱自己是個不可知論者。誠然,世俗高等教育所帶來的較高學位使他獲得若干程度的滿足。可是,為了這片刻的光輝,他付出了何等沉重的代價——信心觸礁和冒着喪失永生的危險!——提摩太前書1:19。
在另一方面,有些人拒絶讓任何事危害他們與上帝的關係,結果從耶和華獲得極大的祝福。
我們且看看一個例子。在上述同一城市,一個年輕人擁有一門室内設計生意。他開始跟耶和華見證人研究聖經後僅幾個月,便遇到一宗十分誘人的生意——面額3萬美元的裝修工程。可是,這宗生意要他罔顧建築條例,建造一些違法的建築物。由於他獲知基督徒必須奉公守法,因此他意識到,接這宗生意便會失去上帝的喜悦。(羅馬書13:1,2)他仔細衡量事情之後,毅然決定推掉這宗生意。結果如何?這項基於信心的行動成為他在靈性上向前邁進的一個轉捩點。僅一年之内,他已進至獻身受浸的地步。他出讓了自己的生意,另找一份可以讓他有較多時間追求屬靈目標的工作。他現在正滿懷熱心,喜樂地事奉耶和華。
這兩個年輕人都計算過代價。但甚麽促使他們作出不同的選擇?敬虔的智慧!何以敬虔的智慧會造成這樣的差别呢?智慧就是應用知識的能力,通常這樣行能為人帶來恆久的裨益。敬虔的智慧則意味到按照上帝對我們的旨意善用知識。雖然兩個年輕人都具備若干聖經知識,但他們應用知識的方式卻將他們導至不同的結果。箴言一書説:“智慧進入你的心中,知識成為你魂所樂時,思考能力便會看守你,辨識力便會保衛你,拯救你脱離惡道。”——箴言2:10-12,《新世》。
上帝的話語聖經乃是真智慧的來源。因此,每逢我們要作重大決定時,我們都可以隨時向聖經尋求指引。與其自逞聰明,不如虛心聽從這項勸告:“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5,6)我們必須謙卑自抑,樂於受教,極力避免今日世上大為流行的那種剛愎自用、獨立自主的精神。
不錯,人種的是甚麽,收的也是甚麽;這是我們無法避免的。我們既自己作出決定和選擇,承擔所導致的後果自然是再公平不過的事。(加拉太書6:7,8)因此,在我們着手做每件事之前,要先計算一下代價。千萬不要讓任何表面的利益使你喪失自己的靈性以及你與耶和華上帝的關係。為了作出正確的決定,要禱告求上帝賜給你智慧和良好的判斷力,因為你現今所作的決定可以造成莫大的差别——若非為你帶來永生,便是為你帶來永死!——可參閲申命記30:19,20。
[第28頁的圖片]
你會將屬靈的活動置於生活和世俗職業之先嗎?